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599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7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docx

《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目标.docx

教学目标

1、麻雀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运用不同的停顿和速度读出小麻雀遇到危险时,老麻雀的紧张心情和表现的奋不顾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赞美的“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的思想感情,激发在困难和险阻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熟练掌握和运用“分明”、“无可奈何”等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课文书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成名作),读了课文,就能知道俄国杰出的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是怎样的。

  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方法及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2、出示问题,默读后分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①课文除了写麻雀还写到了哪些人和物?

②课文写了麻雀的一桩什么事?

通过哪个具体动作表现的?

找出这一个动词。

答:

①“我”,猎狗

②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读懂课文,理清层次。

(1)读预习,想想预习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生?

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展?

最后哪几个自然段写结果?

(第一段:

1~3自然段。

第二段:

4~5自然段。

第三段6~7自然段。

(3)指导运用方法概括段意。

1.说说以前学过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2.学习新的方法。

①读第一段。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第二段。

思考:

写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怎么样)?

③读第三段。

思考:

事情结果怎样?

(用谁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回答。

(4)引导学生悟出方法。

想想“按事情发展顺序”这种叙事方法的课文,我们如何概括段意更快更好?

(用“谁、在哪儿或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

”或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把生字读正确。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1、请同学们围绕这句话中的“飞”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

为什么飞下来?

(3)

  怎样飞下来?

(4)

飞下来干了些什么?

(4、5)

飞下来后结果如何?

(6)

2、默读课文,集体讨论,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并作好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母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逐段学习,悟出方法。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同学们有很多看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后,看看在老麻雀与小麻雀之间这种伟大的力量是什么,就会得出统一答案了。

我们还要学习这篇文章如何把这件事写具体的方法。

(一)读第一段。

1.这段写什么?

“我的猎狗是怎样发现前面有猎物的?

”(突然、放慢脚步、悄悄、好像……)

2.比较句子:

以上两句哪句好?

为什么?

(第一句好,因为用“突然”、“悄悄”、“好像嗅到”……等词写出猎狗警惕性很高,嗅觉视觉灵敏,动作灵巧等特点;用“好像”说明距小麻雀还有一定距离猎狗就有灵感了,这样写符合实际。

3.读第三小节,把描写小麻雀刚出生不久的词划出来,说说理由,想想它是怎样掉下来的?

从哪看出来的?

(呆呆、无可奈何、嫩黄、绒毛)

“无可奈何”什么意思?

(没有任何办法。

4.体会作者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对小麻雀描写的作用?

与下文的关系?

(写风很大,树摇动得厉害小鸟才会掉下来,符合情理。

因此写景要为内容服务,正因为小鸟很弱小,因此它需要别人保护,为下文写老麻雀拼死也要拯救小麻雀做铺垫。

5.想想这段应读出什么语气?

(面临危险,有一种紧张感。

小麻雀很可怜,读出怜悯的语气。

6.找学生读,体会感情。

(二)学习第二段,悟出方法。

刚才我们了解了小麻雀从巢中掉下来,它将面临什么危险?

老麻雀又将怎样做呢?

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3指导读长句: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这句是一句长句,作者连用了几个修饰语,说明在“安全”和“危险”两种情况下,老麻雀选择了“危险”,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在这些修饰语后应稍作停顿,强调老麻雀舍身救儿的可贵。

1.读4、5自然段,说说主要内容。

2.再读第四小节。

想想:

小麻雀面临什么危险?

老麻雀是怎么做的?

划出老麻雀表现的动词,并说说作用。

(面临的危险是:

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就要被吃掉。

(老麻雀怎么做的:

飞、落、扎煞、叫着。

这些动词具体写出老麻雀为保护自己的幼儿而不顾一切的表现。

3.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

(让学生先缩句再与课文原句比较。

①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尖叫着。

②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竖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这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哪句好?

为什么?

(第二组好。

因为用“突然”一词写出老麻雀果断、快速飞下来的情景;用恰当的比喻写出老麻雀面对猎狗凶恶的样子毫不畏惧。

为了孩子,勇猛、果敢地飞下来,像石头一样坚定不移,表示它要与猎狗决一死战的信心是不动摇的。

尽管它与猎狗比很渺小。

“蓬起”全身羽毛表现它很气愤,用此向猎狗示威,意思是:

我不怕你,“绝望”地尖叫,是写它在用尽全力叫着,好像在说:

“我不怕你,不许伤害我的孩子,快走开!

”第二组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老麻雀在危险时刻毫不犹豫,勇敢、坚定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的形象,感人至深。

4.这自然段应怎么读?

(读出老麻雀奋不顾身大无畏的语气。

5.自由读,体会感情。

再找学生读。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写具体的方法。

1.读第5自然段,划出动词,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什么,小组学习。

(掩护、发抖、发出、呆立)

4.读出伟大的母爱的语气。

(四)学习第三段,思考:

1.猎狗为什么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因为老麻雀比猎狗小得多,在猎狗看来它根本不敢与它对抗。

换句话说,在猎狗眼里老麻雀不是对手;又因为它没想到老麻雀这么坚定,拼着性命来保护自己的孩子,来得又是这么突然,所以它愣住了,慢慢地后退了。

2.“我”为什么也唤回猎狗?

(作者深深地被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3.全文运用了什么写法?

举例说明。

5.感情朗读全文。

二、运用方法,练习背诵。

1.复习背诵方法。

2.分个人,小组背诵。

三、指导造句。

1、理解词意。

无可奈何:

没有任何办法。

搏斗:

扑上去抓。

2、找出课文原句,思考用词范围。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无可奈何地干什么,或面对什么情况我无可奈何。

3、造句选材要广泛,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校内外、家内外、国内外等等。

4、范句:

正当人们面对洪水无可奈何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向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5、仿造、自己创造。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

1、麻雀

一种强大的力量——飞了下来

为什么飞小麻雀:

弱小、危险

怎样飞老麻雀:

像一块石头似的

蓬起、尖叫

飞下来干什么老麻雀:

{发抖

呆立

猎狗楞住后退

结果如何{

我唤回带它走开

执教日期:

 

2、小站上

教学目标:

知道朗读句子的三种语调:

高升调、平直调、降、抑调对表现人物不同感情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小站上的两位师傅对旅客、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不同的语气、速度、音量读课文5、8自然段。

3、学习生字,会读两个字。

4、理解“不起眼、年过半百、路规、哑口无言”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语气、速度读5、8节。

教学难点:

能运用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表达课文中人物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小黑板:

①读生字;②划词语;③标序号;④读课文。

(1)课文以一个小火车站为题,思考: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车站?

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说明的?

 b.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涉及哪些人物?

可结合看课文插图。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并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自学。

1、出示课题:

小站上

2、自学课文

(1)课文以一个小火车站为题,自学思考:

(A)这是一个怎样的车站?

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说明的?

(B)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涉及哪些人物?

结合看课文插图。

(2)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二、交流自学情况了解课文内容。

1、逐节指名朗读课文,并评议读通、读正确的情况。

2、讨论自学思考题。

(1)理解:

不起眼

(2)按板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军人老师傅

托运X胶片打电话请示

三、学习全文理清线索。

1、全文共几节?

哪几节写军人要求托运胶片,小站上的老师傅打电话向有关部门请示的内容?

全文可分几段?

(第一段:

第一节第二段:

第2——10节第三段:

第11节)

2、划出课文中三处写军人要求托运X胶片的小节。

(第5、7、11节,投影出示三小节)

3、军人的这些表现是由于小站上的师傅三次打电话,请示能否托运胶片而引起。

完成下列填空。

第1次打电话向车站货运室请示,得到的回答是。

第2次打电话向车站货运室请示,得到的回答是。

第3次打电话向车站货运室请示,得到的回答是。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4、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两位老师傅第一次打电话向南口车站货运室请示,得到的回答是不能托运。

军人听后鼻子上沁出了汗珠。

第二次打电话向康庄车站货运室请示,得到的回答是不能托运。

军人失望了。

第三次打电话向保定车站货运室话示,得到的回答是可以托运。

军人十分激动。

教学内容:

理解重点节,领悟中心,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理解重点节,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第一段话,学习(第5节)。

(1)投影出示第5节,朗读。

(2)“沁出”是什么意思?

初春的天气,为什么军人的鼻子上沁出了汗珠?

他为什么要连说带比划?

(渗出、透出军人着急的表现,又借助手势,想努力说服老师傅)

板书:

着急

(3)朗读指导。

第5节表现军人的着急,语速较快,“这种”“不能”读出重音,表示军人要说明它同一般胶片的不一样。

第3、4节,读出疑问的语气。

(4)小结学习步骤:

①理解词语②体会军人、老师傅的心情③感情朗读

2、出示第二段话,自学(第7节)。

(1)朗读句子。

(2)理解“哑口无言”及军人失望的心情。

板书:

失望

(3)朗读指导:

失望的心情,语速稍慢。

3、学习第三段话,小组讨论。

(1)朗读句子。

(2)理解“欢欣”,体会军人感激的心情。

板书:

欢欣

(3)朗读、讨论。

第8节老师傅的话,真诚、恳切,为他人着想,“国家”“旅客”可重音突出。

读出军人的欢欣,强调“多亏了你们”。

二、朗读全文领悟中心。

1、感情朗读课文。

2、正是由于老师傅们不厌其烦三次打电话请示有关部门,使军人托运胶片得以如愿,军人“着急——→失望——→欢欣”的表现,反映的是小站上的老师傅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崇高精神。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

2、小站上

(不起眼)

军人老师傅向国家人民负责

(托运X胶片)(打电话请示)

着急一次

失望二次

欢欣三次

执教日期:

3、胸有成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最后一节。

1、教育学生学习前人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的精神,懂得细心观察的重要作用。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与可观察竹子时专注、认真的态度和迫切、欣喜的心情。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利用文中重点材料,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最后一节。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三、自学课文

1、读生字;2、划词语;3、标序号;4、读课文。

2、交流:

①共有几节:

手势(6)

②提出一个你理解的词和一个不理解的词让大家帮助你。

③指名分节读文纠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成语,还记得学了哪些成语吗?

2、这些成语常常出自一个一个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

3、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呢?

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1、提出要求:

(1)默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划下来。

(2)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释词义。

2、生自学。

3、交流自学情况。

四、学习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思考:

哪些词概括地说文与可怎样做到“胸有成竹”的?

板书:

认真观察细心描摹

“描摹”什么意思?

(照样子去画)

2、默读全文。

思考:

哪几节概括写“文与可认真观察、细心描摹的”?

(第2、6节)

哪几节举一个例子写“文与可认真观察、细心描摹的”?

(第3、5节)

3、分组读课文。

五、学习第一段。

读后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

板书:

酷爱①残酷②极(选义项,理解词语)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段学习,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重点学习第二段。

(第2节)

1、默读:

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板书:

窗前

野外

一/2、板书: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出月落

这三个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文与可认真观察竹子?

(一年四个季节,不同的天气,一天中不同时间。

*这三个词能否颠倒?

(不能,是按概念大小排列的。

指导读句。

(语句要读得有感情,重要的是读好句中的词。

平直调)

2、读第1层,找出词语说说课文是怎样体现他常常“认真观察、细心描摹”的?

板书: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出月落

这三个词分别代表什么?

(一年四个季节,不同的天气,一天中不同的时间。

师:

本单元训练目标是“朗读有感情”。

语句要读得有感情,重要的是读好句中的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读第2层:

要抓住哪几个词?

(大片、各式各样)

二、学习第三段(第3——5节)

1、默读,用“什么情况下,文与可在哪里观察竹子”概括段意。

(气候多变的日子里……在竹林中……)

2、用“——”划出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文与可心情的句子。

板书:

3赤日炎炎没有感觉

4暴雨将临决心留下

5暴雨来临欣喜异常

3、“赤日炎炎”是指什么时候?

(夏季的中午)“炎”是什么意思?

“灼人的阳光、闷热的竹林,把他蒸烤得汗如雨下“

说说炎热的夏天,你有什么感觉?

“仿佛没有感觉到”,到底感觉到吗?

指导朗读:

声音轻、速度慢。

4、读读两个问句。

5、自己读,谈谈怎样读出语气。

板书:

溶欣喜异常

倾盆而下千姿百态

全然不顾刹那间一口气登

6、师小结。

三、学习第四段。

(第6节)

1、读后看拼音写句子。

“避”是什么意思?

“畏”是什么意思?

“夏不避风雨,冬不畏冰雪”呢?

从中看出文与可怎样?

(不怕任何困难。

2、“复”是什么意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出文与可怎样?

(一生,坚持作观察)

3、小结:

文与可不怕困难,持之以恒,难怪他的朋友晁补之——引读下文。

“胸有成竹”后来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

——引读下文。

这个成语不仅用来比喻画竹子,还指做所有的事。

四、积累:

1、描写自然景物的词句。

2、描写文与可心情的词句。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

3、胸有成竹

文与可酷爱

窗前春夏秋冬

阴晴雨雪

日出月落

认真观察细心描摹{

野外大片各式各样

赤日炎炎仿佛没有感觉

暴雨将来决心留下

暴雨来临欣喜异常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

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并会使用。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用“△”标出,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读文,纠正读音。

“更羸”的“更”读音是“geng”。

“因为”的“为”读音是“wèi”

2.用同音字,形近字组词作巩固练习。

惨()愈()魏()箭()

渗()愉()巍()剑()

猎()雁()悲()痛()

蜡()燕()辈()疼()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出示重点词,让学生巩固练习。

四.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4.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质疑。

二、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

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1.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设置悬念(那只大雁落下来没有呢?

)激发学生朗读课文。

2.同学们刚才认真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读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二、激情朗读,用心揣摩。

读2-6自然段,抓住魏王的两句对话指导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这两句话是:

“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1.听老师读一遍这两句话,边听边想:

这两句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吗?

2.请再听老师读一遍,大家注意听,听老师在何处停顿,在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词语。

(老师读“是吗”的后面停了一下,读“你有这样的本事”时“这样”读得重。

3.再听一遍,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老师读:

“啊”后也停了一下,读“真有这样的本事”时“真有”读得重。

4.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这样读能起到什么作用?

老师这样读可以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这样读,能读出魏王怀疑的语气。

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的心理活动。

这样读,可以表现魏王对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本事表示怀疑,能表现魏王亲眼看见更羸真有这样的本领时的惊奇和佩服。

5.同学评一评谁体会得最好?

7.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朗读。

8.分角色练习朗读。

四/1、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

把它圈出来。

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

(嘣)

三、创设语境,领悟寓意。

读7-9自然段,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四、深入探究,领悟方法。

1.更羸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请你读给大家听。

2.现在你对课题中的“弓”有什么新的理解?

板书:

请你加上这半句,再做更羸的动作,找三人做,大家看他们做的跟图上更羸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3.正是因为这“嘣”的一声响,大雁真的掉下来了,下面请同学们出声读第5自然段,体会一下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直:

使劲,第二个直垂直。

4.这两个“直”该怎样读?

试一试,指读,思考:

为什么不说射下来,而说掉下(因为没用箭。

5.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嘣的一声响”想想更羸怎么使大雁掉下来的?

6.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

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

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

7.说一说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你从他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8.同桌两人互读一、二句,看看这两句什么关系,你从哪看出来的?

(因果关系,“因为”)

9.这两句哪句说原因,哪句说结果?

四/11、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2、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1)句说结果。

(2)句说原因)

10.你能不能先说说结果后说说原因?

11.看投影,默读这四句话,找找还有哪句和哪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小组讨论。

(②③句,③④句)

12.因果关系的句子该怎么读?

谁来试试,评一评,他哪读的好,好在哪里,哪读得还不够,该怎样读?

13.小结:

你们学得真好,通过第9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理清了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句子;句序是可以调换的,现在你们能解决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了吗?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大家边听边想更羸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

观察分析判断

14.你们再看看一、二两句话,能不能颠倒顺序?

15.更羸的本事到底是什么?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总结全文,领悟含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个成语故事,学后你对课题中的四个字都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把四个字的意思连在一起说说成语的意思?

六、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2.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时候使用?

板书

更羸——

不用箭“射”下↓大雁

 

附板书:

4、惊弓之鸟

慢:

受伤

更羸弓——→鸟{

慢:

伤痛

魏王——怀疑——惊叹

细心观察合理分析

执教日期:

*5、忙碌的蜘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悠闲、舒坦的生活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2、按照小螳螂“羡慕、误解——疑惑不解——了解实情——悟出道理”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羡慕、一劳永逸”等词语。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悠闲、舒坦”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教学难点:

运用朗读技巧,读出小螳螂的心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