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562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华英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

1.下列标志通常不会出现在中学校园的是

紧急出口

2.下列抗击新冠疫情的措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室内燃烧艾条B.服用药物抵抗病毒

C.用“84”消毒液消毒D.经常开门开窗通风

3.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h溶液

NafCU溶液

Na2cCh溶液

NaOH溶液

PH

1

3

7

7

11

13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属于碱B.上述CuCl?

溶液的酸性比盐酸强

C.盐溶液一定呈中性D.利用酚酣能区分CuCL溶液和NaOH

溶液

4.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冶金记述,此乃现代湿法冶金术之先驱。

现代化学观点理解,“曾青”应赋予的最恰当涵义为

A.铜(单质)B.可溶性铜盐(溶液)C.氧化铜

D.不可溶性铜盐

5.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4一2个氢原子B.NaCl—l个氯化钠分子

C.3NH「一3个钱根离子D.3co—3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

6.华为公司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其自主研制的芯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该芯片

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

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SI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单质硅由分子构成

7

.下列有关高镭酸钾制氧气的方法及性质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8

 

A.物质用途

B.元素之最

液氮:

用于医疗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钠元素

明矶:

用于消毒杀菌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氮元素

C.物质分离

D.环保知识

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8.

减缓温度效应: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减少水体污染:

禁止使用洗涤剂

淡化海水:

采用蒸储法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可用沉淀转化法

A.AB.BC.CD.D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肥皂水滴入硬水中,产生大量浮渣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

10.连花清瘟胶囊能有效治疗普通新冠肺炎,其富含的绿原酸(G6H18OQ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不知绿原酸的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无法计算溶液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B.绿原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C.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每个绿原酸分子含43个原子

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亚铁和硝酸银溶液中,实验现象如下表:

溶液现象金属

FeSO4溶液

析出单质Fe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AgNO3溶液

析出单质Ag

无明显现象

析出单质Ag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乙>丙>甲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

12.下列实验装置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

十蜡烛生成炭黑的实验

B./刁稀秸酯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二碳酸氮钠溶液

C.

1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某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

质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卜.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L6g甲物质

B.图中a、b、c、d四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a、c、d

C.当甲物质的溶液从d点降温到b时(其他条件不变),此时溶液的浓度减小

D.若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4.在密闭容器中,乙醇充分燃烧,其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物质

T

反应前的质量(g)

23

0

48

m

反应后的质量(g)

0

27

0

45

A.甲代表的是反应物乙醇B.m=l

c.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D.乙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3

15.在稀硫酸中加入下列物质(V为加入溶液的体积),其对应曲线变化正确的是0

0V(H:

O)0V(BaCb)

0VfNaiCOj)oV(NaOH)

二、填空题

16.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国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制作饺子的原料有小麦粉、肉馅、蔬菜、植物油、调味剂等。

①小麦粉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②肉馅中的蛋白质是由多种(填字母)构成的极为更杂的化合物。

a.维生素b.无机盐c.氨基酸

③铁强化酱油是常用的调味剂,长期食用可以预防(填字母)。

a.骨质疏松b.贫血c.甲状腺肿大

(2)灭火器是许多公共场所都配有消防器材,如图为某品牌的干粉灭火器。

①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属于合金的是o

②灭火器顶部的接口采用黄铜而非纯铜制作,是因为黄铜的硬度比纯铜

③钢瓶表面刷油漆除美观、醒目外,还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原理为④使用干粉灭火器的方法是:

将灭火器翻转摇动数次,(填操作),对准火焰根部压卜.压把。

17.如图是某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外层电子数

E

r

B

D

A

F

1

012345

电子层数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和E(填字母):

(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D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若F的元素符号为Sr,则B、C、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下图是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在左边两个方框内将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

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

18

.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

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

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o

②实验室制取CO?

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CO?

可选用的装置是(填

序号),检验CO?

收集满的方法是°

③使用B装置前,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若,则装置漏气。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图1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在燃烧匙内装有红磷,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

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并打开;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红磷并塞入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2所

①图2中AB段点压不变的原因是

②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③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填序号)。

a氧气参加了反应

b集气瓶内温度降低

c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四、科学探究题

19.氢化钙(CaHz)是一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有气泡冒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Ca(OH)2+(请补充完整),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氢化钙的性质,将一定量的CaH?

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填名称)。

为进一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

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猜想二:

NaOH和Ca(OH)2猜想三:

NaOH和NsCCh:

猜想四:

NaOH、Na2co3、Ca(OH)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o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

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

加入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

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

(2)若NaH的化学性质与CaH二相似,则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推断题

20.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小李在兔习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化学性质时,构建了下方知识网络图,有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可能有盐生成,如图所示:

(1)写出一个酸和碱反应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O

(2)请你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的信息重及。

①;

②。

(3)借助网络图可进行物质的检验。

如现对某一工业含盐废水溶液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成反应)。

根据以下事实回答问题:

a.操作I、H均为,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b.若废水溶液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填化学式);其与AgNCh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c.当废水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时,除“b”中所写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盐是(写

出两种即可)

六、计算题

21.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没有塞子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探究瓶中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探究。

(1)小明同学取了14.6g样品,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滴入足量的氯化钢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19.7g,求所取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2)求14.6g样品中所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3)小李同学也取14.6g样品,逐渐滴入7.3%的稀盐酸200g,观察到的现象为—;若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

Na?

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

NaHCO3+HCl=NaCl+Hq+CChT下图横轴为稀盐酸的质量,纵轴为生成气体的质量,请画图。

.生成气体的质量也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表示禁止游泳,在校园内需要禁止,故错:

B、表示禁止吸烟,在校园内应禁止吸烟,故错:

C、学校内不存在放射性物质,不需要在学校内张贴,故正确;

D、紧急出口在校园内会出现,一旦有紧急情况要走紧急出口,故错。

故选C。

2.D

【详解】

A、艾条在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A正确:

B、服用药物抵抗病毒的过程中,药物会转化为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正确:

C、用84消毒液消毒时,消毒液会结合细菌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正确;

D、经常开门开窗通风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错误。

故选D。

3.D

【详解】

A、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说法错误:

B、上述氯化铜溶液的pH大于盐酸的pH,所以上述CuCh溶液的酸性比盐酸弱,选项说法错误;C、碳酸钠是一种盐,但是其水溶液显碱性,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铜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酎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酬试液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技术的先驱,从现代的科学观点理解,“湿法冶金”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提取金属的过程,此过程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

而根据金属活动性,铁片放入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可溶性铜盐的溶液中均可置换出铜来,故“曾青”应赋予的最恰当涵义应为可溶性铜盐的溶液。

故选B。

5.C

【详解】

A.H?

一可以表示一个氢分子或氢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NaCl不能表示1个氯化钠分子,不符合题意;

C.3NHJ—表示3个钱根离子,符合题意:

D.3co—表示三个一氧化碳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A、硅元素符号为Si,故说法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硅是非金属元素:

故说法正确;

C、硅是地壳中含量排第二的元素,故说法错误:

D、单质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

7.C

【详解】

A、高锦酸钾制氧气,不需要二氧化镭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B、高镒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的试管口要有.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锌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选项错误:

C、排出水的体枳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生成6的体积,故选项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没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明矶可用于水中物质的沉降,不能用于消毒杀菌,故错误;

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

C、淡化海水可采用蒸储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可用将可燃性杂质如氯化钙、硫酸镁等转化为沉淀除去,故正确;

D、减少水体污染,选用不含磷元素的洗涤剂,而不是禁止使用洗涤剂,故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此选项错误;

B.肥皂水滴入硬水中,产生大量浮渣,少量泡沫,此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错误;

D.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故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成蓝色,此选项错误。

故选

10.A

【详解】

A、绿原酸的水溶液中含有绿原酸和水,由化学式可知,绿原酸分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1,所以无论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

(1x2):

16=1:

8,选项说法错误;

B、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绿原酸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43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o

11.B

【解析】

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甲会置换出单质Fe,乙、丙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甲大于Fe,乙、丙小于Fe:

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甲、丙会置换出单质Ag,乙则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甲、丙大于Ag,乙小于Ag:

所以活动性甲〉Fe>丙〉Ag>乙。

故选跳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B

【详解】

A.蜡烛燃烧产生炭黑,炭黑中含有碳元素,该实验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此选项正确:

B.该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去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C.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达到其着火点,此选项正确;

D.碘全部溶解于酒精,在水中溶解的量很少,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

13.D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20℃时,甲的溶解度为3L6g,即20℃时,100g水溶解31.6g甲物质,溶液达到饱和:

也可以说,20℃时,131.6g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甲物质;选项说法错误;B、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即图中a、b、c、d四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a、d,选项说法错误;

C、当甲物质的溶液从d点降温到b时(其他条件不变),刚好成为饱和溶液,溶质、溶剂都没有变化,此时溶液的浓度不变;选项说法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14.D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甲的质量减少了23g-0g=23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3g:

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7g-0g=27g;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8g-0g=48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3g+48g-27g=44g,故m的质量为45g-44g=lga

【详解】

点燃

A、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物质的质量比为23:

48:

44:

27,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6:

96=23:

48,则甲代表的是反应物乙醇,故选项说法正确:

B、m的质量为45g-44g=lg,则m=l,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3:

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C

【详解】

A、硫酸显酸性,加入水前后pH值都不会大于7,错误;

B、硫酸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硫酸完全反应后沉淀不会一直产生,错误:

C、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硫酸完全反应二氧化碳不再增加,正确;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会慢慢被反应掉,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会变为0,错误。

故选C。

16.糖类cb橡胶黄铜(或钢)大隔绝氧气和水拉出保险销

【详解】

(1)①小麦粉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②肉馅中的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更杂的化合物;

③铁强化酱油是常用的调味剂,长期食用可以预防贫血;

(2)①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橡胶,属于合金的是黄铜和钢;

②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③钢瓶表面刷油漆除美观、醒目外,还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原理为隔绝氧气和水:

④使用干粉灭火器的方法是:

将灭火器翻转摇动数次,拉出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压下压把。

17.

ADFA产SrCO3

厂'辅「斛X襄催化剂。

辘△

•一氮原子o一氧原子韩—氮原子

催化剂

4NH3+6NO5N2+6H2OA

【详解】

(1)A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是氮原子,属于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所以DF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的核外

有3个电子层,且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而形成

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AP+;

(3)B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是氧,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C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是碳,在化合物中常显+4价;F的元素符号为Sr,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显+2价,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rCO3;

(4)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左边两个方框内

②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卜反应生成氮

催化剂

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5N2+6Hq。

A

18.试管CaCO3+2HCl=CaCl2+H2O+CO2TD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液而下降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气流反应尚末开始打开弹簧夹abc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检验CO?

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II,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

【详解】

(1)①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②实验室制取CO?

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C)3十ZHCUCaCL+H?

+CO?

T;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CO?

可选用的装置是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检验CO?

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

③使用B装置前,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若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

@C装置含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物的增加速率,进而空气反应速率,故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气流。

(2)①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刚开始红磷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反应尚末开始,故图2中AB段气压不变的原因是反应尚末开始。

②气压变化至图象中D点时,温度已经降至室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导致压强增大,故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氧气被消耗,图象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

至室温,压强减小,故选abc。

【点睛】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

19.2H2碳酸钙Na2CO3+Ca(OH)2=CaCO3J,+2NaOH二足量稀盐酸(合理即

可)有气泡产生H、NH3NaH+H?

O=NaOH+H今

【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Ca、6H、20,反应后有Ca、2H、20,所以还应该有4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

+2H9=Ca(OHb+2Hm将一定量的CaH/n入到碳酸钠溶液中,CaH?

与碳酸钠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

Ca(OH»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b+2H4、Na2CO3+Ca(OH)2=CaCO31+2NaOH,故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碳酸钙。

[提出猜想]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同时存在,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实验验证]

(1)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无氢氧化钙,猜想二不成立;

(2)猜想三成立,即滤液中含有NaOH和NaVCh,碳酸钠属于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有气泡产生,故另取少量漉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若向NHQ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

发生的反应有:

CaH2+2H2O=Ca(OH)?

+2H非、2NH4Cl+Ca(OH)2=CaC12+2H2CK2NH3T,故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H?

nh3o

(2)若NaH的化学性质与CaH?

相似,则N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H2O=

NaOH+H力

20.Cu(OH)2+H2SO4=CuSO4+2H2O金属+盐酸+盐过滤漏斗FeCl3

FeCb+3AgNO3=Fe(NO3)3+3AgCll硝酸钠、硝酸铁或氯化钠

【详解】

(1)氢氧化铜是一种碱,硫酸是一种酸,硫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Cu(OH)2+H2SO4=CuSO4+2H2O;

(2)根据盐的性质可知,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会生成新的金属与新的盐;酸与盐发生更分解反应生成新的酸与新的盐;

(3)a.操作I、II是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即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b.往废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说明原废水中一定含有Ch而在有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Fe(OH)3和硝酸钠生成,说明有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铁,因此废水溶液中一定还有Fe3\若废水溶液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氯化铁,氯化铁与硝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