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56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docx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环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学号:

1322092011xx

姓名:

ty

指导老师:

zy

时  间:

2016年1月6日

1设计任务书………………………………………………………1

1。

1设计目的………………………………………………………………1

1。

2设计目标………………………………………………………………1

1.3涉及题目………………………………………………………………1

1.4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

1。

4.1设计任务…………………………………………………………………1

1.4。

2操作条件…………………………………………………………………1

2概述………………………………………………………………2

2。

1换热器概述…………………………………………………………2

2。

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

2。

1。

2U形管换热器………………………………………………………………………3

2.1。

3浮头式换热器………………………………………………………………………3

3设计方案…………………………………………………………4

3.1设计方案简介…………………………………………………………4

3.2设计要求………………………………………………………………4

4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选型…………………………5

4。

1确定设计方案…………………………………………………………5

4。

1。

1选择换热器类型…………………………………………………………5

4.1。

2流动及流速的确定………………………………………………………5

4。

2确定物性数据…………………………………………………………5

4。

3计算总传热系数………………………………………………………6

4。

4计算传热面积…………………………………………………………7

4.5管程数和传热管数……………………………………………………7

4.7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8

4。

8壳体内经………………………………………………………………8

 

5换热器的核算……………………………………………………9

5.1面积核算………………………………………………………………9

5.1.1热量核算…………………………………………………………………9

5.1。

2管程对热传热系数………………………………………………………10

5。

1.3总传热系数………………………………………………………………10

5.1.4传热面积…………………………………………………………………11

6设计结果一览表…………………………………………………12

7评述………………………………………………………………13

参考文献……………………………………………………………14

1设计任务书

1。

1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去完成换热单元操作设备设计任务的实践能力

1。

2设计目标

设计的设备必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操作上是安全的,环境上是友好的

1.3设计题目

某小区集中供热用热交换器设计

1.4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4。

1设计任务

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

处理任务:

物料:

锅炉水处理量25吨/小时循环水处理量50吨/小时

1。

4.2操作条件

热流体(锅炉水):

(入口温度110℃;出口温度85℃)

冷却介质(水):

(入口15℃,出口75℃)

允许压降:

不大于0。

1MPa

物性数据:

温度(℃)

密度ρ(kg/m³)

比热容Cp

(KJ/(kg·k))

导热系数λ(W/(m²·k))

粘度μ

(Pa·s)

普兰德数Pr

45

990。

2

4.174

0.642

0。

0006014

3。

91

97.5

960

4.217

0.682

0。

0002890

1。

79

 

2概述

2。

1换热器概述

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结构紧凑,坚固耐用,传热效果好,而且能用多种材料制造,因此适应性强,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2.1。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

但是由于壳程不易检修和清洗,因此壳方流体应是较清洁且不易结垢的物料。

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为安全起见,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这种热补偿方法简单,但不适用于两流体温差较大(不大于70℃)和壳方流体压力过高(一般不高于600kPa).因此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两种介质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及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场合。

(图2-1固定板式换热器)

 

2。

1。

2U形管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而与其它管子及壳体无关。

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质量轻,适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主要缺点是:

管内清洁比较困难,因此管内流体必须清洁;且管子需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

(图2-2U型管式换热器)

2。

1.3浮头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壳固定连接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该端称为“浮头”.当管子受热(或受冷)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做浮头式换热器优点是:

可以补偿热膨胀;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但其结构复杂、金属消耗量多、造价高限制了它的使用。

(图2—3浮头式换热器)

 

3设计方案

3.1设计方案简介

根据设计任务书,通过相关计算公式确定设计方案、确定物性数据、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传热面积。

再结合实际进行换热器设备结构设计的相关计算,进行换热器的核算。

 

3。

2.设计要求

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和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1)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

可以从:

①增大传热系数;②提高平均温差;③妥善布置传热面等三个方面具体着手。

(2)安全可靠换热器是压力容器,在进行强度、刚度、温差应力以及疲劳寿命计算时,应遵循我国《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和《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等有关规定与标准。

(3)有利于安装操作与维修直立设备的安装费往往低于水平或倾斜的设备.设备与部件应便于运输与拆卸,在厂房移动时不会受到楼梯、梁、柱的妨碍,根据需要可添置气、液排放口,检查孔与敷设保温层。

(4)经济合理评价换热器的最终指标是:

在一定时间内(通常1年内的)固定费用(设备的购置费、安装费等)与操作费(动力费、清洗费、维修费)等的总和为最小。

在设计或选型时,如果有几种换热器都能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这一标准就尤为重要了。

 

4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选型

4.1确定设计方案

4。

1。

1选择换热器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85℃;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15℃,出口温度75℃。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出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4。

1。

2流动及流速的确定

流速

介质

循环水

新鲜水

一般液体

易结垢液体

低粘度油

高粘度油

气体

管程流速m/s

1.0~2.0

0.8~1。

5

0。

5~3

〉1。

0

0.8~1.8

0.5~1。

5

5~30

壳程流速m/s

0.5~1.5

0。

5~1。

5

0.2~1.5

>0。

5

0.4~1.0

0。

3~0。

8

2~15

(表4—1不同流体在管程、壳程中流速)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锅炉水走壳程.选用Ф25mm×2。

5mm的碳钢管,管内锅炉水流速取

循环水流速取

4.2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

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锅炉水的定性温度:

(4—1)

循环水的定性温度:

(4-2)

 

4。

3计算总传热系数

热流量:

(4—4)

(4—3)

对于流向问题,可比较逆流和并流时的平均温差。

逆流时,有:

(4-5)

并流时,有:

(4-6)

(4—7)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逆流的平均温差较并流的大.因此,在换热器的传热量Q及总传热系数K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逆流操作可以节省传热面积,减少设备费.因此,此处优先考虑逆流操作。

 为了强化传热,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或壳程常常为多程,流体经过多次折流后流出换热器,使得换热器内流体流动形式偏离纯粹的逆流和并流.

又有:

 

由《化工工艺设计手册》查得校正系数FT=0.920,所以修正后的传热温差为:

(4-8)

 

冷却水用量:

(4-9)

由《环境工程原理》[5]表4。

4。

1,查得水与水之间的传热系数在

850-1700W/(m2·k),初步设定在1000W/(m2·k).

 

4.4计算传热面积

(4—10)

 

4。

5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管内径di=0.025-0。

0025×2=0。

02m

依据传热管内经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4—11)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传热管的长度为:

(4—12)

又管子国产,取管长L=8m,则管程数:

(4—13)

传热总管数:

(4-14)

 

4。

6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同心圆三种排列方式。

根据管外流体不考虑结垢问题,壳体直径及一般性选择,故选择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

取管心距:

则:

(4-15)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

合适.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4—16)

4.7壳体内经

采用多管程结构,利用率为

,则壳体内经:

(4—17)

由于有六个管程,管径最低取600mm,故D=600mm。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故h=150mm。

(4-18)

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

,可取B为200mm。

折流板数:

(块)(4—19)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壳程流体进口接管:

接管内锅炉水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

(4-20)

 

取标准管径为10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2=1。

2m/s,则接管内径为

(4—21)

取标准管径为60mm。

 

5换热器的核算

5。

1面积核算

5.1。

1热量核算: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对圆缺型折流伴,可采用Kren公式:

(5-1)

当量直径de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5—2)

壳程流通截面积:

(5-3)

壳程流体流速及雷诺数分别为:

普朗特准数:

(5-4)

粘度矫正:

则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5—5)

 

5.1。

2管程对热传热系数

(5—6)

管程流通截面积:

(5—7)

 

管程流体流速:

普朗特准数:

(5-8)

则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5—9)

5。

1.3总传热系数

 

(5-10)

 

5.1。

4传热面积

(5-11)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5—12)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5—13)

该裕度合适,该换热器可以完成任务。

 

换热器型式:

固定板板式

换热面积/㎡:

14。

64

工艺参数

名称

管程

壳程

物料名称

循环水

锅炉水

操作压力

不大于0.1MPa

操作温度/℃

15/75

110/85

流量/(kg/s)

2。

92

6.95

流体密度/(kg/m³)

990.2

960

流速/(m/s)

0。

783

0.23

传热量/kw

731.60

——

总传热系数/[w/(㎡/k)]

1154.77

—-

对流传热系数/[w/(㎡/k)]

4293。

90

3354。

18

污垢热阻/(m2*k/w)

0.000172

0.000172

压降/MPa

0.0070494

0。

0080463

程数

6

1

使用材料

碳钢

管子规格

Ф25*2.5

管数

管长/mm

48

6000

管间距/mm

32

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

折流板型式

上下

间距/mm

切口高度

200

25%

壳体内径/mm

600

保温层厚度

——

7设计结果一览表

 

8评述

由于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还记得刚开始,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一些茫然,不知所措……什么管程结构设计、壳程结构设计、传热系数等等。

几天都没什么进展,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做。

后来,在网上查找其他学校的作品,按照设计任务书后面的说明,同时参考化工原理的课本,也可以上网找一些相关资料,终于,有些眉目了,又过了两天,才开始写下设计的第一个字。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环境工程原理中换热器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够利用CAD画出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方方面面。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们了解了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课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加强课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与帮助,感谢同学们的相互支持,与他们一起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让我开拓了思路,也让我在课程设计时多了些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水的物性参数表。

XX文库

[2]天津大学。

化工原理.第二版.天津大学出版。

2012.1.第三章

[3]XX百科。

换热器。

换热器的分类

[4]马江权.冷一欣.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8.7

[5]胡洪营。

张旭。

黄霞。

王伟。

环境工程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6

[6]王国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08-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