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458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docx

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沧州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产生的不同抗药性个体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2.(2019·天津四合庄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

C.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

解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D正确。

3.(2019·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中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2.5%

B.若以上条件不变,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

C.该种群Xa基因频率是0.05

D.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

白眼雄果蝇(XaY)占5%,说明Xa的基因频率为5%,则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5%×5%=0.25%,A错误、C正确;若以上条件不变,则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B正确;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4.(2019·山东济宁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

C.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解析: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选择作用较弱,但种群基因频率会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发生变化,B错误;同一环境的不同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化,C正确;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基因交流,但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错误。

5.(2019·河北五校联盟二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解析:

不同物种间可能进行杂交,但后代不育,A错误;黑色和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错误;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变,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由于地理隔离,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正确。

6.(2019·江西南昌二中调研)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

试从理论分析,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种群中( D )

A.a的基因频率为44%

B.雌雄个体的比例发生变化

C.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

D.AA、Aa、aa个体比例为168

解析:

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理论上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配子=1×10%+

×20%=20%,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配子=

×20%+1×70%=80%;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a=20%50%×80%=12,产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a=20%80%=14。

综上分析,改变饲养条件后,理论上该群体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下表:

统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

×

≈73%,A错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比例不会因饲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B错误;Aa基因型的个体占

=40%,C错误;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

=168,D正确。

7.(2019·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一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解析: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和物种与环境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A错误;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不一定进化,B错误;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正确。

8.(2019·山西太原模拟)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C )

A.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B.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解析:

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环境可能发生变化,A正确;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1,a为95%,所以A为5%,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正确。

9.(2019·山东烟台测试)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

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

由此无法推断出( C )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导致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C.鼠尾草不可以在没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解析:

雄蕊高度专化有利于蜜蜂帮助其完成传粉,从而产生更多的后代,可见,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使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B正确;蜜蜂可以帮助鼠尾草完成传粉,但由题意信息不能得出“鼠尾草不可以在没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的结论,C错误;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体现了不同的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

10.(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解析:

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

分析曲线可知,甲曲线基因频率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速度快,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错误。

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C错误。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D正确。

11.(2019·湖北十堰模拟)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

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解析: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正确;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它们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错误;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错误。

12.(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在麦维尔角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壁虎(甲),其尾巴像叶片一样宽大、体色较斑驳、双眼非常巨大,还有一种较为普通的壁虎(乙),两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麦维尔角地区所有壁虎一定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

B.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

C.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D.两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不定向进化的结果

解析:

若麦维尔角地区的壁虎(甲)和普通的壁虎(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两者不是同一物种,也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A错误;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并且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B错误;这两种壁虎的形态不同,它们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正确;两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定向进化的结果,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甘肃兰州一中调研)某生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20%,回答问题:

(1)若该生物种群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35%、35%。

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50%。

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个种群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没有发生进化。

为什么?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2)若该生物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25%、25%。

子二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50%。

子三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50%。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进化的原材料由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解析:

(1)该生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基因型个体占60%,A、a的基因频率均是20%+60%×

=50%。

个体自交,纯合子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均为20%+60%×

=35%,Aa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为60%×

=30%。

此时A的基因频率是35%+30%×

=50%。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该种群在两年中未发生进化。

(2)若该生物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均占(50%)2=25%。

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子二代和子三代中A的基因频率均是50%。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14.(2019·辽宁沈阳郊联体模拟)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过程为地理隔离,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2)图2中在QR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不一定(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如果老鼠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B )

A.0≤N≤100%B.0

C.0≤N<50%D.N>50%

解析:

(1)图1所示为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因此a过程为地理隔离;b过程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图2显示,在QR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说明在此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RT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说明甲种群生物在该时间段内没有发生进化,在T点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依题意可知,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

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有p+q=1,基因型Aa的频率(N)=2pq;当p=q=

时,2pq=

(该值最大);当p≠q时,2pq大于0且小于

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15.某种一年生植物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将这种植物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

(1)将这种植物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该植物形成地理隔离,与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当地生长的这种植物因为环境的变化,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③→④→①。

(3)在对移植到原产地这种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没有,理由是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2)AA个体被淘汰,则aa个体比例将增大,Aa个体比例将减小。

(3)种群某基因频率等于纯合子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两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变,故该种群未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