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389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docx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十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

●考点透视

本专题主要复习世界近代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

运动,三次工业革命。

这一专题在高考中,一般占6分左右。

1.分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及影响。

2.分析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归纳主要成就或发明,叙述其历史影响。

●名师串讲

○知识图解

历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提出其政治、

史经济利益的要求,在意识形态上反封建传统的观念。

意背历史根源: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在意大利保留最多,意大利同东

大景罗马,阿拉伯的经济文化联系最密切。

利内人文主义。

文容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

艺实质:

14至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复人最早:

诗人但丁和代表作《神曲》;乔托,绘画奠基者,名作《哀悼基督》。

兴物早期:

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和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文成全盛: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

艺就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

复英国:

莎士比亚。

扩德国:

伊拉斯谟《愚人颂》。

兴展法国:

拉伯雷《巨人传》

运西班牙: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动意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

义文艺复兴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

人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虚无缥缈的神话;

文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主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

义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

特富有探求精神。

点人文主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推动了人类由封建社会高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要求推翻封建制度。

背资产阶级不满自己的无权和被压制地位,必然在思想上开展反对封建斗争。

景17、18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找到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方法。

文艺复兴运动已不能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内容:

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

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宣扬理性主义。

性质:

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启霍布斯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是人民授予的但不反对

蒙英君主专制。

代表作《利维坦》。

运人国洛克认为建立国家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赞成君主立宪,主张国家

动物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和伏尔泰主张信仰上帝但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思法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具有反封建专制意义。

想国卢梭坚决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和理论准备。

影为即将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充分思想动员。

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形成强大社会思潮,动摇封建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激励亚洲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条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件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经过长期的殖民争霸战争,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过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普及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程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结果:

到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工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

自由资本

主义发展起来。

业积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革影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命密切了世界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传播到各地,改变世界面貌。

消无产阶级遭受着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极亚非拉等落后地区遭掠夺而日益贫穷,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法国因小农经济、中小企业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阻碍工业革命进程。

扩美国因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移民涌入而发展;采用推广机器零部件生产。

展德国因国家分裂而影响工业革命进程。

19世纪中期前后,俄、日先后开始工业革命。

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民族解放运动。

潮流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技术知识。

自然科学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主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电机、电动机。

电气时代。

要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石油的开采和石油化工业产生。

第成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电话和无线电报。

二就化学工业的建立。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密切结合,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工特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业点有些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

革发生在能源、交通等重工业部门,更具对社会的改造能力。

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并向亚非拉扩展。

影推动生产关系调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两次世界大战。

亚非拉被迫向欧美学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成为潮流。

促进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各基础科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背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景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需求。

表现: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

第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三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次特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科点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学科多、分工细、研究深入,学科间联

技系密切、渗透程度深、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的趋势。

革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通过生产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高、劳动手段

命影改进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比重下

响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差距扩大。

○重点讲解

1.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并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工业革命的后果,首先是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最后是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特别是形成了无

产阶级。

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三股进步历史潮流是: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三股历史潮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美国内战;日本的明治维新。

民族解放运动:

爪哇人民起义;阿富汗人民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起义。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建立。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面貌的影响。

(1)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人类生活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3)由于苏联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出现了两大阵营,世界形成美苏争霸有两极格局。

(4)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竞争,最终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5)亚非拉国家借此独立并发展起来,最终导致了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第三世界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

3.从背景、指导思想、核心内容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比较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背景:

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扩展到欧洲诸国。

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突破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

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特权。

指导思想: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

核心内容:

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构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描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

历史作用:

文艺复兴为发展资本主义解除精神枷锁,促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和文化巨人的诞生。

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为法国大革命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技巧方法

本专题内容涉及思想解放和科技革命,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重点。

(1)重点把握教材有关思想解放的内容,包括兴起原因和影响。

(2)重点把握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主要成就、影响。

●考题解析

【例1】(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回答

(1)—(5)题:

(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5)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

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

为了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B.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D.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思路串讲】本大题郑重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影响等。

题目比较简单。

【标准答案】C、A、A、B、A

【例2】(2004年全国春季高考题)在欧洲启蒙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

回答下列问题:

(1)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

(2)发展了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

指出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差异。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思路串讲】第

(1)问在课本上有明确答案,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记忆重要的知识。

(2)问主要考查比较能力,在熟记二者内容的基础上逐一比较.可以分析出三权划分有何不同,职权所属有何不同,此问较难,原因是基本知识记忆不清,不会确定比较项,只能乱答一气。

第(3)问把“三权分立”学说放在当时封建专制统治的背景下,应当不难回答。

第(4)问需准确回忆世界史中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或者联系政治上所学知识,并将其与“三权分立”原则联系起来,得高分较易。

【标准答案】

(1)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

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

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

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不同之处是:

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于君主。

孟德斯鸠则把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3)“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

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4)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例3】(2004年江苏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材料二必须理解:

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做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他(马基雅维利)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实现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仅如此,透过这些似乎骇人听闻的言论,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王锐生《马基雅维利》译序

请回答:

(1)马基雅维利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马基雅维利所处的那个时代,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归纳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思想。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何种要求?

【思路串讲】此题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为中心内容切入试题,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论水平。

解答时,既要联系教材,又要全面而有针对性地分析所给材料.才能得出完整准确的答案。

【标准答案】

(1)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等。

(2)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3)以“人”的眼光观察国家(摆脱神学的束缚);政治不受道德约束;宣扬暴力;权力是法的基础。

(4)资产阶级。

要求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意大利)。

【例4】(2005年广东高考题)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禁欲主义思想D、浪漫主义思想

【思路串讲】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

【标准答案】B

●误区诊断

本专题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区别:

(1)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背景、条件、影响。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进步作用和影响。

(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例5】(2004年天津高考文综卷)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回答

(1)—(3)题。

(1)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墨子•墨经》B.《梦溪笔谈》C.《营造法式》D.《天工开物》

误点:

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掌握不够。

辨析:

战国时期墨子在《墨子》中记载了“光学八条”。

答案:

A

(2)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误点:

时间概念模糊不清,对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对尖端科技不理解。

辨析:

20世纪60年代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

B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细B.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误点:

对教材掌握不够,不能正确区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审题不清。

辨析:

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B、C、D三项。

答案:

A

【例6】((2004年天津高考文综卷)工业革命的发生,给世界历史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回答

(1)—

(2)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误点:

不能准确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审题不明。

辨析:

中国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答案:

C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误点:

对垄断组织的实质不理解。

辨析: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生产力发展,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

D

自主感悟:

●真题演练

1.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

这位科学家是

A.马可尼B.贝尔C.西门子D.赫兹

2.(2001年江西高考卷18世

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③反对教权④反对专制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01年江西高考卷)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4.(2004年广东高考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D.争取实现普选

5.(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什么阶段?

(2)两种殖民扩张的主要掠夺方式有何不同?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大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

●名师押题

预测1: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

)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生产力方向:

社会关系方向:

国际格局方面: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思考:

回答第一问,可根据史实,分别回答出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所出现的工业门类。

第二问指向明确,分别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关系格局方面,答出后果。

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区分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的表现。

在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时,要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基本形成、东西关系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回答。

第三问是中外联系的内容,可根据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及思想文化的影响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2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2)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

,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②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②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预测2:

三次科技革命之比较。

思考:

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名称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发生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50年代。

前提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国外市场扩大。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③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技术。

①科学理论的突破;②“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特点

①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英、法、美、德、意等国;③发明者多数是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①“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工具的新纪元到来;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③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④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彼此促进;②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过程越来越短;③使学科分科更细。

影响

①生产力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②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③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一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⑤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式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⑥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各国发展不平衡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一战”;③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后起者,更富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