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306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docx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

课次

第五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熟悉各类别绿地的容

了解绿地和城市用地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园林绿地五大类型中的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

难点是园林绿地是以什么条件分类的,对城市建设起什么作用

教学基本容

方法及手段

回顾上节授课容;

讲授本节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和任务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城市园林绿地分类;二、各类园林绿地的特征和用地选择

讲授

多媒体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你对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有何认识?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2006

2、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2005

4、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课后小结: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

课次

第六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第四节树种选择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类型和特点

了解园林城市指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园林绿地指标和布局类型

难点是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教学基本容

方法及手段

回顾上节授课容;

讲授本节容: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一、指标的作用;二、影响指标的因素;三、指标制订的依据;四、绿地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布局形式;二、布局目的;三、布局要求;四、布局原则

第四节树种选择:

一、树种规划的原则;二、树种规划方法

讲授

多媒体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国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2、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2006

2、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2005

课后小结: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

课次

第七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规划文件的组成和容

熟悉规划基础资料的容和如何获得

了解如何进行园林绿地的现状调查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规划文件部分

难点是规划文件中的图纸、文本和说明书的制作

教学基本容

方法及手段

回顾上节授课容;

讲授本节容: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二、规划文件的编制

讲授

多媒体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哪些容?

2、简述“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概念。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2、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2006

2、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2005

课后小结: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案

课次

第八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系统规划文本、说明书、规划图件的容

熟悉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和具体涉及的容

了解园林绿地现状调研的容及对系统规划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文本、说明书和图件

难点是如何用现代的理论和实践理解上述三方面容

教学基本容

方法及手段

回顾上节授课容;

讲授本节容: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三、城市园林绿地现状调研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讲授

多媒体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现状调研?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赉丽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二版),中国林业,2006

2、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第二版),建工,2006

3、王绍增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农业,2005

课后小结: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第四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

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

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我国已于2002年9月1日实施了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J185-2002),对城市绿地有了明确的分类方法。

同过去的绿地分类方法有较大的差异,有利于今后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一、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城市绿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以反映绿地的实际情况及绿地与城市其他各类用地之间的层次关系,满足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和统计等工作使用的需要。

绿地以英文GREENSPACE的第一个字母G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大类:

G1——公园绿地

G2——生产绿地

G3——防护绿地

G4——附属绿地

G5——其它绿地

中类G11——综合公园小类G111——全市性公园

G12——社区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

G13——专类公园G121——居住区公园

G14——带状公园G122——小区游园

G15——街旁绿地G131——儿童公园

G41——居住绿地G132——动物园

G42——公共设施绿地G133——植物园

G43——工业绿地G134——历史名园

G44——仓储绿地G135——风景名胜公园

G45——对外交通绿地G136——游乐公园

G46——道路绿地G137——其他专类公园

G47——市政设施绿地

G48——特殊绿地

二、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特征及用地选择

G1(公园绿地)(publicpark):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G11综合公园(park):

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G111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G112区域性公园:

为市区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G12社区公园(communitypark):

为一定居住用地围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不包括组团绿地。

G121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的活动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0.5-1.0km。

G122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0.3-0.5km。

G13专类公园(themepark):

具有特定容和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31儿童公园(childrenpark):

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化活动的公园。

G132动物园(zoo):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G133植物园(botanicalgarden):

进行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G134历史名园(historicalgardenandpark):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5风景名胜公园(famousscenicpark):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围,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G136游乐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绿化面积应不小于65%。

G137其它专类公园: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容的绿地。

包括雕塑公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绿化用地不小于65%。

G14带状公园(linearpark):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G15街旁绿地(roadsidegreenspace):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面积不小于65%。

G2(生产绿地)(productiveplantationarea):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G3(防护绿地)(greenbuffer,greenarea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G4(附属绿地)(attachedgreenspace):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41居住绿地(greenspaceattachedtohousingestate,residentialgreenspace):

城市居住用地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G42公共设施绿地:

公共设施用地的绿地。

G43工业绿地:

工业用地的绿地。

G44仓储绿地:

仓储用地围的绿地。

G45对外交通绿地:

对外交通用地的绿地。

G46道路绿地(greenspaceattachedtourbanroadandsquare):

道路广场用地的绿地。

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G47市政设施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绿地。

G48特殊绿地:

特殊用地的绿地。

G5(其它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publicgreenspacenorm):

一般指城市中平均每个居民所占城市绿地的多少,通常以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表示。

一、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

1、反映城市绿化水平;

2、体现一个城市国民经济水平的高低;

3、反映城市文化水平的高低;

4、便于城市绿化建设投资的估算;

5、便于统计部门统计。

二、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现状。

三、绿地指标制定的依据

1、国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

2、国外城市绿地水平;

3、环境保护的科学要求;

4、游憩绿地的合理容量。

四、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1、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2、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3、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4、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g1m=Ag1/Np

式中Ag1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Agm=(Ag1+Ag2+Ag3+Ag4)/Np

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g=[(Ag1+Ag2+Ag3+Ag4)/Ac]x100%

式中λg——绿地率(%);

Ac——城市的用地面积(㎡)

以上三项指标为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应作为绿地建设的考核指标。

 

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

城市绿地布局有八种基本的形式:

点状、网状、环状、楔状、放射状、带状、放射环状、指状等。

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四种: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状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

二、绿地布局的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地游览和休息;

2、维护大的生态环境系统平衡;

3、形成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4、满足各类防护的需要;

5、丰富城市的艺术面貌;

6、有利于花园城市的建设。

三、布局的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3、质量良好;

4、环境改善。

四、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因地制宜、有的放夭;

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4、远近结合、合理安排;

5、突出特色、发挥综合功能。

 

第四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原则

1、切合森林植被区的自然规律;

2、选择乡土树种;

3、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4、快慢长树相结合;

5、以乔木为主。

二、树种规划方法

1、调查研究

2、选择骨干树种

3、制定主要树种比例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文件的编制

一、基础资料收集

二、规划文件编制

三、规划成果审批

四、城市园林绿地现状调研

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一、基础资料收集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经分析、综合、研究后编制规划文件。

除了常规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外(如地形图、航片、遥感影象图、电子地图等),一般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自然条件资料

2、社会条件资料

3、园林绿地资料

4、技术经济资料

5、植物物种资料

6、绿化管理资料

1、自然条件资料

主要包括:

地形图资料(图纸比例为1:

5000或1:

10000,通常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的比例一致);

气象资料(历年及逐月的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风力、霜冻期、冰冻期等);

土壤资料(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土壤分布情况、地下水深度、冰冻线高度等);

2、社会条件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历史、典故、传说、文物保护对象、名胜古迹、革命旧址、历史名人故址、各种纪念地的位置、围、面积、性质、环境情况及用地可利用程度;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产业产值状况、城市特色资料等;

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与人口规模、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城市用地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规划、农业区划、农田保护规划、林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3、园林绿地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中现有园林绿地的位置、围、面积、性质、质量、植被状况及绿地可利用的程度;

城市中卫生防护林、工业防护林、农田防护林

市域围城市生态景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位置、围、面积与现状开发状况;

城市中现有河湖水系的位置、流量、流向、面积、深度、水质、库容、卫生、岸线情况及可利用程度;

城市规划区适于绿化而又不宜修建建筑的用地位置与面积;

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情况。

4、技术经济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规划区现有城市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现状;

现有各类城市公共绿地的位置、围、性质、面积、建设年代、用地比例、主要设施、经营与养护情况,平时及节假日游人量,每人平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人),每一游人(按城市居民的1/10计)所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规划区现有苗圃、花圃、草圃、药圃的数量、面积与位置,生产苗木的种类、规格、生长情况,绿化苗木出圃量、自给率情况。

城市的环境质量情况,主要污染源的分布及影响围,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与规划,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生态功能分区及其他环保资料;

5、植物物种资料

主要包括:

当地自然植被物种调查资料;

城市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状况等资料;

现有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程度(含乔木、灌木、露地花卉、草类、水生植物等);

附近地区城市绿化植物种类及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情况;

主要植物病虫害情况;

当地有关园林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及科研进展情况等。

6、绿化管理资料

主要包括: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构的名称、性质、归属、编制、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从业人员概况:

职工基本人数、专业人员配备、科研与生产机构设置等;

城市园林绿化维护与管理情况:

最近5年投人的资金数额、专用设备、绿地管理水平等。

二、规划文件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文件编制工作,包括绘制规划方案图、编写规划文本和说明书,经专家论证修改后定案,汇编成册,报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规划的成果文件一般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附件四个部分。

其中,经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规划文本

2、规划图件

3、规划说明书

4、规划附件

1、规划文本:

阐述规划成果的主要容,应按法规条文格式编写,行文力求简洁准确。

2、规划图件:

表述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等空间要素,主要容包括:

城市区位关系图;

城市概况与资源条件分析图;

城市区位与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图(1:

l0000-1:

50000);

城市绿地分布现状分析图(1:

5000-1:

25000);

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1:

5000-1:

2500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总图(1:

5000-1:

25000);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图(1:

2000-1:

10000);

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

5000-1:

10000);

其他需要表达的规划意向图(如城市绿线管理规划图,城市重点地区绿地建设规划方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件的比例尺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应图件基本一致,并标明风玫瑰;城市绿地分类现状图和规划布局图,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分区表达。

为实现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无缝衔接”,方便实施信息化规划管理,规划图件还应制成AutoCAD或GIS格式的数据文件。

3、规划说明书:

对规划文本与图件所表述的容进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城市概况、绿地现状(包括各类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绿地分布、质量及植被状况等);

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布局结构、规划指标、人均定额、各类绿地规划要点等;

绿地系统分期建设规划、总投资估算和投资解决途径,分析绿地系统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城市绿化应用植物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绿化育苗规划和绿地建设管理措施。

4、规划附件:

包括相关的基础资料调查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分区绿化规划纲要、城市绿线规划管理控制原则、重点绿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

三、规划成果审批

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由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后颁布实施,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国家建设部所颁布的有关行政规章、技术规、行业标准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和城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的依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文件的技术评审,一般须考虑以下原则:

1、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战略向协调,与城市生态景观优化相结合;

2、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合理,绿地建设项目恰当,绿地规划布局科学,绿地养护管理方便;

3、在城市功能分区与建设用地总体布局中,要贯彻"生态优先"的规划思想,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

4、注意绿化建设的经济与高效,力求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强调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开辟绿色廊道,保护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6、依法规划与方法创新相结合,规划观念与措施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7、发扬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促进城市在自然与文化发展中形成个性和风貌;

8、城乡结合,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绿地系统的循环、再生功能,构建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的审批程序是:

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主管部门(通常为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