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个人税收负担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生论文.docx
《谈个人税收负担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个人税收负担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生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个人税收负担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生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
谈个人税收负担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作者张宇诺
学科专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任新
毕业日期2012年5月
摘要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存在着制度方面的缺陷。
本文旨在针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若干主要不足,提出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刍荛之见深入分析现代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存在的具体问题。
最后,从不同角度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后,个人所得税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在国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的相当成熟,而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还不是很普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将越来越普遍,对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不仅可以使纳税人少缴冤枉税,也可以使得国家更好的完善税法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累进税率;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所得额
目录
一、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他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一)个税的基本特征
(二)个税的主要功能
(三)国际上个人所得税制有哪几种
(四)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三、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关问题
(1)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背景和重要性
(3)起征点,免征额与减除费用标准有什么不同
(4)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如何确定
4、结论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3500元/月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5、为什么在全国适用统一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
6、减除费用标准是否考虑了家庭负担情况?
7、修改税率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项目税率次级由九级修改为七级?
8、为什么同步调整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
9、此次修改个税法,如何处理个体工商户与工薪收入者以及企业之间的税负平衡?
11
10、参考文献12
11、致谢13
前言
前言正文:
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在英国创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世界各国广泛推广采用,并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
我国于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开征个人所得税,其后经历了两次修订,1994年分税制改革,颁布施行了现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制自运行以来,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取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税制建设的滞后,税收征管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应有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偷税漏税现象相当普遍、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个人所得税问题,构思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制度,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后,个人所得税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在国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的相当成熟,而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还不是很普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将越来越普遍,对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不仅可以使纳税人少缴冤枉税,也可以使得国家更好的完善税
第一章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他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它自1799年诞生与英国以来,在200多年时间内迅速发展,不仅在地域范围上从欧洲扩大到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而且成为世界各国目前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确立了主体税种的地位。
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1个税的基本特征
个人所得税具有课税公平、量能负担、不易形成重复征税等特点。
课税公平,是指个人所得税以纯收入为计费依据,实行收入多的多缴税,收入少的少缴税的办法,同时规定基本生计扣除、成本费用扣除及专项扣除,个税还具有不易形成重复征税的特点。
个税是最终收入课税,因此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
1.1.2个税的主要功能
主要具有四个功能:
1组织财政收入。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较高的国家,个税不仅是重要税源之一,而且税源广泛,征收个人所得税能够保证稳定的税源。
2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对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可减少社会分配不公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3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由于个人所得税一般采用累进税制,在经济繁荣时期,税收增加的速度超过个人所得增加的速度,可以自动遏制通货膨胀趋势;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税收减少的速度比个人收入降低的速度还要快,可阻止通货紧缩的趋势。
4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1.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税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其中涉及对个人所得征税的主要是薪给报酬所得税和存款利息所得税,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征。
1980年9月,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发布,该法的征收对象包括中国公民和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但由于规定的免征额较高,而国内居民工资的收入普遍较低,因此绝大多数国内居民不在征税范围之内。
为了有效调节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差距,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同年9月颁布了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上述规定仅适用于本国居民。
199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个人所得税,初步建立起内外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其后,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制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
1999年恢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2006年和2008年两度提高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2007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由20%调减为5%;2008年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2010年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明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决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600号国务院令,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与《决定》同步施行。
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完成了自1980年实施以来的第六次修改。
随着我国人民所得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我国所得税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实行分类征收。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其中工资
第三章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此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调研,发现目前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3.1对会计信息化本质和内涵的认识有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上称“现代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仅仅是一个称谓,但这个名称本身降低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不能全面地涵盖其实质和内容。
前一段时间,一些会计信息化专家经过对“会计电算化”的长期实践和思考,鉴于“信息化”是我国重要国策之一,认为“会计电算化”改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简称“会计信息化”较为确切,一些论文和教科书里面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化概念,但还远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电算化对人们思想和认识上的影响。
3.1.2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认识上的误区
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三个:
一是盲目求大求全,认为会计信息化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不顾企业的管理现状,好大喜功,期望建立大而全的信息系统,最终只能是以高投入低成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以失败而告终。
二是缺乏系统分析,走分散开发的老路。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投资不菲、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进行仔细、认真的系统分析就匆匆上马,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企图通过会计信息化来强行贯彻管理制度。
对一些基础管理不好的企业,领导人想通过“冷冰冰的屏幕”来强行贯彻管理制度,最终只能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1.3忽视领导的支持
一些企业把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看作是纯技术问题,注重技术的管理而忽视领导的支持。
其实会计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部门职责和权利的重新分工、管理制度制定、贯彻和落实,没有领导的支持仅仅靠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很难推动的;再则会计信息化的计划和实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这也需要领导的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讲,信息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
如信息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
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课题不断出现。
如:
会计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行和共享性,又能做到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有效保护商业秘密:
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整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
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信息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仅仅满足于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3.2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复合人才
目前,我国许多单位、部门的会计人员很多,而且对会计业务也很精通,但是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却不多,一部分是“半路出家”的信息化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极其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会计信息化人员知识的不全面、不均衡、不系统:
另外,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会计知识又比较贫乏,对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
所以,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单位事务及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知识,了解财务软件的使用、保养和维护。
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突出表现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这个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发展会计信息化的障碍。
3.3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
财务软件是一种基于一定时期特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下的软件产品。
目前,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数据库记录没有严格的标准格式,只是从本单位的目前需要出发,应用模块仅限于账务处理和报表处理,信息共享性极差,算出来的会计信息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形成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
在会计信息化开发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各单位往往闭门造车,信息交流不畅,并没有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财力作用。
一些单位通过信息化生成的会计信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口径不一致,难以被单位领导、主管部门和外界信息需要者有效利用。
3.4有关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落实
如一些单位内部控制不完善,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使得会计信息化不能正常健康地运转。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由于数据安全保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
有数据安全保密性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很少,多数软件中,数据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面前,容易造成数据的随意查询、修改和破坏。
部分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时间和内容没有完全记录,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
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缺乏职业道德,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
这些都为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可靠埋下了隐患。
同时,许多安全设施并未配置齐全。
特别是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而硬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会计应用系统软件的正常运用。
另外,还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3.5信息孤岛消除难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大部分仍处于面向事务处理的阶段,企业中的个别部门如财务部门等首先利用计算机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使员工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同时,在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基础上,对业务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向个别的部门提供一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
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对这些“信息孤岛”的消除是相当困难的。
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犯了决策错误,没有能够正确地判断企业自身的状况,盲目选择信息系统。
系统选择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信息系统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四章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4.1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完善会计信息化的配套法规
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信息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信息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应注意数据库的加密技术,防范非法人员的入侵,设计增加在重要数据修改前的自动备份功能。
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操作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系统操作过程和系统的维护。
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且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
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信息化系统文件。
建立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给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器设备,同时防止各种非法人员进人机房,保护会计运行程序和数据的安全。
4.2加大完善的通用财务软件开发力度
要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开发出比较完善的通用财务软件,满足市场的需要。
现有的财务软件可以人为地通过数据库系统直接操作数据。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应用系统中设置文件修改检查机制,文件一旦被修改,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测试检测出来,并提醒用户注意。
或者采取安全性较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充分利用系统本身提供的安全措施对数据加以保护。
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要开发网络版软件,实现多子系统之间的自动转账功能。
网络版软件是实现单位管理信息一体化的物质基础。
各单位通过局域网,以会计信息为中心,可将单位各职能部门结成一个整体。
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发挥。
4.3建立一致的会计信息化协议
建立一致的会计信息化协议应由相关的上级部门组织、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信息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同时,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系统,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信息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4.4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会计信息化时间短的单位,缺乏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者归档的内容不完整。
没有会计信息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损坏和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
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
4.5要提高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
4.5.1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
企业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4.5.2企业应积极提高员工素质
会计应该积极组织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信息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人才条件。
4.5.3企业培养人才
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院校开设会计信息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4.5.4信息化人员的培训
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
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
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进行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4.5.5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会计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应把会计信息化列入学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围之内,以形成必要的外部压力。
可通过建立培训中心,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质保量培训合格人才。
还可以在各财经院校开设并逐步增加会计信息化课程,保证会计信息化后继有人。
同时,单位会计信息化人员要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后自己的作用和地位,敢于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提高操作技巧,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方案介绍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会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一个好的通用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应该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
同样,企业也应根据自己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人力、财力,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以达到物尽其用,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率。
5.1财务应用方案
财务应用方案适用于只希望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解决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的企业。
在这一方案中,系统构成为:
总账、应收管理、应付管理、报表。
其扩展子系统为:
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
使用方案是:
在总账及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中完成日常财务核算,在报表系统中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
在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中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折旧的计提。
在资金管理子系统中进行企业内、外部存贷款的管理。
在财务分析系统中制定各项支出、费用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在这一方案中对往来业务一般有两种基本的处理方法。
对于往来业务不多,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往来管理和核算的企业,可以使用总账系统提供的往来管理功能进行往来业务的处理。
对于往来业务频繁,需要进行详细和严格的往来管理的企业则可以使用应收、应付子系统,与总账系统集成运行来解决往来管理和核算的需要。
(当然,财务应用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正面临从传统的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决策性的大型管理软件的再开发,这样会计人员就会被要求加入到系统开发中去,向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有关专业技术支持,帮助开发人员了解企业的帐务处理程序、经营过程、管理要求及用户的信息需求等,由于目前会计人员普遍缺乏足够的系统开发知识,不仅会增加与开发人员之间沟通的难度,有时还会严重影响系统开发的正常进程,甚至增加开发成本)。
5.2工业企业应用方案
工业企业应用方案可以全面解决企业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购销存管理的问题。
在工业企业应用方案中,系统的标准构成为财务应用方案中的各子系统及库存核算、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核算子系统。
其扩展系统为采购计划子系统。
其使用方案是:
财务处理过程与财务应用方案相同。
在这一方案中针对工业企业的特点增加了处理购销存业务和成本核算的相关子系统,从而财务系统与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集成运行。
为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及时传递有关信息,对购销存业务的处理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为强化企业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5.3商业企业应用方案
商业企业由于没有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商业企业应用方案除没有成本核算子系统外,系统构成和应用方案与工业企业应用方案基本相同。
5.4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方案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的制定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
因此这一方案中总账、财务分析与报表子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
其扩展系统为工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在这一解决方案中,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统计分析由财务分析子系统进行处理,在总账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并根据财务分析子系统中制定的预算进行资金控制。
5.5中小企业应用方案
为了推动我国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一些软件企业推出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方案。
在这些应用方案中突出了加强企业管理,将企业购销存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财务业务高度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
另外考虑到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状况,这些软件也在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对软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
这种优化体现在:
软件功能更集中;采用了流程图引导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软件操作更显人性化;购销存业务的记账凭证生成集中在核算模块中处理,操作更简单。
在认识了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和信息系统在各阶段的特点后,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以选择恰当的信息系统。
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企业决策层就可以充分认识建立信息系统的诸多困难和风险,为将来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避免不可预知的困难而导致的项目停滞甚至失败。
结论
结论正文
参考文献
[1]徐少春.挑战变革与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J].会记文苑,2002.
[2]刘晋、秦静译.创建信息时代的组织——结构、控制与信息技术[J].会记之友,2003.
[3]林发东.金融会计实务[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曾惠斌.会计信息化与企业ERP[J].会计之友,2004.
[5]李希富.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展望[J].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
致谢
当这篇论文最后完成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三年的校园生活就要从此结束了。
回首这段时光,是快乐的、充实的,也是难忘的。
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心中充满了对校园中所熟悉的一切的深深眷恋和默默祝福。
进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里,深受老师的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敬业精神的鼓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促使我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论文即将完稿之际,想借此机会向关心和爱护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论文从选题、修改、定稿,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
老师们踏实、严谨却不乏创新的学风给我树立了榜样。
在校期间,我的班主任杨琴老师关心我的生活、关注我的发展,使我愉快而充实地度过这三年的生活。
不言而喻,这篇论文,包含了杨老师的心血。
在这里,我向她表达我最真挚的敬意和感谢!
在论文开题以及写作的过程中,李晓妮老师、王延红老师、王瑞兆老师对我提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建议,使我能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财政金融系其他领导和老师,感谢我的同窗,以及我的舍友在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想起你们我就想起这段美好的校园时光。
李莎
谨识
2009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