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19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docx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性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工程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工程名称

**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1.1.2工程承办单位

**市中医院

1.1.3工程负责人

***院长

1.1.4工程主管单位

工程主管单位:

**市卫生局

1.1.5工程建设地点

工程建设地点:

**市卫生局后院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研究工作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4)《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5)《县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标准》;

(6)《**市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7)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8)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

(9)工程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的其它基础资料。

1.2.2研究工作的范围

根据工程建设条件的实际状况,通过对工程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计划、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以便为工程的融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开展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社区卫生服务仍处于初创阶段,浮于表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社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仍难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如何发展,目前尚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由于是面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的集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体系,30多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在世界上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广泛、优质、方便、经济地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常见健康问题,因此,可以断言它是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发展预防保健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农业人口比重过大,科技教育相对落后,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低收入国家。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它只能面向社区、家庭和相对固定的人群,实行基本的、综合性健康服务,以预防为主的多职能服务,以保证居民基本卫生需求。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就算是老年型国家。

截至199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逾1亿,到2006年初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4亿,比重上升为11%以上,从而进入老年型社会。

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比较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是一改过去医生坐等病人的被动服务变为深入居民家庭主动服务;由面向病人和少数健康人扩大到每个家庭和所有健康人;由单项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为防、治、保、康、健康教育等多项卫生服务。

**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4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对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的规定,和平社区服务中心占地843.88平方M,新建业务用房2003平方M。

1.5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经估算,该工程总投资为198.5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

1.6工程结论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它也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的,工程投资符合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市场前景良好,建设方案合理,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本工程是可行的。

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要求和标准,设计方案合理。

本工程总投资198.50万元,建设资金采取申请上级投资的方式解决,资金来源有保障。

工程实施后,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可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成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发展**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带动和促进城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卫生综合改革的交汇点。

逐渐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和“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

工程社会效益、政治效益良好,切实可行。

1.7主要经济指标

 

主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总平面规划指标

1

建筑占地面积

平方M

843.88

2

新建建筑面积

平方M

2003

3

建筑密度

%

51.2

4

容积率

2.95

5

绿化率

%

25

本期建设

1

业务用房

平方M

2003

2

建设周期

1

3

建筑工程费

万元

160.24

4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万元

20.00

5

预备费

万元

18.26

6

工程总投资

万元

198.50

第二章 工程单位简况

2.1**市基本情况

**市位于***省北部,总面积7194平方公里,全市共有5镇4乡、10个农林牧场,9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城乡人口各半。

**市东与绥棱县、逊克县接壤,西与克东、拜泉县毗邻,南隔通肯河与海伦市相望,北与五大连池市交界,地理坐标位置处于北纬47°35′~48°33′、东经126°16′~127°53′之间。

**市和平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5.2万人。

2.2工程单位简况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现有职工220人,医务人员139人。

其中,正高职4人,副高职24人。

临床医生64人,具有中医执业资格人员45人,占临床医师比例的70%,中药人员11人,占药剂人员比例的73%。

经过几代人艰苦创业、改革发展,现己成为一所以中医为主,以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骨科、肛肠科、疑难病科、针灸、按摩、肾病科为支柱,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医院。

是各类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院;是***省医院骨伤科临床协作医院;是本市经济区内中医诊疗中心。

2007年我院被确定为省中医药大学、松花江林业卫校生产实习基地。

**市中医医院设有美国惠普尖端超声影像系统、日立彩超、B超仪;500MA医用X光机并配备医用影像增强系统及摇控装置、CRX光机、C型臂X光机、多参数监护仪、血凝仪、血流变测试仪、血球计数仪、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物安全柜;电脑程控中药煎药机、骨折仪、纤维结肠镜、冷光源乙状结肠镜、体外碎石机、高频电刀、脑病治疗仪、肛肠病检查治疗系统及梅氏蒸疗机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并收到较好的诊疗效果。

2007年我院异地新建了医院综合楼,现已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M,其中门诊部2500余平方M、住院部2800余平方M、辅助检查部600余平方M。

新楼的投入使用改善了我院输血科、放射线科、供应室、预防保健科、感染性疾病科的布局结构,改善医生办、护士站的工作环境、又增加了普外科、妇产科、透析科、体外碎石科、儿科等科室及高间病房、ICU监护室、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方便了患者就医。

 

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3.1工程提出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提出的“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立足于卫生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保证辖区内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医、卫生服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功能发挥,提高运行效率,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该办法中把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为目标。

致此办法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很大的培育空间。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机构重叠、条块分割、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等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显现出来;同时,公立医疗机构趋利现象也突出出来,医药费用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人群缺乏医疗保障,难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

**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础医疗服务机构,是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百姓身边的医疗机构,肩负着满足社区百姓基本医疗需求的重任。

同时,作为整个国家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还要完成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服务等任务。

该中心建成后落实配套政策、服务网络健全、人力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渠道畅通、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关系到保护社会生产力、振兴社会经济、维护城镇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解决好计划生育服务问题,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把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目标上,要把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努力方向。

在发展政策上,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把加快卫生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

首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方便群众获得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

其次,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第三,以需求为导向。

了解掌握辖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信息,通过改革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在优先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第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服务内容、保障水平、服务价格等,因地制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适应本地的具体情况,不超越现实,盲目发展,盲目扩大服务范围。

第五,注重结构调整。

明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现有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调整,重点在于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卫生资源的浪费。

相关政策:

(1)争取政府支持,逐步增加投入;

(2)建立全科医师职称评聘制度;

(3)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同职工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

(4)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价格;

(5)理顺与医院服务的关系;

(6)维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广泛、优质、方便、经济地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常见健康问题,因此,可以断言它是**市乃至全国各地发展预防保健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农业人口比重过大,科技教育相对落后,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低收入国家。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它只能面向社区、家庭和相对固定的人群,实行基本的、综合性健康服务,以预防为主,多职能服务,保证居民基本卫生需求。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就算是老年型国家。

截至199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逾1亿,到2006年初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4亿,比重上升为11%以上,从而进入老年型社会。

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比较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是一改过去医生坐等病人的被动服务变为深入居民家庭主动服务;由面向病人和少数健康人扩大到每个家庭和所有健康人;由单项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为防、治、保、康、健康教育等多项卫生服务。

 

第四章 工程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地点

**市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市和平区卫生局后院。

4.2建设条件

1、用地

所申报工程用地已完全落实。

2、配套条件

(1)供电:

已征得当地供电部门同意按设计用电量供电。

(2)供水:

工程所在在已有供水管网,可满足工程建成后的用水需求。

3、气象条件

**市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气候特点为: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常为势力较强的蒙古高压所控制,严寒而干燥;夏季由于太阳照射角度的增大,升温较快,降雨集中,光照时间长,雨热同季,加上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春季多风,降水较少;秋季降温急剧。

年平均气温

1℃

极端最高气温

37.6℃

极端最低气温

-42.2℃

年平均风速

2.7m/s

年平均相对湿度

60%

年平均降水量

528.6mm

年平均光照

2624.2h

年平均无霜期

115d

最大冻土深度

2.5m

最小冻土深度

1.81m

主导风向

西北风

4、地质条件

**市的地质类型是由元古代泥盆系的石英、页岩及中酸性火岩、上侏罗下白垩的酸性火山岩、白垩系的四方台组沉积页岩、第三系松散沉积和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地层和由石英、长石、黑云母组成的小岩体浸入岩组成。

**市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地带为海面褶皱带。

**市境内的土壤由暗棕地、黑土和沼泽土构成,平均厚度0.5M左右,最厚达0.8M。

5、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市地处小兴安岭山脉西南麓向松嫩平原过度的中间地带,由第四纪冲积、洪积物组成的堆积地形。

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波状起伏、岗地和坳谷分明的地貌。

整个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点。

海拔高程在300~500m之间。

小兴安岭山脉纵横市境东西,为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的规定,**市属6度地震烈度区。

6、城镇规范及社会条件

本工程建设符合该区域总体规划,工程建设大大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患者医治条件,促进了地方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7、公用设施条件

供电:

已征得当地供电部门同意按设计用电量供电,电网布局合理,完全可以满足建设用电需要,可充分保证工程供电。

供水:

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负责供水,可以满足工程用水需要。

8、施工条件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砂石、钢筋、水泥、石灰等均在本区内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

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1工程组成

该工程占地面积843.88平方M,总建筑面积2003平方M,三层结构。

5.2建筑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其它有关的现行规范和规程;

(5)工程承办单位提供的图纸与设计要求。

2、设计原则

设计吸取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先进经验,已有利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方便为广大社区人民服务为设计原则。

3、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要求简洁整体、和谐统一、庄重典雅、立意创造一个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建筑,同时深化设计细部,使整个建筑远观轮廓起伏、有特征、体形比例优美,近看有细部有内容。

造型设计力求空间构图的均衡和多向性,从空间体形入手,从各个不同角度都有变化、有起伏。

5.3土建工程

5.3.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工程承办单位提供的水文地质报告;

其它相关单位提供的资料。

5.3.2建筑结构

1、结构安全

本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该建筑重要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

2、建筑结构方案

该工程建设采取混砖结构,层数为三层,楼高14M。

(1)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岩石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2)结构形式

工程承重结构体系采用现浇结构,楼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柱截面为500X500mm.填充墙体采用150厚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砖,为了提高墙体承载力的稳定性,设有明柱和暗柱。

(3)结构材料

钢筋采用HRB235\HRB335\HRB400热轧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部分C30,框架柱、梁C30,构造柱圈梁,楼梯过梁均采用C20。

填充墙:

均为150mm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砖,强度等级为A3.5级,干容重不大于7.0KN/㎡。

5.4其它工程

5.4.1给水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二)水源与供水设施

本工程用水直接通过供水主管道接入,可保证该工程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的需要,给水管管材均选用铝塑复合管。

(三)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应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

5.4.2排水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划》GBJ15-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86;

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二)排水方式和设施

根据现状排水系统及规划要求,按照雨、污水分流原则,建筑物内部雨、污水按分流制原则进行设计。

雨水:

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PVC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至室外地面,经院内雨水排水管网收集后排出。

污水排放:

医疗用水单独收集,集中处理后排入城镇污水管网。

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镇污水管网。

5.4.3供电

(一)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6;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二)电源设施

供电电源线路用供电网络接入,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三)照明用电

照明控制,每层均设置电压为220V的照明配电箱,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以节约能源。

照明灯具均选用不同形式的节能型灯具,按相应的照度标准设计。

5.5建设基本标准

5.5.1**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5.5.2床位

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

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得超过5O张。

5.5.3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1、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2、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3、医技及其他科室:

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5.5.4人员

1、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2、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3、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4、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5、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5.5.5房屋

1、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M,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2、设病床的,每设一床位至少增加3O平方M建筑面积。

5.5.6设备

1、诊疗设备

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

2、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3、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4、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设病床的,配备与之相应的病床单元设施。

5.5.7规章制度

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及安全

6.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工程所在区域附近为城镇居民居住用地,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适合工程的建设,但在设计、建设和使用中要实行环保和污染治理措施,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6.2环境保护

综合利用和治理方案

a、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b、三废治理方案

(1)废水

生活污水汇集后,集中处理,处理工艺为:

(2)废渣

(3)废气

6.2.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值可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I类标准要求。

6.2.2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6.2.2.1噪声

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非稳态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

工程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限制高噪声施工时间,夜晚停止施工;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构进行润滑和保养,使机械噪声尽可能地达到最低值;工程建设地四周设置临时性围墙。

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可使场界噪声值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中相关要求。

6.2.2.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工地生活污水,由于该部分污水水量小,且随施工期的结束而停止,因此该部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集中排入市政排污管网,对地表水环境不构成影响。

另外,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加强围护和遮盖,防止雨天泥土流失,形成污水。

6.2.2.3大气影响

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

应在施工路段和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定期清除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石方,运输车辆车厢应密闭。

6.2.2.4废弃物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和废弃的建筑材料。

土方回填后多余部分和废弃的建筑材料全部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2.3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6.2.3.1污水治理

本工程废水主要来源于办公人员的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需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外排废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3082—1999)要求后,由城市下水道进入**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先锋水库。

6.2.3.2固体废弃物治理

本工程固体废弃物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