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202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数》教学设计01 3.docx

《实数》教学设计013

《实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2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实数”是在对算术平方根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的范围到有理数后的进一步扩展。

、π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揭示现实空间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并从本质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重点:

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难点: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有理数和平方根已有初步的了解,也已经了解近似数,掌握计算器的简单运用。

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思维仍较直观,无理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的探索是本课的关键,不仅得到无理数的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

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回顾书本3.1探究活动(图3.2),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分类,

既然在1与2之间就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因为如果是分数的话它的平方也应是分数,也就是说

不是有理数,但由此题可知

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

出现矛盾以后,本课以

为例,从

开始,来探索无理数的特征,学习实数。

1.2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你是布料销售店的售货员,假设我要买剪

米布,你将会给我剪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能从上节的图3-2中估计

在1与2之间

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合作学习:

(1)根据上节课1<

<2,确定√2=1.…

(2)确定小数点后第一位数

计算1.121.221.321.421.52

1.42=1.96<21.52=2.25>2就不必再算下去了很明显1.4<

<1.5。

也有学生可根据以往经验马上由1.42=1.96<21.52=2.25>2得到1.4<

<1.5。

根据以上得:

=1.4…

(3)再求下一位计算1.4121.422等

=1.41…

到此为止,能解决上面问题,大约剪1.4米或1.41米就可以了。

1.3继续探索

特征,得到无理数概念

以上得到的1.4,1.41仅是

的近似值,

究竟是多少?

在解决此问题后,又出现了新疑点。

这样激发学生沿着以上思路继续合作学习,结合书本p71的表格,探索

特征。

再问:

通过以上的探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体验到了什么?

学生能在对有理数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

确实不同于前面所学的有理数,总结

的特征:

无限、不循环,得到无理数的概念。

(以上学生合作探索

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无理数是怎样一个数,同时掌握求无理数近似的方法。

1.4举例说出无理数,巩固对无理数的理解

1.5课本p73课内练习2掌握用有理数逐步逼近无理数,从而求出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

2、叙述数史,剖析概念,扩展数集

2.1讲述故事,介绍无理数的来历

师问:

当你们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这两个词时,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理解的?

有生会答:

“有道理的数”与“无道理的数”。

师:

确实会有我们这种想法,这不,为此,它们还发动了战争呢?

(屏幕显示故事,学生讲述)

(教师简单说明无理数的来历,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问:

听了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

2.2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通过故事不仅增加趣味性,更重要的在于强化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得实数的意义。

而且介绍数学史,对揭示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练习讨论,反馈调整,巩固概念

(1)无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由前面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类似得到无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2)练习:

在1/7;-π;

;0;0.3;

;-

;0.3131131113…(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1)中

①属于有理数的有:

属于无理数的有:

属于实数的有:

②说出以上各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练习:

(抢答)判断下面的语句对不对?

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①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③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④有理数都是实数,实数不都是有理数;

⑤实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实数;

⑥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实数;

⑦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通过练习巩固实数概念,分析实数的分类,弄清带根号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无理数指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的数,这才是它的本质特征,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仍不变。

3、数形结合,突破难点,深化概念

(前面我们从数本身的特征上探讨了数除了有理数外还有无理数,接下来我们再利用数轴来进行说明。

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那么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吗?

(思考)

由书本图3.2可知,在数轴正方向上取OA的长等于图3.2中阴影正方形的边长,则点A表示

,即无理数

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

可见,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不都是有理数。

(显示数轴)

像每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一样,每个无理数也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因此,可以说,每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

(想一想:

为什么?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点也都对应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也就是说,数轴上的每一点都对应一个实数。

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们就说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利用课件显示帮助理解以上内容,数形结合,突破本课的难点:

在数轴上用绿色闪烁圆点表示有理数,但这些并不能布满直线,说明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再用红色闪烁圆点表示无理数,讲到有理数时绿色圆点闪烁,讲到无理数时绿色圆点闪烁,讲到实数时红、绿圆点同时闪烁,这才成为一整条直线,由此形象、直观展示实数除了有理数外还包括无理数,深化了实数的概念。

5、类比迁移,大小比较,例题分析

例把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号连接):

--1.4,

,3.3,π,--

,1.5

(1)让学生阅读题目,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学会类比迁移。

比较学生的解题思路,利用数轴比较或利用法则比较的(一般无理数需取近似值),都予以鼓励,抓住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流畅性,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2)着重讲解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无理数,利用数轴进行大小比较。

根据书本图3.2画表示

的点的方法:

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通常有两种情况:

如;

尺规可作的无理数

π尺规不可作的无理数,只能近似地表示

6、理清关系,概括方法,课堂小结

6.1

是人们最早认识的无理数之一,这节课我们从

谈起,谈到了什么?

(1)知识方面:

正有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零}可化为分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负无理数不能化为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思维方法:

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求无理数的近似值;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6.2启发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谈起,我们还可以谈些什么?

例如:

其他无理数?

圆周率π的近似值?

出发,可以造出哪些无理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7、布置作业

A组必做,B、C组选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