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4课导学案.docx
《第2224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24课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224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目标:
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2、通过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北方民族融合内容的学习,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论证与表达能力。
3、认识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教学重点:
北魏季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
教学难点: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
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可从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
(课前检测)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济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讲授新课)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结合113页的插图《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回答:
1.东汉魏晋以来,内迁的“五胡”指哪些少数民族?
2.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生活方式、习俗方面呈现出什么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阅读课文第114-115页“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探究:
歌曲《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这些民族?
为什么?
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
与此同时,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发展了民族大融合。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孝文帝迁都到下列()
A.平城B.长安C.上京D.洛阳
4.下列不属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
5.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孝文帝改革符合保守势力的意愿
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
C.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孝文帝改革以身作则
6.下列不属“五胡”的是()
A.匈奴 B.西晋 C.鲜卑 D.羌
二、材料分析题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东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并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犹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请回答:
(1)这幅图是改革之前的孝文帝还是改革之后的孝文帝?
你的依据是什么?
“北俗”指什么?
(2)这段材料体现魏主改革的什么内容?
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魏主改革的其他内容你还知道吗?
请写出来。
(4)魏主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教学体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1、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2、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形成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将祖冲之的圆周率等各项科技成就讲清楚。
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的有关数学的“世界之最”和农学、地学的名著,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接触、了解并不多。
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检测)
1、历史上的“五胡”是指那几个民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内容、影响。
(讲授新课)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和月球环形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什么贡献?
2.贾思勰生活在什么时期?
他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的?
3.读读《齐民要术》记载的农谚,说说《齐民要术》的内容和地位。
“农业生产谚语:
夏至风从西北起,蔬菜果农心着急。
立秋无雨空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果也难留。
”
4.郦道元是时期杰出的家。
在前人所著《》的基础上,写成《》一书。
5.《水经注》的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价值?
【共同探究】
1.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做?
【归纳整理】完成下表
领域
人物
生活时期
主要成就
数学
农学
地理学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祖冲之B.张衡C.刘徽D.刘歆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B.《缀术》C.《水经注》D.《眿经》
3.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需要查阅
A.《九章算术》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水经注》
4.小明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农业专家。
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大启发的
A.祖冲之B.贾思勰C.王羲之D.郦道元
5.从哪本书中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水经》
(二)材料解析题:
“祖冲之的科技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计算测定一年的实际天数等。
贾思勰对古书中的农业知识加以总结,走访收集观察实验,写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水经》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阅读材料回答:
①他们三人都是什么时期的科学家?
②他们的成就有何地位或价值?
③我们今天可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三、教学体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缤纷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点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难点:
这一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艺术特点。
(课前检测)
领域
人物
生活时期
主要成就
数学
农学
地理学
(讲授新课)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归纳总结)
项目
人物
生活朝代
代表作品
书法
绘画
雕塑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称赞()
A.王献之的字B.顾恺之的画C.王羲之的字D.吴道子的画
2.王羲之擅长①行书②楷书③隶书④草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A.书法B.绘画C.雕塑D.石窟艺术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发展的原因是()
A.绘画艺术B.雕塑艺术C.佛教的传播D.社会稳定
5.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A.《洛神赋图》B.《女史箴图》C.《兰亭序》D.《神灭论》
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7.下列名画中,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的是()
①《步辇图》②《清明上河图》③《女史箴图》④《洛神赋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
A.王羲之B.祖冲之C.顾恺之D.贾思勰
9.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
①编钟②“画圣”王羲之③顾恺之的“女史箴图”④兵马俑⑤石窟艺术
A.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③⑤
10.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二)想一想:
王羲之为什么能称为“书圣”?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三、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