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411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方案三篇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6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程度有了一定的开展,根底知识掌握较结实,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才能。

  个别学生根底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那么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重点:

纯熟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那么运算:

  教学重点:

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那么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那么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小数和复名数的互相改写。

  教学关键:

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

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那么时,着重说明只有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进步学生的画图才能。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进步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五、教学进度〔附后〕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2、认识图形9课时

  3、小数乘法10课时

  4、观察物体4课时

  5、小数除法12课时

  6、游戏公平2课时

  7、认识方程10课时

  8、总复习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历知识和生活经历为根底,提供学生熟悉的详细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络实际的内容,为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开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共有学生86人。

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根本知识、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了学习的目的,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根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进步学生的创新才能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根本情况分析

  个别的学生由于根底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才能弱,承受才能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

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催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

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承受才能差。

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那么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2、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表达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表达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既注意表达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根底性、丰富性和开展性。

  

(1).改进四那么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程度的进步。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开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浸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浸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3、教学目的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开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展简单的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探究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间隔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绘简单的道路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展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才能。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进步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一切手段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擅长钻研数学,对数学产生浓重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形式,注重知识在理论中的应用。

  3、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根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4、注意学生数学根底知识的学习,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可以根据一些定理进展计算,且正确灵敏。

同时注意学生在讲课中学习活动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5、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展查缺补漏。

期中、期末制定好复习方案,指导学生进展好复习。

  6、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应该多读几遍之后再解答。

鼓励学生独立考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7.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后进生辅导措施

  1、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进步学生学习才能。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展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亲密与其家长联络,共同配合催促好他们的学习。

  六、优生的培养措施

  1、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的。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根底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进步、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考虑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考虑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敏的方法。

  一、单元教材根本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哪些知识?

教材的编排有什么特点?

  方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教学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

  1.方程的特征,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2.等式的性质,解只有一个运算符号的方程;

  3.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两个练习,最后还有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三个特点:

  1.在教学方程的特征前先认识等式。

因此,教学方程从再认等式开始是必要的,符合知识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络,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根据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教学方程知识先初步认识方程,再教学解方程的方法,然后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等量关系贯穿全单元,在认识方程时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在应用方程时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的方式抽象成方程。

方程的概念随着这条主线逐渐形成。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规定的,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为了便于教学,把等式的性质分成两条,解方程分成两段。

这样编排表达了知识由易到难,技能从会到熟,等式性质及其应用严密结合。

  

(二)教材为什么用天平图创设情境?

怎样教学方程的意义?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

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它的两臂平衡或者不平衡,分别表示两端的物体质量相等或者不相等。

教材屡次以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例1写出的等式表示2个50克砝码和1个100克砝码的质量相等,例2写出的式子有的是等式,有的不是等式,尽管每个式子里都有字母x,联络天平图能体会各个式子的含义,从经历系统里提取等式的正例与反例。

  教学方程的意义,要指出它的主要特征。

假设让学生把例1和例2里的五个式子分类,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

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究和交流,认识了方程的特征。

  教学方程的意义,要体会它是一种数学模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绘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

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

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

  (三)为什么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怎样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过去,小学数学习惯于用四那么计算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

中学数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显然,中小学关于解方程的教学长期不衔接。

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解方程的技能纯熟,但只能解比较简单的方程。

进入中学以后,原有的思维定势干扰了继续学习,不能适应较复杂的方程,造成中学阶段教学解方程的难点不在知识本身,而在消除原有的思维习惯。

因此,?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改进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分成两条教学,例3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例5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教学等式的性质,仍然用天平平衡的情境,容易体会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发生一样的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由此得到等式的两边进展同样的运算,结果还是等式,表达了从详细到抽象的过程。

  例3从四组天平图得出四组等式,编写很有层次。

每组左边的天平与等式是原来的状态,右边的天平两边添上或去掉同样的砝码,相应的`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各组天平与等式,都是等式性质的一个详细案例。

第一组等式由数组成,后三组等式里含有字母,等式从不含有字母到含有字母,表达了性质的包摄性。

前两组等式的两边加上一样的数,后两组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四组等式合起来得到一条完好的性质。

教材让学生在各组右边式子的括号里填数,体会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在圆圈里填等号,体会原来等式变化后仍是等式,从而充分感知等式性质的内涵。

  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条性质,编写思路与例3一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前面的学习经历。

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第一组天平图的两边添上的物体与原来物体的质量相等,要把这种现象视作原来的质量乘2。

第二组天平图把天平两边的物体都平均分成3份,去掉2份,剩下1份,要理解成原来的质量除以3。

二是根据天平上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以及天平保持平衡,先在每组右边式子的括号里填数、圈里填等号,再把各个等式的两边进展一样的变化,结果仍是等式,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三是让学生体会等式的两边不能除以0,把“0不能做除数〞的经历迁移过来。

至于等式两边都乘0,结果是0=0,虽然也是等式,但已失去了现实意义,因此等式的两边一般不同时乘0。

  本册教材不要求解未知数是减数的方程。

  例4先看天平图写出方程,把解方程置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表达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能在天平图上直观地感受求正方体的质量,只要在天平的两边都去掉10克。

教材中小卡通的考虑是对直观思维的抽象,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为了得到x的值,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二是使方程左边只剩x的方法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10。

例题示范理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其中x+10-10=50-10是关键的一步,在初学解方程时,应要求写出这样的一步。

  在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要领之后,为形成解方程的才能,教材做了三点安排:

首先是第6题的天平两边都去掉1个梨或都去掉3个橘子,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借助图画直观地为浓缩解方程的思维过程作了铺垫。

接着在第7题里让学生在等式右边填写运算符号和数,还要想想左边怎样才能只剩x,右边应该填什么,为什么,“扶〞着学生简化书写过程。

最后是第9题的找错与改错,防止简化书写时发生类似的错误。

  应用第二条等式性质解方程,教材的编排与前面相似,也是编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试一试〞,本册教材不要求解未知数是除数的方程。

  (四)本单元列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怎样教学?

  由于本单元只解含有一个运算符号的方程,因此只能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相差关系、倍数关系中较难的问题,以及图形的面积求有关长度的问题,假设列算式解答,分析数量关系要进展连续的推理,假设列方程解答,思路比较顺畅。

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是由问题的数量关系决定的。

在数量关系式里,假设未知数量在等号的一边,数量在等号的另一边,沟通了未知与的联络,那么列算式解答。

假设等号的某一边既有数量,也有未知数量,那么列方程解答。

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列方程解题,为什么设未知数为x。

这些体验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获得这些体验就会自觉遵循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例7与“试一试〞,突出寻找等量关系的思维过程,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差数或倍数,从“多几(少几)〞“是几倍〞等概念得出等量关系。

例7的等量关系在讨论中得出,“试一试〞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填空写出,凸现等量关系对列方程的支持作用。

实际问题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有益于形成寻找等量关系的才能。

单元完毕时的“整理与练习〞,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怎样想的〞,自我评价“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学习状况,都是引导学生体验等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与以前的教材比,本单元教材还有哪些变化?

  本单元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还有两点变化。

一是关于得数的检验。

过去和如今的教材都重视检验,但是,过去注重对解方程的检验,而且非常强调格式。

要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列出等号左边的算式并算出得数;要与等号右边的数比较,写出“左边=右边〞;最后还要写出结论:

x等于几是原方程的解。

由于格式烦琐,用于书写检验的时间比解方程还多,因此学生把检验视作负担,被动地进展。

如今的检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检验解方程是否正确,另一种是检验实际问题的答案是否合理。

例4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指出理解方程的检验方法,至于检验的过程那么不要求写出来。

本册教材里的方程只有一个运算符号,学生会感到用口算进展检验很方便。

教师要允许学生用口算进展检验,减少书写费事,这样才会自觉检验,形成习惯。

例7的检验不是代入原方程,因为代入原方程只能检验解方程,不能检验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这道题要检验算得的小军跳高成绩是不是比小刚多0.06米,可以利用1.45-1.39、1.39+0.06或者1.45-0.06中的任何一个算式进展检验。

只要结果符合题意,列方程和解方程就都是正确的。

  二是本单元例4的最后只指出“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没有讲“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概念,容易混淆。

学生必须懂得“解方程〞的意思,否那么看到冠于数学习题的“解方程〞还不明白要求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至于“方程的解〞完全可以用“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代替,后者容易懂。

因此,不提“方程的解〞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二、单元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历,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开展抽象思维才能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考虑、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历,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1、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难点:

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处理意见: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此,在教学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时,利用天平图和其他图画直观形象地显示等量关系,浸透寻找和利用等量关系的思想方法。

  

(2)暂时不要鼓励对数量关系的发散性考虑,也不要提倡列出的方程多样,确保把握和应用事件里的最根本的等量关系。

这对以后的教学非常重要。

  四、学情分析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那么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只是,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开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根底。

教材首先结合详细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究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构造。

  五、对重要教学情(景)境的安排说明

  1.教材第2页的试一试的第2题与练一练的第第3题在列方程时不能列成“20-12=x、16.8÷4=x〞,它们虽然是方程,但仍是算术思路,不易让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今后的教学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2.教材第8页的例7,结合情境图教学时,主要是能找出等量关系,当然关键还是要会解方程。

且应让学生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找等量关系;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

  六、对课内外练习的选用意见

  1.教材中第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中的第3题要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意思,然后再列方程,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等量关系。

  2.教材第4页的练一练第1题与第6页的第7题相类似;第8页的练一练第1题与第10页的第2题相类似。

目的都是让学生正确运用等式性质,体会解方程的策略和思路,理解解方程的关键步骤。

  3.教材第13页的“探究与理论〞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共8课时教学,另可增加1课时进展综合检测与讲评等。

详细安排如下:

  第1课时:

教学1-2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3题。

  第2课时:

教学3-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4-6题。

  第3课时:

完成练习一的第7-12题。

  第4课时:

教学第7-8页的例5、例6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1-4题。

  第5课时:

教学第8-9页的例7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5-7题。

  第6课时:

完成练习二的第8-12题。

  第7课时:

指导学生“回忆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第8课时: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和“探究与理论〞部分的两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