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032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 考能训练 3.docx

高考浙江版高考政治第四课考能训练3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  )

答案 T 

2.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

答案 T 

3.对待“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思想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答案 F “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思想属于文化糟粕,要剔除。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答案 F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的一方面,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

答案 F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传递、沟通、共享是大众传媒的功能。

二、选择题

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

如今,中央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必将开创党风、政风、社风建设的新局面。

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

答案 A 党中央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表明“家国天下”的传统文化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项正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B项不选;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基石,D项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择A项。

7.(2017浙江4月选考,23)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实践和生活中享用文化;二十四节气是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体现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①③正确。

②④说法错误。

8.(2017天津文综,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

“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体现了汉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②正确切题。

“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这体现了④。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而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选。

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

9.诗人余光中走了,但他的《乡愁》依然萦绕在人们心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②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诗人余光中走了,但他的《乡愁》依然萦绕在人们心中,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而“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也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不符合题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④不符合题意。

10.置身现代城市,我们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

然而现实中,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于是我们呐喊:

守护好乡愁,把根留住。

这一呐喊是基于(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需要先继承,然后才能发展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C 守护好乡愁,把根留住,指向的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因,①④正确切题。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错误。

③指向的是村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合题意。

11.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

2017年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强势回归,为新春佳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圈粉无数”。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是因为(  )

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②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载体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记忆与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古典诗词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反映出古典诗词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中国诗词大会》借央视这一现代传媒上演精彩的文化盛宴,说明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①④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②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记忆与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误。

12.(2017浙江4月选考,24)新年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一字飞花令,令众多观者如痴如醉。

唐诗宋词之高雅,五言七绝之韵律,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好。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古代诗词总能给人以丰厚滋养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经典作品在新时期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答案 C 《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C项正确切题。

13.(2017课标Ⅱ,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属于优秀传统文化,该剧如今演出取得极大成功,表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小二黑结婚》演出的成功靠的是继承地域性音乐风格,同时融入了时尚元素,加以创新,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B。

②错误,是否赢得市场不是衡量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

③表述绝对且引入流行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而非传承。

14.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

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中医药界需要打开封闭的围墙,敞开胸怀接纳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

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文化要(  )

①注入时代精神

②全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 B 题干强调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不能死守过去,表明发展传统文化要在传统中融入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正确切题。

②不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

15.京剧新戏《天道行》源于传统戏《双合印》,在继承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创新,立体化塑造了以明代八府巡按董洪为代表的清官形象,着重凸显国法大如天的现实意义,该剧自演出之日起就备受观众的喜爱。

这说明(  )

①古为今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文化创新的价值必须经市场检验

④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源于传统戏《双合印》的《天道行》,自演出之日起就备受观众的喜爱,表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符合题意;《天道行》在提炼创新中着重凸显国法大如天的现实意义而备受观众喜爱,表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④符合题意。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①错误。

文化创新的价值必须经实践检验,③错误。

16.(2018课标Ⅲ,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

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知识。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的,①说法错误。

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其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④说法错误。

②③均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故选C。

17.北京的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格,又吸收了现代住宅的优点,使传统的居住模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菊儿胡同住宅楼(  )

①表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说明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③是北京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④体现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继承和发展没有先后,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①错误;菊儿胡同住宅楼吸收了现代住宅的优点,这说明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②正确切题;菊儿胡同住宅楼并不是北京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③不选;菊儿胡同住宅楼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格,又吸收了现代住宅的优点,体现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④正确切题。

故本题答案应为C。

18.(2016浙江10月选考,24)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

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

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阶段,②错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③错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古廊桥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修复古廊桥有利于文化继承,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发展,①④正确。

19.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如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

这一成功的设计启示我们(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②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北京冬奥会会徽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这一成功的设计启示我们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也表明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①②正确;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③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应为A。

20.“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这说明(  )

A.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B.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答案 C 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正确切题。

材料没体现文化的发展对社会制度的更替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没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21.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

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故宫通过APP游戏将故宫珍藏以活泼的形式传递给观众,是通过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①②正确切题。

题干中的措施,只是在文化传播上发挥作用,并不改变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问题,③④不合题意。

22.(2018课标Ⅰ,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

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

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D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排除①。

材料中既有传统文化类词汇,又有新时代词汇,②概括片面,排除。

通过传统文化与新词汇,可见文化传播内容的发展,通过网购、高铁等传播途径,可见文化传播形式的发展,故③正确。

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高铁”“支付宝”等对世界的影响力,故④正确。

23.(2015江苏单科,2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

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 B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故A错。

题干强调的是推广文化传统教育的原因,C、D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联系。

B正确切题,答案选B。

三、综合题

24.[2015浙江文综,40

(1)]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

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

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

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

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10分)

答案 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要围绕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这一指向把握材料信息,尤其是祠堂文化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将老祠堂变成新礼堂的做法等信息。

根据“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限定,围绕“成功建设”的指向梳理知识,对接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祠堂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的祠堂文化作用有两面性,礼堂文化建设正确地对待了传统祠堂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这样就确定并调动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知识,对应去分析材料相关信息,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体现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