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092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docx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

情系国防好军嫂先进事迹材料

好军嫂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于“情系国防好军嫂”陈巧云来说,幸福则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体现在对家庭、对社会点点滴滴的感恩与回馈上。

陈巧云经常说:

“帮助别人越多,幸福就会越多。

    23年前,陈巧云不顾世俗偏见,作出了一生中无怨无悔的选择,毅然嫁给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负伤的特等伤残军人闫绍田。

23年来,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感人事迹,在全市上下广为传诵,并作为扬州市和江苏省的重大典型进行了集中宣传。

    1997年,组织上安排陈巧云到市双拥办工作。

陈巧云想,组织上把自己安排在为军人服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军人家属,应该全心全意为军人服务,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位双拥对象的心坎上。

“在我和绍田共同走过的20多年里,始终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培养,让我从一个农村姑娘成长为一名民政干部,也让我懂得了感恩。

    怀着感恩与回报之心,陈巧云在 双拥岗位上全心全意为军人服务。

无论大事小事,她都力求件件办得让双拥对象满意。

作为一名“军嫂”,长期照顾闫绍田的特殊经历,使陈巧云在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双拥对象排忧解难。

无论是退伍战士,还是伤残军人、“三老”对象,凡是前来办事的,她总是热情接待,先递上一杯热茶,耐心听他们说明情况和要求,然后根据有关规定,能办的马上就办,需要请示的及时汇报争取尽早办,如果遇到政策规定无法解决的,总是耐心解释,努力取得他们的谅解。

11年来,陈巧云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帮助500多名退伍军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多名现役军人找到了对象。

    真武镇一级伤残军人张庭福病故后,他的妻子王小凤也下岗了,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儿子考上中专却没有钱上学。

陈巧云了解情况后,主动到市慈善总会为她申请帮扶,争取了800元助学金,又与市军干所联系资助了500元,并赶到真武镇政府协调争取救济金800元,解了王小凤的燃眉之急。

去年得知王小凤心脏病加重后,又给她捎去500元,让她买营养品。

今年她女儿大学毕业,陈巧云陪她到教育局咨询教师招聘信息,由于未能通过镇小学教师考试,又向教育局领导汇报了她家的特殊情况,请求帮助,最终将她女儿安排做了代课教师。

    去年8月,在厦门警备区服役的大桥镇现役军人王亚明向陈巧云反映他哥哥得了红斑狼疮,已花去10多万元,父母年老多病,家庭很困难。

得知情况后,陈巧云便陪他父亲一起到市医保处协调,争取大病救助,由于不符合救助条件,又向民政局领导请示,帮他家争取到了1500元救助金,她自己又资助了1000元。

前不久陈巧云又和大桥镇民政办协调,将他哥哥纳入了低保对象。

    陈巧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许多不平凡的好事实事,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从1988年起,她连续三届当选为扬州市人大代表,多次被授予省、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拥军模范”称号;XX年11月,陈巧云家庭荣膺全国十大“情系国防”好家庭称号,在北京受到隆重表彰,并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XX年,她又被提名为全国道德模范。

    面对荣誉,陈巧云却表现得很低调,她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党员,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获得的荣誉是党组织给予的鞭策和鼓励。

她表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努力让双拥对象更满意。

  一张张温馨和谐的照片,勾勒成一幅幅幸福美满的图景。

一位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一位失去双腿一手的特等残疾军人,相依相偎,互敬互爱,一路牵手,风风雨雨走过了22个春夏秋冬。

    22年前,这位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毅然冲破世俗的偏见,情系国防,心系军人,把真挚而执著的爱献给了特等残疾军人——闫绍田,演绎了一部感动军人、感动社会,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22年来,这位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无怨无悔,无私无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悉心照料丈夫,帮助丈夫重新站立起来,为丈夫点燃了一盏自尊自强的生命之灯,构建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22年来,这位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怀着对军人的特殊情感,把爱心延伸和扩展到众多双拥对象身上,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履行着一位军嫂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22年来,这位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家人,感谢同事,感恩社会,干一行爱一行,默默奉献,播撒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22年,大爱无痕;22年,大爱无价。

    这位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叫陈巧云,今年42岁,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江都市双拥办副主任。

她从1988年起,连续三届当选为扬州市人大代表;她多次被授予省、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拥军模范”称号;XX年11月,她的家庭荣膺全国十大“情系国防”好家庭称号,在北京受到隆重表彰,并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的亲切接见;XX年,她被评为“感动扬州十佳母亲”,扬州市委宣传部、双拥办等5部门作出学习决定,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并作为市级重大典型进行集中宣传。

XX年底,以她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扬剧表演唱《爱如巧云长相依》获得全国双拥文艺创作比赛一等奖。

    爱的执著

    ——英雄的事迹让她的心灵震撼,英雄的伤势让她深深牵挂

    这是一个充满真情的感人故事。

    一位是身负重伤的英雄,一位是美丽善良的姑娘。

他们因为是同乡同学而相知,他们因为尊崇英雄而相敬,他们因为心中的真情而相爱。

陈巧云把一个少女的初恋、真情和一切,无私献给了一位特等伤残军人。

多少年来,陈巧云总是满怀激情地说:

“嫁给这样的军人,是我一生的光荣!

    陈巧云是一位聪明、勤快的农村姑娘,从小学到初中,每年都是“三好学生”。

她有一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父亲成天为乡亲们操劳,尤其关心那些残疾人和久病卧床的困难群众。

父亲年轻时就崇拜解放军英雄,虽然没有当上兵,但却学会了“样板戏”里杨子荣、郭建光和李玉和等英雄的许多唱段,还教会她唱李铁梅的一些唱段。

每逢干活累了,她就亮开喉咙唱一段,乡亲们都亲切地叫她“小铁梅”。

那时,杨子荣、郭建光和李玉和等英雄,成了她心目中追寻的偶像。

    1985年农历正月初七,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中,老山前线却是血雨腥风,战斗异常激烈。

这一天,作为突击队员的闫绍田在执行任务时被地雷炸伤,一片火光之后,闫绍田的两条腿被炸飞了,左手血肉模糊,当场昏死过去。

    这一年,闫绍田刚满21岁。

    闫绍田为国负伤的事迹很快传到了家乡。

英雄的事迹也深深牵动着一位农家姑娘的心。

    陈巧云和闫绍田是同乡,而且还是在一个学校读的书。

得知闫绍田在战场上负伤的消息,陈巧云内心涌动的不仅是对英雄的崇敬,更多的还有深深的牵挂。

    从小就对军人情有独钟的陈巧云,虽然与闫绍田交往不多,但1982年10月闫绍田戴着大红花参军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闫绍田的父母刚从部队回来,陈巧云陪着母亲就急忙上门询问闫绍田的伤势。

两位老人伤心欲绝,泪如雨下,告诉陈巧云母女:

“我们家绍田伤得很重,两条腿都锯掉了,左腿是在膝盖下一点锯掉的,右腿只留下一尺左右的大腿根,另外,左手也没有了。

今后,绍田可怎么办呢?

    那一晚,陈巧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闫绍田父母那满含伤心的泪水,一直浮现在她的眼前。

她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问自己:

“绍田伤得这么重,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啊?

    就在此时,与绍田一起去当兵的同乡几个小伙子退伍回来了,乡里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事迹报告会,巧云也去听了。

看着坐在台上戴着大红花的英雄们一个个神采奕奕,想着负了重伤躺在病床上的绍田,刹那间,她心酸无比,泪水夺眶而出:

都是一起去的,而绍田却不能参加这样的报告会,还在忍受伤痛!

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

我要告诉他,我愿意陪着他,照顾他一辈子!

    忙碌了一天后,母女俩一起在门前纳凉,陈巧云鼓起勇气对母亲说:

“妈,我想去医院看看绍田。

    母亲最知道女儿的心思,但这件事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太难了,陈家也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陈巧云的父亲刚刚去世不久,为治病欠了很多钱,家里上有年迈的奶奶,下有年幼的弟弟和妹妹。

这个时候是多么需要一个能够挑担种田的男人,来帮助支撑这个家呀!

做母亲的也知道,绍田确实是一个好孩子,可他现在伤势这么重,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站起来,将来会不会一辈子躺在床上、坐在轮椅上?

    善良的母亲不忍心再往下想了,婉转地对巧云说:

“绍田是为国家负的伤,国家会照顾他,一辈子养他的。

你要想好了,要不然你去医院看他,反而会伤害他。

    母亲这番话的意思,巧云听懂了。

她安慰母亲说:

“妈妈,绍田的情况我知道,但我不怕吃苦,我还是会早起晚睡多照顾家的!

你是看着绍田长大的,他受伤了,你不心疼吗?

    巧云的执著感动了母亲,母亲最终还是答应让巧云到医院去看看绍田。

    1985年8月20日,陈巧云和闫绍田的哥哥、嫂子登上汽车,一起来到南京军区总医院,看望闫绍田。

    闫绍田,是位要强上进的人,入伍不到一年,就在全团新兵大比武中获得五项全能第一名,荣立三等功,很快便被提拔为副班长。

面对严重的伤势,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精神力量,勇敢地挑战着生命的极限。

    在医院的几个月里,闫绍田历经了大大小小10多次手术。

当陈巧云来到医院看望他时,闫绍田刚刚开始进入恢复性治疗阶段。

在医院里,害羞、内向的陈巧云见到了一直牵挂的英雄。

几年没有见面,曾经魁梧、英俊的绍田躺在病床上只剩下了一截身躯,空荡荡的裤腿在床沿边飘着;两只手只剩下一只右手,左手臂被一层层厚厚的纱布缠着。

哥嫂见故离开,病房里变成了他俩的世界——

    “看到我现在的样子,害怕吗?

    “我不怕,要怕,我就不来看你了!

    “我为国家负伤致残,相信党和政府会照顾好我今后的生活,谢谢你赶来看我!

    “尽管党和政府会照顾你,但要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总得成个家呀!

    “像我这样,谁还愿意嫁给我,跟着我受一辈子苦?

    “我有一个想法,我知道自己不是那么出众,不过我想嫁给你,想照顾你,分担你的痛苦和不幸!

    ……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

陈巧云要嫁给特等伤残军人的消息在村子里一下子就传开了。

年轻漂亮的女孩,干吗找一个伤残人?

各种猜测、疑惑、不理解,甚至是风言风语也随之传到了巧云的耳朵里,有人说她想出风头,有人说她一时冲动,亲朋好友劝她要慎重,毕竟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

    再多的误解,再多的议论,没有动摇陈巧云的决心。

她对家人和亲友说:

“闫绍田虽然伤残,但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正直、勇敢、善良,是最值得爱的人。

能嫁给这样的军人,是我一生的光荣。

    然而,闫绍田的一封来信却让陈巧云伤心不已:

    “巧云,自从你走后,同志们都夸你,也都十分羡慕我,但我想来想去,越是这样我心中越感到不安。

我千思万虑,还是觉得我们的关系只能相处到这里,希望你千万不要再把我记挂在心上,你不能只顾一时的感情冲动,今后的日子长得很,困难多得多,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连累你,请你谅解。

    陈巧云哭了一夜,她不能接受心爱的人对自己的不理解。

第二天,她回了一封长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使闫绍田这个铁汉子热泪滚滚:

“别人说什么,一千句、一万句我都不怕,我最伤心的是绍田你不理解我,不信任我。

    传书的鸿雁,频繁地来往于江都和南京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1986年3月,陈巧云毅然与还在医院治疗的闫绍田领取了结婚证书。

    医院一位老军医动情地说:

“我在骨伤科工作几十年,亲眼看到许多青年无法接受恋人伤残的事实而劳燕分飞,像小陈这样明知对方伤残却主动相爱并结婚的还是第一个。

她真的很了不起!

    爱的力量

    ————真爱让丈夫重新站起来,真情让丈夫重新走向社会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光荣人家”。

    22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