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392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docx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套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

(一)

1、看图描述病变(20分)

2、图一:

肝脂肪变性

3、2、图二答:

猪膀胱粘膜出血

4、

3、图三答:

脾含铁血黄素沉着

5、4、图四 答:

法氏囊淋巴滤泡萎缩5、

6、图五答:

肝凝固性坏死灶

7、6图六答:

心包炎、肝周炎(纤维素性渗出)

8、7、图七答:

淋巴结核干酪样坏死

9、8、图八答:

肺间质性水肿

10、9、图九答:

血管套

11、10、图十 答:

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

二、名词解释(20分

1、微血栓 答:

由红细胞凝集,溶解或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沉积而形成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微循环小血管内。

2、髓样化生 答:

当骨髓造血机能障碍时,由骨髓以外的脾、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生成血细胞的过程。

3、白斑肾 答:

非化脓性间质性肾炎时肾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

4、趋化因子 答:

能诱导白细胞作定向游走的化学物质。

5、代谢性酸中毒 答:

[HCO3]原发生减少,导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休克 答:

休克是由于各种病因的作用,微循环灌流量急剧降低,而引起机体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7、肉芽组织 答:

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一种幼稚的结缔组织,并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

呈颗粒状、粉红色,质地脆软,类似肉芽。

8、机化 答:

坏死组织、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形成的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

9、内源性致热原 答:

发热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引起机体发热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

10、槟榔肝 答:

慢性肝淤血的同时伴有脂肪变性,使肝脏的切面呈现槟榔状的花纹。

三、填空(10分)

1、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1)潜伏期

(2)前驱期 (3)显明期和(4)转归期这四个时期。

而机械性病因引起的疾病无(5)潜伏期 (6)前驱期 。

2、根据变性物质存在的部位,可将变性分为两大类,即

(1)细胞变性和

(2)间质变性  

(2) 。

其中前者包括(3)细胞肿胀 (4)脂肪变性 和(5)玻璃样变。

后者包括 (6)粘液样变 (7)玻璃样变 和(8)淀粉样变。

3、神经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应答包括 3.

(1)急性肿胀 

(2)染色质溶解 (3)空泡变性 (4)液化

(5)慢性损伤 (6)缺血性损伤、包涵体,包素等。

4、脑坏死包括

(1)中毒性脑软化 和

(2)营养性脑软化两种。

5、败血脾见于

(1)牛羊炭疽 

(2)猪丹毒 等疾病。

脾脏 (3)显着肿大 。

镜下(4)多血 、 (5)炎性渗血、(6)变性,坏死 。

6、贫血时,红骨髓功能增强,出现

(1)大量幼稚型RBC,见于

(2)失血 (3)溶血。

7、心脏肥大的基础

(1)心肌纤维增粗,代偿作用

(2)心脏总收缩力增加,其机理 (3)收缩成分增加。

8、大叶性肺炎的结局

(1)消散吸收治愈 

(2)机化肉变 (3)胸膜炎(4)脓肿、脓胸、肺坏疽、败血症。

9、化脓性肾炎可分为

(1)栓塞性化脓性肾炎和

(2)肾盂肾炎 两种。

10、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形成的新月体是由

(1)肾小囊壁的上皮增生和

(2)渗出的纤维蛋白中性粒C及红C构成。

当以上皮细胞增生为主时,可见毛细血管丛的细胞成分增加,但不发生(3)粘连和不形成 (4)新月体 。

四、问答题:

(50分)1、脱水分为几种类型?

以低渗性脱水为例,阐述损伤与抗损伤的这一对矛盾的运动过程。

(20分) 

答:

脱水分为低渗型脱水、高渗型脱水和等渗型脱水三种类型。

  低渗型脱水,失钠大于失水,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分为损伤(如细胞内脱水,周围循环衰竭)和抗损伤(如口渴中权抑制,ADH↓和组织液入血)两类。

根据损伤与抗损伤斗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通过口渴中枢抑制ADH↓。

第二阶段通过组织液入血,ADS↑、ADH↑,以代偿血容量↓。

第三阶段上述措施不能代偿,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和细胞内水肿。

代偿与失代偿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

2、坏死时细胞有何变化?

举例说明各型坏死病理变化。

(10分) 

答:

坏死的时核的变化包括核浓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坏死的类型包括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其中凝固性坏死是由于坏死组织失去水分和蛋白质凝固。

眼观坏死组织灰白色,较干燥无光泽。

坚硬、病健组织。

界限清楚,坏死区周围有暗红色的充血和出血炎性反应带,光镜下,坏死初期,组织的结构轮廓仍可保留,但实质细胞的精细结构已破坏消失。

如肾贫血性梗死核碎裂、溶解、胞浆溶解融合或一片淡红色均质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液化性坏死是指坏死组织迅速分解成液状,如化脓、脑软化和脂肪坏死等。

3、以结核为例叙述肉芽肿性炎症的结构特征。

(10分) 

答:

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肉芽肿的结构可分为三层,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和病原,有时可见到钙化灶;靠近中心的内层是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郎罕氏细胞构成);外层是由结缔组织,淋巴细胞形成的普通的肉芽组织。

4、细菌性脑炎有什么病变特征?

临床上常见于哪些疾病?

(10分) 

答: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炎,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各自的规律性。

如仔猪的败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脑脓肿和化脓性脑炎,常由于败血症、肺脓肿或亚急性心内膜炎通过血流转移到脑而感染的,或者是脑组织邻近的化脓性炎,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直接蔓延所致。

有时见于颅骨外伤直接感染引起的。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

(二)

一、是非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

2、高色素性贫血是由于VB12和叶酸的缺乏。

(√)

3、心脏扩张时,代偿作用是心脏总收缩力增强。

(×)

4、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

5、实质性心肌炎,可见虎斑心,病变以间质有极显着的细胞浸润为特征。

(×)

6、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

7、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

8、慢性卡他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

9、肾盂肾炎雌性发病率高于雄性。

(√)

10、粘液样变性是指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粘液物质。

(×)

二、名词解释(20分)  

1、卫星现象答:

是指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包围变性坏死的神经原的现象。

2、适应答:

细胞和组织在受到刺激或环境改变时,改变其机能与形态结构,以适应改变了环境条件和新的机能要求的过程。

3、趋化性 答:

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4、脂肪变性答:

是指细胞的胞浆里有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蓄积。

94、虎斑心答:

在实质性心肌炎时,脂变的心肌与正常的红棕色的心肌相间,肉眼可见形似老虎皮的斑纹。

6、肉芽组织 答:

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新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7、脑软化 答:

是指脑组织坏死所发生液化的病变。

8、新月体 答:

在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肾小球囊壁的上皮细胞增生,被覆于肾囊壁层的尿极侧形成半月状称之。

9、DIC 答:

微循环,中广泛发生弥散性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继而导致凝血因子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等一系列病理过程。

10、肺肉变答:

纤维素性肺炎时,肺泡内渗出了纤维素,如果不能及时被完全溶解吸收,即发生纤维素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病变部呈褐色肉状,称为肺肉变。

三、填空(10分)

1、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

(1)尸体剖检大体观察 

(2)组织学观察 (3)细胞学观察(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5)超微结构观察 (6)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7)动物实验 (8)临床病理学 (9)活组织检查等。

2、病理性死亡可分为 

(1)濒死期 、

(2)临床死亡期 和(3)生物学死亡期三个时期。

3、玻璃样变可分为 

(1)血管壁玻璃样变 

(2)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和 (3)细胞内玻璃样变。

4、神经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六答包括

(1)急性肿胀 

(2)染色体溶解 (3)空泡变性(4)液化 (5)慢性损伤和 (6)缺血性损伤包含体、色素等形成。

5、败血脾见于

(1)牛羊炭疽 

(2)猪丹毒等疾病。

脾脏(3)显着肿大 。

镜下(4)多血(5)炎性渗出 (6)变性 (7)坏死。

6、大肺性肺炎的结局

(1)消散吸收、治愈 

(2)机化肉变 (3)显着肿大和(4)脓肿、脓胸、肺坏疽、败血症。

7、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1)变质 

(2)渗出 (3)增生。

8、梗死可分为 

(1)白色梗化 和

(2)红色梗化 两种,梗死灶一般呈 (3)锥体形 ,这是因为 (4)血管分布 所决定的。

9、心内膜炎依炎症侵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

(1)瓣膜性 

(2)心壁性 (3)腱索性 (4)乳头肌性 ,其中最常多侵害的是(5)心瓣膜性 。

10、肺气肿类型表现为 

(1)肺泡性肺气肿 和 

(2)间质性肺气肿 。

四、问答题:

(50分) 

1、以霉败饲料饲喂家畜为原始病因阐述因果化转规律。

(10分) 

答: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后果可以相互转化。

即由原始病因引起的后果,可以转化为造成另一损害或变化的原因。

这种因果交替的过程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

如家畜饲喂腐败变质饲料,引起胃肠炎,产生腹泻、脱水、毒素与吸收导致酸中毒。

2、阐述水肿的发生机理。

(10分)  

答:

水肿是由于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水肿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性的。

水肿发生机理包括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即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形成原因有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管下降。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组织渗透压增高和淋巴回流受阻。

(2)钠水潴留,形成原因有醛固酮(ADS)分泌增加或肝脏对其灭活减弱。

抗利尿素(ADH)分泌增加以及心钠素分泌减少。

3、描述血栓形成条件及过程。

(10分) 

答:

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心血管内膜受损,由于病因损伤血管内皮,胶原纤维暴露启动凝血系统。

血流状态的改变,和血液性质改变均可促进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过程:

血栓形成开始时,首先是血小板析出,粘附于受损的心血管内皮处暴露的胶原纤维上,呈小丘状,局部血流形成漩涡状,沿血流方向可形成新的血小板粘集堆,呈分支小梁状,其表面粘附白细胞。

同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

产生的凝血酶水解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

是细网状位于血小板小梁之间,形成白色血栓,小梁间细网状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肉眼可见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称为混合血栓,当血管大部分或完全被阻塞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形成红色血栓。

4、渗出性炎分为几种类型?

各自特点如何?

(10分) 

答:

渗出性炎是以血浆蛋白、炎性细胞渗出为主,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增生,浆液性炎症以渗出血浆白蛋白为主,渗出液清亮,半透明,无色或淡黄色。

卡他性炎症是以粘液渗出和粘膜上皮细胞变性为主。

化脓性炎症是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及其变性坏死。

见于积脓、蜂窝织炎。

纤维素性炎症,大量纤维蛋白的渗出,在损伤组织释出的酶的作用下,凝固成为淡黄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呈丝状、絮状,网状或膜状。

可形成浮膜性和固膜性炎。

出血性炎是以大量红细胞渗出为特征。

5、举例说明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10分) 

答:

大叶性肺炎见于牛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其病理变化分为四期:

(1)充血水肿期,眼观肺中等坚硬,暗红色。

切面流出红色泡沫状浆液性液体。

半沉于水,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有时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红色肝变期,眼观肺肿大,暗红色,质度硬如肝脏,故称肝变,切面不光滑,投入水澡完全下沉。

光镜下,毛细血管高度充血,肺泡中大量的呈网状结构的纤维素网罗大量的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3)灰色肝变期,眼观肺是灰色,病变部肿大,质坚实,切面不光滑,下沉。

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不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白细胞、红细胞已溶解。

(4)消散期肺是灰黄色,质地变软,颗粒状切面消失。

光镜下、肺泡腔中大量中性白细胞崩解。

纤维蛋白溶解,巨噬细胞增多,肺泡壁恢复正常。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 ×)

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 ×)

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 )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

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

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

二、名词解释(20分)

1、化生:

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和机能上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2、支气管性肺炎:

由细支气管炎波及临近的肺组织的炎症。

 

3、槟榔肝:

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4、栓塞:

血液内正常状态下不存在的物质,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

   

5、败血症:

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和全身性病理过程。

  

6、绒毛心:

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心脏表面覆盖有易于剥落的黄白色薄层纤维素。

病程稍长的病例,这种纤维素因心跳动而摩擦牵引、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7、出血性浸润:

渗出性出血时,渗出的红细胞进入微小血管周围组织间隙的病变,称为出血性浸润。

 

8、循环性缺氧:

主要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动脉血流入组织不足,或静脉血回流受阻。

 

9、休克:

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临床上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可视黏膜粘膜苍白,耳、鼻、四肢末端厥冷,以及尿量减少等症状。

 

10、卫星现象:

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包围神经细胞周围。

三、填空(20分)

1.萎缩的基本病变是正常发育的组织器官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

2、渗出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和出血性炎。

3、良性肿瘤命名原则是:

发生肿瘤部位,加上组织来源、加上瘤。

或者发生部位、加上生长形态,加上瘤。

4、恶性肿瘤命名原则是发生肿瘤的部位加上组织来源,加上癌或肉瘤。

有的沿有习惯名称或人名。

难以确定组织来源的或结构成分得杂的,则冠以“恶性”二字。

5、化生的方式有:

①直接化生②间接化生。

四、问答题(40分)

1、阐述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血栓的种类。

答:

血栓形成的条件:

①心血管内膜受损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 ③血液性改变

血栓形成的过程:

包括血液中血小板的分离析出和血液凝固两个方面,它是在血管内血液不断流动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

血栓的种类: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和微血栓。

2、试述炎症时的渗出液有何意义?

 

答:

液体渗出的意义:

 ①大量液体渗出能稀释毒素,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②带来抗体、补体、药物,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制病原微

 ③限生物蔓延、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发挥吞噬功能。

 ④交织成网状的纤维蛋白是炎症后期修复的支架。

 ⑤渗出液过多引起不良后果或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

3、试述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及病变特点 

答:

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

 ①.充血水肿期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与浆液性水肿。

 ②.红色肚变期由充血水肿期发展而来,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显着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白细胞和红细胞。

 ③.灰色肝变期特征是肺泡壁充血减弱或消退,肺泡腔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

 ④.消散期特征是嗜中性料粒细胞坏死崩解、纤维素溶解和肺泡上皮再生。

 

4、举例说明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有何异同?

 

答:

浮膜性炎发生在黏膜或浆膜上,它的特征是渗出纤维凝固并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和白细胞、坏死上皮被覆在炎症灶表面,这种膜易于剥离,剥离后,被覆上皮一般仍保留,组织损伤较轻。

见于猪纤维素心外膜炎。

固膜性炎又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它的特征是渗出的与深层坏死组织牢地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后黏膜组织形成溃疡。

见于猪瘟。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四)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

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 ×)

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 )

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

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

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

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

1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二、名词解释(20分)  

1、肿瘤:

由于致瘤因子的作用,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称为肿瘤 

2、白斑肾:

由于感染或中毒引起的以淋巴样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非化脓性间质肾炎,在肾脏表面可见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称为白斑肾。

 

3、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有形成分析出并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病理过程,叫血栓形成。

 

4、脑软化:

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称为脑软化。

   

5、黄疸:

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在血液中积存过多,把机体的浆膜、粘膜、骨膜、脂肪等等染成黄色,称为黄疸。

 

6、变性:

机体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大类可恢复的组织损伤,呈现细胞和间质发生各种形态结构改变或者出现异物的病变,统称为变性。

 

7、炎性细胞浸润:

炎性细胞渗出后,分散或聚集于炎灶组织中的状态,称为炎性细胞浸润。

 

8、溃疡:

皮肤或粘膜化脓坏死脱落后,造成较深的缺损病灶,称为溃疡。

 

9、蜂窝织炎:

皮下或肌肉之间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蜂窝织炎。

 

10、肝硬变:

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肝细胞再生形成结节和结缔组织广泛增生形成假小叶,使肝小叶正常结构遭到破坏。

三、填空(20分)

1.病理性钙化可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两种类型。

2、肿瘤的组织结构分为实质和间质。

前者是指肿瘤细胞、其功能是决定肿瘤的性质、后者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对肿瘤起支持和营养作用。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外突性生长、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3、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表现为急性增生变化,增生的细胞是内皮细胞、内膜细胞、渗出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4、脾脏发生淀粉样变时,淀粉样物质沉着在脾小体(淋巴小结)部位,形成灰白色半透明、像煮熟的西米样结构,叫西米脾。

淀粉样物质沉着在脾脏红髓的网状组织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小条斑,外观似火腿结构,称为火腿脾。

四、问答题(40分)

1、以某疾病为例阐述疾病损伤与抗损伤斗争及相互转化规律?

答:

疾病过程中损伤的抗损伤的对比关系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

如果损伤占优势,则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

反之,如果抗损伤占优势,则疾病就向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直至痊愈。

例如外伤性失血、机械性因素一方面引起的组织损伤、血管破裂、血液丧失、严重时导致血压下降、缺氧等一系列病理性损伤,另一方面,机体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抗损伤反应,如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缩加强、血库释放出储备的血液等。

如果失血不多,则通过抗损伤反应和及时的治疗措施,机体恢复健康。

反之,如果损伤过重,失血过多,治疗又不及时,抗损伤反应不足以对抗所造成的病理性损害,则动物可因严重的创伤性或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2、何谓脂肪变性?

肝的脂肪变性有什么眼观病变特点?

 

答:

脂肪变性是指细胞的胞浆里有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滴蓄积。

脂滴多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也可能有磷脂及胆固醇等类脂质。

脂肪变性常发生在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的实质细胞。

脂肪变性:

眼观:

脂变器官肿大,胞膜紧张,质地脆软,淡黄色,切面油腻感。

镜检:

胞浆内有脂滴,HE染色的切片可见空泡,空泡大小不一,发生融合,核被挤到一侧,严重时脂滴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

 

3、肉芽组织有何形态与机能特点?

 

答:

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的一种幼稚结缔组织。

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质地柔软、类似肉芽。

结构:

肉芽组织主要包括四种成分:

新生的毛细血管、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少量的胶原纤维和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

功能:

抵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填补组织破损 

4、引起支气管肺炎主要原因和病理变化特点是什么?

 

答:

原因:

引起支气管肺炎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有害因子影响下,机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进入呼吸道的病原菌可大量繁殖,引起支气管炎、炎症沿支气管蔓延,引起支气管周围的肺泡发炎。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五)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 )

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

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

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

(√)

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

(× )

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 )

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

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

( ×)

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 )

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 √)

1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 )

二、名词解释(20分)

1、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

猪因饲喂含食盐过量的饲料引起的一种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

 

2、机化:

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快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3、坏死:

是指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病理性死亡,坏死细胞的物质代谢停止,功能完全丧失,是不可恢复的。

 

4、病理性钙化:

除骨骼和牙齿外,在机体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称为病理性钙化。

   

5、栓塞:

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形成或由血管外侵入的异物,随血流动行,阻塞较小的血管腔,这个过程,称为栓塞。

  

6、发绀:

瘀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