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905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

1.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

A.细胞吸水

B.细胞失水

C.液泡颜色变浅

D.液泡体积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内容涉及质壁分离的原理和发生的条件。

【详解】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因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导致液泡颜色变深,体积变小,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逐渐分离,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②内因: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2.下列关于病毒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病毒的增殖可以在培养基中完成

D.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病毒的结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酸的种类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病毒的增殖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

3.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纤维素和动物糖原的基本单位不同B.蔗糖和乳糖没有相同的水解产物

C.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D.脂质的合成场所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细胞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植物纤维素和动物糖原的基本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A错误;1分子蔗糖水解生成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1分子乳糖水解生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因此,蔗糖和乳糖有相同的水解产物,B错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因此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正确;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场是核糖体,D错误。

【点睛】熟记并理解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和功能并与细胞器的功能建立联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后,易被蛋白酶水解

B.氨基酸种类、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功能相同

C.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都含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

D.淀粉和淀粉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其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A正确;氨基酸种类、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其结构不一定相同,因此功能也不一定相同,B错误;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都至少含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C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淀粉不是蛋白质,因此淀粉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的功能、生物组织中蛋白质检测的实验原理,据此结合题意并运用“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分析判断各选项。

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B.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无关

C.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呼吸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脂溶性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溶于通过细胞膜,因此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B错误;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保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C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呼吸酶,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主动运输的意义、线粒体的结构与有氧呼吸,据此结合题意来分析判断各选项。

6.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吞和胞吐作用过程中都能形成囊泡

B.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胞吞和胞吐作用都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胞吞作用不消耗ATP,胞吐作用消牦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胞吞的过程是: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胞吐的过程是:

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可见,胞吞和胞吐作用过程中都能形成囊泡,都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B错误;胞吞和胞吐作用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ATP,D错误。

【点睛】熟记并理解细胞摄取或排出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方式、原理、特点、方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一般不选择淀粉酶为实验对象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底物与酶混合后再调节温度

D.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关于酶的叙述,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的实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相关的实验设计方案等做出恰当的评价能力。

【详解】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若探究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等量无机催化剂溶液,A错误;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也会发生自然水解,所以一般不选择淀粉酶为实验对象,B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先使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达到实验温度后再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C错误;呼吸酶基因在活细胞中均能表达,因此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不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D错误。

【点睛】知道酶的特性的含义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细胞分化的实质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并与细胞分化的实质建立联系。

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各选项。

8.人在激烈运动的状态下,每分钟约有1.5kg的ATP转化成AD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细胞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C.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D.活细胞中,ATP与ADP的相转化时刻不停地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利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D正确;ATP和ADP的转化,能量不可逆,物质可逆,因此不是可逆反应,B错误;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C正确。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ATP的分子结构特点、ATP的功能及其形成途径,据此结合题分析判断各选项。

9.糖类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

A.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

B.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糖类包括:

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物细胞共有的糖;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解:

A、糖类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A正确;

B、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

C、淀粉质植物细胞内的多糖,C错误;

D、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正确.

故选:

C.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10.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产生的CO2都是在第二阶段形成的

B.水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C.ATP和NADH在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产生

D.呼吸产物中有酒精生成,说明细胞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NAD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H2O一起被彻底分解成CO2和NAD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与O2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CO2。

综上分析,A、B、D均正确,C错误。

【点睛】识记和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知道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将小球藻置于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该容器中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0~15min净光合速率不变

B.0~15min光照强度小于15~20min

C.15~20min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D.若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O2的含量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曲线分析能力。

【详解】0~15min,该容器中O2浓度随时间的递增而逐渐增大,说明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A错误;0~15min,该容器中O2浓度随时间的递增而逐渐增大,而15~20min该容器中O2浓度维持在最大值,说明0~15min净光合速率小于15~20min,而15~20min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B错误,C正确;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