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完整版.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完整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完整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完整版)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心窗
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在车祸中不幸撞断了腿,住进了医院。
她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苦不堪言,度日如年,整日以泪洗面。
与她同病房,靠近窗口的是一位慈祥的老:
太太,她的腿病已经快好了,每天能够坐起来观赏窗外的景色。
小女孩多么想看看窗外的景色啊!
可她的腿上装着夹板,高高吊起,身子不能坐起来,又远离窗口。
每当老太太推窗观景时,小女孩羡慕极了。
有一天,老太太又打开窗子,小女孩情不自禁地问:
“奶奶,您看见什么了?
能不能讲给我听听?
”老太太爽快地答应:
“行,行!
”从此以后老太太每天给她细细地描述窗外美丽的景色,小女孩边听边想象,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的郁闷渐渐化为乌有……
一个月过去了,老太太出院了,小女孩终于可以起来了,她迫不及待地起身,伸长脖子,朝窗外一望,她惊呆了:
窗外能看见的只有一堵黑墙!
这时,小女孩的心豁然开朗,原来老太太为她推开的是一扇心窗!
以后,每当小女孩遇到挫折,感到悲伤时,她就会想起这位可敬的老太太,想起她为自己描述的窗外的美……
1.“苦不堪言”的意思是_________,小女孩“苦不堪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小女孩车祸后情绪变化正确的是哪项?
用“√”选出。
A.苦不堪言一心旷神怡一豁然开朗()
B.度日如年一豁然开朗一心旷神怡()
C.痛苦万分一开心不已一恍然大悟()
D.心旷神怡一以泪洗面一豁然开朗()
3.“小女孩边听边想象,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的郁闷渐渐化为乌……此处省略号表示()
A.引文的省略B.说话断断续续C.语意未尽D.沉默不语
4.为什么小女孩觉得同病房的老太太是一位可敬的老太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老太太为小女孩推开的是一扇心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小女孩再次遇到挫折,感到悲伤时,请你用积累的一句名言警句或古诗词来勉励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
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
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
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
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
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
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是按 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心阅读。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艳掌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脸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猎狗动作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
3.老麻雀“挓挲全身的羽毛”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中,“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美的名字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做口头作文。
结果,一个最拙于表达的女生摘走了“最美的名字”的桂冠。
这个女生名叫秦沫沫,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名字的(要领由来)——
我本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住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
陪床的妈妈被塌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
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快死了,就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全都吐了出来。
“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住了。
”一个阿姨伤心地说。
“是啊,(即使但是)有一滴水润润这可怜的小嘴巴也行啊!
”另一个阿姨也绝望地说。
突然,这个阿姨被自己的话提醒了,她俯下身对着我的小嘴喂了一点儿唾沫,另一个阿姨也在冒烟的口腔中艰难地积存了一点儿唾沫喂给了我……。
六十多个小时过去了,
(1)我们竟然被解救出来。
为了记住我是怎样活过来的,我这个“吃唾沫”的孩子从此改名叫“秦沫沫”。
没有雕饰,没有渲染,甚至没有必要的描摹,但
(2)我们全怔住了。
那一刻,我们一遍遍在心底默念着“秦沫沫”这个非同寻常的名字,忘情于一种比甘露更为无私的滋润,感动于一种比乳汁更为伟大的喂哺……
1.用“√”画出用得恰当的词。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绝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同寻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有两个“我们”,其中
(1)处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之所以认为这个名字是“最美的名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对短文中的“两个阿姨”说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有名字
谁都知道信是很私人化的东西,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的。
但是在土耳其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通信机密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保护的,原来该村几十户人家的家长全部取了同一个名字,这是多么奇异的现象啊。
______共同一个名字,______大家的生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共同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共同承受着彼此的悲伤。
为了把外地发往该村的信件准确送到收信人手里,尽职的邮递员只好将全村人召集到广场上,当众拆开信封,大声念信:
“亲爱的某某:
您好!
”——“好!
”全村人齐声应答。
“好久不见了,很想念你们全家人。
”——“哦。
”又是一片响应。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大家都欢呼雀跃。
“太太分娩了,这回是个男孩。
”——有人喊:
“别念了,别念了,是我的信!
”
此时,全村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好像自己就是新生婴儿的“爸爸”。
“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共同为一个人的不幸忧心。
______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______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名。
1.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因为……所以……无论……都……
虽然……但是……只要……就……
①________共同一个名字,________大家的生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________共有名字给村里人添了不少麻烦,________很多年来他们都不曾改名。
2.在土耳其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为什么通信机密得不到保护?
从文中找到答案,用“________”画下来
3.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至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是邮递员在广场给全村人念信时的情景。
短文可分为________段。
4.想一想,为什么很多年以来,村里人都不曾改掉共有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记叙文阅读。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①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
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
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②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
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
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
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
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田野有“得蜢”。
她其实说的是蚱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
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
我更喜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
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
金虫有金色有硬壳,蚕虫大小,用一根细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
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
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
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
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镇住。
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蟀。
③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
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
露黍、玉米和南瓜。
露黍形似高粱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
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
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
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
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
1.短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哪四种动物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③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一定是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孩子。
3.在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后面打“√”。
(1)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 )
(2)“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欢乐香甜的气氛。
( )
(3)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没有滋味。
( )
4.第③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__,_________”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
()
A.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B.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C.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D.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2.短文是围绕()来写的。
A.小草的可爱B.小草的柔软C.小草强大的生命力
3.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
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
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
“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
“这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
⑥“这是你的手,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别人对你的关爱、给予你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对于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结合⑦、⑧段内容,说说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2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⑧自然段的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从二十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有删改)
1.短文介绍的先天具有克隆本领的植物中不包括()
A.马铃薯B.柳树
C.仙人掌D.玫瑰花
2.“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B.列数字
C.打比方D.分类别
3.文章开头以孙悟空为例,这样写的好处是()
A.使文章言简意明。
B.使读者一目了然。
C.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
A.总述作用B.承上启下
C.归纳作用D.总结作用
5.克隆技术有着哪些诱人的前景呢?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
6.“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一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克隆技术一定能给人带来好处吗?
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大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靠(_____)也许(_____)舒服(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洞察:
_______________
“地球村”:
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分别指的是:
_______和_______。
5.请用“~~~”画出第二小节的中心句。
6.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彩带来的信息
云是天气的脸面,它为我们带来了天气变化的信息。
晴空万里,朵朵馒(mámán)头云挂在天边,时消时长,这是淡积(jījí)云,是晴天的象征;像高山挺立,直插蓝天,头披白发,口鸣雷声,腰围闪电,这是积雨云,预示着急风暴雨即将到来;遥望天际,座座城堡,点点炮台,这是堡状云,预示未来几天将有风雨;日落西山,彩云片片,或红或紫,渐散渐消,这是层积云,表示明天仍然是晴天:
千丝万缕,拖尾带钩,这叫钩卷云,民间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
其实,对天气更有指示意义且最有用的,还是云的“副产品”,如彩虹高挂,霞光万道。
它们不仅为天空增添了奇妙的景色,而且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虹,是太阳光照射在云中水滴上产生的光线折(shézhé)射和反射现象,它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
因为“虹云”水汽含量充沛(pèi)且水滴直径较大,所以有“东
虹日出西虹雨”之说。
晕(yūnyùn),是由日光或月光穿过云层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
它的出现,表示不久天将变坏,或风或雨。
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
但并不是日晕只出雨,月晕只出风,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正好如此。
华,是太阳光或月光透过有间隙的云块,其周围出现的比晕小的光环,这是一种
光线的衍射现象。
民间有“大华兆(zhào)睛,小华兆雨”的说法。
霞,是日出或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出现的光彩。
由接近地平线的阳光经大气中灰尘、水分和气体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大家热悉的一条谚语。
之所以说早霞有雨晚霞睛,是因为早霞时,水汽充沛的云在西方,将向本地移来,相反水汽充沛的云在东方,将远离本地。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它们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了解它们,会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1.用“”在文中括号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不同形状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请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淡积云堡状云钩卷云层积云
晴天有风雨有雨
3.文中提到了云的______种“副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谚语,并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民间还有谚语说“云往东,一场风;云往西,水汲汲;云往南,水飘船;云往北,晒棉被。
”假如你出门前看到云往西飘,你应该做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蜗牛的秘密
今天下午,我在院子的草坪里捉到了十只蜗牛。
这十只蜗牛,外壳很薄,软软的身体在地上蠕动着,两只触角一伸一缩,一旦发现有“敌人”,就把身子缩进“屋子”里。
总之,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慢吞吞和反应迟钝。
我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纸盒当房子,几片菜叶是它们的晚餐,我 地看着它们,期待它们毫不客气、 地享受我的款待。
可是,没想到它们只是碰了碰菜叶就把头掉转开来。
我好失望,心想这些小东西怎么这么不领情。
我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我忍不住又回来看它们。
咦!
这回我发现,那菜叶边缺了一块儿。
哈哈,小东西,原来刚才你们是怕羞,见我在旁边不好意思吃啊!
不久,菜叶全被蜗牛吃光了。
饱餐一顿之后,它们开始悠闲地散步。
就在它们走动的时候,我看到它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条银带子。
我好奇地把几粒沙子撒在上面,发现沙子都被黏住了。
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我赶紧查阅资料,原来这些黏糊糊的东西是蜗牛的排泄物,可以帮助蜗牛爬行。
为了知道蜗牛的眼睛和嘴巴在哪里,我把一片菜叶放在蜗牛的面前。
只见蜗牛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