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388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全部单元计划word版本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班级人数

上学期期末成绩统计

备注

总数

平均分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1、注意通过直观和操作教学概念和法则。

2、加强对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尽可能的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4、能自学掌握的知识,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学,养成自学习惯。

5、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

6、重视良好思维品质培养;重视“双基”训练。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时间

备注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分一分

4

认识位置

5

认识10以内的数

6

认识图形

7

分与合

8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9

认识11-20各数

1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

期末复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教材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种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

分别是1台滑梯、2架秋千、3匹木马、4架飞机、5只蝴蝶、6只鸟、7朵花、8棵树、9个气球、10个小朋友。

学生要在这一部分里充分开展观察和数个数的活动。

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其相应的圆点图。

每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都是从综合场景图里分离出来的,圆点图里的小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在这一部分里开展表示物体数量的活动。

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从数的感受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数一数

1

9.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

“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比一比

1

9.2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

2、让学生体会分类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的,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分一分

1

9.6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3、恰当控制学习难度。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认位置

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前生活中初步积累的计数经验,二是在此前经历的“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简单的数学活动。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对10以内各数的认识分四段安排,依次让学生认识1~5、0、6~9、10。

在认识1~5后,安排了几和第几的认识;在认识0后,安排了=、>和<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教材还安排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数的技能,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用一一对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1~5的认识

2

几和第几

1

0的认识

1

等于、大于、小于

1

练习一

1

6~9的认识

1

10的认识

1

练习二

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在日常生活里,学生一般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有明确的认识,使数学学习具有丰富的素材,为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

同时,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为两段:

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再安排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具有如下特点: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直观认识相应的形体。

2、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感知不同形体的特征,获得丰富的感性积累。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能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

1、使学生从实物到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识别这些物体。

2、使学生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认识物体

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

2

有趣的拼搭

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

教材分2-5、6-9和10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分与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10以内加法、减法计算的基础。

教材把分与合单独安排一个单元进行教学,便于帮助学生在理解分、合思想的同时,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为教学10以内加、减法计算作充分的准备。

教材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分与合的操作活动,并及时引导学生以物体的分与合抽象出数的分与合,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积极、主动地认识。

教材把分与合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认识“分”的同时也认识“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数的组成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加、减计算时,从一幅图中既看到“合”的内容,也看到“分”的含义。

教材在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有周密的安排:

2-5各数的分与合中,着重理解分与合的含义,不追求分得有序;在6、7的分与合中,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在8-10的分与合中,要求学生有序地思考。

这样由无序到有序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2-7的分与合

2

练习3

1

8-10的分与合

2

练习4

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要学习得数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分为六段安排:

5以内的加法、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和是6、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在本单元教学结束时,又安排了单元复习和一次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自己探索发现加减法间的关系。

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许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2、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5以内的加减法

2

有关0的加减法

1

练习五

1

和是6、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2

练习六

1

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3

练习七

1

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1

求未知加数

1

练习八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

练习九

1

复习

2

丰收的果园

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通过数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及读法;第二段,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写数;第三段,应用11-20和数的组成,探索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练习十。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因为掌握读、写方法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数的含义、顺序和组成,而掌握了读、写方法又能反过来促进对数的含义、顺序和组成等知识的理解。

教学的难点是写11-20各数,这是由于11-20各数是由十和几合起来组成的(其中20是两个十),要用两个数字才能表示一个数,而读数中的“十”又只用数字“1”在十位上表示,学生容易发生错误。

要使学生正确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必须先让学生理解相关各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所以,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数数、读数

1

数的组成、写数

1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

练习十

1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

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此,切实掌握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分别教学9加几,8,7加几同6、5、4、3、2加几。

同时,结合计算穿插安排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不仅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整数计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因为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体会加法运算律的意义和价值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用所学习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结合合现实情境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增强主动优化算法的意识,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9加几

1

练习十一

2

8,7加几

1

练习十二

2

6,5,4,3,2加几

1

练习十三

1

复习

2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复习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再认在一段时间内所学习的数学内容,能进一步理解重要的知识,掌握重要的技能,领悟重要的思想。

复习20以内的数,围绕数的意义,突出数的概念。

写出物体的个数或学具表示的数,感受数准确地表示了“有多少”“是多少”;顺次排列20以内各数,感受相邻的数、不相邻的数的关系;分析数的组成,理解1~10各数分别由若干个一组成,十几的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里面有2个十;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或者利用数的顺序做出判断;复习数的运算,把加、减法的计算与加、减法的含义有机结合,使算法与概念相互促进,既联系算法理解运算的含义,又利用运算的含义理解算法。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知识,复习数学概念。

 

教学难点:

对本学期学过的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整理2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加深对位置、几和第几的认识,巩固对四种形体的认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20 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加减法,体会进位制的概念。

2、使学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其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增强学生学习地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复习认数和认识物体

1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

综合练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