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137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docx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回答方法:

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

第一章绪论

1.认知:

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P2

2.认知心理学:

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

3.认知路径:

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

4.内省: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

告这些感觉。

p4

5.信息加工途径:

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p9

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生态学效度:

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

7.认知科学:

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P12

8.认知神经学:

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2

9.脑损伤:

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P13

10.PET扫描:

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P13

11.MRI:

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P14

12.fMRI: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P14

13.ERP:

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P14

14.单细胞记录技术:

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

P14

15.人工智能:

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

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

P15

16.计算机模拟:

试图将人的局限考虑进去,因此在策略上表现出类似局限。

P17

17.PDP途径:

即,平行分布加工途径,又称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其假定,认知过程可以从网络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网络把象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联结在一起。

P17

18.联结主义:

如上所述;

19.平行加工:

能够同时处理许多信号的加工;P19

20.系列加工:

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号的加工;P19

21.节点:

神经活动部位,单一的、象针尖一样小的部位,节点是相互联系的;P19

 

第二章知觉

1.知觉:

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P22

2.模式识别:

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P22

3.模板匹配理论:

是把一个刺激同一套模板,即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

在把刺激同许多不同的模板相比较之后,我们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地匹配。

P23

4.原型模型:

同模板匹配理论相比,原型模型则要灵活得多。

按照原型模型,我们记忆中存储着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

当我们看到一个刺激时,我们把它同一个原型进行比较。

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求的精确匹配不同,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P24

5.区别性特征模型:

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

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

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

P25

6.整体优先效应:

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

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

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

因此,其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P27

7.计算途径:

既包含原型途径的一些成分,又包含区别性特征途径的一些成分。

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出一些基于计算机的理论。

利用这些理论,计算机能够完成一些人类所能够完成的任务。

P30

8.几何离子:

在一个叫做成分识别的理论中,考察了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简单三维形状的排列来表征。

将这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作几何离子。

P30

9.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

我们所讨论的模式识别所强调的是自下而上加工,也叫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它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

P32

10.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

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望能够引导我们对客体知觉。

这样,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识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这种加工强调概念和高水平过程对模式识别的影响。

P32

11.词优效应:

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词(如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

P34

12.同时性失认:

皮层颞区损伤能导致同时性失认,患这种病的人,一次只能注意到一个物体。

P39

13.空间失认:

可能是大脑顶叶损伤导致的;患这种病的人,在加工日常空间环境方面有严重的困难。

P39

14.面孔失认:

最惊人的面孔加工紊乱。

这种失认通常同大脑右侧颞叶损伤相联系。

患有这种病的人,识别人面孔的能力受到严重损伤。

P40

15.面孔特性损伤:

极端罕见的面孔失认病人,他们虽然不能识别人的面孔,但是可以识别动物的面孔。

P40

16.知觉的面孔失认:

又称感知的面孔失认;面孔失认的一类,主要是在面孔知觉方面存在缺陷;P45

17.记忆的面孔失认:

又称联想性面孔失认;面孔失认的一类,其知觉能力相对完整,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先前存储的有关熟人外貌的记忆上。

P45

 

第三章注意

(一)

1.注意:

注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多种心理现象共用的一个名称,注意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与注意相关的现象:

选择性注意、注意转移、分心信息抑制和集中注意。

P50

2.Stroot效应: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为完成任务,被试不得不面临一种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颜色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出印刷颜色这一维度。

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

然而词本身的意义作为分心刺激干扰了被试对印刷颜色的命名。

P54

3.自动加工:

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自动加工是平行的,换句话说,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或更多个项目。

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

P55

4.控制加工:

主要用在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相比之下,控制加工是系列的,一次只能处理一个项目。

当任务包含不熟悉项目因而比较困难时,人将使用控制加工。

P55

5.特征整合理论:

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

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

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

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

特征整合理论实质上认为,尽管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P57

6.错觉性结合:

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

例如,向一个人呈现两个无意义的词,“dax”和“kay”。

如果这个人处于分心状态。

他可能报告说他看到了英文单词“day”。

P59

7.刺激呈现差异:

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P61

8.心理不应期:

同长SOA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

将这种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PRP)。

P61

9.双耳分听:

早期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主试通过耳机,同时向被试的两耳呈现听觉的不同刺激。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

P63

10.追随任务:

在双耳分听任务中要求被试大声重复所听到的有关信息;P63

11.过滤器理论:

研究者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整个神经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传输速率有限的单一通道。

出于经济考虑,在神经系统的容量有限部分之前,需要有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他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

此外,在选择性的过滤器之前,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

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

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P64

12.衰减作用模型:

过滤器并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过滤器的作用不是阻挡所有不符合注意选择标准的信息,而是衰减或减弱非注意通道的强度。

该理论被称为衰减作用模型。

P65

13.晚期选择理论:

在该理论中,对平行加工的限制,更靠近晚期的反应阶段,而不是早期的识别阶段。

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在加工的早期被选择,而是在完全加工之后。

P68

 

第四章注意

(二)

1.负启动:

Neill(1977)使用Stroop色词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因为首次关注选择注意过程一旦完成之后,无关信息的命运问题,该研究被看成是开拓性的。

实验:

Neill创设并比较了两种条件。

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

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

另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配。

Neill所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

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当基线。

Neill要求被试命名Stroop刺激词的印刷颜色。

他发现,前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显得特别困难。

Neill认为,一定是起干扰作用的Stroop刺激词的意义,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

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相对困难。

Tipper将上面这种现象命名为负启动。

P74

2.负启动反转:

实验者发现,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动消失,而出现正启动,这种现象被称作负启动反转。

P78

3.激活-抑制模型:

在自动激活之后,与任务无关的、将要被忽视的对象的内部表征便受到主动抑制。

P76

4.返回抑制(简称IOR):

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或更长时间,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为返回抑制(IOR)P78

5.特性抑制:

分心信息抑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主要是在识别任务中发现的,这处任务要求被试对目标是什么作出反应。

P80

6.位置抑制:

分心信息抑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主要是在定位中发现的,该任务要求被试对目标所出的位置而不是目标是什么作出反应。

P80

7.期待空间:

人们会根据目标刺激过去在空间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目标刺激可能出现的空间范围有一个大致的期待,这样的空间可称作期待空间。

P92

8.视觉忽视:

视觉忽视病人通常右半球顶叶受到损伤。

这种损伤导致他们在简单的定向任务上存在困难,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注意到对侧空间。

P84

9.视觉消失:

经常与单侧视觉忽视相联系的另外一种缺陷名叫做视觉消失。

这种病人通常有顶枕损伤,他们识别视觉呈现的单个物体没有困难,即使这个物体呈现在其他损伤的对侧。

P93

10.注意性失读症:

病人尽管整词阅读完好,但当要求选择性地报告词中特定字母位置上的单个字母时,就非常不准确了。

P95

11.忽视性失读症:

的病人,忽视的是单词这个客体本身,而不是环境空间。

这样,忽视性失读症也为基于客体的视觉注意提供了证据。

P96

 

第五章记忆

1.多重存储模型:

该模型假设,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P99

2.双重记忆模型:

同上;P99

3.工作记忆:

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

103

4.加工水平途径:

也称加工深度途径,这种途径假设,人们加工材料的方式,影响后来的回忆效果。

同浅的感觉加工相比,深的意义加工,产生更永久的记忆保持。

P103

5.产生效应:

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

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

在产生任务中,向被试呈现词,要求被试报告出同义词,在大声朗读任务中,被试的任务比较简单,只需大声读出词对。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

属于加工水平途径的一种。

P104

6.自我参照效应:

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前三种加工角度经常用于加工水平研究领域,第四种角度要求被试判断一个特定的词能否用到自己身上。

属于加工水平途径的一种。

P105

7.Tulving的记忆模型:

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

P107

8.情节记忆:

存储着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

这种信息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情节记忆不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

P107

9.语义记忆:

是指被组织起来的一般知识,它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包括关于词的知识,也包括许多不容易用词来表达的我们所知道的东西。

P108情节和语义记忆集中在事实信息上;

10.程序性记忆:

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

从发展的角度看,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P108

11.外显记忆:

任务要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

象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这样的传统记忆测验,都属于外显记忆任务,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都需要外显地参照特定的学习情节,都需要对特定的学习情节进行有意识回忆。

P112

12.内隐记忆:

任务不要求人们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是要求人们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

典型地,这些任务看起来与先前学习过的任何材料都无关。

任务的指导语中也丝毫不提“记得”或“回忆”这样的字样。

内隐记忆任务的共同特征是在这些任务中,特定学习情节中所编码的信息,无需后来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回忆,而是通过先前学习情节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后来作业的促进作用,表达出来。

常用的内隐记忆任务包括词干补全、残词补全、指明几个刺激中自己所偏爱的那一个、词汇判断和知觉辩认。

P112

13.分离:

当一个变量对一种测验有很大影响,但不影响另一咱测验或对另测验影响很小时,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分离类似于统计学中交互作用的概念。

P113

14.词干补全启动:

是一种常用的内隐记忆测验。

它是指被试以超过机遇水平的比率,根据词干产生先前所学过的词的倾向。

P114

15.纯粹暴光效应:

是指被试对原来不熟悉,但现在通过暴露而熟悉了的刺激的偏爱,因此也称偏爱效应。

因为在实际的测验期间并没有提及先前的学习情节,所以,纯粹暴露效应,在性质上,属于内隐记忆任务。

P117

16.阿尔茨海默病:

简称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神经元胞内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胞外出现老年斑为特征的,进行性的退变性神经病,也是一种以器质性脑病变为基础的综合征。

P114

17.图优效应:

是指图通常比词记得好。

P117

 

18.编码特异性原则:

当提取背景和编码背景相象时,测验成绩更好。

当被试看大象图片时所进行的编码,强调怎上而下的加工,大象的意义显得特别突出。

P119

19.过程分离程序:

在研究意识和无意识过程时,这咱程序以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区分作为其理论基础。

同时,它将无意识这公元前为不加控制,并假设意识与无意识是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P121

20.包含测验:

过程分离程序的其中一个实验。

它要求被试用回忆出来的词补全词干,如果无法回忆,就用头脑中所想到的第一个补。

显然,在这种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都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

P121

21.排除测验:

过程分离程序的其中一个实验。

它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呈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

在排除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

P121

22.生态学效度:

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也成立。

在记忆领域就意味为着,记忆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够运用到自然情境中自然的记忆现象。

P126

23.心情依存性:

是指当你处于某种特定心境时,你的回忆成绩部分地信赖于你最初学习材料时所处心境编码时的心情与回忆时的心情是否否匹配更重要。

P128

24.心情一致性:

当学习材料与人前的心情一致时,记忆更好。

有愉快的心情的人,对令人愉快的材料的记忆更好,这种现象称作心情一致性。

P128

第六章一般知识组织

1.句子核证技术:

在这类实验中,被试看一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子是真是假。

被试的反应潜伏期被记录下来。

使用这种技术,一个普遍的发现是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然而,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核证技术,所获得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

该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

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

P134

2.特征比较模型:

概念按照一些特征或属性存储在记忆中。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句子核证技术所完

成的一些实验。

P134

3.典型性效应:

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属于特征比较模型。

P134

4.范畴大小效应:

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属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比较模型。

P134

5.扩散激活:

当提及某一个概念的名字时,表征这一概念的节点会得到激活。

这种激活会从这个节点扩散到与之相联系的其它节点,这一过程称作扩散激活。

这样的激活,最终会扩散到更远的节点上。

P135

6.陈述性知识:

关于事实和事件的知识。

P136

7.程序性知识:

关于如何完成行动的知识。

P136

8.网络模型:

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假定,在记忆中,概念象网一样地组织,相互之间存在联系。

特定概念的意义,信赖于它相联系的概念。

P137

9.原型:

人们根据原型来对范畴进行组织。

所谓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典型的项目。

按照原型途径,人们通过把一个特定的项目同原型进行比较,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属于某一个范畴。

P137

10.相似家族:

没有哪一个属性,一个概念的所有样例都具有,然而,每一个样例都至少有一个属性,概念的其他一些样例也普遍具有。

一些概念难于从特定的定义特征的角度来描述,这样的概念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相似家族范畴。

P140

11.上位范畴:

语义记忆的较高的或者较一般的水平,如“家具”;P140

12.基本范畴:

介于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两者之间,如“椅子”;P140

13.下位范畴:

语义记忆上较低的或者专门的范畴。

如“扶手椅”;P140

14.范畴特异性损伤:

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操作更为严重。

将这种现象称作范畴特异性损伤。

P143

15.范畴流畅性:

这种任务通常要求被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范畴成员的名字。

这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查语义记忆损伤情况的测验。

P153

16.语义痴呆:

简称SD,一种罕见的,与病灶性的颞叶萎缩相联系的痴呆。

特征退化是SD病人精细信息丧失的原因。

P158

第七章表象

1.表象:

指物理上并未出现的刺激的心理表征。

P162

2.模拟码:

也称描绘表征,是指与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一种表征;

按照这种模拟码存储的观点,表象是知觉的“近亲”。

P164

3.命题码:

也称描述表征,它是一种抽象的、象语言一样的表征。

按照命题码的观点,表象是语言的“近亲”P164

4.心理旋转:

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为研究表象提供了客观的、定量的方法。

实验要求8名被试观察1600对形状相同但旋转角度不同的两维线条画。

实验结果显示,旋转的度数越多,反应所用的时间越长。

该实验说明了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

P165

5.认知地图:

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173

6.心理模型:

在言语描述基础上所产生的,描述空间位置的表征。

P174

7.空间框架模型:

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

该模型强调,在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上下维度特别突出有两个原因:

1..上下维度与地心引力相关,而地心引力对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有着不对称的影响。

而前后、左右两个维度都不具备这种性质;

2..上和下非常容易区分开。

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能够对上下维度作出快速判断。

在突出性方面次之的维度是前后维度;最不突出的维度是左右维度。

P175

 

第八章语言

1.音素:

听觉语言的基本单位;P178

2.词素:

意义的基本单位;P178

3.语义:

代表词和句子的意义,与它相关的术语是语义记忆。

P178

4.句法:

语法规则,这些规则支配着词如何结合成句子。

P178

5.语用:

指关于社会规则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语言使用的基础。

P178

6.语境:

也成上下文,指语言刺激出现的背景。

P179

7.心理词典:

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库,这种知识库被用来储存词汇的正字法、语音、语义和句法等信息。

所谓的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P179

8.Broca区:

靠近大脑额叶,损伤会导致病人言语变慢、吃力,Broca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

P180

9.Wernicke区:

位于皮层后部,Wernicke失语病人语量较多,说话滔滔不绝,一般需要制止才能使其谈话停止,但却不能表达意义。

Wernicke失语病人,理解言语也有严重困难。

总的来看,Wernicke失语的主要特点是理解言语受到损伤。

P180

10.直接通达模型:

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

P185

11.语音中介假设:

又称间接通达假设,认为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的信息。

P185

12.双通路假设:

认为有关词意义的语义记忆,既可以通过视觉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语音通路,间接达到。

P185

13.多重通达模型:

认为歧义词的所有意义都自动通达。

语境不能直接影响词汇加工,但可对词汇加工器的输出起作用,进而选择合适的意义。

它预期,在一致和不一致的语境中都应该观察到启动效应。

P191

14.选择通达模型:

认为语境能够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

尽管歧义词两个意义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但只通达与语境相一致的意义。

选择通达模型预期,读者将利用语境来选择歧义词合适的意义,依靠语境的模型和歧义词加工的花园路径都属于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