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932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x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可发挥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过程、微观模拟、设疑思辨、形象直观等方面的作用,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的类型,设计恰当的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就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同时以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开放性和自主性。

新课标积极关注体验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实践。

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教学对象分析

虽然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除水以外的各种常见的溶剂。

但溶液是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最熟悉的一种分散系。

如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等。

因为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接下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以及后面的酸碱盐知识打下基础。

九年级学生逐渐开始稳重,需要通过激发好奇心来提高积极性,从而触发其求知欲。

由于本章节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之前,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能力。

具备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的认识,课题内容带有课题性,综合性,把溶液放在自然生活和社会背景下学习,使教材更贴近生活,综合实际。

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的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它包容了化学学科知识、科学学科方法、科学学科能力和科学学学科意识等方面。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知道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活动,通过身边溶液的知识展示,达到让学生提高科学学科素质的目标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

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

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它附在本课题的内容后面,给学生通过实验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5、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五、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媒体激趣→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模型辅助→归纳小结→实题练习→知识升华→实际应用→激起兴趣→归纳总结→网络互动。

(一)教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时,运用多媒体模拟糖分子扩散到水中去的动态的过程。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其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

2、讲授法

对于溶液的形成,本课题的第一个实验很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

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建立上。

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突破教学难点。

3、实验法

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深刻体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化学学习特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对实验2、实验3、实验4,这三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的观察既加深了学生对溶质溶剂溶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区分溶解与乳化。

又让他们经历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景

对于溶液的广泛用途,学生有许多的生活经验,要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的见解给予及时的鼓励。

乳化现象是通过实验引出的,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二)学法

1、接受式学习

对于溶质,溶剂的概念的理解,不仅要结合实验,还要更多的进行讲解,动画展示才能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溶液。

2、探究式学习

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很大的提示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

六、教学媒体应用

使用

顺序

媒体类型

教学环节

媒体内容

使用时间

1

视频

创设情境

投影仪展示试管中六种液体。

1.5分钟

2

视频音频

媒体激趣

显示大海影像和海浪声。

0.5分钟

3

动画

实验探究

显示实验一配制溶液步骤和现象。

5分钟

4

Flash

模型辅助

显示蔗糖溶解的微观模型。

1.5分钟

5

图片

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溶液的定义及组成。

2分钟

6

网络

实题练习

学生机显示联系题,并及时评价

2分钟

7

动画

知识升华

显示实验二不同溶质及溶剂之间的溶解步骤和现象

5分钟

8

动画

知识升华

显示实验三乙醇溶于水步骤和现象

2分钟

9

图片

实际应用

屏幕显示溶液的应用

2分钟

10

动画

激起兴趣

屏幕显示实验四:

配制乳浊液

2分钟

11

图片

激起兴趣

屏幕显示乳浊液及乳化现象知识。

1分钟

12

Flash

激起兴趣

显示洗涤剂分子运动微观模型

1.5分钟

13

动画

归纳总结

屏幕动画显示本课重点知识

2分钟

14

网络

网络互动

师生网络互动家庭小实验

课后

七、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媒体使用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

使用投影仪显示试管中的液体:

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展示六种液体并提问:

看到这六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有兴趣的观察并回答。

 

利用投影仪的放大作用使全体学生均能看清展示的液体,同时用美丽的液体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开拓学生思维。

 

媒体激趣

自主学习

屏幕显示大海影像,同时播放大海的波浪声

 

 

1、提问:

海水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引入:

海水和六中液体都是溶液。

3、板书: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1、回答问题

2、自学书26-30页,用5分钟时间自学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有关知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刺激,激发学生好奇心,开动感官,探究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

屏幕显示实验一:

配制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1、提问:

什么叫溶液?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2、引导学生配制高锰酸钾溶液。

 

带着问题做“实验一”:

配制高锰酸钾溶液。

课件显示实验操作,避免学生误操作,然后点击显示现象。

模型辅助

Flash显示蔗糖的溶解微观模型

 

溶质是怎样溶解在溶剂中的呢?

让我们看看蔗糖溶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

蔗糖微粒、高锰酸钾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Flash显示蔗糖溶液的形成微观过程,让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人眼不可直接见到得微观世界,理解溶液的形成。

 

教学步骤

媒体使用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溶液的定义。

 

 

讲述、板书:

一、溶液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学生归纳总结溶液的组成:

溶液=溶质+溶剂

一条条显示重点概念,并解释。

实题练习

屏幕显示练习题。

 

提问:

1、开课的六种液体中,溶质是什么?

溶剂是什么?

2、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

并指出溶质、溶剂。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完成练习。

通过网络及时反馈评价。

知识升华

屏幕显示实验二:

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

 

提问:

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

提问:

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

总结: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回答:

1、可以用肥皂水洗。

2、用洗衣粉洗。

 

 

 

完成“实验二”并总结: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课件显示步骤,做完实验再显示正确现象,让所有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能利用起来。

屏幕显示实验三:

乙醇溶于水。

 

提问:

溶质能是什么状态?

总结板书:

液液互溶:

量多为溶剂,量少为溶质

通常水是溶剂

溶质可以为:

固体、液体、气体。

完成“实验三”

交流总结:

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课件显示实验步骤,点击再出现正确现象,让学生正确操作,直观感受。

教学步骤

媒体使用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际应用

屏幕显示:

溶液的应用

 

 

提问:

我们了解了溶液、溶质,溶剂及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溶液的用途。

 

回答:

1、生物体内血液循环。

2.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3.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

图片显示不呆板。

激起兴趣

屏幕显示实验四:

配制乳浊液

 

 

提问:

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那把油放入水中会不会形成溶液呢?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四。

 

回答:

不能,是乳浊液。

 

完成“实验四”:

配制乳浊液。

课件显示实验步骤,点击显示正确现象,让学生正确操作和理解实验现象

屏幕显示乳浊液及乳化现象知识。

 

 

提问:

什么是乳浊液,乳浊液稳定吗?

总结: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学生讨论总结乳浊液、乳化现象。

显示重点知识,学生生动记忆

Flash显示洗涤剂分子运动微观模型

 

 

教师演示:

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

倒掉液体后试管较于净。

提问: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观看Flash学习讨论乳化现象的本质。

Flash显示洗涤剂的分子的运动,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观运动,直观理解知识

教学步骤

媒体使用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总结

 

显示本节课主要知识

 

 

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节课重点知识。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本课所学

动画总结本节课内容,使学生深刻记忆本节课知识

网络互动

 

课后学生将完成家庭小实验——清洗餐具的情况发布到班级QQ群中,师生课后互动。

 

教师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小实验——清洗餐具

学生完成作业,并将情况发布到班级QQ群中。

通过网络互动,将教学延伸至课后。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电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才能、调控机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素质。

同时对于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在选择上,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阶段等来确定。

联系到化学这门学科。

在讲解化学反应的原理或历程时最好用动画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以图形或图表配合为宜;如新课教学时,实验录像或模拟实验绝不可代替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复习时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回顾大量的已经做过的实验或片段,可以适当运用录象或模拟实验;课件也绝对不能代替恰当的板书;哪些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的多媒体课件最好不用。

而对于网络的利用今后还可以更加的扩展。

本课题两处用到网络,一处是中间的实题练习,利用网络快速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处是最后的家庭实验,这里我只要求学生把实验情况上传即可通过。

我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建立化学电子实验室,那么对于学生的化学实验可以节省大量的准备时间,评价速度更是快到即时评价。

同时本课也让我思考:

电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45分钟内怎样完成?

通过本课的课文容量与整合后的信息量的对比发现,整合后的内容,一个课时是很难完成的。

所以本课例中我没能把教学设计中的乳浊液这个低要求部分完全完成。

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决不能因顾虑完不成教学进度而刻意压缩学生的课堂活动时空,否则制定教学目标就有作秀之嫌。

那么如何把握整合后的课程信息量,值得我以后更进一步思考探索。

∙发表评论

【导课】本节带着大家旅览“人间仙境----九寨沟”。

著名景区七彩池里的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七彩池中含有哪些成分?

通过本节《溶液的形成》的学习将揭开这一谜团。

【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溶液的定义

【探究实验1】学生亲自体验、感受“七彩池”的形成

1.操作步骤:

试管架上的6支试管中,已分别装好盛有少量的CuSO4   KMnO4   FeCl3   NaCl    蔗糖   品红等,请各小组任选两种药品,并向其中倒入半试管水,振荡,观察现象。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生实验后展示(指导学生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

【师】加水后的试管里,是不是纯净物?

【生】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师】试管里含有的物质是什么?

起什么作用?

【生】水;溶解其他物质。

【师】试管里除水以外还含有什么物质?

【生】被溶解的物质

副板书:

蔗糖    溶解在水里——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溶液)

NaCl    溶解在水里——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溶液)

【师】哪位同学给溶液下定义?

【生】一种物质溶解(或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师说生做】将上述试管中的两种溶液混合,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质是不是只是一种物质?

【生】被溶解的物质不是一种     即一种或几种

知识点二:

溶液的特征

【演示实验】验证均一性

将一瓶硫酸铜溶液,分别倒入2支试管中,用密度计分别测密度,比较密度是否相同?

【生】相同

【师】溶液具有均一性,试管里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了,溶液是否分层或浑浊?

【生】没有分层也没有浑浊。

【师】溶液具有稳定性,请同学们再给溶液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知识点三:

溶液的组成

副板书:

蔗糖    溶解在水里——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溶液)

NaCl    溶解在水里——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           命名

【师】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生】氢氧化钠、硫酸;水

【师】回忆前几单元学过的溶液有哪些?

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有哪些?

并说出溶质和溶剂。

【生】石灰水、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稀盐酸;汽水等

【师】溶质:

固、液、气     溶剂:

液(水)

【探究实验2】其他溶剂     向盛碘的2支试管中,分别倒入约2毫升水和2毫升无水酒精,观察现象。

【投影】溶液中的质量关系

知识点四:

溶液的溶解过程(微观)

【师】固体放入水中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蔗糖水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

食盐水中存在哪些粒子?

【生】学生猜想。

【播放课件】氯化钠、蔗糖溶于水的微观过程,播放Flash动画。

【投影】分析水合过程的原因。

【师】蔗糖溶液里是否含有离子?

【生】不含有离子,蔗糖以分子形式扩散,含有蔗糖水合分子。

【投影】溶解过程分为

物理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化学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探究实验3】溶解过程的热效应

在2个小矿泉水瓶里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水,振荡,用手触摸瓶外壁。

【现象结论】瓶壁发凉,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降低;瓶壁发热,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升高

【师】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将氯化钠溶于水时试管壁感觉到凉、热,还是不凉不热呢?

【生】不凉不热,说明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物理过程——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化学过程——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知识点五  浊液和乳化作用

【师】氯化钠溶于水,而碘不溶于水;碘不溶于水,但碘溶于酒精。

说明溶解与什么有关?

【生】溶质、溶剂性质有关。

【师】碘不溶于水,没有形成溶液,属于悬浊液。

菜汤上的油珠不溶于水,属于乳浊液。

【投影】悬浊液、乳浊液定义,区分动画。

【师】在家里碗里有油,如何洗去?

【生】洗洁精

【师】洗洁精为何能洗去油污?

【投影】解释乳化作用。

 

 知识点六 溶液应用 

【探究实验4】验证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很快,缩短反应时间

      硫酸铜、氢氧化钠固体;溶液(试管里、矿泉水瓶里药品)反应对比快慢。

【投影】氯化钠溶液凝固点降低           沸点升高   

融雪剂和防冻液

实验拓展:

水溶液的性质

在500mL大烧杯中加入半杯碎冰,再加入约40mL冷水,混合后又加入20g硝酸钾制成冷冻混合液。

采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将3支试管同时插入大烧杯中,观察现象,记录3支试管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融雪剂

寒冷的冬季路上的积雪很难化去,在积雪上撒些盐可使冰雪融化。

这是因为氯化钠使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了。

    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虽然这一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只适用于飞机场等地。

    而另一类则是氯盐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常称作‘化冰盐’。

它的优点是便宜,价格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

防冻的方法

冬天汽车内水箱中的水结冰了,汽车无法开动,而且容易损坏水箱。

向其中加入乙二醇,则可抗冻。

原因是乙二醇加入后凝固点降低,不易结冰。

一分钟反馈——学生反思         探究日志

课题名称:

   《溶液的形成》

 

我的名字                     时间   2008年       月         日

 

我与大家

共享的实验内容

1.

2.

3.

我的活动

(画面)

图画一

我在活动中观察到的规律

图画二

完成活动后的一些想法

图画三

与我的活动有关的一种身体动作

 

参与态度

1.活动中你完成了哪些实验?

 

2.你对本组的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简述:

 

 

 

 

合作精神

1.你主动和同伴配合完成了什么任务?

2.你在实验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3.你认真倾听并采纳了同伴的意见吗?

简述:

 

能力发展

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实验中的遗憾是什么?

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