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929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docx

审计的学案例地训练题目

第一章总论

[案例一]:

大约在300年前,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经营无方,公司效益一直不理想,公司董事为了使股票达到预期价格,不惜采取散布谣言等手法,使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1719年中,南海公司股价为114英镑。

到1720年3月,股价劲升至300英镑以上。

4个月后,股价更是已高达1050英镑。

随着南海公司股价的扶摇直上,一阵投机浪潮席卷全国,170多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股票以及原有的公司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股价暴涨5-6倍,各种职业的人都卷入了这声漩涡。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斯在其《大恐慌》一书中这样描绘当时人们购买股票的情形:

“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也忘了高傲和虚荣。

是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

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

随着投资热潮的冷却,南海股价一落千丈。

当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

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参股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

为了平息南海公司所引发的经济恐慌,1720年9月,英国议会组织了一个由13人参加的特别委员会,对“南海泡沫”事件进行秘密查证。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牵涉到许多财务问题及会计记录,特邀了一名精通会计实务的会计师,名为查尔斯·史内尔。

查尔斯通过对南海公司账目的查询.审核,于1721年提交了一份查账报告,在报告中,查尔斯指出了公司存在舞弊行为.会计记录严重不实等问题。

“南海泡沫”后,英国对股份公司的成立进行了严格限制,股份公司的形式基本上名存实亡。

直到1828年,英国政府在充分认识到股份有限公司利弊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民间审计的方式,将股份公司中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不足予以制约,才完善了这一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讨论:

(1)你认为查尔斯·史内尔是否能算第一位民间审计人员,作为一名民间审计人员,他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2)你认为审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章审计职业规范

[案例一]:

张立注册会计师在一家规模不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有一天,当客户东方机电公司聘请张立进行年度报表审计时,对其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希望从委托之日起,半个月内完成所有的审计任务,并出具审计报告,以向公司股东大会汇报。

否则,超过一天,不仅不付审计费用,而且,会计师事务所还要赔款。

如果提前,公司可以额外加付审计报酬。

张立同意了这一条件。

 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张立临时聘用了一批还没有毕业的会计专业的大学生。

由于张立手上还有一个项目没有完成。

因此,他对这些学生进行应急培训之后,即告诉他们如何核对账册、凭证等,然后就请他们自己去客户的现场进行审计,还指派了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该项目临时负责人,他自己则在另一家客户之处进行电话指挥。

10天之后,这些学生带回厚厚一叠工作底稿。

因为时间有限,张立将这些工作底稿稍作整理,就草拟了审计报告,并在两周之内,递交给了东方机电公司。

思考与讨论:

张立有否违背职业规范的行为,如果有,具体有哪些?

[案例二]:

审计人员王某在对A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发现一张装修发票上的金额与原合同规定金额有出入,发票比合同金额少了50000元。

A公司接到发票后未曾发现与合同有误,并将款项付讫。

以后,执行该装修业务的B公司亦未继续来讨帐。

请问,假定今后B公司也聘请王某审核他们的财务报表,王某能否利用他掌握A公司的审计资料,建议B公司去A公司催付这一差额款?

第三章审计法律责任

[案例一]:

上市公司银广夏是上世纪末的大牛股,从股价到业绩,均创下了令人眩目的记录:

1999年,银广夏的每股盈利0.51元;股价则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涨至35.83元。

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赠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全年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

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被称为“世纪大黑马”。

直到2001年8月,财经杂志以《银广夏陷阱》为题揭露了银广夏的重大造假行为,人们才发现,这只"大黑马"竟然完全是做假账做出来的。

同年8月3日证监会对银广夏公司正式立案调查。

经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同时,还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天津广夏董事长兼财务总监董博.银川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银川广夏董事兼财务总监兼总会计师丁功民.天津广夏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中天勤合伙人刘加荣.中天勤合伙人徐林文等6人因涉嫌此案于2001年9月5日被刑事拘留.10月13日陆续被逮捕。

银广夏股票自8月9日起停牌30天。

9月10日复牌后曾连续15个跌停,后经一段时间平盘震荡后,又再次大幅下挫,截止11月19日,股价已从8月2日停牌前的30.79元跌至4.24元,跌幅高达86.33%,从而创造了中国股市连续跌停天数和短期跌幅最高的记录。

对所有持有银广夏股票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来说,“银广夏事件”是一个从天堂到地狱般的噩梦!

一个欲哭无泪的回忆和永远的痛!

2002年2月,财政部下达了有关中天勤的行政处罚决定。

这份正式下达的行政处罚文件,认定中天勤存在重大审计过失,中天勤执业资格及两位签字会计师的会计牌照被正式吊销。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认定银广夏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

当期实际亏损为22500.4万元。

此外,公司还存在其它违规事实。

中国证监会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对银广夏处以罚款60万元,并责令改正;鉴于银广夏的部分责任人员已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待司法机关查清此案后,再对银广夏的有关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罚。

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2002年10月8日,宁夏银川市检察院将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及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6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指控上述6人犯有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随后被银川市中院受理。

而就在银广夏刑事案被受理前,作为中国目前股民索赔案中诉讼标的最大的“股民起诉银广夏”案就已被银川中院受理。

截至2002年底,有关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案尚未正式开庭审理,银广厦股民尚未获得民事赔偿。

讨论:

1.从上述案例中,请你谈谈对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识。

2.你认为相关部门对银广厦公司及有关责任人的处罚决定是否具有威慑力?

针对频频出现的上市公司假账问题,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有何欠缺,该如何完善?

[案例二]:

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上市公司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20×8年,丁公司管理层通过与银行串通编造虚假的银行进账单和银行对账单,虚构了一笔大额营业收入。

D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向银行函证等必要审计程序后,认为丁公司20×8年度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错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在丁公司20×8年度已审计财务报告表公布后,股民甲购入了丁公司股票。

随后,丁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曝光,并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其股票价格大幅下跌。

为此,股民甲向法院起诉D注册会计师,要求其赔偿损失。

D注册会计师以其与股民甲未构成合约关系为由,要求免于承担民事责任。

要求:

(1)为了支持诉讼请求,股民甲应当向法院提出哪些理由。

(2)指出D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免责理由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在哪些情形下,D注册会计师可以免于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章审计目标

[案例一]:

甲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和零售为一体的股份公司。

A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其审计委托后,委派注册会计师张华担任项目负责人。

经过审计预备调查,注册会计师张华确定存货项目为重点审计风险领域,同时决定根据管理层的认定确定存货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具体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要求:

假定下列表格中的具体审计目标已经被注册会计师张华选定,张华应当确定的与各具体审计目标最相关的管理层的认定(根据交易或事项、账户余额和列报分类)和最恰当的审计程序(根据提供的审计程序,分别选择一项,并将选择结果的编号填入答题卷给定的表格中。

对每项审计程序,可以选择一次、多次或不选。

)分别是什么?

(1)检查现行销售价目表

(2)审阅财务报表

(3)在监盘存货时,选择一定样本,确定其是否包括在盘点表内

(4)选择一定样本量的存货会计记录,检查支持记录的购货合同和发票

(5)在监盘存货时,选择盘点表内一定样本量的存货记录,确定存货是否在库

(6)测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合理性

 管理层的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程序

 

公司对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记录的存货数量包括了公司所有的在库存货

 

 

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调整期末存货的价值

 

 

存货成本计算准确

 

 

存货的计价基础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披露

 

第五章

第六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案例一]:

广生公司2000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显示,其应收账款为200,000元,备抵坏账6000元。

注册会计师小王运用所有的审计程序审核了上述二个账户,认为表述恰当,符合会计准则要求。

但在2001年1月15日外勤工作尚未结束时,广生公司的主要客户隆兴公司因遭到火灾而无力偿还应付广生公司的债务。

2000年12月31日的账面显示,当时应收隆兴公司的账款金额为44000元。

现注册会计师小王与广生公司的财务经理讨论有关火灾情况。

小王认为:

报表上要调整这一火灾损失。

而财务经理认为不应调整这一损失,因为火灾发生在2001年。

请问:

(1)小王应如何取得证据来证实这一损失发生在2000年,而不是2001年?

(2)哪些证据将成为调整2000年财务报表的依据?

[案例二]:

2000年12月31日,助理人员小张经注册会计师郭明的安排,前去广生公司验证存货的账面余额。

在盘点前,小张在过道上听几个工人在议论,得知存货中可能存在不少无法出售的变质产品。

对此,小张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并比较库存量与最近销量。

抽点结果表明,存货数量合理,收发亦较为有序。

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小张无法鉴别出存货中是否有变质产品,于是,他不得不询问该公司的存货部高级主管。

高级主管的答复是,该产品绝无质量问题。

小张在盘点工作结束后,开始编制工作底稿。

在备注中,小张将听说有变质产品的事填入其中,并建议在下阶段的存货审计程序中,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变质产品。

郭明在复核工作底稿时,再一次向小张详细了解存货盘点情况,特别是有关变质产品的情况。

对此,还特别对当时议论此事的工人来进行询问。

但这些工人矢口否认了此事。

于是,郭明与存货部高级主管商讨后,得出结论,认为“存货价值公允且均可出售”。

底稿复核后,郭明在备注栏后填写了“变质产品问题经核实无证据,但下次审计时应加以考虑。

”由于广生公司总经理抱怨郭明前几次出具了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使得他们贷款遇到了不少麻烦。

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郭明对该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两个月后,广生公司资金周转不灵,主要是存货中存在大量变质产品无法出售,致使到期的银行贷款无法偿还。

银行拟向会计师事务所索赔,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核存货时,具有重大过失。

债权人在法庭上出示了郭明的工作底稿,认为注册会计师明知存货高估,但迫于总经理的压力,没有揭示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因此,应该承担银行的贷款损失。

请问:

(1)引述工人在过道上关于变质产品的议论是否应列入工作底稿?

(2)注册会计师郭明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3)对于银行的指控,这些工作底稿能否作为支持或不利于注册会计师的抗辨立场?

(4)银行的指控是否具有充分证据?

请说明理由。

第七章计划审计工作

[案例一]:

隆兴公司自开业以来,营业额剧增。

为筹措资金,公司决定向银行贷款,但银行希望起出具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以做出是否给其贷款的决定。

于是,隆兴公司决定聘请宝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隆兴公司以前从未进行过审计。

审计刚开始就不太顺利,王玲注册会计师刚到隆兴公司就发现,该公司会计账册不齐,而且账也未轧平。

于是王玲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帮助公司会计整理账簿等。

但公司会计人员却向财务经理抱怨,认为注册会计师王玲太苛刻,妨碍其正常工作。

第二周,当王玲向会计人员索要客户有关资料以便对应收账款进行询证时,会计人员以这些资料系公司机密为由,加以拒绝。

接着,王玲又要求,公司在年末这一天,停止生产,以便对存货进行盘点。

但隆兴公司又以生产任务忙为由,也加以拒绝。

王玲无奈之下,只得向事务所的合伙人汇报。

合伙人张明立即与隆兴公司总经理进行接洽。

告知如果无法进行询证或盘点,将迫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对财务报表表示意见。

总经理闻言之后,非常生气。

他说,我情愿向朋友借钱,也不要你们的审计报告。

不但命令注册会计师马上离开隆兴公司,而且拒绝支付注册会计师前两周的审计费用。

合伙人张明也很生气,他严肃地告诉总经理,除非付清所有的审计费用,否则,前期由王玲代编的会计账册将不予归还。

请问:

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是否妥当?

如果不妥当?

你有什么建议?

[案例二]:

A和B注册会计师对XYZ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该公司1997年度未发生购并.分立和债务重组行为,供产销形势与上年相当。

该公司提供的未经审计的1997年度合并会计报表附注的部分内容如下(金额单位:

人民币万元):

(1)坏账核算的会计政策:

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

坏账准备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项目附注: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997年年末余额16553/52.77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账龄

年初数

年末数

1年以内

8392

10915

1-2年

1186

1399

2-3年

1161

1365

3年以上

1421

2874

合计

12160

16553

(2)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项目附注:

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1997年年末余额49580/11296

固定资产原价

类别

年初数

本年增加

本年减少

年末数

房屋及建筑物

20930

2655

21

23564

通用设备

8612

1158

62

9708

专用设备

10008

3854

121

13741

运输工具

1681

460

574

1567

土地

472

472

其他设备

389

150

11

528

合计

42092

8277

789

49580

累计折旧

类别

年初数

本年增加

本年减少

年末数

房屋及建筑物

3490

898

31

4357

通用设备

863

865

34

1694

专用设备

3080

1041

20

4101

运输工具

992

232

290

934

土地

15

15

其他设备

115

83

3

195

合计

8540

3134

378

11296

(3)长期借款项目附注:

1997年年末余额13730

贷款单位

金额

借款期限

年利率

借款条件

A银行第一营业部

1800

1995年8月-1999年7月

9.72%

抵押借款

B银行第一营业部

11650

1994年9月-1998年8月

7.65%

抵押借款

C银行第二营业部

280

1997年1月-1999年1月

5.93%

担保借款

合计

13730

(4)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项目附注: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1997年年度发生额61020/52819

品名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1996年发生额

1997年发生额

1996年发生额

1997年发生额

X产品

40000

41000

38000

33800

Y产品

20000

20020

19000

19019

合计

60000

61020

57000

52819

(5)XYZ股份有限公司拥有X有限公司80%表决权资本,故已按规定将该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XYZ股份有限公司将其为X有限公司提供货运服务事宜,在1997年度合并会计报表附注的“本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部分披露为:

本公司为X有限公司提供货运服务,收费标准按向外单位提供同样服务所收费用的120%计算。

1997年度,本公司从X有限公司获得的货运服务收入为240万元,1996年度该项收入为180万元。

(6)XYZ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0月销售一批Y产品,按规定在当月确认收入1000万元.结转成本900万元。

由于质量问题,该批产品于1998年1月15日被退回。

XYZ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1998年1月24日。

XYZ股份有限公司将该项销售退回事宜在1997年度合并会计报表附注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部分披露为:

本公司于1997年10月销售一批Y产品,按规定在当月确认收入1000万元.结转成本900万元。

由于质量问题,该批产品于1998年1月15日被退回。

本公司因此将调整1998年1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

要求:

假定上述附注内容中的年初数和上年比较数均已审定无误,你作为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请运用专业判断,必要时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分别指出上述附注内容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八章风险评估及应对

[案例一]:

Y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

X公司主要从事A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无明显产销淡旺季。

产品销售采用赊销方式,正常信用期为20天。

  在A产品生产成本中,a原材料成本占重大比重。

a原材料在20×8年的年初、年末库存均为零。

A产品的发出计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资料二:

20×8年度,X公司所处行业的统计资料显示,生产A产品所需a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汇率因素导致a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替代产品面市使A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价格明显下跌。

  资料三:

X公司20×8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及相关财户记录反映:

  

(1)A产品20×7年度和20×8年度的销售记录

产品名称

20×8年度(未审数)

20×7年度(已审数)

数量(吨)

营业收入(万元)

营业成本(万元)

数量(吨)

营业收入(万元)

营业成本(万元)

A产品

900

5000

40000

800

40000

34000

 

(2)A产品20×8年度收发存记录

日期及摘要

入库

出库

库存

数量

(吨)

单价

(万元)

金额

(万元)

数量

(吨)

单价

(万元)

金额

(万元)

数量

(吨)

单价

(万元)

金额

(万元)

年初余额

 

 

 

 

 

 

0

0

0

1月3日入库

80

60

4800

 

 

 

80

60

4800

1月4日出库

 

 

 

70

60

4200

10

60

600

2月9日入库

80

55

44

 

 

 

90

55.56

5000

(略)

11月30日出库

 

 

 

75

52

3900

75

52

3900

12月2日入库

75

48

3600

 

 

 

150

50

7500

12月9日出库

 

 

 

150

50

7500

0

0

0

年末余额

 

 

 

 

 

 

0

0

0

 

(3)与销售A产品相关的应收账款变动记录

日期及摘要

借方(万元)

贷方(万元)

余额(万元)

20×8年年初余额

 

 

3000

20×8年1月2日收款

 

2700

300

20×8年1月4日赊销

5000

 

5300

(略)

20×8年11月30日收款

 

2500

600

20×8年12月9日赊销

9000

 

9600

20×8年年末余额

 

 

9600

20×9年年初余额

 

 

9600

20×9年1月25日赊销

3000

 

12600

20×9年1月31日余额

 

 

12600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运用分析程序识别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并列示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

(2)在要求

(1)的基础上,如果X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指出重大错报风险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的哪些认定相关,并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财务报表项目

认 定

 

 

 

 

 

 

 

 

 

 

 

  (3)假定X公司存在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项目组负责人,Y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采取哪些总体应对措施。

  (4)假定评估的X公司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指出Y注册会计师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通常更倾向于何种方案。

(5)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Y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案例二]:

W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W公司仓库为交货地点。

W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系统自2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

W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电子消费品经销商。

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W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

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W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W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

W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 ,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

W公司所处行业2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2)W公司财务总监已为W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W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

由于工作压力大,W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3)W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

为巩固市场占有率,W公司于2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下调了8%至10%。

另外,W公司在2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

为了加快资金流转,W公司于2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

(4)W公司销售的产品均由经客户认可的外部运输公司实施运输,运输由W公司承担,但运输途中风险仍由客户自行承担。

由于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20×7年的运输单价比上年平均上升了15%,但运输商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