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792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文六

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

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

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

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

“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

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

(想象后)高极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

“危楼高百尺”。

     教师: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

(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

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

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

相距咫尺。

     教师:

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

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

高昂地读。

     教师:

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

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

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

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

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

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

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苍苍及时板书)

师:

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

茫茫及时板书)

师:

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

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

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牛羊怎么样?

肥壮板书:

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

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

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第19课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

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

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

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

(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

“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

“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

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

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

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

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

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

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藏起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

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