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921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12《寓言二则》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2

教学课型

新授讲读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亡羊补牢》用养羊人两次丢羊后补牢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一个人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如果如果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

教学

目标

1.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

重、

难点

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寓言是什么?

提问学生。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指“包含着某种意思”。

2.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

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板书:

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题目,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 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预设:

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预设:

羊丢失了把羊圈补好。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理解新字词,掌握多音字:

(开火车读)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后悔 劝告 丢 钻 狼

4.重点指导难写字。

亡:

不要丢掉第一笔点。

钻、劝:

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

丢:

注意与“去”的区别,不要丢掉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点。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现在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选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

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次。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街坊劝他说:

“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

(1)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

(板书: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亡羊)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板书。

(板书: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补救),就(为时不晚)。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概括?

(亡羊补牢)

六、拓展延伸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板书: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

所以人们常说: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2课时)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

这节课,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希望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引出题目)《揠苗助长》。

(板书题目:

揠苗助长)

2.题目分析,“揠”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吗?

和“拔”一样吗?

想一想拔萝卜时是怎样做的?

(从土里拔出来)那么揠苗是把禾苗从土里拔出来吗?

揠的意思其实是轻轻地往上一提。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你能说说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思考:

读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题目中的“长”在这里读zhǎng。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则 焦 筋 疲 截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书写指导

疲,的偏旁是“疒”不是“广”;“筋”按照上下结构书写,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注意部首不要写成“艹”。

5.认读词语卡片。

(做找朋友的游戏)

6.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开火车、指名读生字)

三、理解《揠苗助长》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让学生找出句子并板书:

巴望禾苗长快些。

巴望:

十分渴望。

(让同学们讨论是否能用盼望希望代替)

天天:

每天。

情景创设:

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让学生找出句子并板书:

想办法帮他们长。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

农夫在自言自语地说什么?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

指名表演农夫“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样子。

词语训练:

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转来转去 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2.再次默读课文,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

请用“  ”画出来。

(板书: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解释词语“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练习用“筋疲力尽”造句。

(上次旅游时爬的山非常陡峭,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

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长了一大截,结果是这样吗?

(不是,禾苗都枯死了。

想一想:

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

(因为农夫把禾苗拔高,使禾苗的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死了。

)(板书:

枯死了)

3.现在大家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吗?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4.此时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杀鸡取卵。

四、说出寓意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寓言的寓意。

师:

为什么禾苗没有按照他的意愿长高呢?

预设:

因为把禾苗拔死了。

提问:

禾苗怎样才能长大?

预设:

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

总结:

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

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板书:

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五、作业布置

像“揠苗助长”这种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文学体裁叫寓言(板书:

寓言)。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多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

(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多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

(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

教学反思

 

13《画杨桃》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2

教学课型

新授讲读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遭到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

从而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教学

目标

3.会认“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

4.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

重、

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

零声母音节,念“ér”。

肃:

平舌音,念“sù”。

晌:

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

念一声,“xī”。

诲:

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

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

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

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2课时)

二次备课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老师有什么反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

(板书:

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板书:

终生难忘)

(2)讨论:

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

(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

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

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①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4《小马过河》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2

教学课型

新授讲读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

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

教学

目标

5.会认“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6.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

重、

难点

1.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同学们,这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有个问题难住他了——这条河水深不深?

你们猜猜看,小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了没有?

他成功地过河了吗?

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1)翻到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看看解释,初步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棚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刻 突 哩 唉 试 蹄 既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及时提醒。

出示多音字“坊”的读音及组词,引导学生掌握。

(2)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愿意 麦子 飞快 为难 身边 四周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脚步 难为情 亲切

(3)理解词意。

指名学生说一说意思,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再练习朗读。

4.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1)出示第1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4自然段)

②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

(2)出示第2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5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5自然段,教师评价。

(3)出示第3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8自然段)

②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学生自评。

(4)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

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到________去,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他不知是深是浅。

老牛说水________,能蹚过去;但松鼠说水________,不能过河。

最后小马在妈妈的指引下,决定________,结果成功地过河了。

(学生尝试填空)

(磨坊;很浅;很深;自己去试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3)学生描红、临写,再点3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

(4)点评学生写的字。

2.读一读生字,再口头组词语。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2课时)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分段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

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

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

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

板书:

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立刻”说明了什么?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

指名读第5自然段。

板书:

深得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习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

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

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

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小马应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

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其他同学想一想:

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

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像(   ),也不像(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      ),也不像(      )。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

3.展开想象,说一说:

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

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挡住为难

突然拦住吃惊

难为情动脑筋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1)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

口语交际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这个《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讨论一下,班里的图书角应该怎样管理。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班级的“图书借阅公约”,张贴在班里的图书角。

在讨论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要想好了再说。

教学

目标

1.能读懂口语交际的要求,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公约》。

2.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图书借阅公约。

3.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能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

重、

难点

1.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做到轮流说。

2.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图书借阅公约,并能写出来。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

有些图书没摆整齐,有些图书上面有乱七八糟的笔迹……

2.同学们,这是我们班图书角的图书现状。

它们被随意扔在角落,现在,让我们一起为它们制定公约吧。

(板书:

公约)

何为“公约”?

公约是指大家一起制定并共同遵守的章程、约定。

3.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公约》。

(板书:

图书借阅公约)

二、读题审题

1.打开课本,默读要求。

2.从第一段的要求中,你知道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时要解决哪些问题吗?

三、制定公约

(一)讨论、交流。

首先,要找出我们班级图书角存在的共性、普遍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规则、约定。

出示范例:

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看完书后没有把书摆放整齐,我组制定一条公约:

请看完书后务必把书放回原处。

1.小组讨论,把图书角存在的问题写下来,再提出相关意见。

出示讨论要求:

①主动发表意见。

②轮流说。

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2.全班交流。

出示交流时的注意事项:

发言者:

声音响亮,神情自然,目视听众。

倾听者:

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大胆质疑。

(二)细定公约。

1.确定公约从哪几方面拟定,如:

借、换、还、奖惩机制等。

2.公约大体要求:

语句简练,内容齐全等。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将公约张贴在班级图书角处。

四、公约范例

图书借阅公约

为保障学生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图书,经全体学生研究通过,制定本制度,望全体学生在借阅图书时严格遵守。

1.班级图书实行专人负责,全体师生共管的管理机制。

班级选出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

2.凡本班学生借阅图书,必须由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并登记借阅时间、借阅图书名称、图书价格等项目后方可借阅。

每次每位同学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