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906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案

绪论

学习目的:

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和体系结构,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特

点和分期,把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对象。

学习难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性质和分期根据

计划学时:

3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

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

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

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

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

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

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

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

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

对象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因而首先具体地描述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丰富、展开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重点

描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

理论环节。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理论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

在描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发展的基

本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如何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而产生、修正、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的重心的转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个不同民族和

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民族化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而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科学。

其特殊性就在于: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争取解放的革命、改革

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理论武器的理论。

这个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

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那种脱

离实践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纯粹的逻辑演绎的研究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

科性质的。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一部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

思潮的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历史,因而真实地描述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

思潮的产生、内容、本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进行批判性分析,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分期的根据

1、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即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形成、展开、发展、创新的历史阶段。

2、其次是无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阶段。

3、再次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4、最后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阶段性。

综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分期,要把理论的逻辑和现实的逻辑、时代的发

展阶段和代表人物的活动阶段结合起来,而以理论逻辑为主。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理论活动的19世纪30年代

末到19世纪末,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和创立、应用、丰富和系统化马克思

主义时期。

几个阶段:

(1)从1836年到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从信

奉青年黑格尔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立场经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而走向马克

思主义并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期。

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形成。

(2)从1848年到1875年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和系统化阶段。

主要内容是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马克思主义经过革命实践和经济学的双重证

明,被确立为科学理论,并在《反杜林论》中得到系统的阐述。

(3)从1875年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的展开时期。

核心是马克

思主义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以及对于资本主义新变化、无产

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思想。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

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是列宁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期。

实践成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主要理

论成果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的主要标志:

辩证法理论体系雏形;帝国主义理论;一国胜利论;“新

经济政策”。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从20世纪20年代中叶列宁逝世到20世纪50年代

中叶斯大林逝世,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理论和实践活动并取得重大成就时期。

主要

内容:

斯大林为主导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主要内容。

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

(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

共二十大到21世纪初。

这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伟大创新时

期。

社会主义的曲折:

国际上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国内是“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大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邓小平

理论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

1、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

分清“哪

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

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

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

2、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理论定位)。

3、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

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专业所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要求是:

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深厚的理论素养,主要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锻炼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核心是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道

德境界,主要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塑造健全的心理素质,主要是积

极乐观的性格、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关键,就是提高马

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

1、学习方法是由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

过程的实践性决定了本门课程的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

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路线、纲

领、方针和策略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更好地推动实践,通过对实践的

把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历史科学和理论科学。

学科的双重性质要求在学习

方法上必须把“史”和“论”结合起来,以论统史,以史立论。

通过“史”的研

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和文献

来体现和反映的。

这决定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通过经典作家原著的学习

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离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

小平、江泽民的著述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得到的只能是编者概括出来的干瘪

的结论和和注解。

这好似吃东西,如果吃别人嚼过的东西,不仅无味,也没有营

养。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

这决定了必须把把握马克思

主义发展史的史实同对这个史实的评价结合起来。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并不

是单纯地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知识装进我们的脑袋,更重要的是要逐步确立

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便把学习知识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

5、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达160多年,产生了许多代表人物、著作

和思想,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72学时课堂教学中全部加以详细介绍,学生也不可

能全部加以把握。

最重要的贯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在梳理

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逻辑线索的基础上,重点把握那些对于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实践、著作和思想。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性质和分期根据?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学习目的:

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条件,明确马克思主义创

立的基本过程和主要阶段,把握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代表性文本及其主要内

容,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内在逻辑,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理

论总结。

学习重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

学习难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

的发展。

计划学时:

12学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经济和社会条件:

产业革命及其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社

会关系的急剧变化。

二、阶级基础:

十九世纪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

三、自然科学前提:

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成就

四、思想来源:

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

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

1、黑格尔哲学遗产: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过程论思想(发展思想)和

总体性思想。

2、费尔巴哈哲学遗产:

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唯物主义方法和人本

主义历史观。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1、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初步

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

2、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威廉·配第首次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亚当·斯密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3、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

了剩余价值的起源

斯密提出利润、地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构成的,未能抽象出剩余价值概

念。

李嘉图把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都看作是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资本,因

而他所论述的来自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利润,实际上就是剩余价

值。

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斯密把劳动创造的价值分解为地租、利润和工资。

获得地租收入的是地

主,获得利润的是资本家,获得工资的是工人,这三个阶级构成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的基本阶级。

李嘉图进一步分析了地租、利润和工资之间的对立,说明了获得三种收

入的三大阶级利益的对立。

(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就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设想、傅立叶的“协作制度”方案和欧文的“新和

谐公社”实验。

1、把人类社会看作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进步论历史观。

圣西门:

建设性时代和批判性或破坏性时代。

进步论历史观的意义就在于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的一种暂时的阶段,直接反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古典哲学认

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制度的错误观点,为批判和变革资本主义提供了哲

学基础。

2、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

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混乱、贫

困和丑恶的社会,而私有制则是万恶之源。

欧文说,必须把私有制的罪恶之树连

根带干,连枝带果地砍掉,用公有制取而代之。

3、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具有意义的构想。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构想

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实验

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1)唯心主义历史观:

把理性或人的自然本性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2)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道德的批判而不是历史的批判。

(3)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和社会贤达的帮助,看不到无产阶

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4)热衷于实验和宣传,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条件

认识马克思的个体特征:

1、体格特征

2、性格特征:

一、马克思的家庭、教育与爱情

(一)家庭。

(二)教育

1、中学教育。

特利尔中学毕业证书;中学毕业论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

考虑》

2、波恩大学教育。

3、柏林大学教育。

4、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

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博士论文获得了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恩格斯的家庭与教育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

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博士论文》的主题:

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内容:

通过分析伊壁鸠

鲁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

这反映了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博士论文》的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别:

政治立场

的差别:

革命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哲学立场的区别:

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和

自我意识与现实的对立。

青年恩格斯思想的起点也是青年黑格尔派。

二、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

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一)《莱茵报》时期开始两个转变

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为《莱茵报》写的三篇文

章:

《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关于林木盗劫法的辩论》和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莱茵报》时期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核心问题是市民社会

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核心思想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

(三)《德法年鉴》时期:

完成两个转变

1、《论犹太人问题》。

“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含义及其关系。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无产阶级的伟大历

史使命。

3、《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恩格斯两个转变完成的标志。

三、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思想历程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新世界观的第一次理论探索。

异化劳动

理论及其历史地位。

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哲

学论证。

《手稿》的历史地位。

(二)《神圣家族》:

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

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粗糙的

的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将不断扩大的思想。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科学实践观及其地位。

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

总和。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改变世界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初步的系统阐述。

对施蒂纳的利己主义

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对德国“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

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

义和人本学历史观的批判。

唯物史观出发点与前提;历史的四个基本方面或四种

生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学说;共产主义思想。

对唯物史观的

第一次理论概括。

四、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一)《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对蒲鲁东经济学研究

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的批判;生产力是历史的基础和根本尺度;人是历

史的剧作者与剧中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蒲鲁东“构成价值论”的错误。

初步

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批判蒲鲁东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

阶级革命思想。

(二)《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基本思想:

唯物史观。

资产阶级

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检验与发展。

阶级斗争理论的新阐

述。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发展: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不断革命”论;

工农联盟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思考与练习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何论证共产主义的?

2、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地位

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关于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

一个文献?

4、《德意志意识形态》如何制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5、《共产党宣言》如何论述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6、青年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世界观的两个转变的?

7、马克思恩格斯如何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的?

第二章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学习目的:

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历程,理解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

理论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把握《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的证

明和重大发展,了解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期间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把握马克

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学习重点:

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基本过程和革命意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

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学习难点:

《资本论》及其手稿实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

论。

计划学时:

4学时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资本论》的史前期:

《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

的孕育期:

《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论的创作期: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一草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

第二草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三草稿),《资本论》第一

卷,《资本论》其它各卷的补充与修订。

二、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

商品的二重性理论的制定;劳动二重性的发现;商品拜物教理论提出;价值

形式理论的初步阐述。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

重性揭示;剩余价值概念的提出及其性质与来源。

第二节《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证明和重大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论证和重大发展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证明和重大发展。

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

概括;两个“决不会”思想;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三大社会形态思想;生产力理

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

“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

(二)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唯物辩

证法的批判本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矛盾分析方

法。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奠定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对第一国际的理论贡献

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然政治手段;在独立的民族国家内建立无产阶

级政党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条件。

二、同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

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对巴枯林的无政府主义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权威

观;

三、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

政治形式;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在过渡时期的历史使命。

四、《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1、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

批判“反动的一帮”的理论;批判狭隘的民

族主义立场;批判“铁的工资规律”;批判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工人合作社实现社

会主义的理论;批判“自由国家”的观点。

2、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全面阐述。

关于过渡时期思想;关于共

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思考与练习:

1、马克思是如何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实现政治经济学革命的?

2、如何理解《资本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证明和重大发展?

3、《资本论》及其手稿提出来那些重要的哲学命题,其含义是什么?

4、谈谈马克思恩格斯所总结的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多方面展开

学习目的:

明确《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理解马克思主义三

个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了解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背景,把握马克思主

义关于自然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的理论。

学习重点:

《反杜林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自然辩证法》关于自

然与历史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学习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地位

计划学时:

3学时

第一节《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标志

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及其与旧哲学的区别。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自由与必然关系;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辩证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对立;辩证唯

物主义真理观:

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关系。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6、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二、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三、全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1、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就与局限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基本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

义发展中日益趋向垄断的趋势;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

一、《自然辩证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基础

1、研究和写作《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目的。

2、自然和历史的关系的辩证法。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历史与自然的本质区

别;历史与自然的相关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略)

4、科学认识的逻辑和辩证法(略)

5、“人的两次提升”的观点。

6、辩证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7、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思考与练习:

1、《反杜林论》如何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

2、《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的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是什

么?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