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高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904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高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元明清高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元明清高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元明清高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元明清高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明清高考题.docx

《元明清高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高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明清高考题.docx

元明清高考题

元明清政治高考题

北京卷

(09北京卷,国家统一)15.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06北京卷,加强君主专制)

(2)下面是“人文奥运,古都北京”宣传资料中的两张图,请指出哪张是明清北京示意图?

概括明朝营建北京城的政治原因并结合布局分析其政治特点。

(2005北京卷,行省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

回答15—16题。

15.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ABCD

(2004北京卷,行省制)14.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

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宣政院辖区D.黑水都督府

(2004北京卷,国家统一)15.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外地卷

(10年上海历史卷,加强君主专制)34.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

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

按示例完成空格。

(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分)

答案:

(1)答案1:

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6分)34.

(2)8226;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答案2:

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

(2分)8226;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10年上海历史卷)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解析:

D。

此题考察第3分册第22课元朝的统一一课内容,是最基础知识的检测。

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伊犁将军(清朝设立),管辖新疆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

(10年江苏卷)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解析:

“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

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故正确答案为A。

(10年重庆卷)15.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答案:

C

7.(2009高考广东单科,加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8.(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加强君主专制)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B.明C.汉D.秦

13.(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加强君主专制)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17.(2009高考浙江文综,加强君主专制)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08广东文科基础)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2008上海)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B.宋朝的疆域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

(08天津文综,加强君主专制)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元明清经济高考题

北京卷

(09北京卷,白银成为主要货币)37.(36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

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

(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4分)

(2008北京卷,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历史上白银曾作为税收和贸易使用的货币,影响了社会发展过程。

回答16—17题。

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2005北京卷,资本主义萌芽)39.(28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回答:

(1)据清《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试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10分

外地卷

(10年新课标卷,商业与商品经济)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10年四川卷,商业与商品经济)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回答16~17题。

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答案】:

D

(10年福建卷,商业与商品经济)15.明代《闽部疏》载:

“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10年安徽卷)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BCD

答案:

C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3.(2009高考广东单科)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7.(2009高考山东文综,商业与商品经济)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4.(2009高考海南单科,商业与商品经济)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

1.(2009高考江苏单科,商业与商品经济)(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

“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5分)

【解析】

本题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⑴和⑵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第⑶问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

参考答案:

(共10分)

(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

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

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

再生产。

元明清文化高考题

北京卷

(2010北京卷,农学)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09北京卷,民族融合)13.北京孔庙(见图7)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

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2007北京卷,民主启蒙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泛。

完成14、15题。

1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5.(2007北京卷,西学东渐)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末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2006北京卷,元杂剧)13.图7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A.秦     B.隋   C.唐    D.元

(2006北京卷,中西文明对比)

(1)展览一:

18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四库全书》

法国《百科全书》

时代

特征

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推行文化专制。

 

内容

特点

按经、史、子、集分四部,总结了古典文化。

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

 

评价

 

 

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2005北京卷,西学东渐)14.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外地卷

(10年广东卷,思想史)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

答案:

C。

(10年江苏卷,思想史)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

解析:

“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

故正确答案为B。

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思想史)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思想史)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2.(2009福建文综高考,思想史)(37分)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12分)

【解析】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⑴主张:

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5分)

【解析】

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⑵相同原因: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相似之处:

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9分)

【解析】

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的特征是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思想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

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

参考答案:

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

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7.(2009高考浙江文综,棉纺织业)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1.(2009高考四川文综,市民文学)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8上海综合,徐光启)某蜡像馆工作人员欲按年代先后给下列历史人物的蜡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屈原  ②徐光启  ③司马光  ④司马迁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08宁夏文综,思想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08广东单科,思想史)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08广东单科,思想史)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

(08海南单科,京剧)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08海南单科,徐光启)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

(08广东文科基础,京剧)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A.汉B.唐C.宋D.清

(08广东理科基础,市民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优酷会员账号共享,迅雷会员账号分享,爱奇艺VIP会员共享账号

ujSnu19gbi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