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74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docx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加反思

一、设计基本信息

课题

§1.3.1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人姓名

年级

2009级

学号

授课时间

2012.09.1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实践学校

沈阳市xxxxx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学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数的运算的基础上,实际问题中发现已经明显不够用,所以引进了负数和负数的加法,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实数、代数式是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有理数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这所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们都很好学,但他们接受新知识并不快,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上课之前我带领大家复习了前几节课的内容,也算是温故知新。

学生学习的情况较差,小学基础不扎实,并且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尽量避免以生硬理论为基础的问题,而是采用简单易于接受的问题情境。

由于他们刚刚从小学升上来,好些要求和以前不一样了。

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

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了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

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与此同时我的ppt也做得十分精美,并且陪着动画,把学生的目光牢牢的定在课堂上。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一)教学策略

以《新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敏,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

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采用了“问题情境—探索新知—解读探究、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经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讨论,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性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探索有理数加法性质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思想。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不断克服学习中的被动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教学资源

课件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1)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揭示课题,温故知新

 

本节课我们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先看几道练习题。

 

小组讨论,给出正确答案。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让学生们很快进入有目的的探究状态。

时间:

大约5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各位同学喜欢看足球比赛吗?

(用多媒体演示精彩的射门镜头)

喜欢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简单介绍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

请看大屏幕,求红蓝两队的净胜球数分别为多少?

 

 

小组讨论,每组推选出一位回答该问题

 

逐步带领学生学会思考、分析以及怎样交流、怎样回答问题等。

时间:

大约5分钟

 

推进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

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

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1、 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1)

2、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2)

3、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3)

4、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4)

5、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5)

6、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6)

 

向东走了8米

 

表示为(+5)+(+3)=+8(教师板书)

 

向西走了8米。

可以表示为:

(-5)+(-3)=-8

 

向东走了2米。

可以表示为:

(+5)+(-3)=+2

 

向西走了2米。

可以表示为:

(-5)+(+3)=-2

 

回到原地位置。

可以表示为:

(+5)+(-5)=0

 

仍回到原地位置。

可以表示为:

(-5)+(+5)=0

用熟悉的例子,进一步解释运算。

 

多媒体能形象地展示运算过程和教师的思维活动。

 

节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空间。

 

大约:

15分钟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几个例子,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

 

小组探讨,然后逐步叙述

 

1、体验总结、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过程

2、通过对“过程”体验、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大约:

5分钟

 

随堂练习

 

1、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2、巡视观察学生的联系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1问题

3、请学生评讲练习

4、鼓励学生用熟悉的例子解释运算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1、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存在的问题

3、存在问题

①25-7=-18

②(-13)+5=-(13+5)

4、计算不简练

①(-23)+0=(-23-0)=-23

②45+(-45)=-(45-45)=0

1、通过随堂练习进一步理解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加法运算

3、学生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包办代替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约:

10分钟

 

课堂小结

 

1、请同学交流本节课的感受和问题

2、有必要对学生发言进行点拨

 

交流发言:

1、对本节课进行全方位的总结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大约:

3分钟

 

布置作业

1、数学日记

2、必做题:

P18练习1、2

选做题:

P24复习巩固1

(数学日记------是学生对当天数学课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对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

 

课后完成作业

 

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多做同步训练。

大约:

2分钟

(二)板书设计

§1.3.1有理数的加法

一、有理数加法法则二、随堂练习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①(-25)+(-7)③(-23)+0

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13)+5④45+(-45)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三、小结(课件展示)

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

反数之和为0)。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教学流程图

 

 

 

 

三、对比分析

对比项目

本教案

对比教案A

对比教案B

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

没有体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

三个维度的目标清晰、不空洞。

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述的不是很准确,并没有体现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内容充实详尽、层层深入、条理清晰,从现实情境出发,形成技巧。

 

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安排合理。

而且教学顺序适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引入新颖,过程有趣,分清主次,重点突出,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书上例题讨论

而入新课,并且

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在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其性质,从而帮助学生探本求源。

而且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

但是在难点即性质证明这一环节还需做重点强调。

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中形成有理数加法

法则的运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用猜测—探索的方法扩展知识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运用教具直观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净胜球数的观察和讨论等数学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索。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具等进行教学,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

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要点把握的比较好,教学手段由简到难,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活动设计有层次,能够对学生活动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且能够恰当地提问与有效的追问,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能够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正确的评价。

同时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展示,突出了教师的技能高。

教师主要演示课件,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

本教案中教师活动设计的创新之处是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对性质二进行演示,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进而对此性质掌握的更深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做的不够,进而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教师活动设计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产生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给予评价。

创新之处就是在有理数加法法则归纳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但是在法则的给出时过于直接,没给学生自己猜测的机会。

总的来说,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通过折叠等腰三角形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交流、合作交流等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创新之处就是让学生自己猜测、自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的有深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信息。

但是有些问题设计的难度过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练习环节让一个学生做另一个学生修改,这样做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纠正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参与教师的分析过程。

形成主动探究学习。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活动设计过少,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之处是练习设计的很有深度,对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做了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做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区域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达到了本节课所设定的效果,符合课前课堂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厚。

学生在掌握本节知识的基础上,也培养了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问题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有些问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实施效果不是很好。

测验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同时测验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而且能够及时的反馈评价。

课件内容丰富,富有创意,充分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便于操作。

教学效率得到充分提高。

课件制作的很精美,吸引学生的大量目光,注意力不易集中在课堂上。

课件内容科学、正确、规范,制作恰当,使用有效。

四、反思提高

(一)指导老师评价

优点:

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们熟悉的足球比赛出发,先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并且课前先给学生做了一些热身,让他们可以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些印象,上这节课不会很突兀,也可以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时也是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只是从旁协作。

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不足之处:

语言较繁琐,应该将语言更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平时也要多练习黑板字,加强板书的训练。

(二)个人反思

本节课通过足球比赛这个具体例子,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单的算出净胜球数,然后用以前学过的数轴来解释这些算式,最后有学生自己归纳一下有理数加法法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让学生回顾总结,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进行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素养。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

1.该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通过老师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己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作用与效果

本节课运用了PPT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节省了课堂的很多时间。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得到了充分提高。

3.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1)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们自己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可以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情况:

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教师引导和积极思考,得出一些重要结论,这样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大大增加,而且通过这节课对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有所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理数加法知识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很多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激发了部分同学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激情。

而且通过对法则的猜想、验证的过程,建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它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有所帮助。

4.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我所实习的学校这学期是第一次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模式,而且本班学生没有成熟,爱玩爱动、表现欲不强,所以还是比较习惯于老师教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不能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首先让大家感受一下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再学生们引入新课,但是在学生们自己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们都很害羞,没有人愿意自动回答问题,最后只能我试着叫些学生回答,在这个环节上花费了很多时间。

5.进一步完善自我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要多与学生沟通,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才能上好一堂课。

因此,我会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熟悉教材、加强板书的训练与思考、多学习一些教学软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几乎每个学校都在施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模式,从教学中有一个小组没有完成任务,我意识到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起到了实效?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作用,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初步思考,我认为小组活动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要有集体观念,组长要有组织和协调能力。

所以说,教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使我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6.教学后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再现过程,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才显得生机勃勃,学生才会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知识的再现过程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从何而来,解决何种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对一名教师来说,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了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

这时,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上课时也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

而且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环节中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我要继续努力,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綦春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龙编.教学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新课标通用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精选[M].北京:

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

[4](美)JaniceSkowron著陈超.郄海霞译.教师备课指南:

有效教学设计[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6]伍春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

同心出版社,2007.

[7]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佚名.有理数的加法.

[9]佚名.:

有理数的加法.

[10]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附录一

对比教案A:

有理数的加法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PPT2,简单介绍第19届世界杯足球

赛。

2、出示PPT3,“想一想”关于净胜球问题。

3,、出示PPT4从A组积分榜可以看出墨西哥和南非的积分相同,那么究竟应该确定哪个队进入十六强呢?

此时则需要计算各队净胜球数。

你能列出计算各队净胜球数的算式吗?

 

学生看图表,

思考问题。

学生列出计算净胜球数算式。

 

利用世界杯的例子,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知道学习有理数加法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净胜球数的计算实际上涉及到有理数的加法。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板书1:

1.4 有理数的加减----一、有理数的加法)。

2、探究一

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哪些情形呢?

请举例说明。

3、(出示PPT6)引导学生从和的符号以及和的绝对值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自己的算法

4、(出示PPT9)探究二学生小结:

a.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两数之和为0)。

c.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学生讨论,相互补充。

 

学生模仿已有的算式填表。

 

学生阐述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加法法则。

使问题条理性的出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轴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仿照探究一的模式解决问题

完善有理数加法法则。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1、出示例1.计算:

学生逐题解答,教师选择两题板书演示解题步骤。

2、教师小结:

学生观察教师的解题步骤,并按规范解题。

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有条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出示PPT11)练习1.比比谁的眼睛亮:

下列各计算结果是对还是错?

如果错误请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错误。

2、学生完成练习,同伴之间相互订正,教师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

学生集体口答。

学生做练习,两位学生板演

(2)、(4)两题,全班同学口答其余四题。

采用示错式教学,展示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减少学生解题时出错。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五、拓展练习

(出示PPT13)练习

学生思考判断并举反例说明。

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

六、归纳小结

a.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两数之和为0)。

c.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