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约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 约数和倍数。
(课本第157页总复习的第l—4题。
)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的整除特征,质数与合数,公约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进一步弄清整除与除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熟练地掌握求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填空。
在2、3、1、0、91、97、0.25、85和60中( )是自然数;(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 )是质数;( )是合数。
师生共同小结: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
按含有约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二、复习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
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并说出理由。
l、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约数大。
( )
2、 24÷6=4,我们说 24是倍数,6是约数。
( )
3、 A=2×3×5 B=3×5×11 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5。
( );A和 B最小公倍数是 330。
( )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 )
师生共同小结:
约数一公约数一最大公约数
整除
倍数一公倍数一最小公倍数
整除是约数和倍数的前提,约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一组自然数。
如:
24是6的倍数,6是24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最大的没有。
练一练:
课本第157页第1和4题。
三、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口答:
课本第157页的第2题:
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
哪些数能被3整除?
哪些数能被5整除?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56 79 87 195 204 630
2、讨论:
4.5÷9=0.5 我们说4.5能被9除尽,能否说4.5能被9整除?
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略)
整除与除尽的关系如图。
四、复习分解质因数
1.把下列各数分解质因数。
40 102 1001
2、举例说明质因数与因数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小结:
质因数是用质数作因数,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练一练:
课本第158页的第3题。
五、课内作业
课本第160页至161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3题。
第二、三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本第157页一158页总复习的第5一9题。
)
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有关概念。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 这个分数表示(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2、 吨这个分数单位“1”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吨。
2个 是( ) 里有( )里有17个 ( )里有8个 吨
讨论:
单位“l”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联系?
师生共同小结:
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分数单位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的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l)引导学生讨论课本第157页第5题的第2小题,前半题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5米。
后半题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钢筋是全长的 。
第3小题表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2)( )÷( )= =( )÷( )
3÷( )= =( )÷9
师生共同小结:
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a÷b= (b≠0)
想一想: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3.真分数和假分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题,课本第157页的第6题,要求学生把假分数和滨分数写在直线上方,真分数写在直线下方。
从图中清楚地看出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
真分数<l 假分数≥1 带分数>1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l.口答: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什么是约分?
什么是通分?
什么叫最简分数?
大家做课本第158页的第7、8两题。
师生共同小结:
约分、通分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比较分数的大小除了用同分母、同分子比较方法外,还可以灵活地使用,以1为标准,以 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等方法进行比较。
2.假分数、整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做课本第158页的第9题,说一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带分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课内作业
课本第161页,练习三十六的第4—6题。
第四课时分数加法和减法
复习内容
分数加法和减法。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的第10—12题。
)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正确地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2.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与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略)
2.计算课本第158页的第10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师生共同小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
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课本第158页的第11题。
补充:
注意:
需要退1减,还是退2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分数、小数混合运算。
l.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计算。
课本第159页,第12题的1、2两小题。
2.第3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就怎样算。
师生共同小结;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参加运算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用小数计算简便。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用分数计算更为精确,如果要求用小数计算,一般保留的小数位数比参加运算的小数位多一位。
注意约等号和等号的使用。
四、师生共同小结: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
五、全谋总结(略)
六、课内作业
课本第161页至162页,练习三十六的第7—11题。
第五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
复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本第159页总复习的第12—14题。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引导学生做课本159页的第13题填空后,再回答,生讲师概括性的板书:
2.什么叫做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怎样求?
用字母公式表示,引导学生填课本第159页的第14 8的表。
3.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实际应用
1、把一条长60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关键是已知校长总和,求每条棱的长度。
然后再求表面积和体积。
2、某校用石灰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室内长8米,宽6米、高4米,扣除门窗15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用石灰0.25千克,共用多少千克石灰?
这道题是表面积求重量的问题,关键是先要判断,求几个面的面积总和(五个面)最后再求重量。
3、一个粮仓,里面长20米,宽12米,如果存放的稻谷高3.5米,一升稻谷的重量是0.78千克,这个粮仓存放的稻谷多少吨?
这道题是容积求重量的问题,求容积先求体积,再换算成容积,最后求重量。
4.一个铁油箱,长和宽都是25厘米,高40厘米。
做这个油箱至少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能装汽油多少千克?
(每升汽油重0.82千克)
这道题前半题是求油箱的表面积,后半题是先求容积,再求重量。
学生往往做成表面积求重量,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全课总结
长、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广,在解题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弄清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的问题,如果是求表面积的问题,还要弄清求几个面。
在求积时注意单位换算。
四、课内作业
课本第162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2—14题。
第六课时;简单的统计
复习内容
简单的统计知识。
(课本第 159一160页总复习的第 15、 16题和练习三十六的第15题。
)
复习目的
l、进一步领会简单的统计内涵,掌握统计的方法,能看表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比较。
2.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求加权平均数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本期所学的简单统计内容。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单、复式统计表;求平均数问题。
二、师生共同讨论质疑
1.课本159页总复习的第15题。
(见课本略)
(1)记录单上的米数,叫做什么数据?
(2)这些数据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我们先找出记录单上最高的和最低的成绩,3米以上的只有2人。
2.4米以下的也只有2人,3米到2。
5米之间的比较多,因此按0.30米为一段。
(3)各段的人数怎样整理?
采用划正字统计的方法统计人数:
3米以上 2.7米一3米 2.4米—2.69米 2.4米以下
2人 6人 4人 2人
(4)怎样复核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把各段人数加起来是14人,与原始记录单上的数据吻合,说明统计的人数没有错误。
(5)让学生把统计好的数据填人表内。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①这个班女生的跳远成绩在什么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女生的跳远最好的成绩是多少?
回答后请把数据填在括号里。
(7)算一算这个班女生跳远的平均成绩,怎样计算又对又快?
[(2.75+2.25)+(2.35+2.65)+(2.57+2.83)十(3.05十2.45)+(2.80+3.10+2.70)十(2.92+2.62+2.83)]÷14=2.705(米)
小结:
完成简单的统计表,首先要分段整理数据,用正字法统计,填写统计表最后复合检查。
求平均数的关系式:
总数量÷总份数(对应)=平均数
2.师生共同讨论质疑,课本总复习的第16题。
(l)这张复式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
三个村去年每户农民储蓄的存款情况:
张庄25户,平均每户储蓄1800元;李庄32户,平均每户储蓄2100元;王庄15户,平均每户储蓄2400元。
(2)要我们算什么?
要我们算出去年这三个村庄平均每户储蓄多少元?
。
(3)怎样计算?
(根据上面的关系式)
列式:
(1800×25+2100×32+2400×15)÷(25+32十15)
≈2058. 33(元)
注意:
这类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要分别求出各村庄储蓄总数,然后合并起来求出三个村庄的总储蓄数,再除以三个村庄的总户数。
防止错误的列式为:
①(1800+2100+2400)÷(25+32+15)
②(1800×X 25+2100×32+2400×15)÷3
③(1800+2100十2400)÷3
三、巩固练习
大家练.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5题。
第七课时:
综合练习
复习内容
综合练习。
(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6—18题。
)
复习目的
通过总复习中最后几道题的综合复习,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错例评析。
(根据复习中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1.计算中常出现错误。
(1) 10—5 (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没有退1,化成假分数。
)正确的是9
(2)课本162页第11题:
括号前面是减号的,脱括号时里面的数要变号。
正确的:
2.分数意义中量与率分不清。
如课本第158页第5题
(2):
把4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每段是钢筋全长的几分之几?
这类题常是求量用率表示,求率用量的数表示。
(如每段是钢筋全长的 正确是 )
3.几何形体求积,缺乏认真分析,正确判断。
(1)题中计量单位不一致。
(2)求表面积的问题关键是求几个面的总面积,欠思考。
如通风管有求六个面总和的现象。
二、针对性练习
l、计算。
2.把3米的铁线截成相等的4段,每段长占3米的几分之几?
3段长多少米?
3.食堂有个蓄水池,长3米、宽1.5米,高14分米,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水池能容水多少吨?
(l立方米水重1吨)
三、综合练习
讨论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6题,用两种方法解:
解一 是先求出原来做1800套制服的布有多少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列式:
3.8×1800÷(3.8—0.2)=1900(套)
解二 是先求现在做 1800套制服比原来共省布多少米,省下的这些布现在还能做多少套,再加上1800套,就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列式:
0.2×1800÷(3.8—0.2)+1800=1900(套)
四、深化练习
1.让学生自己做课本第163页,练习三十六的第17、18题,师巡视帮助差生。
师生共同讨论质疑:
(1)第17题已知长方体的容积及长和宽,怎样求长方体的高?
先把容积转化成体积,再用体积除以长与宽的积。
(2)后半题求什么?
后半题求油桶的表面积。
(3)第18题玉米地的面积是由几块地的面积组成的?
玉米地的面积是由两块地组成的,一块是三角形,一块是平行为形。
(4)“75米”在这两个图形中表示什么?
75米是这两个图形的公共底边。
(5)怎样求玉米地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列式:
24 × 75÷2+75×20=2400(平方米)
2.思考题。
(课本第163页)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若想不出来,指导学生动手摆四张数字卡。
答案是:
这样组成的偶数有6个:
12、32、42、14、24、34。
对于能力较强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寻找解答这种题目的规律。
根据题目要求,要找的是两位的偶数,因此,根据偶数概念,只能把2或4这两张卡片放在个位,当2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
12、32、42;当4放在个位上时,组成的两位数有3个:
14、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