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642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docx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南京市高中美术优质课比赛课件及教案展示

课题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自画像的基本知识。

2.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画像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

激发学生对肖像绘画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走进艺术大师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

肖像绘画属于一个比较成熟的绘画类别,很多艺术家也善于通过肖像绘画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点,而自画像更是类属于肖像绘画的一种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之一。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自画像表现形式多样,本课就画家创作意图的不同分为三种形式:

自我定位与自我认同;场景中的自我;浓缩的人生。

这些自画像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向观众透露出了画家的自我意识和人生经历,就像一扇久闭的大门突然向我们缓缓的开启,等待着我们去感受、了解和共鸣。

(二)、教学重点:

1.画家进行自画像创作的真正意图及意义;

2.通过对自画像欣赏的学习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三)、教学难点:

1.艺术家身份地位,及艺术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自画像如何成为作者内心的一种独白。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郊区,平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不是很多。

但是通过我上课的观察,发现他们对艺术鉴赏的兴趣是很浓厚的。

本校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理论上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必须借助大量有关的图片进行对比欣赏,才能更好的理解。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

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具:

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

课本、作业纸、笔。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老师:

正式上课前,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片吗?

学生:

喜欢

老师: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说说看:

你拍照片主要是为了什么?

学生:

欣赏……

老师:

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数码设备来留住自己的影像?

那么在人类还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时候通过什么留住瞬间呢?

学生:

可以像‘蒙娜丽纱’一样请画家画像(肖像画)。

老师:

我们可以说画家通过作品记录着别人的‘喜、怒、哀、乐’,展示着别人的人生,那么他们自己的人生又通过什么传达给自己或观众呢?

学生:

他们可以画‘自画像’。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新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一、)自我表现之心,自古人皆有之。

教师:

只有现代人具有表现意愿吗?

学生:

不是。

教师:

大家请欣赏古拉斯科岩画(前15000,法国),及古埃及壁画(前1400),可见我们远古的祖先们就已经具有作为画家的自我表现本能了。

——拉斯科岩画上留下有‘艺术家’自己的‘手印’,表明此记录与自己有关,就像现代有人喜欢旅游时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类似,当然这样是不文明的;埃及壁画上画家用画面把自己的工作场景记录下来,以肯定自己的劳动价值及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两种自我表现就相当于现代画家在自己作品上‘落款、署名’。

历史的巨轮缓慢移动,到了近现代,我们的画家们往往是不甘寂寞的,美术家的自画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他们‘面对面’对话的机会。

下面请大家对比欣赏一组东西方名画家的自画像集锦,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区别认识自画像里的美术家。

欣赏组图:

1、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1)力图‘回归正道’的丢勒(1471--1528,德国)与中世纪基督像;

‘自画像之父’,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

师:

请问三幅画面哪幅是画家?

生:

都是。

三幅画面人物相似。

师:

解说相似原因,阐释画家画面定位。

自画像在16世纪的欧洲并不普遍,丢勒创作的一系列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件非常哥特式的举动。

丢勒游历欧洲,在意大利亲身感受了文艺复兴运动,结交了大师拉淮尔,人文主义思想渗入创作,对宗教改革态度鲜明(自画像构图采取基督画像的正面构图)。

他塑造德国社会改革的推动者和捍卫真理的保卫者,通过正面理想形象发表自己的政治宣言。

其版画最具影响力,是世界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之一,德国自1815年始开创‘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他的故乡纽伦堡更是有政府为其塑造的第一座画家的公共纪念碑。

个人定位:

自比‘神的化身’,力图回归正道,坚持画家的尊严。

(2)勇于‘标新立异’的金农(1687--1763,清) 

师:

请同学赏析金农自画像以及金农的“漆书”书法?

生:

……形象怪异。

师:

解析原因。

扬州八怪之一,自称‘三朝农民’,50过后始作画,诗书入画,善画梅竹,书法自成一家,开辟肖像画新领域。

板桥称:

扬州只有金农好。

书法:

‘冬心体’,自创‘金农漆书’(隶书的变形),笔法古朴浑厚,棱角分明,以重为巧、求拙为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人物:

特征准确,下笔大胆;

书画:

梅竹影响最广(大树干,粗拙,质朴苍老),诗书画合一(欣赏作品)。

……

个人定位:

不趋时流,不干名誉。

二、)场景中的自我

有这样一批画家,他们善于把自己表现在特定的场景中,用周围的人事物来衬托自己,以此来突显自己的存在。

这里我们节选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美术家,他们分别是:

(1)贵族画家‘委拉斯贵兹’(17世纪、西班牙)

长期为西班牙皇室服务,一生富足,身心愉悦,曾为教皇作画。

在他最有名的画作《宫娥》中,画家面对观众作画的形象:

神情专注、表情愉悦,似乎在展示自己的成功,事实上成功的人往往敢于直面人生与社会。

画家在场景绘画中突出表现空间,善于运用镜子,展现给人们视线外的其他。

师:

请一位同学找一找《宫娥》现场有几人?

(11人)

请同学们记住这位画家的一大特点:

善于利用镜子来丰富和拓宽画面空间层次,以及处理复杂的人物场景关系,这是画家的独到之处。

(2)永远背对观众的维米尔(17世纪、荷兰)

师:

这位画家是哪个国家的?

生:

荷兰

师:

大家请看看屏幕上‘维米尔’的两副场景画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

色调暗陈,男女各一名,男性背对观众,墙上有地图。

师:

通过这个场景我们都了解到一些什么画家传递的讯息呢?

1.地图——在当时的欧洲,印刷技术远远没有现今发达,当时拥有一副地图便是财富的象征。

由此可知画家生活富足

2.背影——再看背对观众的画家,给观众感觉很神秘,仅望其项背。

神秘的维米尔有没有悄悄的在你们耳边告诉你们为什么他要背对我们?

没有?

他刚刚悄悄的告诉我说:

背对你们想让你们知道你们所看到的我远远不是最完整最真实的我,只是小部分的我,只是我让你们了解的我,‘美术家表现了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远远不是全部。

’,如果你们真的想要认识全部的我,就请关注我,走进我的艺术世界,那里有最真实的我……他的背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宋徽宗,赵佶——专业的书画家,业余的皇帝。

一生大福大贵,大起大落。

不想从政,热爱书画。

自画像《听琴图》——道士打扮,文人儒家形象,与世无争。

(向往悠然田园生活,渴望内心的宁静)

《宋徽宗像》——画臣所绘。

威严帝王像,从仰视的角度出发,突出天子形象,帝王之威。

到底哪一个形象才是真正的赵佶?

——赵佶,虽远非一个称职的皇帝,确实在是一位书画大家。

‘业余的皇帝,专业的书画家’。

但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皇帝也一样。

所以大概皇帝笔下的自己才是更真实的自己吧……

据统计,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画像最多的三位画家分别是:

1、)16世纪德国丢勒;

2、)17世纪荷兰伦勃朗;

3、)19——20世纪荷兰文森特.凡高

三位画家里就有两位来自荷兰,前面我们所认识的维米尔也是荷兰画家,这就使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荷兰不仅是风车和郁金香的故乡,更是艺术大师的摇篮。

下面,我们将透过伦勃朗的自画像走近他传奇的一生:

三、)浓缩的人生

他最真实的人生刻画在他的自画像上面。

1、)伦勃朗(1606——1669荷兰)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

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

造成其伟大面目的,是表现他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

这名词一经用到来形容这位画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他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画家的光暗是含着决然不同的作用的。

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言他为‘夜光虫’,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大家请先看到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期自画像,透过画面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伦勃朗的一生:

风采青年——成功壮年《夜巡》——颓败老年

(1)风采青年

1、莱顿时期(1625——1631):

自画像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这一张青年自画像采用了他穷其一生研究的‘光暗’表现手法,五官里的眼睛眉毛全部笼罩在阴影之中,给整个画面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视觉冲击力极强,一下就能抓住观者的视线。

给人感觉自信,颇有点恃才傲物之感;

(2)成功壮年

2、阿姆斯特丹时期(1631——1640):

25岁后离开莱顿来到阿姆斯特丹,成为当地最有名的肖像画家。

肖像风格具有戏剧性,打动人心,其神话和宗教题材作品供不应求。

对戏剧感兴趣,经常利用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请看第二张自画像,这时的画家生活富足,家庭幸福,事业成功,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期,整个画面洋溢着满自信,满足与骄傲。

《夜巡》

1642年

布面油画

伦勃朗

3、艺术创作成熟期(1640——1648):

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的去观察社会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阶段。

1642年儿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而《夜巡》的问世,一开始又不被人理解,因其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画法,开始不被订画者接受,一度形成僵局。

他的一生可谓“成也夜巡(知名度最高的作品),败也夜巡(人生下坡点)”。

(欣赏《夜巡》)

(3)颓败老年(1648——1669)

伦勃朗晚年生活困难,家产被拍卖,作品几乎无人问津。

家庭的不幸和一系列折磨并没有摧毁这位倔强的老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

请看第三张自画像,图中的画家虽然苍老,但眼神却坚定的望向前方,仿佛告诉我们他将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直到永远,哪怕无人认同。

事实证明几个世纪之后,《夜巡》最终让他名躁世界,成为大师中的大师。

大家请欣赏伦勃朗的自画像组图——他的人生画卷。

他真的用黑暗绘成了光明。

2、)凡高——几近崩溃的精神世界

凡高——最有名的画家、最悲剧的画家;

介绍生平:

1853年3月出生于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

他很有语言天赋,会六种语言。

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1878年7月,进入传教士学校学习,12月前往比利时贫穷矿区从事牧师工作。

后因工作过于“热情”被解雇。

1888年初,到法国南部阿尔寻找向往中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

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

他打算画一打(12幅)向日葵,装饰准备来看望他的高更的屋子,可惜没有完成。

他很尊重高更,但常因性格上差异和艺术上分歧而争吵,后来因劳累过度,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

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要“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他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

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

在外出写生时,开枪自杀!

7月29日黎明逝世。

自杀后,在他身上发现的一封信:

“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所以大家看到他的自画像都是色彩浓烈,对比强烈,笔触鲜明的;他的眼神是具有攻击性的,像动物的眼睛,是他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这才是真实的凡高,自画像里的凡高,热爱生活,却被生活所抛弃。

四、)小结:

透过艺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真实的把握艺术家的审美意向和人生理念,甚至还能粗略的勾勒出艺术家的真实生活境况。

因此,无论是正面的表现还是侧面的形容都传达着艺术家的人生信息。

也因为这样,在照相技术、数码技术泛滥的今天,肖像绘画艺术之所以还能长存和发展延续,就是因为:

“艺术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

五、)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副肖像画,可以在今天我们所学到的三种表现方法中任选其一。

六、[教学流程图]

导入:

从问学生有没有拍过照片引出课题:

自画像→→自我表现之心,自古人皆有之,三个不同的方面区别认识自画像里的→→1、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1)力图‘回归正道’的丢勒(1471--1528,德国)与中世纪基督像;个人定位:

自比‘神的化身’,力图回归正道,坚持画家的尊严。

→→

(2)勇于‘标新立异’的金农(1687--1763,清)个人定位:

不趋时流,不干名誉。

→→二、)场景中的自我→贵族画家‘委拉斯贵兹’(17世纪、西班牙)→→永远背对观众的维米尔(17世纪、荷兰)→→宋徽宗,赵佶:

专业的书画家,业余的皇帝。

→→三、)浓缩的人生→→1、)伦勃朗(1606——1669荷兰)风采青年、成功壮年《夜巡》、颓败老年→→凡高:

几近崩溃的精神世界→→小结→→作业→→教学反思。

七: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艺术家生平经历等非常有兴趣,上课时我充分地抓住了学生心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的美术家自我认同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等方面的观念。

使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启发,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