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621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段测三(11月)文综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民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尚书》中就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的词句。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材料记载了中国早起的民主制度②材料中的“民主”即“民之主”

③材料含有古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④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治国理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殷周制度论》中有: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_________)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_________)

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

4.有学者认为: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个时期应是(_________)

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明清

5.《汉书·董仲舒传》中说: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

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_________)

A.以刑辅德B.思想统一C.三纲五常D.君权神授

6.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_________)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7.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汉时期(_________)

①封建国家对农民征收的赋税以田亩税为主

②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③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较强

④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大量存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8.“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

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_________)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高中版)”部分目录。

征集到部分修改意见,你认为最合理的是(_________)

①带有明显阶级斗争烙印,应该删除部分子目

②资本主义萌芽是史学争议话题,根本不存在,应慎选

③增加社会生活和习俗,以利于全面了解明清社会风貌

④增加同时代外部世界演变的史实,形成历史的整体和全局认识

A.①②④___________B.③④___________C.①②③________D.②④

10.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

这表明清朝统治者(_________)

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

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

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

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

11.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其根源在于(_________)

A.君主专制的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闭关锁国的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12.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

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_________)

A.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B.言行体现了艺术性

C.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D.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4.

你认为钱穆的这一命题成立吗?

请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

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

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

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

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