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562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金华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科学家拉格朗日把17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

“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

”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瓦特B.牛顿C.达尔文D.莎士比亚

2.它被后人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真实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

这部作品可用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发展情况,这部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B.《人间喜剧》C.《英雄交响曲》D.《罗密欧与朱丽叶》

3.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这盏电灯稳定地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

这说明()

A.电力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B.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

C.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D.煤气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4.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域市人口和农村人()

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6.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一位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曾说过:

“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材料中的“他”是

A.巴尔扎克B.列夫托尔斯泰C.高尔基D.伏尔泰

8.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

“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

”达尔文微笑着说:

“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

”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

A.万有引力定律

B.适者生存原理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9.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

10.《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A.牛顿B.麦克斯韦C.达尔文D.爱因斯坦

11.它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

它的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它”是

A.《物种起源》B.《战争与和平》

C.《社会契约论》D.《英雄交响曲》

12.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

①蒸汽轮船  ②早期汽车 ③电灯  ④火车机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国著名的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他制造出的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A.使用蒸汽机B.使用电动机C.使用内燃机D.使用发电机

14.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上述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A.达尔文B.牛顿C.马克思D.伏尔泰

15.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四个探究题目。

其中正确的是

A.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B.莱特兄弟与火车

C.达尔文与电的应用

D.爱迪生与进化论

16.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

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

这些“邻居”中,包括:

A.亚里士多德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牛顿

1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表2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表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

千人)

年份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

18.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国家

美国

德国

 

类别

煤炭

煤炭

时间

 

1870-1879年

4900万吨

38万吨

4600万吨

31万吨

 

1910-1914年

47400万吨

2657万吨

24700万吨

1479万吨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19.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

20.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

21.下表中信息能够直接佐证的是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部分)

城市

1800年左右

1850年左右

伦敦

近100万人

236万人

巴黎

近55万人

100万人以上

维也纳

约25万人

44万多人

柏林

约17万人

42万人

 

A.人口数量越来越多B.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C.城市环境越来越好D.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2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家比技工伟大

B.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

D.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3.下列科技发明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24.2019年春节期间,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当属《流浪地球》。

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

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5.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B.电动机

C.内燃机D.计算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改良蒸汽机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生物学家,与《物种起源》有关,排除;D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C项不符合题意;《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导致煤气行业的股票下跌,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这说明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科学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B项符合题意;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4.B

解析: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四十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着发明。

由此可知,B项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不可能出现在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

故选B。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时间“1750年,1851年”和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689年,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与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时间“1900——20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迅速增加,这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密切相关。

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

②③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蒸汽机促进了煤炭的开采,故①不符合题意。

核能的利用与石油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A符合题意;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故B不符合题意;高尔基是苏联文学家,故C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在书中达尔文指出,一切物种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题干材料中的对话正是反映了生物进化论,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牛顿提出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

B项符合题意;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排除A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排除D项,故选择B项。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

……”及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物种起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排除;C项 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排除;D项是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排除。

故选A。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汽车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符合题意;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符合题意;蒸汽轮船、火车机车都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C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C。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它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进化论带来的影响,所以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A项符合题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B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C项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牛顿就葬在这里,是霍金的“邻居”,ABC都不是英国人,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表中数据描述的是19世纪世界三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9世纪促使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

故答案选:

B。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题干材料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解析: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到191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蒸汽时代的到来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C项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在15到19世纪;D性电气时代的到来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楚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19世纪70年代,根据这个时间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找到符合这个时间的选项即可。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故答案选D。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800年左右到1850年左右,近代欧洲城市人口增长很快,能够直接佐证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是数据的直接体现,排除A;城市环境越来越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与题干表格数据无关,排除CD。

故选B。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多半是由熟练的技工完成的,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不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的特点,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故B项正确。

科学家比技工伟大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C项错误。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88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发明的,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项火车机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研制成功的。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早期汽车”,判断历史事件所指—“第二次工业革命”。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2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5.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随后靠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问世,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