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522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docx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初中地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学地理要:

1.多记图(图是要死记的,经纬,具体在哪,旁边有哪个国家……当然小技巧也可以用点)2.一定要理解原理。

特别是自然地理,理解了才可举一反三。

3.就是记答题模式,以应对主观题。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

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

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

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

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

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

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

6.下垫面:

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

有无、长短

4.水位:

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

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

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3.河道:

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

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

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

地形、土壤

2.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

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

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

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

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

个人偏好情感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

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

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

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

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

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

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

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

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

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适用于:

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适用于:

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

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

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

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1、水土流失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典例:

甘肃南小河沟)。

b.(南方丘陵山区)产生原因:

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

(典例:

宁夏沙坡头)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春汛)

4、土壤次生盐碱化(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分布及治理(选修)

组成:

西部的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的冲积低平原(黄淮海平原的主体)、渤海之滨为滨海平原。

缓斜平原肥力最好:

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7、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

夏季。

5—10月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8、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

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

:

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

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9、酸雨

分布:

西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

成因: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危害: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及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根本途径: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途径: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所以酸雨主要为硫酸型酸雨。

10、光化学烟雾:

成因: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分布:

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的谷地和(汽车尾气排放多的)大城市。

危害和对策:

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和人体健康。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

11、沼泽的保护(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

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

排水。

意义:

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①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②是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