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959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docx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

 

浅谈诺基亚内部控制

 

学院:

会计与审计学院专业:

会计学

班级:

会计1523班

小组成员:

林海张杨韦俞求班玉倩

韦春丽廖丽丹石慧宁李媛媛磨春莲

指导老师:

朱萍

 

摘要

诺基亚公司成立于1865年,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

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是免不了面对各种危机,诺基亚在2007年的第一次危机时,及时应对风险,使其抵达了自身的巅峰;然而第二次面对新的竞争者的加入以及系统换代转型的危机上,诺基亚未能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和现实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不能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最终走上了被微软收购的道路。

内部控制在企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诺基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没有重视竞争者以及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盲目相信自有的塞班系统系统,等其发现塞班系统不在适合市场时,才做出措施,但那只是背水一战,最终完全失去原有的市场竞争优势。

关键词:

诺基亚;内部控制;竞争者

 

一、案例分析----以诺基亚为例

(一)诺基亚简介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

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Phone操作系统。

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

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

(二)诺基亚危机解读

1.诺基亚第一次危机

从诺基亚在2002年制造出第一部塞班系统智能手机至2013年,已经过去整整11年。

当年,一款诺基亚7650就创造了5个第一:

全球第一款彩屏手机、第一款智能手机、第一款内置摄像头拍照手机、第一款滑盖手机、第一款五维摇杆手机。

随后,诺基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机皇”,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笑傲江湖,是全球最具有创新功能的企业。

但在2005年前后,诺基亚手机曾经面临危机。

日系、韩系多媒体手机靠着QVGA分辨率26万色屏幕、200万以上高像素摄像头,MP3、视频功能,让诺基亚手机的4096色、低分辨率,玩具摄像头的产品看起来像过时的恐龙。

诺基亚为了扳回市场,2007年发售的N72与N73宣布了塞班系统S60V3时代的到来,也象征着诺基亚抵达了自身的巅峰。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具有72.8%的占有率让诺基亚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王者。

同年,乔布斯展示了第一款苹果手机,google也宣布研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2.诺基亚第二次危机

当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款苹果手机时,诺基亚无不讽刺地说:

“还是等乔布斯把信用变成市场占有率之后再说吧。

”然而,现在诺基亚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底气。

诺基亚手机的衰落其实和苹果手机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软硬件封闭、产品单一的厂商,做得再好,影响也只是限于同价位市场,对于全线布局的诺基亚手机只有局部影响,诺基亚手机做得再不好也只是损失一块高端市场。

然而真正致命的是Android。

苹果手机对手机市场的冲击不仅仅是针对诺基亚手机的,对三星、索爱、摩托罗拉等而言,其高价位市场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三星、HTC正面对苹果手机时的迅速反应,帮助他们顺利保住中高端、中端手机的市场份额。

但是,当时诺基亚手机陷入了一个困境:

跟随大势转向安卓系统或者放弃塞班系统,开发新系统。

正当诺基亚手机面临如何变革的时候,最终股东和董事们选择了有着微软背景的史蒂芬.埃洛普,而把成功化解上一次危机的康培凯一脚踢走。

采取“NOFOLLOW”战略,大规模推出WINDOWSPHONE系统手机,利用明星的宣传效应,背水一战。

不幸的是,诺基亚手机的股价没有如股东预期一样好转,而且跌出了十多年来的历史最低价。

诺基亚手机其实只需要简单的变一下思路,维持以前的市场地位并不困难,利润率也许没有以前高了,但是生存和盈利都不是问题。

然而诺基亚手机并没有对此做出正确的应对方法,最终还是走上了被微软收购的道路。

二、诺基亚危机形成原因

(一)内部环境

1.人力资源政策

诺基亚白白浪费科研人力资源。

“管理的主管罩不住技术。

他关心价值,关心数字,他不关心产品。

”诺基亚的一个管理人员说。

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在苹果推出苹果手机前几年,诺基亚的研发工程师制作出一款可以连接互联网、大触摸屏的手机原型机,他们认为该款手机将帮助诺基亚在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市场获得巨大的优势。

但是哈克兰恩称,管理层忧虑该手机可能成为一款代价高昂的失败产品,因而放弃了进一步的研发。

“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钱太多成本高......”“诺基亚是个很追求高效率的公司,非常重视成本导向,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只是,走得太远了。

”这也成为他走向没落的成因之一。

2.企业文化

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理念:

时间领导力,以人为本,完美团队。

然而在实际中诺基亚并没有秉承这一理念,诺基亚有这就使得企业文化变得无力。

诺基亚的衰败,对此外界有很多种声音认为其失败的原因是:

因规模太大,所以诺基亚无法改变,来不及推出智能手机,在高阶市场被苹果占据,低价市场被中国山寨手机侵蚀,等于腹背受敌。

也有人的观点是:

诺基亚犯的错,就是把自己的有点极大化后,没有余地让自己冒险,最后,成为一百分的输家。

诺基亚最致命的技术颈瓶是未能提供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而是坚守保守式的塞班系统,导致该品牌的用户体验逊于激励创新的苹果IOS和开放式谷歌Android平台。

3.授权

当诺基亚手机面临如何变革的时候,股东和董事们选择了有着微软背景的史蒂芬.埃洛普,把1980年就加入诺基亚的康培凯踢走。

史蒂芬.埃洛普上台之后,选择了与微软合作,推出WP系统,把诺基亚之前推出的Meego推翻,但也无法挽救诺基亚市场,最终被微软收购。

有人说史蒂芬.埃洛普是微软植入诺基亚的木马。

(二)风险评估

1.内部因素

(1)固执地选择不受市场认可的塞班系统平台

塞班系统是诺基亚一直在坚持使用的系统软件平台,当年这一技术与微软的WM(windowsmobile)以及安卓在智能手机系统并称三大平台,如果加上今天的苹果IOS,算是“四足鼎立。

塞班系统系统,在通讯产品的平台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以通讯为核心的时代,由于诺基亚的强势市场地位,塞班系统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占有了不小的份额。

而随后的手机江湖,成了多媒体、多用途终端的时代,典型的就是苹果及安卓的异军突起。

(2)市场前景判断错误

在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忽略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变化,风险警惕不足,对市场需求反应慢,逐步丧失新兴市场。

(3)陈旧的设计理念

产品从外观创新到功能设计上,我们没有看到诺基亚的任何富有创新性的产品走上舞台,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小改小革而无鲜明特色,失去了原有傲视群雄的气魄和独到的眼光,显得成熟有余,创新不足。

(4)转型的选择错误

当诺基亚终于发现自己控制成本已经没有意义,塞班系统已经回天无力时,他们终于决定做出改变,采取“NOFOLLOW”战略,大规模推出WINDOWSPHONE系统手机,背水一战,然而这些都未救回诺基亚。

(5)大量裁员导致人才流失。

(6)团队之间缺乏甚至难以沟通。

领导层现代官僚主义严重,骄傲自满。

2.外部因素

(1)行业

塞班系统始终未能做到真正开源。

与苹果IOS的全封闭相比,塞班系统的半开源永远不可能成为收益的好市场,而面对谷歌Android的全开源,塞班系统更是毫无竞争力。

这造成了很多开发者转投IOS与Android。

(2)竞争者

苹果手机对手机市场的冲击不仅仅是针对诺基亚手机的,对三星、索爱、摩托罗拉等而言,其高价位市场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三星、HTC正面对苹果手机时的迅速反应,帮助他们顺利保住中高端、中端手机的市场份额。

(3)市场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手机替代品。

国产手机小米、魅族、中兴、华为的崛起,价格低廉并且功能强大,更能满足大多数中产阶级以及广大并不富裕的打工一族。

新技术WiFi在手机行业的广泛运用,此技术的上网浏览速度等大大提高,使得一些娱乐媒体工作者可以运用手机随时保持网络互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

诺基亚在对市场的风险评估没有做足功课,最终导致了塞班系统的半开源永远不可能成为收益的好市场,而面对谷歌安卓的全开源,塞班系统更是毫无竞争力。

长此以往,诺基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逐渐滑坡最终走上了被微软收购的道路。

3.控制活动

(1)对产品设计环节未有足够重视。

(2)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系统出现时没有做出及时的控制应对新问题。

(3)对同业竞争的新产品没有足够关注。

(4)战略失误,不肯承认错误。

(5)未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遇。

4.信息与沟通

诺基亚的智能手机上市时间太早,因为消费者或是无线网络还没有准备好使用这些产品。

当苹果手机上市之后,诺基亚又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威胁。

诺基亚工程师曾对苹果手机做过一些“拆解报告”,该报告强调,苹果手机对制造商而言过于昂贵,而且只能够在2G网络中运行,相对于诺基亚的3G技术来说过于原始。

还有报告称,苹果手机没有通过诺基亚严格的“坠落测试”。

三、诺基亚的另一种选择

(一)经营策略与实施

Product:

质量第一、产品舒适度、精美外包装刺激;

Promotion:

加强服务促销,广告宣传;

Place:

欧美市场转向亚洲市场,本土化,服务到家;

Price:

同类产品竞争,成本不变,降低额外费用,如运费……

(二)企业内部人员合作

1.设置奖金制度,短期内开发具有标志性新手机

2.跑市场业务

3.注重上下层员工的沟通

4.简化审核流程

5.增强对市场的敏感程度

(三)与刚起步者合作

在苹果和谷歌刚进入市场时,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在市场上已经“瓦解”,而WP系统又过于稚嫩,诺基亚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若当时诺基亚寻找与苹果或是谷歌合作,或许又会是不一样的格局。

(四)创造自己的形象代表

如苹果手机:

斯蒂芬•乔布斯;微软下派:

斯蒂芬•埃洛普;HTC:

周永明

(五)变得更谦虚

俗话说: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反观苹果手机,乔布斯凌晨两点还会回邮件,早些时候,在TechCrunch(美国科技类博客)的编辑想要采访诺基亚的时候,他得到的是,是完全冷漠和公司化的待遇。

四、启示

诺基亚从巅峰到衰退最终被微软收购,让我们知道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

(1)技术创新当取得某个技术标准的领先优势后,需要的不仅是工艺性的改进,还要不断推动系统的升级换代。

(2)当市场上出现了某种替代品威胁的时候,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战略转型。

诺基亚的反应迟钝,排斥Android系统的做法是固执的,代价是高昂的。

(3)永远不要将自己当作中心封闭起来。

成功的企业太过迷信过去成功的经历,唯有超越过去的成功才可能带来卓越未来。

五、总结

诺基亚从盛世走向衰败,也让好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更加重视。

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好的运作体系对于企业运作的风险降低有很大的帮助。

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风险偏好以及其企业战略管理、内部控制都是很重要的。

一个企业越大,系统越大,就越混乱,越需要一个好的框架体系来管理。

然而内部控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那就是了解企业的管理战略。

要站在一个更加高的角度来看待内部控制和管理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以有限的成本产生尽可能产生大的效益。

所谓有效的内部控制包含有四层含义,即:

其一,它是无时不控的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始终;其二,它是无处不控的——与业务的速度和空间同步,甚至有所超前,以体现内控优先的思想,其三,它是无人不控的——上到管理者,下至每位员工,只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才是至高无尚的;其四,它是无事不控的——小业务要控,大事情更要控,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无不在其控制之下进行,没有例外与“个案”处理。

 

参考文献

【1】蒙丽珍: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谢静: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维普网,2007年第8期

【3】袁博: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新浪博客,2007年11月23日

【4】枫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XX文库,2011年12月10日

【5】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