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688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docx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谈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

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刘榕新

一、背景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民主的、协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独立平等和诚信的合作。

这种教学模式在对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又通过教与学的整体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对其体育技能进行培养、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多,它也是我们平时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

下面,我就如何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组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同样合作学习也必须先创设一种民主化、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好,学有所得。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把课设计为情景教学,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动物世界”、“冒险之旅”等等情境中流连忘返,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一些器械,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的见,练的实,也容易成功。

例如在《探宝记》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器械布置和语言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深山”寻宝:

“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呦!

老师得到一张藏宝图,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寻宝呀?

”,“想”,“老师,我们马上出发吧”,这时教师捉住时机,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把孩子带入课堂,随后通过“丛林行军”──教师在场地上布置的小障碍(障碍桶、体操垫)来代替以往枯燥的慢跑,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障碍之间闪动,学生一会跳、一会躲,玩的十分高兴,我的教学目标──激情活跃,也达到了。

接下来“智斗怪兽”在教师扮演的怪兽袭击下,同学躲闪连连,兴奋的叫声此起彼伏,学生为了躲避我,一会东一会西,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完成准备活动。

最后在“探寻宝藏”的游戏环节,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情景,学生玩的很高兴,学的也很活跃。

在小组的合作下,他们都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借助情景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欢乐,激发了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渗透教学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育课堂,给了学生一种新异、真切的感觉。

例如在《快乐的足球》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玩球方法的课件,让聪明的“乐乐”和可爱的“球球”带领学生认识多种玩球方法,有普通的传球、顶球也有好玩的颠球等等,在优美音乐伴奏下,机灵的“乐乐”出场了。

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集思广义创编出了更多的玩法,有夹球跑、绕球等等,整节课学生的创作欲望,愈演愈烈,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才停下他们的演出。

课后学生还问我说:

“刘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这样上吗?

可见,只有在课前精心的组织,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显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地位、作用就能使课堂变的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

2.把握住合与分的尺度

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教师撒手不管。

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若教师教师一步一随,满场包办,就和过去的教学没两样。

在这里就有一个“合”与“分”的尺度问题?

“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集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分”即是化为小的团体,是“合作”学习的表现。

(1)分与合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分”与“合”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宣布本课学习内容、确定目标、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组织分工、整理恢复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最好运用“合”的形式。

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

而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自己发现问题,和同伴合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节新授课掷沙包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集中,介绍了本节课的目标和要求,并给学生交代了投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到我指定的地点,自主合作练习。

事后证明,整节课次序清楚,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说明只有良好的“合”的保证,才能使“分”这一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得以顺利完成。

(2)把握分与合的尺度

“分”与“和”是互相矛盾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中既要多给学生“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但若是完全放弃“合”的时间,就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教学,从而背离我们的初衷,把“分”的意义和目的变相抛弃。

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我自己的方法:

精讲多引。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一个主题,课堂是学生的。

我们教师的话要讲,示范要做,不然还要我们体育教师干吗?

让学生自己练就好了。

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精讲多引”。

我认为教师应该下到学生中去,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之一:

学会学习。

例如在上面所说的投掷课教学,在课堂上我集合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在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就下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

在学生合作讨论时,通过适当的语言,例如: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位同学的动作好在哪?

我还有没有比这更棒的办法?

”引导他们到我的教学目标上来。

有了好的措施和方法,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们还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甚至相互埋怨,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

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正确引导。

(1)首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发展。

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如:

组织一些集体的小游戏、让学生到前面来发言,请学生示范。

此外,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

彼此之间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活跃小组活动的气氛,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或不赞同的应答,学会说服他人”“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等。

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

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组成合作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我们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2)重视学生情感意识

情感态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积极的情感态度能促使人奋发,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促进人的成功。

我们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潜在的优势、特点,多用正面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成功。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可能。

“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交互,是认识交换,是学生人际交往”。

这些都与个体的参与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难以体现教学的本质。

在《课标》中把“运动参与”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而且它在诸学习领域中的载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具有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注重兴趣、习惯和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强调理性参与。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情感意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带动别人参与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3)重视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是手段,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这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同时合作学习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体育教师育人的宗旨,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实施新课标应关注学生运动参与的信度和效度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体育组 张 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令人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体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参与运动实践,并在参与过程中尝试、发现、合作、感悟,获得新知,积累健身经验,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参与环境、参与契机以及学习的数量、质量、广度、深度、力度密切相关。

时下,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实况值得反思。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日益增强,从表面上看现在体育教学似乎宽松多了,很多自主权都下放给了教师,然而很多教师偏向于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表面的活跃,很多时候,学生的参与缺乏广度、深度和力度,是一种“惰性参与”和“假性参与”。

学生在热闹之余,其参与的信度和效度就大打折扣了。

体育课上学生参与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评估学生参与活动是否可信;是否取得实效,不能简单地以热闹的课堂气氛,以组织形式的花样,以练习了哪些活动内容为凭据,而要细细考察、研究、分析学生具体的参与状态,看他们是怎样参与的,参与后身体素质、体育知识、健身技能、运动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的细小变化和发展。

体育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促进这些变化和发展,追求扩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度和效度。

一 落实参与的广泛性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新课标明确的要求。

我们的日常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全员参与,不允许有被遗忘者、被歧视者、无动于衷者。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活动,而且要把参与的触角伸到教师对教的筹谋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的确立,信息渠道的拓展,以及教法学法、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的拟定等,从而真正将参与的多样性与过程性转化为可信的现实行为。

二 突出参与的针对性

为提高参与的信度和效度,必须突出参与的针对性。

1.明确参与目标:

通过参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通过参与体验情感,磨练意志,丰富心理,体验合作;通过参与发现、形成、运用、验证、延伸某方面的体育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能;完成目前某教学环节任务,以推动体育教学过程;通过参与生成创造契机,激发创新灵感,提升教学境界等。

总之,师生都要心中有数,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

2.具体参与内容;把整个教学流程各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设计成各类可让学生参与串联或并联的具体活动,如游戏、分组合作比赛、对抗比赛,看示范──讨论──质疑──研究──操作等等,并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

比如练,应当落实为单练、组合练或对抗练等具体行动;又如学,要在深入思考的同时积极讨论,要有问题、有对象,对于示范动作要有焦点、有冲突,紧扣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剖析、比较、归纳、交流,深化认识,圆满地化解疑难问题。

3.形成参与保障:

首先,方法、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教材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讲求系统性和现实价值,并创造活动时空,提供活动方法,营造活动气氛,启迪活动引力。

其次,组建参与单位,确立参与形式,既可个人或小组独立完成,也可集体协作完成,既可开展评比竞赛,也可轮流观摩切磋。

再次,建立参与激励机制,力求提高参与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参与目标的达成度,保持练习的积极性。

4.多维立体评价:

既可由教师总结归纳,也可让学生谈心得体会;既要进行整体性评价,也要进行个体性分析;既要有参与过程得失的查检(过程性评价),也要有参与结果等级的评定(终结性评价)。

师生间互相反馈评价信息,不断促进参与行为的优化。

三 注重参与的层次性

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学习主体,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学习方法与不同梯度的疑难问题。

比如发展学生的耐久力,既可通过越野跑、定时跑、定距跑、结伴跑来发展;也可通过游戏或球类活动来发展。

有的可提出速度要求,有的主要强调正确的跑姿,有的则是克服极点,锻炼意志。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知识能力和健身要求,同一活动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难度,只有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才能使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得到有效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怀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各项活动任务,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最后聚会融合,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这样,人人参与,发挥优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四 激活参与的创造性

体育教学要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阵地,不仅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构建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设计富有挑战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活动内容,而且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创造性参与不是始终处于简单重复层面的机械参与,而是富有激情、富有个性、它有灵性的参与。

有激性,指学生有参与的欲望、兴趣、热情和内驱力,参与是主动的、积极的、乐意的、倾心的,因而,是自由的、轻松的、活泼的、高效的;有个性、指学生在参与中体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思维特点、体育能力、学习方式以及做事风格、处世态度,体现自己独树一帜的个性几采;有灵性,是指学生参与的机敏、巧妙、新颖,一举一动一思一念一言一语之间迸发出灵气,自己的创意、设想、观点、方案随机呈现,在合作交流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总之,只有通过学生富有激情、富有个性、富有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才能使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使其参与水平稳步提高,真正取得和扩大参与的信度和效度。

浅谈小学生课间操兴趣的培养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张军

一、问题的提出

广播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每天做“两操”,其意义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最终使广播操成为校园文化。

通过我个人的观察和调查,学生没有意识到做操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广播操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不合理,导致学生对做操失去兴趣。

兴趣是永恒的动力,要提高小学生的做操质量,达到真正的做操目的,对学生广播操兴趣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为提高学生做操质量,我从培养学生对广播操兴趣入手,主要通过广播操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融入情境、校内宣传、对外展示等七个方面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对象范围:

我校1~6年级(共767名学生)。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我校学生的做操兴趣提高了,对每天做广播操表现出了良好心态。

实验前统计学生对广播操的兴趣情况调查

实验后统计学生对广播操的兴趣情况调查

经过调查非常喜欢做操的人数增加27%,喜欢做操的人数增加35%,对做操无所谓的人数减少31%,不喜欢做操的人数减少31%。

学生做操有了兴趣,我校的广播操质量得到了提高,也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北京市自编操比赛中,我校荣获北京市课间操百所优秀校;全国中小学自编操比赛中,我校获全国二等奖。

分析与讨论:

(一)充实广播操内容

针对当前广播操内容单调,我校特意请来了专家鹿崇云老师对我们进行指导,创编出不同风格的广播操,制订了几套新的做操方案。

在进行校自编操套路的创编时,我校本着求新、求异、求变的思想,创编出多套广播操。

如:

队列操、走向新时代、幸福拍手操、韵律操等。

我校创编的《队列操》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进行创编的,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基本体操为基调,巧妙地结合了队列、队形和基本步伐,在操练过程中构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形和图案,突破了传统定位操的模式,形成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另外,在保持基本体操规范准确、舒展大方的同时,强调动作的力度,并吸纳了韵律体操和儿童舞蹈的语汇,丰富了动作的内容。

编排上,在强调动作群体统一性的同时,增加了左右、前后学生动作的对称及错落,不仅形式新颖,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了团队意识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队列操》的教育性,起到了健体育心,全面发展的作用。

本套操配以旋律亲切、欢畅、节奏清晰、明快的儿童歌曲联奏的音乐,使全操更加体现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自信自强、健康成长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广播操的内容,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二)组织形式

在广播操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

1.改变学生的做操位置和方向。

改变班级、年级、男女生以及全校学生整体做操的站位,变换学生的做操方向,身体朝后做操、身体朝斜向做操、单数排与双数排做相向操等。

2.改变做操前的入场和退场形式。

以前学生听打铃直接站成做操队形,现在变成铃声响起,学生在操场后面密集队形站好,随着音乐的变化,有节奏的向前跑进,跑成做操队形。

退场时,按规定的年级和班级顺序,和着优美欢快的儿童音乐,按规定路线逐一退场。

通过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及入场和退场形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做操时对周围环境保持一种新鲜感,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快乐,符合了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做操兴趣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方法

1.竞赛评比法(采用案例的形式)

包括:

《森林运动会》、《预备爬》、《装饰花环》、《评分比赛》、《贴头饰》等。

案例

(1):

《森林运动会》首先自制一块展板,如下表:

每班被一种小动物代替,教师担任裁判,本年级内互相比赛,获胜班贴上一只小动物图片。

周末评出各年级获胜班,下周一升旗时发荣誉奖旗。

第二周重新开始。

此种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不但新颖,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积极思考投入,达到了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做操兴趣,不但提高了做广播操的质量,而且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案例

(2):

《预备爬》首先自制一块展板,如下表:

每班被一只小猴子代替,教师出任裁判,各年级内互相比赛,获胜班的小猴子往上升一格。

周末评出获胜班,并在本班教室的门上贴一只小猴子。

通过做操名称和教具以及奖励方法的改变,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趣味性,提高了做操兴趣和我校做广播操的质量。

案例(3):

《装饰花环》

首先每班学生自制两个圆环和很多红花。

在比赛中,正班主任与本班为一组,副班主任打乱年级顺序出任裁判,每年级以班为单位进行比赛,哪个班做操通过一次,本班教师脖子上的圆环装饰一朵红花,比比哪个班教师花环上的红花最多,哪个班教师的花环最先装饰满。

下一周,正、副班主任轮换。

通过此练习学生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自己的老师装饰花环,将师生之间那深厚的感情,用装饰花环的方式表达出来,意义深厚,不但融合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做操兴趣。

2.变换做操节奏

(1)口令变化:

音量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等。

音量的变化:

做操时教师降低口令的力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比一比谁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微弱的口令下做操动作更快、更好,以此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指挥,进行练习。

节奏的变化:

A:

有规律口令:

在纠正动作,提高动作质量时,我采用放慢口令速度,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动作路线和正确的动作位置,接着逐渐加快口令速度,然后过渡到快速听口令做操,巩固、提高动作质量。

B:

无规律口令:

采用无规律口令练习,不断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此提高动作的力度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反应能力,激起学生的做操兴趣。

(2)音乐变化包括:

音乐音量的变化、音乐速度的变化等。

音乐音量的变化:

将音乐音量加大或减小。

通过此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听音乐做操的能力,丰富听音乐做操的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做操积极性。

音乐速度的变化:

做操时,通过放慢音乐速度的练习,使学生体会正确的动作路线和正确的动作位置。

通过逐渐加快音乐速度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正确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通过音乐速度的变化,不断改变练习方式,使做操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调动学生做操的积极性。

3.活动游戏法(用案例的形式)

包括:

《接龙》、《挑战》、《拉歌》、《抽奖》、《反口令游戏》、《击鼓传花》等。

案例

(1):

《接龙游戏》

听音乐做操时,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一、三、五年级,第二组二、四、六年级,比赛时,第一组做第一节操,第二组做第二节操,接着第一组再做第三节操,第二组再做第四节操,后面以此类推到本套操结束。

评比时根据操的衔接情况,动作质量情况进行评分。

也可以采取其他比赛对象的方式进行,如:

单数排与双数排,男生队与女生队等。

案例

(2):

《抽奖游戏》

制作两个抽奖箱,将各班的班级号和各年级的年级号放入其中一个抽奖箱中,将要做的操的内容放入另一个抽奖箱中。

采取教师抽奖或学生抽奖的方式,被抽中的班级或年级获得一次做操的机会,然后做教师规定的操,或者采用抽奖的方式继续抽出所做操的内容。

做操时教师出任裁判工作,做操通过的班级或年级,本班的小猴子将会往上爬一格。

然后再进行第二轮抽奖。

由于学生在进行游戏时,无法预测自己班级的命运,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极大的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当幸运降临到自己所在的班级时,每名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把握这来知不易的机会。

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主人翁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使课间操充满了趣味性。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教学中,我首先挑选出几名学生作为领操员,然后对他们严格要求,专门训练。

做操时,领操员按着教师的意图展示广播操动作,教师结合动作进行讲解,使每名学生都看到广播操的美。

再通过对比,强化美的意识,然后让学生做动作,教师进行要领提示,采取男队、女队互相帮助的方法进行纠正,不断体会美的感觉。

接下来,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巩固好的动作,再次强化美的意识。

通过做操动作、音乐、图形变化、观看影像等,陶冶情操,提高美的意识,不断培养做操的兴趣,学生喜欢了,做操的质量提高了。

(五)融入情境

天真,纯洁,活泼,好奇是小学生的特点。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角色扮演的活动特别有兴趣。

通过森林运动会、预备爬、学生扮演小动物,贴头饰等活动使学生进入情境。

此方法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

而且,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想象力非常丰富,结合教师正确的引导,达到很好的情境教学目的。

在学生做操动作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背景音乐的节奏快慢、节拍强弱、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表现形式等。

学生有所领会后,教师请学生说出自己对广播操音乐的一些内心感受,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体会每节操对应音乐的感觉。

教师用词语生动、形象、准确的表达出每节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意境去做操,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身体姿态以及表情来表达出对音乐和动作的理解,从动作中体会音乐的感觉,从音乐中体会到做广播操的快乐,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自我陶醉的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全身心的融于做广播操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