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610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复习题

一、       基础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lǒnɡzhàobówùdǐnɡfèihénɡɡuànhuīfù

()()()()()

cànlànbáimánɡmánɡhuájiǎnɡɡuīlǜfènɡxì

()()()()()

zhāoyāoánɡshǒushùshāojìnɡjì

()()()()

(二)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上横线。

闷雷(mènmēn)风号浪吼(háohào)不可计数(shǔshù)

逐渐(zhúzú))兴奋(xìnɡxīnɡ)颤动(chànzhàn)

枝干(ɡānɡàn)数数(shǔshù)干净(ɡānɡàn)大堤(tídī)

(三)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东望闷雷()()水天()()

齐()并()铺()盖()()山()海

()()奇观浩浩()()()军()马

若()()现山()地()应接()()

(四)辨字组词。

昆()罩()将()逢()

昂()署()桨()缝()

(五)多音自组词。

háo()mó()

号模

hào()mú()

(六)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的意思、“题“是()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的响声,好像(    )。

现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   )!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

再近些,犹如(   )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月 )起来。

二、       阅读题。

(一)阅读《鸟的天堂》片断,回答问题。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用“~~~~”画出描写叶子多的句子。

2、根据短文中画“”的句子,选择答案。

(1)这句话突出了榕树的的特点。

A、       叶子多而密。

B、叶子颜色鲜明、富有生命力。

(2)“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是作者的。

A、比喻B、拟人C、联想

(二)(28分)

春天的阳光特别的温暖,天地间的万物都苏醒过来了。

天刚亮,树林里就传出了鸟儿的欢叫声。

傍晚,青蛙都从冬眠中走了出来,在田野里叫个不停。

昆虫们都纷纷地行动起来了。

   春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更加(娇  矫)艳。

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小区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旁,也开出了野花,小野菊也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有白的、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它们都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

   春来了,青青的小草长得也很特别。

在阳光下,草儿快乐地挺直了腰(杆秆)。

分布在广州市区的绿地上,像一块块柔软的地毡,郊外绿油油的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

小区的墙角下也长出了小草,新生的绿草笑目般地站立在地上,像是在和低着头的薄公英说着绵绵的情话。

   春来了,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枝头上也吐出了细姨的叶子。

连一片黄叶都看不见了,风雨吹洗过的莽莽林海翠浪翻卷,千枝万叶洁净无尘。

春来了,火车站里人山人海。

他们提着旅行袋、背着行装、(川  穿)流不息,原来是南来北往的打工族,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学生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们穿上了色彩鲜艳的校服,一个个兴高采烈走进鲜花盛开的校园。

春来了,面对着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豪  毫)情满怀。

情不自禁地挥笔疾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请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我会划去文段中不正确的字。

(4分)

3、照样子,写词语。

(6分)

人山人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油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4分)

(    )的地毡 (    )的校园 (  )的校服 (  )的打工族

(    )的叶子  (    )的树木 (  )的小草 (  )的火车站

5、在短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分)

6、写出文中的一句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我喜欢的另一句格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短文中第三段话运用了____和_____修辞手法,描写了春来时的小草。

(2分)

8、同学们你知道春来了,给天地间带来了一派的景象?

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分)

1、写一处自然景观

有人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写之前要想象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

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四年级上语文复习题

(二)

一、写词语。

jūn yún   pūmǎn  chónɡdiéyèbǐnɡkònɡxìchùjiǎo

()()()()()()

yǐn cánɡ  róuruòhénjìzhújiànxiūxiǎnɡzhùzhǐ

()()()()()()

yǐn bìxuǎnzézhùzháidònɡxuéwājuéqīnɡxié

()()()()()()

bātǔpāoqiyùjiànsōusuǒkuānchǎnɡsīháo

()()()()()()

yíwèn     zhuīzhú   hándōnɡlàyuèzhànyǒuhúnshēn

()()()()()

二、积累的四字词语

()人()意()不可()随()而安坐()不安

不可思()浩如()()枉()心机()有成()

三、课内积累

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

2.默写《游山西村》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

“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

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

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4、爬山虎的脚(  )墙的时候,(  )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

细丝原先是(  )的,现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使它(  )在墙上。

5、正月(),二月(),三月()、、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简单 简朴 简陋

1.他的家庭很富有,可是生活却很(     )。

   2.这间办公室极其(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如此而已。

   3.李勇能做出这道难题,真不(     )。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即使……也……

   4.(     )明天下雨,登山活动(     )改在下星期天举行。

   5.(     )上面的石块再重,小草(     )能从下面钻出来。

   6.(     )蟋蟀只有柔弱的工具,(    )它们建造的住宅却是伟大的工程。

五、按要求改句子。

1、春天,美丽的桃花开了。

(拟人句)

1、昆明湖的湖水很绿。

(比喻句)

3、它嘴很馋。

(夸张)

4、李博士不得不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