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985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律与乐队知识.docx

音律与乐队知识

关于音乐的一般知识

不同的乐器律制的协调问题

律制,是指音阶中各个音的频率分布方式,是音乐和音乐声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长久以来,小提琴、大提琴等无品弦乐器可以演奏连续的各个频率,为了发声纯和使用纯律调音;钢琴等键盘乐器和吉他等一些有品弦乐器不能演奏连续的各个频率,为了转调方便,采用十二平均律调音;此外某些民族乐器采用五度相生律调音。

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对于同一个音在各种律制中的音高(频率)不同,在不同调音方法的乐器上演奏时会略有差别。

当乐器互相协奏时,这种差别就暴露出来。

如何使各种乐器具有相同的音高,就成为音乐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钢琴用的是平均律,弦乐用的是纯音律,小提琴和钢琴调音时只调A弦,其余三根弦则依照五度的关系调音,如果G、D、A、E四根弦都和钢琴调,那小提琴的音就不准了。

所以“调音时,小提琴的A音一般都调得稍稍高一点点,这样其余三根弦和钢琴的音就会更靠近。

演奏时,当小提琴是主要旋律时,应使用纯音律,这样听起来会很好听,而当小提琴和钢琴合奏时、或当二者构成和声时,小提琴则必须用平均律。

”事实上,钢琴和弦乐器合时,弦乐器越多,音准问题就越大。

一般听弦乐听太多了,一听钢琴就总觉得音不准。

弦乐在自己合时当然用的是纯音律,但即使这样,相互之间也得注意相互靠拢。

“弦乐应该是能三种律都能拉的,演奏交响曲时和弦乐与钢琴合奏的原则很相象,在演奏和声、复调、转调时,弦乐一定要向管乐靠拢,弦乐为主旋律时则可用纯音律”一个好的乐队不仅在律上要相互靠拢,声音上要相互协调,弦乐器在揉弦时都得一致,这时个人高超的技艺以及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指挥的作用就更大了。

 

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的制定及相互关系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分成12个均等的部分—半音,也就是将一个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的频率按照等比数列排列起来形成的律制,任意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之比都是2的12次方根。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

第一个用数学方法制定出12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的音乐家朱载育(1584年)。

在西方,平均律的实践产生于17世纪中期,1791年萨克森风琴师威克马斯特进行了理论总结,18世纪初期陆续有一些使用平均律中各个调性创作的键盘音乐集问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巴赫在1722年和1724年创作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

这一作品展示了平均律的最大优点:

可以在键盘乐器上自由的转调而不失音准。

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是把构成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阴频率规定为2:

3所制定的律制。

中国古代的一些弦乐器用所谓“三分损益法”来调制五度相生律,即一根弦去掉其三分之一(“三分而损一”),剩下的2/3发音频率为全长的2/3,即为原来音上方的纯五度。

由此逐个推算,可以得到音阶中的各个音的音高:

bC-bG-bD-bA-bE-bB-F-C-G-D-A-E-B-#F-#C-#G。

由此制定出来的各个音,与平均律中各音音高不同。

E-F、B-C之间虽然也是半音,但比平均律中相同的音程小;其余两音之间虽然为全音,但比平均律相应音程要大。

纯律

纯律与五度相生律不同的是,除了规定纯五度音程频率之比为2:

3以外,同时规定构成大三度的两个音频率比为4:

5,这样制定出各个音高。

纯律的最大优点是因为各音的频率之比都是简单的分数,因而声音最为纯和,提琴族无品弦乐器使用纯律调音。

但纯律转调不方便,转为远关系调时容易失准;而且不能演奏具有较多升降记号的调性,例如升C大、小调。

 

不协和与无调性

不协和与无调性是二十世纪古典音乐的两个重要发展特点,但什么是不协和?

什么是无调性?

也许初入爱乐之门的朋友一时分辨不清乃至产生混淆。

不协和音和无调性是两个概念。

不协和音自16、17世纪的牧歌和早期歌剧(如蒙特维尔第《奥非欧》)为了烘托气氛就用到了,但无调性是20世纪以后才兴起的。

什么是调性?

简单但并不严密的说,一部音乐作品中以一个音为主音(听觉上最稳定的音,作用相当于句号)的性质就是调性(Tonality)。

16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之前的西方音乐是调性音乐(在此之前是调式音乐)。

有了调性,才有作品名称中的某大调和某小调。

例如C大调和g小调,就分别是以C与g为主音的大、小调。

什么是不协和音(Dissonance)?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研究过音乐,发现弦长比值(也就是频率比值)越简单的两个音,先后或同时奏出来给人的感觉就越和谐,例如纯五度(如Do-So,五度相生律中频率比为2:

3),八度音程(如中音Do-高音Do,频率比为1:

2)为和谐音程,大三度(如Do-Mi)为不完全协和音程,小二度(如Mi-Fa)为不协和音程。

一般的来说,不协和音程不稳定(严格的说不协和与不稳定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推动力,有过渡到主音的倾向。

20世纪的作曲家们广泛应用不协和音作曲,本来是调料的不协和音成了他们的主食。

那什么是无调性(Atonality)?

什么是十二音?

十二音体系是20世纪勋伯格创立的的作曲体系,他完全抛弃了沿用几百年基于调性的作曲手法,使用一个八度内半音音阶全部12个音(C,C#,D,D#,E,F,F#,G,G#,A,A#,B),在全部12个音出现过一遍以前,每一个音都不出现第二遍,也就是纯粹用排列组合(术语叫倒影,逆序倒影等等)来作曲,这样每一个音都同等重要,自然绝没有主音,也就没有了调性,从听觉上说,我认为就像在看一篇没有标点的文章。

这一手法后来被勋伯格的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继承。

十二音体系的创立者勋伯格在他的《和声学》中声称,不协和音在美的程度上与协和音没有差别,它们的差别在于可理解性的大小上。

他认为,由于不协和音在自然泛音列(一个音及比其频率高一倍、两倍、三倍……的各个音构成一个自然泛音列)中出现比较晚,所以人们的耳朵对不协和音感觉比较生疏。

他认为不协和音应该正名为"较远的协和音";不协和音--不仅是旋律中的不协和音程,还包括减七和弦、增三和弦等不协和和弦--应该得到解放。

因此可以看出,不协和音和无调性都是20世纪音乐的特点,但他们是两个概念。

不能说不协和都是无调性,但无调性必定不协和,因为根据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原则,不可能每个音程都协和,必定以不协和音程为主。

与无调性相对的,在20世纪还有一个以斯特拉文斯基和辛德米特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流派,他们没有走的太远去发展无调性,而是使用多调性(Polytonality)来弱化单一调性的作用。

 

调与调式

调式:

几个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某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调式。

主音:

调式中最稳定的音。

大调式:

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组成一个大三和弦。

简称“大调”,包括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

C大调表示为:

全-全-半-全-全-全-半

C–D–E–F–A–B-#G

自然大调:

大调的基本形式,应用最广。

和声大调:

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

旋律大调:

将自然大调的第Ⅵ、Ⅶ级都降低半音。

小调式:

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组成一个小三和弦。

简称“小调”,包括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C小调表示为:

全-半-全-全-半-全-全

B-C–D–E–F–A–#B

自然小调:

小调的基本形式。

和声小调:

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半音升高半音。

旋律小调:

将自然小调的第ⅥⅦ级都升高半音。

调:

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C调:

由七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主音为C,叫做C调。

G调:

由七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主音为G,叫做G调。

D调:

将G调中所有的音都升高五度,主音为D,叫做D调。

依次类推,可得到A、E、B、#F、#C调。

升号调:

G、D、A、E、B、#F、#C、#G、#D、#A、#E、#B调的调号都用升号表示,所以叫做升号调。

降号调:

F、B、E、A、D、G、C、F调的调号都用降号表示,所以叫做降号调。

★★★

简简单单谈乐理

所谓乐理就如同做人的道理,仅一个人的世界是完全不需任何道理存在,必须要有多数人存在,才需要有道理的规范。

因此音乐是许多音符的集合体,乐理便是在研究音乐里的规范。

首先应该让大家了解的就是目前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符到底有多少?

简单讲,首先大家只需认识十二个音,我们可以从钢琴键盘的排列是七个白键加五个黑键为单位不断重复循环。

其实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件事,从J.S.Bach於十八世纪确立了十二平均律以来,後世的作曲家就以这十二个音为创作音乐的规范。

虽然其过程与变化不是这麽简易及单纯,但是这是十分重要与基本的概念。

再谈谈调律(Temperament)的问题。

声音是由振动所产生,频率的快慢就代表著音的高低。

声音的和谐与否跟频率的比例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八度的频率比即1:

2、完全五度为2:

3、大三度为3:

4等等,基本上数字愈小的比例愈和谐,这是谓纯律(justintonation)。

然而以大三度循环上去如降A、C、E、#G为例,降A与#G就不会正好成为八度,而略有偏差。

为解决这种情况便产生了平均律(EqualTemperament),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等分,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为半音。

如此确实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但是对我们的听觉而言却不是十分理想。

这对於演奏键盘乐器的人不是问题,但是对於大、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而言就是一番考验。

平均律最著名的运用当属巴赫(J.S.Bach)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共48首前奏曲与复格曲,即24个大小调每个调子有二首曲子,并分成二部分。

这是第一部实现平均律的作品,使人能在各调上作均等的弹奏。

调性(Tonality)

调性简单的讲就是24个大小调。

然而这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我们应该对音阶要有所认识。

基本上西洋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大家从五线谱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著线与间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七个不同的音名。

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那是因为以上七个音,其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非都是半音。

以C大调为例,C,D,E,F,G,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余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

要知道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性音乐为主。

现代音乐中虽然有非调性(atonal)音乐的产生,但基本上大家还是习惯接受调性音乐。

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

为什麽会这样呢?

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家中出去,不论去多远的地方、或是要离开多久,最後总应该再回到家里。

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乐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

此种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在於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的来源就在於音阶的排列上。

我们称二音符间的距离为音程,如果一个音阶里各音符间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没有亲疏之分。

如此便缺乏一种趋势,自然也没有进行的方向可言。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大小调中那二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

以下将音阶中各音名称顺序列出:

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导音(leadingtone)、八度音(octave)。

由此可知十二个音各自能成为一个调的主音,如此将得到十二个大调与十二个小调,总共便是所称的二十四个大小调。

★★★

交响乐队的乐器

交响乐队是演奏交响音乐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组织,一般有五十至一百二十人,甚至数百人之多。

它由木管、铜管、打击乐、弦乐四组乐器组成。

一、木管组

木管是色彩性极富丽的一组乐器,含笛族、双簧族和单簧族三类。

【短笛】最高音域的木管乐器,比长笛体积短一倍,发音锐利而明亮。

其音色在交响乐队中非常突出,常表现出战斗性、鼓动性的音乐情绪或欢乐高峰。

用它的高音区摹拟自然界风的尖吼,雷雨中的闪电也很有艺术效果,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暴风雨"乐意。

【长笛】高音木管乐器。

它的高音区音色明快而有力,中音区优雅清丽,低音区的音色好似中国竹萧的声音,美丽而柔和。

长笛比其它木管乐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双簧管】它是双簧族的高音乐器,音色略带鼻音。

它在乐队里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它的音乐是清丽而鲜明动人的,如《春节序曲》的中部,它还能演奏断音,表现活泼愉快的情绪。

【英国管】中音双簧族乐器,音色似双簧管,但比较含蓄内在。

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Ⅲ"牧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的开始部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等。

【大管】属于双簧族的低音乐器,它的演奏技巧非常灵活而变化多样,特别擅于表现欢乐情绪及各种快速的断音跳进乐句,有"幽默小丑"之称。

当然用大管也能表现悲壮、温柔抒情性的乐句,例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主题。

【低音大管】属于双簧族的低音乐器,它比大管低一个八度,音色和大管相似,但显得更浓厚、暗淡,它常用来充实木管组的低声部。

【单簧管】音色圆润富丽,是木管组最富有表情性的乐器,它的渐强渐弱控制自如,可和弓弦乐器媲美。

它的低音区音色丰厚,常表现出庄严、阴沉,哀愁或凶险的戏剧性效果;中音区音色柔和、含蓄;高音区明亮有力,善于表现喜悦激情乐句;最高音区尖锐、粗野。

【小单簧管】这一乐器的构造形状、吹奏方法和单簧管相同,但体积较小。

它适宜于吹奏光辉华丽的旋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低音单簧管】音色丰满圆润而柔和,演奏绵延如歌的旋律效果极佳,不宜演奏快速的旋律。

二、铜管组

铜管乐器的声音强烈宏大,表现力丰富:

强奏时光辉灿烂,震撼人心;弱奏时又显得温厚、亲切。

【圆号】也称法国号,它是一种富有诗意的乐器,表现力很丰富。

强奏时壮丽、激越,弱奏时柔和艳丽。

它的阻塞音(把手塞进喇叭口内或加弱音器)强奏会产生阴暗恐怖、紧张破裂的戏剧牲效果;弱奏则能表现悲哀的感情。

【小号】音色明亮、锐利、光辉灿烂,是铜管乐器组高音乐器。

它擅长表现激烈果敢的斗争、喜悦及胜利凯旋等效果。

【长号】强奏时辉煌,嘹亮、旷达,壮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弱奏对柔和丰厚。

【大号】音色深沉、浑厚、广阔,是铜管组最低音乐器。

三、打击乐器组

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另一类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定音鼓】一套定音鼓,是由数个各种尺寸的金属锅结构组成的,锅上蒙以鞣制皮革,用特制的螺丝调整它的紧张度。

鼓皮的不同紧张度使乐器发合产生高低变化。

定音鼓弱奏时具有神秘成不祥预兆的效果,强奏时咆哮如雷。

【排钟】一组悬挂着的金属管,用锤敲击。

音色明亮、清脆、悦耳。

【铝板钟琴】一种用铁片以音阶式平排组成的乐器,也有键盘式的。

其音色清澈晶莹,好似仙铃一般。

【钢片琴】它是交响乐队中最宁静、最纤雅的乐器,状如小钢琴,音色清净,象星光般皎洁。

【木琴】用各种大小不同的木片排列起来的一种乐器,音色清脆爽利,音响极为突出,常用来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

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小鼓】小鼓是用两根小木鼓锤演奏,能奏出各种复杂的节奏音型。

它的震音(快速的滚奏)能从隐匿可闻的弱奏,渐强达到极强烈紧张战斗性的效果。

它特别擅于表现军队生活内容。

【大鼓】重敲时富于激情鼓舞;轻敲时具有阴郁、寂寞的色彩,还能摹仿炮声和雷鸣。

【大钹】大钹的音色清越明亮而强烈。

它能表现水花四溅、风暴闪电的效果,以及某种突然惊愕的恐怖心情。

【三角铁】用细铁弯成三角形状的乐器,发音高而透明,带有金属声。

【铃鼓】采用手指敲、捶、大拇指擦等方法演奏,常用在舞曲及节奏性极强的旋律中演奏,可演奏各种节奏音型。

【响板】西班牙民间打击乐器,可用来击奏各种节奏音型,常用在风俗性欢快的片段中,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曲"。

【锣】起源于我国的乐器,富于戏剧性,常用来表现灾难、险恶不祥的情景,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展开部的开端。

另外,还有两种乐器,即钢琴或竖琴,也属于打击器组。

【钢琴】一种用槌击弦的键盘乐器,它拥有宽广的音域,称为"乐器之母"。

它可演奏各种和弦音型和多声部复杂结构的乐曲。

【竖琴】一个大型三角形的拔弦乐器,它一般拥有四十七根弦和七个踏瓣。

竖琴的音色柔丽悦耳、异常优美,善奏和弦、琶音、滑音、泛音等,如:

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一部分开始处。

四、弦乐组

弦乐组由提琴类乐器组成,是交响乐队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组乐器。

【小提琴】弦乐组的高音乐器。

高音区明亮秀美,中音区柔和温丽,低音区丰满厚实。

它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主要旋律部分。

【中提琴】不及小提琴明亮灿烂,但它的音质圆润含蓄、深邃内在而温和。

【大提琴】音色雄浑深厚。

高音区清澈开朗带胸声特征,好象是男高音歌唱,激情而富有诗意,中音区丰满温和,低音区较深沉。

【低音提琴】音色低沉、深厚。

常担任和声低音基础,有时也演奏旋律。

五、其它乐器

根据乐曲的需要,交响乐队中有时还采用短号、萨克管、高音小号、中音小号、中音长笛、曼陀林、吉他。

★★★

钢琴的黄金年代

自工业革命以来,钢琴的声音与形状以深植于我们心中。

钢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表征,比其它任何乐器更普遍。

钢琴伟人霍洛维兹,在1989年逝世,鲁道夫·塞尔金与克劳第欧·阿劳过世于1991年,全世界爱乐者恸失与浪漫派钢琴传承的最后联系。

这个传承是由十九世纪的肖邦、李斯特开始,到拉赫曼尼诺夫、帕德瑞夫斯基以及其他伟大钢琴家们所延续。

阿劳、塞尔金与霍洛维兹都生于1903年,当时人类首度脱离的宗教的束缚,到处洋溢着兴奋希望。

在巴黎,毕加索正处于他的“忧郁时期”,年轻舞蹈家依莎朵拉·邓肯正探索新的舞蹈境界,德彪西与拉威尔致力为钢琴创作崭新音色。

克劳第欧·阿劳生于远方智利的奇谦,于年幼时就到柏林深造,他自认是贝多芬的传人。

贝多芬教过车尔尼,车尔尼是李斯特的老师,李斯特教导过马丁·克劳泽,而阿劳伟大的教师便是马丁·克劳泽。

这一脉相承造就了钢琴的黄金年代。

1903年鲁道夫·塞尔金生于奥地利,在许多方面他都是德国严谨正统、荣耀的终极阐扬者。

这流传的遗产是由克拉拉·舒曼、汉斯·范·毕罗与勃拉姆斯所塑造。

塞尔金的演奏拥有特殊的洞察力。

在神奇的1903年霍洛维兹生于俄国,这也是孕育许多伟大钢琴家的祖国。

生长在燃烧的浪漫主义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作品中,霍洛维兹的老师布鲁门·费尔是俄国钢琴学派创始人——安东·鲁宾斯坦的助手。

霍洛维兹以他继承自安东·鲁宾斯坦的精神为傲。

随着霍洛维兹、阿劳、塞尔金相继过逝,钢琴的黄金时代已宣告落幕。

为何钢琴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表达工具,萧伯纳说:

钢琴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乐器发明,它对音乐的重要性一如印刷之于诗歌。

1500年代,键盘乐器中的王子曾是大键琴,但人们对于更具歌唱性的键盘乐器需求激增——一个可以提供更多音色的乐器,而大键琴不能象钢琴那样发出轻柔或响亮的声音,也无法产生回响。

到十八世纪,人们希望键盘乐器能如歌唱般地触动人心,而非只有播送音乐。

很快地钢琴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

大键琴代表巴洛克时代,钢琴成了古典与浪漫派的象征。

虽然许多人都曾尝试过制造钢琴,但第一位成功的发明者是意大利人,与斯特底瓦里小提琴制造人来自同一地区。

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多福里是梅第齐家族收藏乐器的维修师,他将闲暇时间完全投入在钢琴的革命性发明。

从1700年到1733年间,他逝世前为止,共做出了26架钢琴。

钢琴与大键琴最大的不同在于,钢琴以琴槌装置发音,而大键琴以拨奏方式弹奏。

克里斯多福里设计了原始的琴槌装置,而歌唱与小提琴的家乡——意大利却对克里斯多福里的新发明不感兴趣,在克里斯多福里去世后,德国人很快地掌握了钢琴的发展。

管风琴的制造者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同时他也是巴赫的朋友,一直梦想着制造有广大动态的键盘乐器。

他奇迹地发现克里斯多福里的琴槌装置的图纸,并付诸实行。

1740年代末,腓特烈大帝购买了超过一打的西尔伯曼钢琴,置放在柏林皇宫与各处行宫中。

之前一年,巴赫曾试弹过西尔伯曼的钢琴。

这位大键琴与管风琴大师并不喜欢它。

但当拜访腓特烈大帝并再弹动改进后的新装置时,巴赫宣称它是完美无瑕的乐器。

巴赫的钢琴作品,也是今日留存的最早的钢琴曲目。

葛连·古尔德的巴赫如电火般照亮音乐世界,他是那个年代的传奇人物,以50岁的盛年逝世于1982年,世人被剥夺一位正值巅峰的艺术家。

在古尔德的钢琴下,巴赫的每一个音符像是生命的有机体,巴赫的音乐化成生趣盎然的浪漫乐章。

哲学家伏泰尔第一次听到钢琴时不屑地说:

这新东西永远不能取代大键琴的尊荣地位,钢琴只是个钢铁怪物。

然而钢琴的确取代了大键琴,一直到值得纪念的1903年,汪达·兰道芙斯卡在她的第一场大键琴演奏会才让大键琴再次受人重视。

兰道芙斯卡的音乐会有如巴赫亲临演出,她的脸上绽放巴赫的智慧光芒。

她对其他钢琴家说:

“你以你的方式演奏巴赫,我以巴赫的方式演奏巴赫。

不以气势气势磅礴的史诗呈现而是用小家碧玉的方式表达。

我爱我的听众,我永远热爱他们。

1760年代,钢琴制造中心已由德国移往伦敦与维也纳,很快钢琴的销售量远超过大键琴。

1770年代,两位最不可忽视的钢琴家——穆齐奥·克莱门蒂(人称“钢琴之父”)与史上最受人颂扬的音乐神童:

沃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生于1756年。

克莱门蒂代表英国钢琴,连动装置较沉重且音效响亮,是工业革命庞大力量的指标;莫扎特象征维也纳学派的钢琴,以演奏精确清晰和快速著称。

1781年,克莱门蒂与莫扎特于维也纳宫廷中,在约瑟夫二世安排下,相互较劲,比赛结果必然是不分胜负,但所有的人都热烈的比较二位超技大师的不同点。

莫扎特称维也纳“钢琴之乡”并以教授钢琴与演出他的钢琴协奏曲维持生计。

1792年,莫扎特悲剧性逝世一周年,22岁的贝多芬由出生地德国波恩来到维也纳。

路德维奇·范·贝多芬阴郁态度不佳且脾气暴躁,他宣告自由的精神横扫全世界,他是斗志昂扬的天才,更克服了耳聋的障碍。

维也纳完全被贝多芬征服,他从未出错,他是钢琴中的狮王。

他的演奏充满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力量,钢琴是贝多芬最个人化的表达工具。

他的钢琴作品塑造了一个最具创造力的年代。

作品里的人性与宽广表情,是对钢琴家的最大挑战。

贝多芬在钢琴音乐上所投注的心力,是任何时代的钢琴家都该共同感谢的祝福。

敏拉·海丝是钢琴的黄金年代最受尊崇的人物之一,是英国人的荣耀女英雄,二次大战在缺乏音乐的伦敦,她是英国人音乐上的精神堡垒,经常在炮弹轰炸中演出贝多芬的作品。

1827年,贝多芬去世时,钢琴已成为新兴中产阶级最喜爱的乐器,无论在家里或是音乐厅的演奏。

在贝多芬的年代,都有许多重要的演奏家,例如扬·拉迪斯拉夫·杜赛克以如歌般的演奏与英俊的侧面相闻名。

事实上是由他开始决定以侧脸向着观众演奏的,在此之前钢琴家都是背对或面对观众弹奏的。

杜赛克还开始了支架的使用,他的虚荣心促成音乐上的演进,支架的发明使钢琴转向侧面,以开盖式传递更直接的音响给观众。

当时重要的钢琴家还有卡尔·玛利亚·范·韦伯,他狂热投入浪漫热情的拜伦式风格。

1819年,他的华尔兹在音乐厅登场,正是那首巧妙的《邀舞》。

接着是来自爱尔兰的诗意钢琴家约翰·菲尔德,他创作夜晚的音乐形式“夜曲”。

“夜曲”很快被肖邦发扬光大。

另外一位是“钢琴王子”伊格纳茨·莫谢勒斯,有人说他是首位国际性职业演奏家,他于1830年乘坐第一辆发明的火车,由伦敦到曼彻斯特演出。

1843年,波士顿钢琴制造商琼埃斯·契柯林发明以铸型铁框架来制造钢琴的外框,之后钢琴不但持久不走音,嘹亮声响更可遍传大音乐厅每个角落。

克里斯多福里的原型钢琴,远较现代钢琴轻巧。

现代钢琴以多达二万件的零件荣登“工业革命之女”宝座。

梦幻的双手飞舞在宽阔的琴键上取悦大众,人们渴求炫技之神的演奏,钢琴成为浪漫派的乐器代表。

德国诗人席勒说:

“上帝从不单独降临人世。

”几乎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