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940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 第24课doc.docx

精选教育第七单元第24课doc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认识其意义。

2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理解其重大意义。

3.联系时事,理解当今中国落实外交目标及扩大并深化多边外交关系的表现。

知识点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二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过程: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影响:

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知识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表现:

2019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上海共识”。

②意义:

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重大贡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①表现:

2019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②性质:

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③作用:

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历史纵横】(教材第112页)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案”的主要目的是搞“两个中国”,以方便继续对中国进行控制和干涉。

中国外交部对此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

这样做,一是阻止了美国的阴谋,二是避免了“两个中国”的出现,维护了国家权益。

【图解历史】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误区警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这是因为在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会员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历史纵横】(教材第113页)1971年4月,第31届世乒赛结束之后,中国邀请部分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访华。

由于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毛泽东批示邀请美国代表团访华。

在周恩来接见美国运动员的当天,尼克松宣布了对华新步骤。

这就是“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图解历史】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误区警示】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家利益。

【历史纵横】(教材第114页)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从1981年底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到后来派遣观察员等,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主题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及影响

[史料探究]

1.原因

史料 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①,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

……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②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注:

①体现了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原因。

②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变化:

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2)原因: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的地位。

2.正常化

史料

注:

图一反映的是“乒乓外交”。

图二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思考 图二反映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 

(1)变化: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关系:

“乒乓外交”推动了“政治外交”。

3.影响

史料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①,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②。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③,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④。

注:

①说明中美关系缓和。

②说明中美可以联合抗苏。

③指中日关系改善。

④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联美对抗苏联;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史论形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1.对中国: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2.对国际: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新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拓展延伸]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封锁的外交孤立政策。

(2)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敌对状态走向正常化。

(4)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

合作是主要特征。

但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名家论史]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

史料: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

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

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导读:

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

主题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史料探究]

1.背景

史料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①”。

——邓小平(1985年)

注:

①说明世界形势总体是和平的。

思考 据史料指出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

提示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

2.特点

史料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①。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

——邓小平

注:

①体现了不结盟和独立自主的政策。

②体现了维护和平的目的。

思考 史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提示 

(1)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在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目的: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成就

史料

上图为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呈圆形,主体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的版图、左右环抱的橄榄枝和两条飘带①,会徽上部和下部分别用中文、俄文标注“上海合作组织”字样。

会徽选用绿色和蓝色②。

注:

①象征成员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寓意上海合作组织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②象征该组织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宗旨。

思考 由上海合作组织会徽的设计分析其性质,这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怎样的外交成就?

提示 

(1)性质:

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2)外交成就: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史论形成]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3.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4.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5.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

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拓展延伸]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的原因

(1)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相一致。

(2)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3)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我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3.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4.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表现。

1.(2019·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2.(2019·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其中,推动10多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中苏建交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尼克松访华

答案 D

3.(2019·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

“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

”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解析 在尼克松北京之行前,新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故A项错误;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故C项错误;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广东学业水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和民间交流一直存在,但政治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处于不正常的敌对状态。

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

B.日本追随美国

C.朝鲜问题

D.“文化大革命”

解析 中国取消日本在华特权是针对日本追随美国对华孤立的反应,故A项错误;日本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朝鲜问题是影响邦交正常化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是影响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个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9·江苏学业水平)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

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

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解析 1973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左”错误盛行,故A项错误;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使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故C项正确;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是在新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9·广东学业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理与外国的关系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对外交往中(  )

A.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

B.继续“一边倒”

C.大力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倡导建立反对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交往中我国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为我国改革开放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故A项正确。

B项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C、D两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7.(2019·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

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美国方面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2)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答案 

(1)焦点:

台湾问题。

承诺:

一个中国;从台湾撤军。

(2)原因: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需要解决台湾问题;长期对抗使中国与西方外交基本隔绝。

(3)意义:

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孤立的僵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一、学思之窗(教材P113)

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1)在当时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2)另一方面,美国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3)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寻找新的国际关系平衡。

因此,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

二、本课测评(教材P115)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它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学习延伸(教材P115)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提示 不同点:

前者与苏联结成同盟,承担必要的保护同盟的义务;而后者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为了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在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党和政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经过冷静观察和客观分析,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

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全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中国强调国与国的关系应当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解析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主要国际因素”,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项;B、C两项发生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答案 D

2.(2019·河南焦作高一期末)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

此照片可以说明(  )

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

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

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

解析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两个中国”提案。

据材料“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9·四川绵阳高一期末)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议员、记者、教师、学生、科学家和医生六类人员可以访问中国。

这一规定反映(  )

A.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B.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解析 根据材料“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9·四川德阳高一期末)1971年6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为此,尼克松(  )

A.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B.谋求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致力于结束越南战争D.主张中美合作主宰世界

解析 根据材料“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表明尼克松有意改善对华关系,获取有利国际地位,如联华制苏、结束越战等,故B项正确。

答案 B

5.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

“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

”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

A.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

解析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但中美两国直到1979年1月才正式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虽是在1972年9月底访华,但访问期间就迅速实现了正式与新中国建交。

所以周恩来说“他比尼克松勇敢”,D项正确。

答案 D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  )

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解析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即在国际交往中不受大国的制约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体现了A。

答案 A

7.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解析 题干强调展现三幅图片共同信息,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即中国积极参与不同层面的合作活动,和三幅图片内容相符,故A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B错误;第一幅图没有反映C、D内容,故C、D错误。

答案 A

8.俗话说,“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B.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 据材料“与邻为善”可知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邻国建立的区域性组织;A、B、D三项都不全是与邻国发展建立的组织。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

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

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

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

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2019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终战决议》。

解析 第

(1)问,主要从中日双方和国际局势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

(2)问,时至今日日本政府和部分极端右翼政客在二战侵略问题上仍没有真正反思,再联系材料中措辞即可作答。

答案 

(1)缓和了中日关系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面;日本的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中国的外交局面进一步打开,国际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评析:

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明其没有认罪的诚意。

决议中使用“这类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对外侵略的历史,表明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这种态度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深深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