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749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__________  

(2)公欣然曰:

__________

(3)尊君在不:

__________  (4)下车引之:

__________

23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33.《咏雪》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如果删去,好不好?

为什么?

234.元方还有一个弟弟,叫季方,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和《客有问陈季方》的内容,说一说他们两兄弟共同的品质(围绕一个方面简要概述即可)。

客有问陈季方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选自《世说新语》)

(译文)

有人问陈季方说:

“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

”季方说:

“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

当然我的父亲也不会知道这功德是有还是无。

【答案】

231.

(1)急

(2)高兴的样子(3)同“否”(4)拉,牵拉

232.

(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到一起。

(2)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太丘离开了友人才到。

233.删去不好。

这是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交代,暗示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234.示例:

能言善辩。

元方面对友人的责骂,以“无信”“无礼”反驳友人;季方用比喻的手法讲述父亲的功德。

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元方以严肃的反驳和“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父亲的尊严;季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应对友人非难。

【解析】

23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俄而雪骤”翻译为“不久雪下得紧了”,“骤”意思是“急”。

“公欣然曰”翻译为“谢太傅高兴地说”,“欣然”意思是“高兴的样子”。

“尊君在不”翻译为“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下车引之”翻译为“下车拉元方”,“引”意思是“拉”。

23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句中“内集”意思是“举行家庭聚会”。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句中“舍”意思是“丢下,舍弃”,“去”意思是“离开”。

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23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这篇文章中作者虽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所以不能删去。

据此理解作答。

234.此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

疏通文意之后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例如:

从“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和“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不知有功德与无也”两句中可以看出两个人都很善辩,同时在善辩中两个人都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面对友人的无信和无礼,元方“入门不顾”,链接材料中面对别人的质问,季方运用比喻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译文:

咏雪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胡儿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

“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

“真不是君子哪!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曹冲称象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大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235.解释下列加点字。

(1)期日中

(2)下车引之(3)入门不顾

(4)咸莫能出其理(5)置象大船之上(6)太祖大悦

236.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237.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238.自古英雄出少年,元方与曹冲除了聪慧敏捷,他们还分别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

235.

(1)约定

(2)拉,牵(3)回头看(4)全,都(5)放置(6)高兴

236.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237.

(1)(你的父亲)真不是人!

(你的父亲)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把与吃水线相当的东西装到船上,(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238.元方:

父亲的朋友责骂父亲,元方说他“无信”“无礼”,可见元方很懂事理,知道为人处世要讲礼守信。

曹冲:

面对大象,太祖的臣子们“咸莫能出其理”,曹冲想出办法,可见曹冲遇事善于观察,会动脑筋想办法。

【解析】

【分析】

235.考查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

“期、引、顾、咸“是常用的古今异义词”,“置、悦”古今同义,要注意用双音节词解释。

236.考查文言文断句。

断句前要通读全文大致掌握句子的意思。

本题要断的是全篇中心句,大意是称赞曹冲极其聪慧,像成年人一样。

“冲”即曹冲,引导主谓句“冲少聪察”;“五六岁”表年龄,不可分,“生”放这一句,表示:

生长到、长到;“有”是名词词头,放句子开头,“有若成人之智”独立一句;“有”前面独立成句。

237.考查句子翻译。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句是友人怒骂,三小句相连,没有主语,这是省略句,要补上主语“你的父亲”。

(2)句重点词是:

“称”(读去声):

当,相当。

校:

比较。

本句为倒装句,“称物以载之”即“以称物载”(以吃水线相当之重物载于船),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还原。

238.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时一定要紧扣人物表现。

元方除了聪慧外,很能洞察世情,人多推卸责任,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元方开口即警示对方“待君久不至,已去”(您有过失,失约了),后面又指其错误,在情理认知方面有过人之处,对父亲形象的维护也很感人;曹冲在“咸莫能出其理”时想出办法,可见他平时善于观察思考,遇事会动脑。

【点睛】

参考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曹冲称象

曹冲小时候就聪慧敏捷,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当时孙权曾经送来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

“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把与吃水线相当的东西装到船上,(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有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搞归③乡里。

式谓元伯曰:

“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⑤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

”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

“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

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

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

告假。

④过:

拜访。

⑤克:

约定。

⑥白:

告诉。

⑦馔(zhuàn):

饭食。

⑧升堂:

登上大厅。

23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B.少/游学于太学

C.元芳/入门不顾D.二人并告/归乡里

2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

(1)尊君在不(______)

(2)至其日(______)

24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尔何信之诚也。

242.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这两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在实际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

【答案】

239.D

240.

(1)通“否”,句末语气词“吗”

(2)到

241.

(1)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

(2)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

242.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

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解析】

【分析】

23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D项意思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应该断句为“二人∕并告归乡里”。

故选D。

240.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其中“不”是通假字,通“否”,表疑问语气。

241.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字意思:

家君,家父;期,约定;日中,正午;尔,你;诚,诚意。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24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章的感悟启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悟和做法即可。

了解两篇文章的大意,可以看出,甲文是反面的故事,乙文是正面的故事,但都是关于“诚信”的。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重诺言,守信用”这个角度来谈阅读启示,并举出自己的实际事例作答即可。

(甲)选自《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年代:

南朝宋

(乙)选自《后汉书》作者:

范晔年代:

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

张劭字元伯。

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

范式对元伯说:

“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

”于是共同约定日期。

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母亲说:

“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

”元伯说:

“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

“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

”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