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704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docx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

2006年作物栽培学部分试题

1.水稻、小麦穗分化

水稻穗分化发育过程可划分为8个时期(见书16页):

①第1苞分化期又称穗颈节分化期,是生殖生长的起点。

②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苞的出现,标志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开始;在苞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至此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结束。

③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幼穗长约~1.5mm,苞毛非常浓密。

④雌雄蕊形成期全穗长约5~10mm。

此后,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即孕穗期。

⑤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此时剑叶正处在抽出过程中,颖花长度接近2mm,约达到最终长度的1/4,幼穗长约~4.0cm。

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从外观形态上看,当剑叶叶枕在伸出过程中与其下一叶叶枕平齐时,为减数分裂盛期,此时对环境条件反应十分敏感,是决定颖花能否健全发育或退化及谷粒容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⑦花粉内容物充实期颖壳叶绿素开始增加,柱头出现羽状突起。

⑧花粉完成期抽穗前1~2d,花粉内容容物充满。

小麦穗分化见书74-75页

2.水稻叶龄模式(画图)见书18页

早稻组

以12叶、4个伸长节间的作代表

出叶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节间伸长次序

1

2

3

4

中稻组

以15叶、5个伸长节间的作代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晚稻组

以18叶、6个伸长节间的作代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特晚熟组

以20叶、7个伸长节间的作代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特殊型

以17叶、5个伸长节间的作代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4

开始分蘖的最低叶龄期为4/0叶期(分蘖始龄)

苞分化期顶四叶后半期

枝梗分化期

颖花分化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

花粉充实完成期

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茎秆基部第1节间伸长期(拔节始期)

12、13、14、15孕穗:

表示主茎15叶、5个节间品种最上3个发根节的发根期(其余各类品种的符号均同上述表示)

几个关键的叶龄期以下几个叶龄期与栽培的关系最为密切。

分蘖始期叶龄期开始发生分蘖的最小叶龄,各品种类型均为第4叶期,不受栽培条件影响,是计算有效发蘖数的起点。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

此期是大田群体控制的关键时期之一,其主要诊断指标是群体总茎蘖数。

这时高产的适宜茎蘖数为预期穗数。

若茎蘖数不足应追肥促蘖,若茎蘖数超过预期穗数应及早晒田抑制。

拔节始期的叶龄期为伸长节间数减2的倒数叶龄期。

若某品种伸长节间数5个,则5-2=3,即倒3叶为拔节始期。

拔节始期若总茎蘖数不足,叶色淡,可酌情施用保蘖促花肥,若总茎蘖数偏多,叶色深,应偏重晒田,以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

倒2叶抽出期该期为穗分化处于颖花分化期,是大穗形成的重要时期,如颖花量不足,应适时追施保花肥,若颖花量过剩则可不施,并可适当延长晒田期

3.壮秧标准及秧田管理

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见书39页

2.壮秧的标准 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

形态特征包括叶宽苗健、扁蒲白根、生长整齐、适当秧龄等,生理特性包括光合能力强、碳氮比(C/N)适中、束缚水含量相对较高、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等方面。

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见书41页

1.露地湿润育秧又称半旱秧田育秧,是应用最广的育秧方式。

其技术环节如下:

(4)秧田管理

①芽期从播种到第1完全叶展开之前为芽期。

播后秧板不宜上水,只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保证充足氧气

②幼苗期指1叶展开至3叶期。

应采取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管水方法。

关键在于早施断奶肥。

断奶肥应提早到1叶1心期施用为宜。

③成苗期指3叶期以后至移栽。

应保持秧田有水层。

4~5叶时,应施一次接力肥。

一般在移栽前3~5d施起身肥(送嫁肥),叶色褪淡的基础上施尿素30~45kg/hm2。

4.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见书19页

产量(kg/hm2)=

单位面积穗数(hm2)×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1000×1000

5.源库类型见书23页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源库是相对的、动态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生产上常用单位面积的颖花数与叶面积分别作为衡量库与源的主要指标。

根据水稻产量的源库特征,可以将品种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类(曹显祖等,1987)。

1.源限制型

(1)颖花形成能力强,库容量大且相对过剩

(2)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3)茎、鞘物质的输出率(茎、鞘输出干重占出穗期干重的%)与转换率(茎、鞘输出干重占籽粒增重的%)高,成熟期茎、鞘残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少(4)产量随源的增加而增加(5)强、弱势粒灌浆为异步灌浆型(6)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存物和出穗后的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6.品质见书30页

我国稻米品质的评价与方法

⑴加工品质,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其评价指标主要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⑵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⑶蒸煮与食味品质,指米饭的色、香、味及其适口性(如粘弹性、柔软性等),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

主要有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米饭粘性、硬度、气味、色泽以及冷饭质地等)。

⑷营养品质,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⑸卫生品质,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铅)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

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农药、重金属离子、黄曲霉素、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残留量。

7.肥料运筹、田间管理

水稻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的确定见书47页

1.水稻的施肥量决定施肥量时,应根据单产水平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在理论上施肥量可根据产量指标按下式计算:

2.施肥时期的确定根据各生育期的吸肥特点,结合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时期,在进行合理施肥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

(1)增加穗数的施肥适期以基肥和有效分蘖期内追施促蘖肥效果最好,对于迟熟品种于幼穗开始分化时再追一次肥,有保蘖增穗和保花的作用。

(2)增加每穗粒数的施肥适期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在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可防止颖花退化称“保花期”,钾肥效果优于氮肥。

对于生育期较长的大穗品种,“促花”、“保花”肥均施增粒效果显着。

前期施肥少,穗肥可提前,反之,则移后。

(3)提高粒重和结实率的施肥适期水稻在粒期(抽穗后)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氮肥,这时施“粒肥”有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

一般除地力较高或抽穗期肥效充足的田块外,齐穗期追施氮肥或叶面喷氮或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均有效果。

(三)水稻肥料运筹与施用

1.底肥“一道清”施肥法即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

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强的稻田。

2.“前促”施肥法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增穗。

尤其是基本苗较少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一般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其余肥料在返青后全部施用。

此施肥法多用于栽培生育期短的品种,施肥水平不高或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慢的稻田。

3.“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这种施肥法仍注重肥料的早期施用。

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

在施足底肥基础上,前期早攻分蘖肥,促进分蘖确保多穗,中期晒田控氮,抑制无效分蘖,争取壮杆大穗,后期酌情施穗肥,以达多穗多粒增加粒重的目的。

这种施肥法,在生产上应用广泛,尤其在南方一季中稻区,适用于施肥水平较高,生育期较长,分蘖穗比重大的杂交稻。

4.“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减少前期施肥量,使水稻稳健生长,主要依靠栽培的基本苗成穗,本田期不要求过多分蘖。

中期重施穗肥,促进穗大粒多,后期适当补施粒肥,增加结实率和粒重。

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品种和肥料不足,土壤保肥力较差田块。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适应条件,不能一概而论。

但从水稻的生育特点与对肥料的吸收规律,前期集中施肥与分段施肥,则以分段施肥更有利于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发展,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不同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见书51页

2.拔节长穗期的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此期一方面以茎秆生长为中心,完成最后几片叶和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另一方面进行以幼穗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

这段时期是水稻需水、需肥较多的时期,也是对外界环境条件敏感的时期。

(2)田间管理巧施穗肥,以促进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合理灌水,保证不缺水,不受旱;注意防止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及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粘虫等。

8.搁田见书49页

晒田的作用及技术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花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

(1)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一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是十分有利的;二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强。

还能促进根系下扎,白根增多,根系活动范围扩大,根系活力增加。

高产栽培中,当全田总苗数达到一定程度时,采取排水晒田,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

(2)晒田技术晒田常因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

晒田程度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

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

晒田不宜过头或不足,要灵活掌握。

9.群体质量见书25页

群体质量指标

1.产量形成期较高的光合生产量

2.适宜的LAI及较高的总颖花量

3.较高的粒叶比与良好叶系配置

4.较高的单茎茎鞘重

5.较高的根活量

6.茎蘖成穗率较高且穗数适宜

2007年作物栽培学复试题

1.水稻品质是指什么?

简述稻米品质及评价方法?

见06年第6题

2.晒田的效应作用及技术要领?

见06年第8题

3.水稻湿润育秧的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见06年第3题

4.15叶,4个伸长节间,18叶,6个伸长节间做代表的生育进程叶龄模式?

参照06年第2题

5.水稻的肥料运筹与施肥方法?

见06年第7题

6.简述水稻拔节长穗期的生长特点及其主要栽培对策?

见书51页

7.简述小麦的叶分组及各叶的功能?

见书71页

(1)近根叶组,指拔节前出生和定型的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叶片。

近根叶组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分蘖、根系和中部叶片的形成,以及幼穗早期分化和基部节间的生长,拔节后其作用便逐渐减小。

(2)中层叶组,指着生在伸长茎节最下面的3片抱茎叶。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穗花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以及使茎秆第1、2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

(3)上层叶组,指剑叶、倒2、倒3叶。

上层叶组对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粒数及上部节间的伸长、充实和籽粒灌浆都有重要作用。

8.影响小麦穗分化的因素?

见书75页

9.专用小麦的肥料用量及肥料运筹?

见书84页

10.作物栽培学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及其发展战略?

2009年作物栽培学复试题

1.群体质量

见06年第9题

2.合理密植见书45页

2.合理密植的途径及其适宜条件根据苗茎穗粒关系,目前水稻高产的密植途径有三种:

一是“增穗”途径,靠增加穗数来提高产量,它是针对早熟品种、迟栽小春田、瘦田、少肥、秧苗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等的地区或田块,采取适当加大密度,增加基本苗等相应措施,促进早生快发,以多穗获高产。

一般密度为27×104~30×104穴/hm2;二是“增粒”途径,在稻田土、肥、水等条件都比较好,科学种田水平高的条件下,采取适当稀植,促进个体发育,提高单株分蘖成穗,促大穗、粒多、粒重,提高单株生产率,夺取高产。

这一途径对高产地区,高产田块实现稳产高产是可能的,尤其是对部分肥田、半旱式垄作田、大穗型品种较为适宜。

一般密度为15×104~18×104穴/hm2;三是“穗、粒兼顾”途径,在生产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情况下,靠增加穗数使高产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群体内部日渐加深对个体的影响,导致群体恶化,出现分蘖成穗率低,采用“穗、粒兼顾”途径,保持一定密度,适当增加群体发展,使之即有足够穗数和一定的实粒数,从而获得稳产高产。

适宜于目前生产上占最大比重的中产地区和田块,一般密度为20×104~23×104穴/hm2。

3.根系吸收的环境

4.小麦需肥

见书86页

5.节水栽培见书49页

稻田灌溉与节水要点

1.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及灌溉灌排水的任务在于调节稻田水分状况,以充分满足水稻生理和生态需水的要求。

掌握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适宜的水分范围,是田间灌溉的依据。

(1)返青期水稻返青期间稻田保持一定水层,给秧苗创造一个温湿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不能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否则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栽的秧苗,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夜间灌深水,寒潮来时适当深灌防寒护苗。

返青期遇阴雨应浅水或湿润灌溉。

(2)分蘖期适宜水稻分蘖的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高度饱和到有浅水之间,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随着水层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稻穗发育过程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一般此时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40%。

此期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出穗开花期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出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水层灌溉。

在中稻出穗开花期常遇高温危害的地区,稻田保持水层,可明显减轻高温的影响。

(5)灌浆结实期后期断水过早,会影响稻株的吸收和运输,秕粒增加。

此期最适的水分是间隙灌水,使稻田处于渍水与落水相交替的状态。

3.稻田节水灌溉技术要点稻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健全并完善稻田灌溉渠系,实行计划供水用水;②耕作过程中进行旱犁、旱整,回水后尽快水耕、水耙,把好整地质量关,同时糊好田埂;③实行湿润或浅水灌溉,对“望天田”要浅灌深蓄,或早蓄晚灌或上蓄下灌;④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生理生态需水实施计划供水;⑤实行水稻半旱式种植或地膜覆盖旱种;⑥选用耐旱性强的品种,实行旱育秧,培育耐旱带蘖壮秧;⑦采用高成穗率的施肥技术和其他配套技术。

6.光能利用率

7.高产栽培环境条件见书43-44页

高产稻田土壤基本特征和耕地原则

1.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①土壤整体构造良好;②土壤养分充分协调,不缺微量元素;③适当的保水保肥力;④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生化强度高,保热、保温性能好,升温降温较缓和。

2.稻田的耕地原则耕地总的原则是田平整,土壤膨软,土肥相融,无杂草残茬,无大土块,利于插秧和插秧后早生快发。

(1)冬闲田冬闲田分冬炕和冬水两种。

冬炕田要在前作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田,开春时结合施基肥再耕一次,晒数日后灌水泡田,随泡随耕,使土肥相融,耙平栽秧。

冬水田在前季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泡水过冬,栽秧前浅耕细耙,耙平栽秧。

“烂泥田”由于土壤团聚性差,土粒悬浮,犁耙次数宜少,以免栽秧后造成浮秧,或进行半旱式栽培,防止僵苗。

沙田宜少耙或不耙,以免因耙后泥沙分离,使土壤紧实,影响栽后根系生长。

(2)绿肥田翻耕时既要考虑插秧季节,又要照顾绿肥产量和肥效,一般在绿肥盛长期翻耕效果好,翻后适当炕晒,泡田沤熟10~15d,再犁耙使土壤平整才能栽秧。

(3)小春田指蔬菜、油菜、蚕豆、大麦、元麦、小麦等收后的田块。

由于收、播季节紧迫,应及时抢收、抢耕、抢栽,尤其是双季稻区的三熟田,收后赶栽早稻,一般只一犁一耙一耖,但对土壤粘重的田块,在不影响及时栽秧的情况下力争三犁二耙和短期炕,使土壤细碎松软,以利早发。

起垄栽培的半旱式小春田可实行免耕或浅耕后栽秧。

连作双季晚稻的早稻田,为抢时栽秧可浅耕压埋稻茬或实行免耕。

8.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2012年复试题

1以11叶5个伸长节间的小麦为例,叶子分组及各组作用

2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关系

3稻米品质及生产上如何调控

4晒田的作用及技术

5群体质量指标

6作物栽培学发展趋势及创新方向

7小麦拔节肥作用及施用原则

8合理密植

9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

10小麦感温光特性指导引种

英语口试话题

1.自我介绍

2.家乡

3.学校

4.英语学习兴趣、方法

5.为什么报扬大、为什么报这个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