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696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docx

小学三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析

第七单元:

认识年、月、日

一、单元学情分析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4.、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看日历;了解我国的重大节日

3.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五、单元教学难点

1.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时间的推算过程。

3.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课时安排

年、月、日……………………………………1课时

看日历……………………………………………1课时

一天的时间…………………………………1课时

时间与数学

(一)………………………………1课时

时间与数学

(二)………………………………1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二)……………………………1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章节

主备人

成员

课题

年、月、日

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法。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预习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

一、导入

师:

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吗?

过年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

(穿红衣服、帖春联、放鞭炮…)

师:

同学们都喜欢过年,那你知道年是什么吗?

(学生简单回答)〖引入年的传说〗

师:

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板书:

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一) 探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1、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2、有关日的知识。

3、有关月的知识。

(把有31天的月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叫做小月,你怎么样就能很快记下哪些月是大月?

哪些月是小月?

学生汇报记忆方式:

如拳法,口诀等。

互相交流。

4、有关”年”的知识

(1)为什么有平年、闰年之分,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派代表汇报)

(2)用万年历验证平闰年。

(3)常识介绍:

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进入情境,积极思考数学问题

 

描述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求结果,讨论方法

 

思考本节课中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练一练

测一测

总结

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章节

主备人

成员

课题

看日历

教学内容

学会看日历

教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看日历;了解我国的重大节日。

教学难点:

时间的推算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预习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2、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4、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重要节日?

5、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6、拓展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经过了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是年,我已经

岁了。

 

对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动脑、动手学习做书中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练一练

 

测一测

总结

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章节

主备人

成员

课题

一天的时间

教学内容

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尊重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教学难点:

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预习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

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由多长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

一天有几时?

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

30,19:

00,

19:

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5、全班交流,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对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自主、小组合作探究

 

做书中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练一练

 

测一测

总结

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章节

主备人

成员

课题

时间与数学

(一)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预习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

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9月份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

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对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探索新知

 

做书中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思考本节课中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练一练

 

测一测

总结

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章节

主备人

成员

课题

时间与数学

(二)

教学内容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预习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

活动一:

观察身份证

1、先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

2、全班交流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些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活动二: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自己说一说每天至少喝几杯水?

一个月呢?

半年呢?

一年呢?

活动三: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同座同学讨论:

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

3、尝试的写出工作流程表。

全班交流方法。

.

对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探索新知

 

做书中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练一练

 

测一测

总结

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数学

章节

主备人

成员

课题

整理与复习

(二)

教学内容

整理知识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除法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整理知识

教学难点:

整理知识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预习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

活动一:

看图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

整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包括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季度、24时计时法等内容。

第二幅图:

回忆周长的知识,说一说你学到了有关周长的哪些知识?

活动二:

我的成长足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是怎样学的?

3、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5、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积累了什么经验?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第一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在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第二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图意。

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3、第三题:

先让学生练习,再反馈。

组织学

进入情境,积极思考数学问题

 

描述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列算式、求结果,讨论算法

 

思考本节课中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练一练

 

测一测

总结

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

“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

比多比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

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

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

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

“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

”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这个问题。

3、师:

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4、师:

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                    

、汇报:

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2=100(本);100÷4=25(本)。

师:

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

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2÷4=100÷4=25(本)。

师:

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

(1)这种想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算式的写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

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第一种方法

(一)。

师:

观察这个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连除的运算,按顺序进行计算。

(3)2×4=8(层);200÷8=25(本)。

师:

这样列式的同学请起立。

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法一样吗?

(4)200÷(2×4)=200÷8=25(本)

师:

观察综合算式,思考: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必须先算2个书架有多少层,如果不加小括号,就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就不符合题意。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师:

这两种算式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就叫第二种方法

(二)。

师:

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不一样,分别先求什么?

师:

观察两种思路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在此环节采用让同学互问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澄清模糊的认识,进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

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

6、练一练:

1题

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反馈。

问题二:

看完书我们得运动运动了。

(练一练2题)

1、学生自己读题目,理解题意。

2、这道题中,哪句话你不明白?

(请理解题意的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理解。

3、师:

那你能不能解决?

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吧。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4、汇报:

写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

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师:

谁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三、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

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中,时间安排较适中,教学目标很明确。

我在教学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会分析有关连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独立解决现实的问题。

知识点比较全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学生也能学以智用。

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汇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自己讲解每个算式的意义,记忆非常深刻。

从而观察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这样进一步对比两种思路的异同点,学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流畅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亲近学生。

能够看出,学生对所学的解决问题掌握的比较好,并能够通过用自己的话解释题中的内容。

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类似的实际应用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方式中,采用了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自己能够及时的解开疑问,从而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算式,提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