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451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重点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

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普通的纸、三个木块、热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桌椅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7min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神奇的纸》。

2.前几天王老师买了几件新的家具,看!

它们是什么做的?

有誰愿意上来坐一坐?

坐着感觉怎么样?

奇怪了,纸做的凳子怎么那么牢固呢?

3.拿出纸箱和纸杯,倒水。

还有什么东西是纸做的?

你又有什么想问的吗?

(纸做的杯子拿在手中却不烫手,纸箱放了苹果却没有被压坏。

4.(看图片)纸凳、纸箱和纸杯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这种形状叫瓦楞状。

这些纸做的东西有一些特殊的本领是不是和它们的这种特殊的形状有关系呢?

二、学生观察活动

(一)、折一张瓦楞状的纸10min+10min

1.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你可以把它折成瓦楞形吗?

想不想试一试?

2. 老师有一些小小的要求。

活动提示以图片形式呈现:

(1)试着这一折;

(2)折好的小朋友教一教不会折的小朋友;(3)再拿一张纸,把自己折的瓦楞状的纸和没折过的普通白纸放在一起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并把你观察到的东西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4)观察时间到了,人坐端正,东西放好。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

(二)、瓦楞状纸的隔热和承重能力观察6min+4min

1.通过观察,你觉得我们折的瓦楞状纸有和纸箱纸杯一样的本领吗?

我们再来比一比。

2.活动要求以图片形式呈现:

(1)把普通纸放在两块木块上,再放第三块木块,看纸能不能撑起木块;换成瓦楞状的纸,看纸能不能撑起木块。

(2)把普通纸和瓦楞形的纸分别贴在烫的水杯上,用手感受区别。

小心烫!

3.交流,板书。

三、拓展延伸3min

1.今天我们观察研究了“神奇的纸”,你觉得神奇在哪?

2.老师觉得比纸更神奇的是小朋友们的小手,因为这些神奇的本领是小朋友给予这张普通的纸的。

我们做了什么给了纸这些本领?

(折!

3.虽然纸做凳子和桌子很结实,但是如果放在桌子上的水杯不小心打翻,那么桌子就会怎么样?

4.有没有办法让纸不怕水呢?

我们有没有办法再用我们神奇的小手让纸获得新的本领呢?

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活动手册15页。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

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过程,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及用其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成一本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的历史知识,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到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书,这些问题只有少数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节目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做书的材料为什么会变化?

用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是非常模糊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做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书写、装订等活动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难点:

体验不同时代做书材料的优缺点,认识书本材料的优化演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纸张、竹简、泥板、铅笔、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表。

教师准备:

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

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

你了解的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

3.讲解书的历史,将相关做书材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4.聚焦话题:

大家来总结一下,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体验活动——观察竹简。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自己的书本、其他同学的书本及教室图书角的书本等,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常用的材料。

通过反问古代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这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书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

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体验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

任务要求:

用毛笔在竹简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简上写字的感受。

活动提示:

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收好,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体验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

任务要求:

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还要比一比在泥板、竹简、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

活动提示同上。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2.请部分学生演示,边演示边描述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时期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材料上写字,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

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

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怎样的发展?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通过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得出结论:

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更好的材料用来做书,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板书设计】

书的历史

【班级记录表】

书写材料体验记录表

材料

特点

其他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纸》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本节课,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

学生将在自己的尝试中把纸折叠成瓦楞状,发现普通的纸经过改造后承载力发生不同。

然后再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和隔热能力上的变化。

学生将发现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其性能的探究欲望。

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纸上刷食用油以增加纸的防水性。

甚至可以将学生视角迁移到其他材料的改造上。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纸的特点和作用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描述得很清楚,如:

纸很软、遇水会湿、容易破,可以用来画画、写字、折纸等,但对纸的厚薄描述会有点困难,有时不能说出真实的感受。

学生对于加工和改造一张纸,使它能够承受更重重量的活动也会有些困难,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但是他们勇于尝试,这时教师要告诉他们尝试失败和尝试成功是一样重要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价值观: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

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普通的纸、字典、尺子、重物、杯子、热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师: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很多种类。

(板书:

纸)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它具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浸水变湿会破、折了会有痕迹、蓬松…

2.师: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呢?

预设:

画画、折纸……

3.师:

小明同学要去超市买些饮料,为了环保,他用普通的纸做了个纸袋子,打算用它来装饮料。

你觉得可行吗?

为什么?

预设:

不行,饮料很重会破、瓶盖掉了会湿。

(板书:

薄、易湿、……)

4.师:

哎呀,这普通的纸这么不行,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变成神奇的纸(板书:

神奇的),让它能支撑重物、不容易破呢?

预设:

在上面贴透明胶、叠很多张纸上去。

变厚。

师:

在没有其他材料的情况下,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二、探索:

加工改造纸

(一)改变纸的形状

1.师:

其他小朋友听到他说的方法了吗,我们就用他的方法来试试。

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领一张纸,当做纸袋的底,用自己的方法改造这张纸,并测试它能不能承受饮料的重量。

测试的方法是这样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取两本字典放在桌上,相隔15cm的距离,将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将饮料放在纸的中间,观察纸能否支撑得住物体。

(出示材料:

1瓶饮料)

补充说明:

我们改造后的纸,也要这样测试。

2.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生交流展示探索过程:

你们改造后的纸,成功了吗?

谁能代表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先请没有成功的小组展示,评价:

尝试失败和尝试成功是一样重要的,成功是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才有的。

哪个组成功了,再给我们展示一下?

4.请仔细看一看(教师拿着折好的纸,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变成了这样(板书“WWW”),与原来的白纸(指着“一”)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

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5.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它比普通的纸能支撑更重的物体。

(板书“能支撑”)

(二)探究瓦楞纸更多性能

1.师:

其实,瓦楞纸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播放视频:

分拣快递、拆快递盒、买热饮)

师:

看了这段小视频,请你猜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