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语音课标要求;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音节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
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
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
声母bpmf能和o拼,不能和uo拼。
如:
b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
如:
儿童(értóng),花儿(huār)
y、w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开头。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
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w,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w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
如:
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
用了y,写成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
(1)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
如:
牛、归、论
(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
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ü的顺序标记。
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
如:
tuī(推),qi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5.轻声音节不标调。
如:
萝卜、桌子
标调歌:
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
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
pí'ǎo(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
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2、词性定音法:
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
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4、声旁类推法:
据声旁推断读音
词语
词语课标要求:
1,词性:
词语根据语法功能(A有无实际意义;B能否充当句子主干;C能否单独回答问题;D能否重叠)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介词顺口溜:
在上、在下、关于、对,根据、按照、使、与、被。
自从、依靠、凭借、向,通过、沿着、把、给、为。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名词或代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
介词前后两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
3、近义词的辨析角度:
A词义轻重;B适用的范围;C搭配的对象;D感情色彩;E语体色彩。
4、词语的辨析原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5、注意关联词的使用:
A、正确使用;B、正确搭配。
6、词语的含义:
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
答题方法
(1)、思路: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语言:
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意思是……”等。
7、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是指所指定的词语在该句子中对所表达的对象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需要学生对该词语,对整个句子作较为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并找到合理有效的语言来表达。
答题方法
(1)思路:
从词语对所表达对象表现出的情状、实际情况去判断。
并组织合理的语言答题。
(2)语言:
注意区分文体,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表现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是说明文,应该用“准确地说明了……”;如果是议论文,应该用“有力地论证了……”。
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最好不要把记叙文的词语表达作用说成是“说明了”什么。
8、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章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文中人物的感情;二是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
答题方法
(1)思路:
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语对所表现的对象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或者该词语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2)、语言:
可用“表现……”“批判……”“讽刺……”“赞扬……”等等之类。
9、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答题方法
(1)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0、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题方法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1、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A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如:
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如: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例如:
贬义色彩的成语有:
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等等。
褒义色彩的成语有:
蔚然成风、集腋成裘、从容不迫等等。
C对象用错,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如:
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要特别注意“如”字结构的词语。
D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当。
例如:
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E重复累赘,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
例如:
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又如: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课标要求: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1、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
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
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主宾搭配不当。
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
(3)成分残缺①缺主语。
如:
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
如:
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
应加上“的情景”。
)
(4)语序不当①逻辑语序不当。
如:
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
A:
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
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
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
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
(5)前后矛盾①前后不统一。
如: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
如:
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
(“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⑧范围不清。
如:
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6)重复罗嗦,如: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7)表意不明(歧义)如:
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
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
2。
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
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
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
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
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
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
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
不能另造新句。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
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
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知识能力要求:
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
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
)
2、问号(?
)(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
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
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
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
小王,快来!
快来!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
例:
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
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
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
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
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
例:
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
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例: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
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
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
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
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
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
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
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
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
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
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
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
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
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
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2、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
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
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
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
“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例:
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
例:
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
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
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
(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
例:
老刘病了。
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
(五)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
(六)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世西:
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七)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
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
三、四米十之七、八例: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八)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3:
分号: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
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
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
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
例: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使用分号需注意: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
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
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
我已经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
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
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
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
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
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
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
“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例:
事实证明:
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
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使用冒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号是句内点号。
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
华老师批评他:
不尊守课堂纪律。
(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
我认为这首诗很好。
(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
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
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
例:
姐姐来信说:
“最近上海天气很热。
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
例:
李老师说:
“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
“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四)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
同志们!
你们辛苦了!
例:
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
小刘来信说:
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
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
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
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3、标号: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引号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话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者想说的),或者是引用来的。
例:
船工从酣睡中醒来:
“敲门干什么?
”
(二)表示放在引号里的话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义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别有含义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怀疑这种说法的,以及讽刺、反语等。
例: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
(表示突出、强调)例:
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
(反语)
此外需要指出的词语以及专名、术语、成语之类有时候也用引号。
例:
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例:
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使用引号,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二)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
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
贾岛诗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例: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三)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
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例:
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说的,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有的说,要是背得动,妈妈要把你们背着送过鸭绿江。
破折号用法:
破折号是标号中的重点。
它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它后边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例:
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例: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行文中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如上二例。
如果这类语句插在一个句子的当中,往往前后两处都用破折号。
例:
作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悦……
(二)表示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
例:
“好香的菜,——听到了风声了吗?
”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对面说。
破折号还有其他一些用法:
(一)表示说话中断。
例:
“你——”老张看了看我,亲切地说,“未来属于你们,你们青年人一定要刻苦学习,力争成为本行的专家。
”
(二)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三)副标题的前后,或只用在前面。
例: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四)表示事项的列举。
这种用法多用于文件和科技文献。
(五)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六)注释后,说明注释者。
例:
……如格林(英国新康德学派和新里格尔的创始者——译者)给他的影响更大了。
此外,破折号有时也可用于总括前文。
例:
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
使用破折号需要注意的是:
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标点,用了破折号以后,一般说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跳跃或转折的话除外。
因为读到破折号时,总要停顿,省去那个标点不影响理解语意。
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
这种注释或补充说明面比较宽,可以解释语义,注明时间,也可以交代引出处,列举具体内容,还可以讽刺、批评、订正错误等。
使用括号要注意:
(一)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二)按注释范围大小来分,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前者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括号前如有点号要放在括号外边,括号内的最后一个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应当省去。
后者要放在全句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按一般情况处理。
例:
他高声念道:
“万道光芒地,将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
”(郭沫若:
《太阳礼赞》)例:
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