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497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docx

专题一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回顾

2012年,中国经济承续2011年增长速度回落惯性,实际经济复苏进程迟缓。

中国经济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财政刺激政策的大规模退出,在成功去通货膨胀趋势后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

受国内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滞后紧缩效应以及国际经济复苏脆弱的外部不确定性制约,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减速趋势至年末开始逆转,全年实际GDP增长速度仍然相比上年度明显回落,导致实际GDP水平与其潜在水平缺口继续扩大。

中国经济复苏在2012年暂时停滞,并未中断2010年以来总体经济景气的扩张过程而在2012年形成新经济波谷。

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有利因素

(一)国际

总体看,2013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仍将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但有利因素逐渐增多,预计比2012年有所改善:

一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好转,同时因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所带动的能源成本降低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增长,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优势也正带动高端制造业加速发展,“再工业化”政策效果强化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增强。

二是德国捍卫欧元和欧元区的强硬表态,G20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增资IMF救助欧债国家的态度转变,以及欧洲央行推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为欧洲国家赢得了解决债务问题和国内结构问题的时间,使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冲击得到缓解,欧洲经济2013年表现可望略好于2012年。

三是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谋求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的政策突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3年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速黯淡的一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6%。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1%、0.2%和1.2%,显著低于其潜在增长水平;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相对乐观,整体经济增长率有望反弹至5.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结构改革不到位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难以根本改观,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回升动力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经济蓝皮书》认为,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增速回落,全球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大。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则认为,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悲观情绪的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小幅回暖。

(二)国内

第一,落实“十八大”精神和政府换届将进一步调动全国上下的发展热情。

2013年,“十八大”确定的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上下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热情,稳增长系列政策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3年还是“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年份,国家层面将对各级地方政府规划执行情况全面检查评估,各级地方政府为努力上交满意的答卷,将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五年规划中各年的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第二、三年往往是投资加速年份。

2013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大量审批并开工的“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有利于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

第二,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无论是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还是从自身情况来看,我国在“稳增长”方面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仍然保持在20%的高位,高于1985-2012年平均值8个百分点左右,而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之所以上升到当前的高位,主要是这项政策工具被赋予了对冲外汇占款等职能,预期2013年对冲压力将明显减轻,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下降空间;2013年物价水平总体仍将保持相对低位,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基准利率相对较高,存贷款利率也有下降空间。

从财政政策来看,201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仅为1.5%左右,同时,我国仍具有一定减税空间,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投资缺口较大,财政支出需求也较高,因此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第三,“新非公36条”细则的政策效应将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结构性减税一直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2013年继续有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进一步推进将使原征收营业税的民间企业享受机器设备和物料消耗两者购进增值税税额抵扣,有利于激励民间投资扩张。

42个部门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玻璃门和弹簧门”,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消除各种行政障碍,减少“有形之手”对市场运行的干预,激发民营企业的创业热情。

第四,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特别是酝酿多年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拓宽了消费市场空间,激发了居民消费热情,日益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手段。

第五,自贸区建设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将有利于外贸稳定增长。

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贸区。

其中,已经签署了10个自贸协定,除与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外,其他9个自贸协定已经开始实施,实施情况良好;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5个。

同时,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与韩国结束了自贸区联合研究,中国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

三、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一)国际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2013年,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政策的主流趋势是用制造通胀的方式增加就业。

一是美国大选后因“财政悬崖”问题导致的财政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可能使国际金融市场受到一定冲击。

当前,美国已经实行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4)。

美联储将把基准利率长期维持在零或接近于零的水平,并与本国通胀和失业率相挂钩,只要通胀率没有超过2.5%,失业率没有下降到6.5%以下,就将继续维持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实质上是把全球经济作为人质,只要美国就业目标没有达到,就不惜采取制造全球通胀和资产泡沫的方式来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复苏。

二是欧元区根本的制度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增长”与“紧缩”的两难选择和政策摇摆使欧洲重债国经济表现不确定性较大。

三是日本因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需求不足使经济难有大的起色,又与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相继爆发领土争端,区域经济环境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四是金砖国家整体发展势头减弱,中国、印度的经济减速调整使能源原材料新增需求增长放缓,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资源出口国必然受到冲击。

五是在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背景下,国际资本便宜而又充裕,但就是进入不了实体经济部门,而成为国际套汇套利资本进入资产市场和新兴经济体。

充裕的流动性将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通胀风险可能重新抬头;但新兴国家需求增长放缓又抑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2013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震荡起伏可能较大。

如果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国际套汇资本将加快流入中国,从而抬高中国的CPI。

人民银行为对冲外汇占款增加而采取紧缩政策,将恶化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国内

(1)经济企稳基础不牢

(2)企业经营困难

首先,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有待恢复。

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税负较高等因素不断侵蚀企业利润,亏损面有所扩大,这不利于企业投资资金积累。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调查的企业景气指数2012年三季度为122.8,比二季度下降4.1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三季度为116.5,比二季度下降4.7点。

201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有望小幅回升,但产能过剩压制了价格回升幅度,企业家的预期能否得到有效改善,是企业新增投资能否较快增长的关键。

(3)结构调整任务繁重

产业升级短期内仍缺乏新的增长引擎。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峰值,“刘易斯拐点”临近,人口红利开始减弱;随着人口结构趋于老化和储蓄率的下降,资本存量增速开始下降。

因此,从经济要素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必然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在。

然而,面对全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差距面临再次被拉大的风险。

虽然部分企业开始更新节能减排设备和用机器替代劳动力,部分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也在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但因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体制激励动力,企业全面的设备更新投资高潮2013年难以出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升级缺乏新的带动力量,企业仍将承受结构调整的阵痛。

(4)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5)“三农”问题不可忽视

(6)宏观调控陷入两难选择

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以及CPI的过快上涨,国家采取了相对紧缩的信贷政策,导致经济下滑,实体经济资金异常紧张,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企业之间三角债规模加大,企业互担互保的现象严重,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

中国宏观调控既要控制房价和CPI,又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宏观调控陷入两难选择。

3.预测

2013年,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上任的第一年,我国的重大经济政策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政策环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2013年下半年一些重大经济政策可能会逐步出台,新的经济发展政策将更加强调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而不是过去的“速度和效益”上。

四、2013年中国经济政策

(一)总要求和目标

2012年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二)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45分钟)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

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日前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当前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并将其作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

这一论断切中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2011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正式进入城镇化的“拐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之间各种矛盾积病显现并加剧。

其中,由于农民人身市民化滞后于身份非农化,大量外来农民工不能与城市户籍居民享同样公共服务而引发的公平争议频起。

在此情势下,中国城乡“旧二元结构”延展形成“新二元结构”,这也是执政者浓墨重彩着眼新型城镇化的重大用意。

分析称,2013年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望围绕新型城镇化开展,其中包括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

5.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

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

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6.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

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

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经济发展思路的六大转变:

1、应对危机方式的转变,由被动转为主动。

过去几年我们对外部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的应对主要体现为“保”和“稳”,带有很强的人为维持高增长色彩,应对方式是“筑堤垒坝”,避免冲击,结果不仅经济高增长保不住,而且延缓了经济结构调整。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倒逼机制”令人耳目一新,强调内外经济调整都是机遇,化经济下行的压力为结构调整的动力。

不再强调保增长或稳增长,而是利用外部内部的困难倒逼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倒逼的重要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转变,由快速转为可持续。

把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为“持续健康发展”,而过去常常表述为“持续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快”从中央文件中消失,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务实,接受经济增长调整、经济速度趋势性放慢这个事实,开始去“高增长思维”。

提出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再人为地拉高经济增长速度。

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干预的绩效标准也将发生根本改变,不以增长速度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要更加强调经济发展效益与质量指标。

3、发展重点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转为质量效益型。

如重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尤其重要的是,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上,体现了消费优先,力求改变过去的投资优先的思路和做法,提出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新消费增长点。

同时,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发展在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

4、国际竞争策略的转变,由融入转变为自主。

过去我们在开放发展上强调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强调出口的作用,但却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苦恼,一些行业原想“以市场换技术”,结果既没换来技术,又对自主品牌形成巨大约束,因此,必须改变这一战略,要更加强调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5、改革推进力度的转变,由常规转为加快和突破。

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是绕不开也躲不过的,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难以推进,主要原因是因为体制障碍。

提出要重顶层设计,又要重视发挥基层、社会的积极性,最令人兴奋的是将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改革由“多谈”正在变为“多做”,重在行动,重在落实,重在大胆实践。

6、领导工作方式的转变,体现为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最高层领导者们从会风到出行,样样显新风气,即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三)宏观调控面临环境挑战

  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对宏观调控的运作构成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2、国内经济形势:

两种不同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基于此,专家与研究机构对国内形势的认识形成两个不同的阵营。

  对国内形势比较乐观的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当前中国的内需市场强大,居民收入和国民消费还会快速增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很强。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负债率较低,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则认为,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不稳,经济运行正处于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

2013年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经济蓝皮书》也认为,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于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将进入脱胎换骨转型的痛苦期。

2013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增长将继续保持低速。

2012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其中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中部地区增长11.6%,西部地区增长12.8%。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如果不能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支撑的“旧经济”转向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撑的“新经济”,即使采取更激进的招商引资策略,启动更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更积极地追求GDP增长目标,也只会延缓减速进程而不可能改变减速趋势。

因此,东部地区率先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2013年转型的一大关键。

2013年我国重化行业、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及相关装备制造业也将进入一个长期调整时期。

2012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发电量增长3.6%,钢材增长5.7%,水泥增长6.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7.1%,乙烯下降2.9%,汽车增长7.3%,其中轿车增长8.4%。

一方面,2003至2008年的全球泡沫经济进入“去泡沫”的长期调整时期,另一方面,2009至2011年我国应对危机的刺激措施综合效应也告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将进入脱胎换骨转型的痛苦期。

2013年我国要素价格将继续上涨。

既包括劳动力、土地、水电煤气等要素成本,也包括人民币汇率、利率和CPI,还包括社会保障成本和环境成本,将继续发生刚性的、持续性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低成本优势转向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就变得更加重要。

(二)经济增长谨慎乐观,物价稳定或可期待

  1、经济增长谨慎乐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对2013年经济增长最为保守,他们认为,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我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建议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PI为4%左右。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利用模型预测,尽管受到国际危机影响,但中国的实力、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是巨大的,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对经济增长前景表示乐观。

  国内外大部分专家与研究机构对于我国2013年经济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政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采取了诸如下调储蓄利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刺激经济增长的办法,经济增长率在8%—8.5%范围成为一种最大可能性。

一般认为,中国经济正常的增长区间应该是在7%—9%,高于9%会出现通胀甚至经济过热,低于7%则会通缩,8%左右应是中国经济最合适的增长率。

这个速度既不会损害发展潜力,也不会造成资源与设备的闲置浪费。

  2、物价稳定或可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判断,由于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可能推高明年的CPI。

2013年物价综合压力将略有上升。

再考虑要素价格改革等,应为CPI上涨预留一定空间。

  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认为,居民消费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2013年涨幅在3%,资源价格改革将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回升,全年涨幅在4%。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中国2013年依然有积极货币政策的空间,物价影响不大。

(三)“三驾马车”与城镇化驱动

  经济增长取决于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

新一届政府高调推动城镇化战略,对2013年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长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

  1、消费:

有望常态增长

  目前,中国正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