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420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x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

  课程标准要求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

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

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告诉我们: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火柴业力量的源泉。

其实,这也是支撑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动力。

学习“”,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方针、手段和危害。

  ●理解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明确经济要发展,必须建立民主的政权,从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自主学习精要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思维激活

  说一说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

表现怎样?

  做一做促使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

  答案:

B

  二、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

“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的体系之中。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

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日本还控制和垄断了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物资管理制,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日本还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

  思维激活

  说一说日本在沦陷区内实行怎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方式?

产生了什么影响?

  做一做被日本定为“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的是 

  A.工业矿业

  B.金融业 农业 

  c.矿业 金融业

  D.矿业 农业

  答案:

A

  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重压。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他们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

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官僚资本还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

1931年,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财团银行,趁中国棉纺工业出现危机,通过投资、贷款、管理等方式,先后侵占了33家民族资本纱厂。

  思维激活

  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表现怎样?

  做一做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

  B.地主阶级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

  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抢夺路矿权和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

  答案:

D

  核心问题突破

  考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要:

要注意从外因、内因两方面,再加上特殊的社会性质等方面进行理解。

特别应该注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思维开放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步壮大,这就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案例拓展园: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了

  时间华资工厂华资资本工人

  13年1698家330824000元270717名

  20年1759家5006XX0元557622名

  A.华资工厂数量增加

  B.华资资本数量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答案:

D

  解析一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它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促使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发生重大转折。

  考点二:

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

  学法指要:

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的主要影响应从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和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的主要目的来分析。

认识日本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思维开放线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中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国内市场狭隘,资源少.土地资源贫乏。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日本选择了对外侵略、掠夺殖民地和市场这一手段。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日本以沉重打击,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接着战争的消耗更给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这样,在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后,日本制定了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的总方针,在工矿运输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对沦陷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掠夺,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实现其发动战争的罪恶目的。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经济的影响:

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

使沦陷区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的工矿资源、资金被掠夺榨取,给沦陷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案例拓展园:

下列有关“适地适产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工业②在东北发展电器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③在华北发展轻工业④在华中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的认识。

“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经济的体系之中,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在华中发展轻工业。

  考点三: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学法指要: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对民族工业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思维开放线

  不利因素:

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

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因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统治政策的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案例拓展园:

“北伐时期,蒋介石让荣宗敬承销债券——“二五库券”,但被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以纱业艰难拒绝。

这一行为羞辱了蒋介石,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荣宗敬家财,最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的斡旋,此事才得解脱。

”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B.官僚资本主义利用政权压制民族工业

  c.荣宗敬不畏强权

  D.蒋介石代表的阶级利益在发生变化

  答案:

A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肩负着救亡图存的重任,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其发展步履维艰。

  考点四: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学法指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认识时应该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还要注意当时的国际环境。

  思维开放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案例拓展园: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其发展步履维艰,但是在近代还出现了三次发展的有利时机,被称为“三大热潮”。

比较它们出现的相同点,必须从原因、表现、影响上进行分析。

  高考经典感悟

  例1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

“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

  A.火柴和造纸业

  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

  c.面粉和制糖业

  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