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998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附图 

某省大围子猪资源种场总平面布置图  

屠宰场总平面布置图  

附表 

附表11:

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1-1:

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1-2:

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3: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4:

产品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5: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附表6: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6-1:

原材料、动力及工资福利费估算表 

附表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9: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10:

贷款还本付息表   

附表11: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2:

资产负债表 

 

   

附件   

某市环境保护局“关于20000头/年某黑猪屠宰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某黑猪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与期限   

建设性质:

扩建  

建设期限:

2011.10—2013.10   

1.1.3项目建设单位:

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由某富饶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某县双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位于某县双江镇,注册资本200万元,现有净资产395万元,固定资产860万元,员工13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2人,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致力于某县本土品牌“某”黑猪产业发展,从种质资源保护、繁育、推广、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入手,实施生态化养殖、精细化加工、品牌化经营的生猪标准化生产,打造完整高附加值的生猪产业链。

公司大力发展;某黑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联合某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制定“土猪饲养技术规程”,实施猪粪回收农田施肥等措施,确保某黑猪养殖生态环保。

 

1.1.4项目建设地点:

   

屠宰场:

某县·双江镇·某社区 

某黑猪(大围子猪)保种场:

某县·双江镇·山笔村·早禾园组·九斗垅区   

1.1.5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某黑猪保种猪场建筑6007.88平方米,配套建设,粪污吸收管道650米,沼气池600立方米,净化池600立方米,场区绿化面积5093.45平方米,护墙和围墙2884米,场区和进出道路水泥路面硬化3公里,猪场外水电系统,视频可追溯系统等。

   

新建宰杀能力500头/D肉类屠宰加工车间1500平方米,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1条,原有办公楼960平方米、新建办公楼960平方米,沼气池150立方米,净化池150立方米,厂区水泥路面硬化2000平方米,厂区绿化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厂区围墙100米。

   

1.1.6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项目实施后,年饲养某黑猪种猪2000头,年繁育饲养商品仔猪4万头(其中:

36500头外销售“带养户”),饲养出栏商品育肥猪3500头。

实现年销售收入2145万元,利润537.34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76%;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1.55%,项目财务净现值(税后)5451.97万元(折现率=10%),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为4.39年。

  

1.1.7投资规模和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3360.44万元,建设投资1691.48万元,流动资金投资583.17万元,建设期利息85.79万元。

 

1.1.8资金筹措与使用   

项目新增建设资金筹措(包括建设期利息):

在项目新增3360.44万元建设投资中:

项目自筹资金1160.44万元;银行贷款1200万元。

 

1.2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表1-1项目财务评价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2360.44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145.00 

3 

年总成本 

万元 

1600.60  

4   

年经营成本   

万元  

1450.507 

5   

利润总额 

万元 

537.34 

6   

净利润 

万元   

403.01   

7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21.55   

8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25  

9 

投资利润率   

% 

22.76  

10  

财务净现值(税后) 

万元   

5451.97 

11  

投资回收期(税后) 

年 

4.39   

12   

利息备付金率   

%  

9.90 

13   

偿债备付金率 

% 

1.30  

14 

盈亏平衡点 

% 

55.32 

15   

资产负债率  

%   

35.46  

16   

流动比率   

    

262.77  

17   

速动比率  

% 

129.86   

1.3社会与生态效益  

项目达产后,通过投放种猪和仔猪每年可带动当地1000个养猪户开展围栏养猪,作为企业,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具有极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公司以造福人民为已任,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的发展之路,成功的探索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民、企业双赢的初衷。

通过乡、村两级政府担保,农民以家庭圈舍和劳动力参与合作,公司以“基地+农户”的形式,采取“四提供一回收(即:

统一提供仔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兽药、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收产品)”的模式对农民进行合作与管理,由于农民不需要大的资金投入就实现了生产,承担的是零风险,合作积极性特别高,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养殖业迅速发展。

使更多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双江现有的区域资源优势,通过项目的实施、良种猪繁育体系和养殖服务、屠宰加工体系的建立,优化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科技含量,将潜在的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最终实现项目建设企业和项目区农民双增效。

该项目的实施可带动项目及周边地区近1000家农户,每年增加收入2.3亿元,纯收入增加9000万元,可以带动3000余人就业,解决城乡闲置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1.4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  

1、《某县人民政府双江镇某黑猪产业发展调研会议纪要》长县政纪【2011】30号  

2、《某县人民政府关于某黑猪产业发展调研会议纪要》长县政纪【2011】59号  

3、《某黑猪产业发展规划》; 

4、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规定; 

5、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

   

6、有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和证明文件。

   

1.5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生猪产业。

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国务院于2007年7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办发[2007]22号),某省人民政府于2008年4月颁布了《某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9号)。

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如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生猪良种补贴、税费优惠、用地用电支持等,来促进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

  

符合养殖业发展规划。

《某市畜牧养殖管理办法(试行)》将全市畜牧养殖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双江镇及其周边乡镇不在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的范围,属于适度养殖区。

《2008—2012年某市养殖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5年内全市建成30个以上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400户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户,全市生猪产量80%集中在规模户、养殖小区中。

《某县2008-2012年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养殖业)》要求,以双江为某黑猪资源保护和生产基地,加强某黑猪的保种和提纯复壮,向周边乡镇供应优质二元猪母本,生产内三元商品猪;建设以双江、春华、路口、白沙、金井、开慧、福临、青山铺、高桥为重点区域的高效生猪养殖带,发展高效生猪养殖业。

 

某县大力扶持发展某黑猪产业。

2011年4月26日,某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某黑猪产业发展工作。

会议认为,某黑猪作为某省优良地方猪品种,具有独特的品质和特性,要将其作为某县农业产业品牌来全力打造,各部门应全力支持黑猪产业发展。

会议决定,成立某县某黑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副县长常利民任组长,刘高祥、余孟洋、唐锋任副组长,政府办、畜牧水产局、财政局、农办、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农业局、水务局、林业局、国土局、环保局、农开办、能源办、双江镇政府为成员单位;由双江镇政府牵头,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某黑猪产业发展规划和繁育场规划,确保黑猪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某黑猪产业由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具体开发实施,各部门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在生猪调出大县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某黑猪产业开发,2011年安排核心保种场建设资金80万元,其余农户发展和生产扶助、品牌推广扶持资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扶植办法。

  

通过对项目的生产工艺、市场、国家正常、环境评价、财务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认为项目技术工艺上先进可行,财务上各项指标较好,抗风险能力强,经济上合理可行,环境保护效果显著。

综合评价认为:

项目可行。

   

1.6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6.1存在的问题:

   

从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在我县发展种猪生产今后也面临挑战。

  

一是从市场环境上看,虽然在一些地方特种市场销售较好、生产效益较高,但是,作为种猪产业单纯的扩繁卖种机遇期已经基本结束,正在进入常态发展阶段,不会出现价格超高、市场奇缺的情况,因为在我国宁夏、辽宁、浙江、广东、山东、天津以及河北等省份都有饲养,而且发展也很快。

所以,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多的是竞争和挑战。

 

二是从产业经营上看,多数饲养场户品种杂交技术路线不清,致使有的养殖户乱交滥配,降低了生产性能,好的性状改没了,不良性状改出来了,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出功能,品种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三是行业发展缺乏约束和管理。

价格不一,竞争无序,市场开拓不利,缺乏必要的组织协调,行业组织程度低,养殖户利益受到损害,难以打开更大的市场,对今后产品开发方向把握不准,创造品牌意识不强,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四是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需要在繁育、饲养等方面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来提高生产档次,扩大生产规模。

   

五是资金短缺是影响项目建设的关键,资金短缺造成生产规模小,公司的经济势力难以壮大,难以应对市场的风险,必须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六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一方面农业化学物资的污染,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及畜禽产品的食品卫生质量;另一方面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粪尿以及畜禽加工厂的废水,已成为一种灾害性的新污染源。

有些养猪场内满地粪尿任其流入沟渠、河流,污染水体,造成公害,使境内地表水严重恶化,氨氮大幅增加,化学耗氧量增加3倍多。

因为粪便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酸腐败的产物能溶解于水,使水具有臭味,从而恶化了水质,不适于人畜饮用。

这些腐败性有机物质进入水体,经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氮、磷等富营养成分。

另外,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进入河道后,能通过水体或水生动植物进入快速的扩散和传播,直接或间接的传染各种疾病。

因此对饮用水的水源体系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不容忽视。

  

1.6.2建议:

   

(1)加快技术研究和攻关,尽快制定某猪种猪生产标准。

   

(2)制定某猪生产手册,更好指导业户生产。

 

(3)加强生产基地养猪户的组织管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协会,搞好生产、供应与产品销售工作。

   

(4)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组织商品猪的生产,加大质量控制力度,从生产的多个方面加以控制,保证无药残、无疫病,提高产品信誉,为某猪产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

 

(5)加强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技术全面,作风优良,肯吃苦的技术服务队伍,更好地为生产基地的养猪场户服务。

 

(6)建设沼气工程处理猪场的猪粪便,完善畜牧生态工程。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1、生猪产业一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生猪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未来生猪产业不但不会削弱,反而将会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将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列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出台了有关鼓励乡村发展养殖小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畜禽养殖业实行各项补贴等系列政策措施。

某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和外销大省,省政府近年也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07]16号)、《关于推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9号)等文件,有力促进某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某省进一步明确财政重点支持优质稻、生猪、柑桔、茶叶、油茶五大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生猪产业是重中之重。

要求“十二五”必须制定某省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新的生猪健康养殖、规模养殖规划,走规模、安全、高效、生态的现代养殖业发展道路。

 

2、国家高度重视地方生猪良种资源开发。

 

国家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涵了八眉猪等34个地方猪种;确立了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保护区和保种场,包括宁乡猪、荣昌猪和藏猪3个保护区,以及太湖猪、民猪、黄淮海黑猪等35个猪遗传资源保种场。

为满足特定市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国家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拟在全国选择100家种猪场组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2年筛选出高生产力水平的核心育种群5万头,2013-2016年形成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形成相对稳定的育种基础群体,以促进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3、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生猪产业改变发展方式。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某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城市群。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某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某市城市规划区为2893平方公里,某县的部分乡镇已纳入某市城市规划区。

城市发展要求生猪养殖必须从城区退出,某县生猪养殖总规模将逐步减小。

按照某县“南工北农”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生猪作为某县传统的优势农业产业,应该继续保留,但必须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产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项目列为鼓励和重点发展的对象。

该目录将“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列为鼓励类发展的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也进一步提出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其中第一产业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总目标,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素质。

《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某黑猪产业化发展。

 

2.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近几年来,猪肉产品市场需求与发展环境的变化,既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与世界养猪发达国家同台竞争,我们在生猪品种、饲养技术、生产工艺、设施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们在生产资源、饲养成本等方面又有一定的优势。

如何把握机遇,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消除不利因素,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但仍存在品种品质差及产销环节不密切等突出问题。

生猪养殖规模化低,养殖方式落后,产出率低、饲养效益低。

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是传统养猪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的养猪业正处于散养向现代化产业过渡的关键时期。

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我国的生猪产业会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通过项目实施,开创出一条统一供应优质二元母猪、分户饲养、统一配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加工的养猪新路子,可有效地提高生猪质量,促进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食品安全,有效整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既可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又可提高生猪品质,还可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货源,可进一步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发展,环境改善,达到财政、农民双增收的目标。

  

3.加快品种保种,提高生猪品质的需要。

目前,纯种“某黑猪”只有不到2000头,其中纯种母猪仅84头,纯种公猪仅8头,且隐退势头依然不减。

无不采取积极的保种措施,某黑猪品种有灭绝之危险。

通过项目建设,利用优良品种繁育某黑猪,不仅能保护品种资源,而且能有效地解决我县及周边地区良种猪短缺、良种化程度低的问题,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货源,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市场低迷,疫病频发,养猪效益急剧下降,许多养猪户大量淘汰宰杀母猪,导致07年以来生猪饲养量急剧降低,进而导致猪肉供应不足,价格快速攀升,甚至因此导致价格消费指数上涨,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央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刺激生猪生产,对能繁母猪落实政策性保险和资金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发展。

但母猪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特别是培育优质二元母猪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一般饲养场户达不到生产要求。

优质二元母猪是生产优质商品猪的基础,也是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养猪效益、保障猪肉供应的基础。

实施该项目,为社会培育优质二元母猪,可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做出积极贡献。

 

5.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健康养殖的需要。

多年来,畜牧业已成为肥城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际和我国大中城市食品准入制度和猪肉产品质量追朔制度的实行,必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健康养殖。

该项目的建设,将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在母猪繁育技术流程、仔猪保育保健、育肥猪饲养管理、安全用药用料、疫病防治等方面实行健康养殖,为社会提供优良健康猪只,同时,为加快发展规模饲养提供配套技术支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科学发展。

我县国家级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县,迫切需要在主导品种和推广技术上,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

 

6.改善养殖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传统的养猪业不仅效益低下,而且环境污染严重。

通过该项目,采用合理的污水排放、粪便清理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可及时清除和处理生猪饲养所产生的污水污物,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促使一部分以种地为主的传统农民转化为专业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充分发挥我县生猪生产大县的主导作用,提高猪肉供应平衡能力,促进我县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将促进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

如促进饲料加工业、包装材料、物资流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可解决我县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对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加工,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原料质量,产品将进一步占领某、广东和北京市场,扩大了产品的覆盖面。

该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很有必要。

 

   

第三章市场预测   

  

3.1产品供需态势 

1、现阶段我国猪肉消费的主要特征。

   

(1)猪肉消费比重下降,但仍然是肉类消费第一品种。

长期以来,在我国居民的肉类生产消费结构中,猪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980年猪肉在国民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为94.08%。

随着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我国牛羊肉及禽肉产量和消费量迅速提高,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平稳增长,但相对份额下降,2009年下降到62.5%。

  

(2)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差异明显。

首先,城乡居民在猪肉消费量上存在一定差距。

长期以来,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大于农村居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饮食习惯的变化,二者差距将逐渐缩小。

1990年农村居民人均户内消费猪肉消费量约占城市居民的1/2以上,到2009年提高到2/3以上:

其次,户外猪肉消费和猪肉制成品消费成为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

户外就餐日益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饮食模式。

其户外猪肉消费量则明显增加,而农村居民则依然以户内消费为主。

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占食品支出比重为21%,与1995年的9.1%相比,年增幅1.07%,而且城市居民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紧凑,支付能力较强,对猪肉的户内消费中逐渐增加了猪肉制成品消费的比重;第三,城乡居民在质量安全性猪肉消费的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阶段也有较大差异,农村居民处于数量扩张型消费主导和质量安全性消费意识觉醒阶段,而城市居民则非常注重猪肉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

 

(3)热鲜肉是我国猪肉消费的主导品种。

我国热鲜肉消费占消费品种的90%以上,冷鲜肉、冻肉和肉加工品消费低于10%,而多数西方国家则以肉制品消费为主,一般均超过60%以上,冷鲜肉消费其次,热鲜肉消费量很少。

因此,我国特殊的消费方式给生产供应、食品安全均带来极大的挑战,未来发展趋势是加工制品和冷鲜肉、冻肉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

 

2、我国猪肉消费发展走势。

  

(1)生猪产销区对接更加紧密。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养猪业向内地主产区转移,全国产区、销区更趋明显,销区生猪调入量逐年增加。

   

(2)国内消费量呈刚性增长。

虽然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猪肉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猪肉仍将是我国肉类消费中的第一大品种,绝对消费量持续增长。

特别是广大农村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民收入将有较快增长,广大农村肉类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3)市场对猪肉及产品品质要求更高。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安全卫生的无公害猪肉已显示出很好的市场前景。

  

(4)市场流通方式发生变化。

当前,冷鲜肉、分割肉及猪肉肉制品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其占猪肉消费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专卖店、连锁店、超市等销售方式正在兴起。

  

(5)大品牌将主导居民的猪肉消费取向。

随着猪业兼并重组进程的全面深入展开,我国猪肉供应主体将主要集中于在兼并重组潮流中生存、壮大起来的猪业龙头企业。

消费者对主导企业和主导品牌的信任程度会日益提高,影响力大的猪肉及制品品牌(包括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将主导居民的猪肉消费取向。

 

(6)外出消费和肉制品消费将主导居民猪肉消费的模式和内容。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我国猪肉消费逐渐从家庭消费向户外消费转移。

餐饮业的繁荣在这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期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餐饮连锁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有利于满足居民外出猪肉消费的需求。

在猪业和猪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