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429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课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选修课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选修课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选修课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选修课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课作业.docx

《选修课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课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课作业.docx

选修课作业

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

课程论文

 

学院:

政法学院

姓名:

吴璐

学号:

115170144

班级:

思政111班

 

2013年12月07日

 

山丹县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情况调查

学院:

政法学院学号:

1151702144姓名:

吴璐

1山丹县概况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东经100°41′~101°42′,北纬37°50′~39°03′,东靠永昌县,西邻民乐县,西北与张掖市甘州区接壤,东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相连,南以祁连山冷龙岭与青海省为界,北过龙首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望。

东西宽89公里,南北长148公里,总面积5402.43平方公里。

境内海拔最高点在祁连山冷龙岭为4444米,最低点在东乐乡西屯沙河为1549米,平均海拔2996.5米。

祁连山耸立于南,大黄山雄踞于东,龙首山屏障于北,丘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川交错,结构独特,全境自东南向西北缓斜坡降。

1.1自然资源概况

山丹县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季节分布不均,具有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温度小,无霜期短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6.5°C,全年无霜期165天。

下面介绍山丹县的自然资源情况:

1.1.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县辖耕地面积59.85万亩,常年耕种50万亩左右,草原面积365.83万亩,是全省重点半农半牧县,跻身全省十大养羊县。

军马场有耕地54.5万亩,常年耕种46万亩,草原面积188.17万亩。

1.1.2水资源

年平均降雨量199.4毫米,蒸发量2351.2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600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全省和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7%、52%、48%。

境内有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和大黄山区的马营河、霍城河、寺沟河、流水口河、山丹河等大小河流,水资源总量 1.24亿立方米,其中:

地表水资源 0.85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 0.383亿立方米。

全县灌溉水的利用率 54%,水的重复利用率高达 144%,是甘肃省18个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也是河西地区防沙治沙的重要屏障。

由于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全县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 35.55万亩,保灌面积 32.6万亩。

1.1.3生物资源

山丹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差异明显,生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植物资源中,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马铃薯、青稞、糜子、谷子、豌豆、扁豆、桃豆等,此外还有野荞麦、野糜子、野豆子、野燕麦等;油料作物中有油菜、胡麻、油葵等;瓜菜作物有韭菜、菠菜、葱、芹菜、包菜、白菜、茄子、辣椒、萝卜、西瓜、甜瓜、黄瓜、胡芦等,野生的有苦苣菜、黄花菜、野韭菜、野沙葱等。

林木有栽培乔木二白杨、钻天杨、新疆杨、京杨、榆树、槐树、柳村等,野生乔木有青海云杉、落叶松、祁连园柏、山白杨等,灌木有串地柏、金露梅、山柳、红柳、黑柴、枸杞、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等。

果木有栽培的苹果、梨、楸、杏、山楂等,野生的有野酸果、野杏子等。

牧草有栽培的老芒麦、披碱草、沙打旺、红豆草等,野生的有隐子草、扁穗冰草、驴驴蒿、合头草、珍珠、骆驼草、猪毛草等,另外还有有毒植物醉马草、天仙子、狼毒等。

绿肥有紫花苜蓿、草木樨、毛苕子、箭舌豌豆等,野生的有野豌豆、苦豆子等。

药用植物栽培的有板兰根、甘草、黄芪、防风、红花、兔丝子等,野生的有甘草、大黄、麻黄、黄芪、秦艽、枸杞、益母草、柴胡、羌活、防风、蒲公英、车前子等。

香料有栽培种植的孜然等。

特种食用植物有发菜、蕨马、蘑菇、黄粉、地卷皮等。

动物资源中,有家禽类牛、羊、马、骡、驴、骆驼、猪、鸡、兔、猫、狗。

野生动物有:

猞猁、雪豹、獐子、鹿、旱獭、兰马鸡、岩羊、黄羊、沙狐、赤狐、草兔、剌猥、老鹰、猫头鹰、燕子、布谷鸟及多种昆虫。

1.2社会经济状况

从国民经济水平来看,山丹县于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66亿元,增长13.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5亿元,增长45.02%。

农业增加值完成7.3亿元,增长6%。

工业增加值达到9.07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5亿元,增长25.4%。

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8亿元,增长46.4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4亿元,增长42.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5亿元,增长1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87元,增长13.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98元,同比增长16.5%。

2现有的野生药材情况

河西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土壤偏碱,而张掖市山丹县更是依托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地形,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道地性”,品位高、质量好、挖掘潜力较大。

刘贤德等作者对祁连山区药用植物进行了归属分类,并介绍了其药性,旨在为此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河西地区总面积约2800万hm2,其中盐碱地为178万hm2,占总面积的6.35%,含盐量为0.6%~2.4%。

它不仅是甘肃省的主要农业区,也是主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自然分布的中药材有600多种,许多品种具有“道地性”。

其中甘草、红花、黄芪、银杏等中药材进入精品行列,所产柴胡、板蓝根、益母草、甘草、草麻黄等大宗中药材以质优价廉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一直畅销省内外。

本文通过对河西地区盐碱地生长的主要野生药用植物调查研究得知,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有50种,隶属于21科、41属,人工栽培的草麻黄、枸杞、锁阳、甘草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并大面积种植。

沙芥、黄参、苦豆子已开始研究和利用。

而山丹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有甘草、大黄、麻黄、黄芪、秦艽、枸杞、益母草、柴胡、羌活、防风、蒲公英、车前子等。

3药用植物的人工种植情况

3.1山丹地区药用植物种植种类

3.1.1 麻黄科

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山地。

中麻黄(EphedrasintermediaSchrenk)耐盐碱程度在0.4%~0.6%

3.1.2 蓼科

扁蓄(PolygonumaviculareL.)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3.1.3 藜科

中亚滨藜(AtriplexcentralasiaticaL.)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sibiricaL.) 沙地、旷地、荒地。

小藜(ChenopodiumserotinumL.) 生于沙滩或旷地。

3.1.4 锁阳科

锁阳(Cynomoriumsongaricum)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3.1.5 豆科

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 生于沙地、荒地。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华黄芪(AstragaluschinensisL.) 生于盐碱地。

黄香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L.)Desr.)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盐碱地上重要绿化植物。

3.1.6 酢浆草科

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L.) 生于旷地。

3.1.7 蒺藜科

白刺(Nitrariatangutoram.)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山地。

驼驼蓬(PeganumharmalaL.)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 生于沙地。

3.1.8大戟科

地锦草(EuphorbiahumifusaWilld.)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3.1.9 列当科

肉苁蓉(CistanchesalsaBenth.ethook.f.) 生于沙地、荒地。

3.1.10 禾本科 

芦苇(PhragmitascommunisTrin.) 生于河滩。

3.1.11茄科

曼佗罗(DaturastramoniumL.)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枸杞(LyciumchinenseMill.)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适应性强。

3.1.12 菊科

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in.)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L.)DesMonl.) 生于沙地上。

小甘菊(Cancriniadiscoidea(Ledeb.)Poljak.)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山地。

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牛蒡(ArctiumlappaL.) 生于旷地、荒地。

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ge.)Bge.) 生于山地。

山莴苣(LactucaindicaL.) 生于沙地、旷地、荒地。

3.2种植历史

甘肃省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种,占世界25000种药用植物的40%以上,而甘肃省就有药用植物2000种左右,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的18%左右。

甘肃省主产的当归“十方九用”,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种植,到明、清时期,当归、党参、大黄等中药材由野生发展到家种,已经开始实现了规模生产。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人工种植的药用植物有50种左右,其中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一定种植面积的有20多种。

大部分为木本、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柴胡等6种种植规模最大、年产量最高的大宗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

半夏、黄芩、杜仲、贝母、红花、黄连、板蓝根、防风、款冬花、麻黄、桔梗、金银花、独活、连翘等数十种中药材也逐渐扩大种植规模,成为药材市场上的主要经营品种。

由于地道药材是药用植物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而形成品质优异的特色药材,同时地道药材产区药材栽培技术纯熟,采收加工方法独特,也使所种植的药材更具特色。

它使山丹县生产出一批品质佳,疗效好的地道中药材品种著称于世。

3.3种植面积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甘肃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第2~3位,仅次于四川和陕西,产量则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对小麦等传统农产品的挑战,山丹县积极响应上级政策着力于寻找适宜本地发展又有市场前景的高效新兴产业,将经济效益高,节水性能好的中药材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据统计,1985年,河西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仅为1.08万hm2,产量为1.3万t。

到1999年河西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87万hm2,产量2.57万t,产值1.2亿元;到2001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45万hm2,产量达到321.67万t,跃居全国第一位,比第二位的河南省高出近30%,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

到2002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到13.28万hm2,比上年增长27%,产量达到33.03万t,比上年增长34.38%(表1)。

目前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是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四大名贵药材,种植面积占全部中药材种植面积的70%以上,其次是甘草、柴胡、半夏、黄芩、生地、板蓝根、杜仲等中药材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3.4效益分析

3.4.1经济效益

山丹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特色突出,中药材的种植和开发利用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加入WTO,对中药材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材生产开始真正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4.2社会效益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药材深加工从而取得更多附加值及更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药材加工企业建立,种药材种植及加工吸纳了众多劳动力,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而产业链的延伸,加工企业的建立,也积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对交通和餐饮等的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大。

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常规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也日益塔高。

3.4.3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全国普遍存在对野生药材乱采乱伐滥捕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超量采摘,一些珍贵中药材种质资源濒临枯竭,也给当地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生态条件相对脆弱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急剧减少,当地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中药材的人工种植,有效的保护了濒临枯竭的野生资源,在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药用植物开发利用情况

目前,山丹县的药用植物已形成规模化的人工种植,但人工繁殖种苗技术不成熟,野生资源仍然是主要的来源。

随着中药需求量的增加,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多年生根茎类,皮类植物药材的繁衍更新跟不上药用量的增长速度,越挖越少,越挖越小。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需要有一个积累过程,采挖未成熟的幼小药材,一方面破坏资源,另一方面使有效成分积累不够,药效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而现在药材市场上经营的药材种类有400多种,除数十种大宗药材是人工种植外,其余均是野生药材。

冬虫夏草、肉苁蓉、锁阳、雪莲、秦艽、羌活、辛夷等名贵中药材在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之前,主要靠采挖野生资源来满足市场需要。

因此山丹县现已有一批比较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5存在的问题

5.1种植缺乏规划,地区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生产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和效益;深加工和开发利用能力还不能适应规模种植的需要;科技投入不足,科研落后于生产,特别是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宝贵的野生资源。

5.2规模小,经营分散,规模效益不明显

中药材种植布局零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

特色中药材良种普遍缺乏,种植技术尚不规范,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未形成优势,获得认证的中药材基地及产品较少。

5.3加工规模小,技术不成熟

龙头企业缺乏,中药材加工生产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主要为中药材饮片等初加工,附加值不高。

中药材主推品牌尚未形成,多数加工产品没有注册商标。

5.4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投入不足,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交易产品主要局限于地产中药材。

同时,受人才、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县中药材协会组织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对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5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

随着经济效益的显现和交易的规模的扩大与交易次数的频繁,已出现掺假、硫磺过分熏色、等造成质量下降,囤积、投机等造成市场价格的变动不稳定,由此表现出市场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6前景展望

6.1合理开采,树立生态观念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用植物仅靠野生的已明显不足,而人们在对这些有限资源的利用上,缺乏合理性,致使资源日渐枯竭,如麻黄已很难找到结籽植株、成片分布甘草的地带非常罕见。

因此,对盐碱地上生长的药用植物的利用,更要有合理性。

要求当地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6.2在盐碱地上开展中药材种植业,抓好基地建设以往对盐碱地的改良

山丹县水资源不丰富,盐碱地居多,要实行人工栽培药用植物,将盐生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一则可明显降低成本;二则由于以上这些药用植物本来就生长在盐渍土中,盐渍土勿需改良就可用来种植耐盐药材,因而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野生资源的利用具有限性,只有广泛开展人工栽培,扩大种植资源,增加其产量和质量,才能降低野生资源的消耗

6.3建立中药材市场,走深加工之路

为了促进中药材的流通,摆脱对外地市场的依赖性,减少流通环节,可在河西地区内建立大型中药材市场,直接吸引药材生产者、经营者上市,摆脱层层盘剥,以次充好等现象。

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本地药材占领市场,畅通销售,就要依靠科技,引进高新的深加工设备,对原料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层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措施,走深加工之路,在饮片、颗粒、料洒、保健饮料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名、优、特产品,以达到增效增收的目的。

6.4树立品牌意识

河西地区出产的一些中药材,如草麻黄、肉丛蓉、甘草、益用草、柴胡、秦艽等品位高、质量好,一直处于畅销状态,因此,建议对一些优质产品及副产品注册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竞争力,使其站稳脚根,走向国内、国际市场,使我市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得以开发利用。

6.5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中药材现代化

为解决“道地”药材的生产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有效活性成份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加速发展植物细胞培养工程技术,生产品质均一,无病的克隆苗,挽救濒临灭绝的中药材资源;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积极开展中草药的育种研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培育新品种,改良中药材品种,提高药用功效。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显现以及种植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扶植,相信山丹中药药材种植会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效益更好。

会迎来山丹中药材发展的美好明天。

7参考文献

[1]刘贤德,姚春云,邸多降,等.祁连山药用植物志[M].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主编.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M].农业出版社,1991

[3]庄起明,马骥,李俊祯.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01)

[4]漆燕玲.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06)

[5]赵迎春,王新安.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5(04)

[6]楚桐丽,丁平.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2)

[7]董静洲,易自力,蒋建雄.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J].医学研究杂志.2006(01)

[8]欧阳静,韩轶.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优劣与发展趋势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7(12)

[9]欧阳静,韩轶,王治海.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非持续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02)

[10]陈士林,谢彩香,姚辉,宋经元,孙超.中药资源创新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05)

[11]丁建,夏燕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05)

[12]黄璐琦,吕冬梅,杨滨,邵爱娟,陈敏,魏建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核心种质的构建[J].中国中药杂志.2005(20)

[13]黄璐琦,杨滨,王敏,付桂芳.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99(02)

[14]马志林,周心澄.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分布特征及保护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9(02)

[15]周荣汉,李家升.植物资源利用与开发(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J].植物学通报.1994(03)

[16]刘萍,马宏玮,王掌军.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8(03)

[17]陈丽华,邵运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评价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01)

[18]吴晓宁,岳信念.中药资源保护及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2009(18)

[19]贺善安.药用植物栽培在濒危物种保护和利用中的意义及问题[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02)

[20]易思荣,黄娅,李娟,全健,肖忠.我国中药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6)

[21]孟宪军,刘顺航,王平.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5)

[22]缪剑华.药用植物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J].广西医学.2006(06)

[23]孟智斌.中药濒危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初论[J].科技导报.2008(14)

[24]邵文杰.加强道地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中药材.1993(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