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311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docx

生物安全制度检验科说明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进入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鞋,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

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非打印化验单要消毒后发放.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对剧毒化学物品,压力设备和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使用电高压消毒锅时,一定要遵守操作程序,以防止爆炸.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意防盗.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13、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以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预案进行,不得延误.

14、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应急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1、目的

为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工作.

3、职责

(1)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差错或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产生的危害评估,认定感染事件等级.

(2)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向市卫生局报告实验室感染事件.

4、实验室感染事件分级、判定和解除

(1)实验室感染事件分级与判定

实验室感染是指实验人员在检测和研究实验室中处理、检测致病性微生物过程中,因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和生物安全防护原则或缺乏必要的安全实验设施等原因而造成实验人员感染被检测或处理的致病性微生物,并导致发病的事件.实验室感染根据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及其对周围人群和环境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几种不同等级.将实验室感染分为三个等级,一般性实验室感染、严重实验室感染和重大的实验室感染.

一般性实验室感染是指实验人员1—5人在实验室中感染了三、四类病原微生物,引起轻度的临床症状,所致感染对实验人员身体不产生明显损害的感染;严重实验室感染是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室中,1人感染了二类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的,但尚未造成周围人群和环境危害的实验室感染,或发生一般性实验室感染5人以上的.

重大的实验室感染是指实验室人员,发生1人及以上在实验室中感染了一类病原微生物,且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波及和危害到周围人群,甚至危害到社会人群的安全,或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2人以上的.

(2)实验室感染事件判定和预案的启动

医院生物安全负责人接到报告,应立即召集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对所发生的实验室差错或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实验室差错或事故性质和后果,并对受暴露的实验人员采取医学观察或隔离治疗等措施,最后根据所造成的后果的危害大小和严重程度进行感染事件等级认定.

发生实验室感染后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时上报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判定.

一般情况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预案:

①实验人员在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过程中,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导致病原微生物外溢,且数量较多或样本病毒浓度较高时,并有实验人员防护不到位,造成直接暴露,极有可能导致感染时;

②在操作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遇突发事件,如突然断电,导致送排风系统无法运转,或遇到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病原体外泄,造成严重污染,使实验人员直接暴露时;

③因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安排未经安全培训和不具备专业能力进修学习人员,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实验操作人员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时;

④实验过程中,发生病原微生物器容破损外溢或扩散,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人员,未经预防接种,且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情况时;

⑤操作能够通过呼吸道传播、扩散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实验人员发现个体防护措施存在缺陷,并直接暴露,且实验人员未经预防接种时.

(3)实验室感染事件的解除

一旦发生实验室感染,首先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把感染事件控制在最小程度.对感染的实验人员进行必要隔离观察和治疗外,还应对实验室污染的场所和可能受污染的场所和空间、器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以消除感染源,同时还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观.当感染的实验人员经观察已过最长潜伏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或感染指标,或经治疗已经治愈,同时,实验室受污染场所和空间已经过全面有效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感染表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宣告解除实验室感染事件结束.

不再对社会及相关人员产生威胁时,可以对警报进行降级或解除警报.

实验室感染警报的降级或解除,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上报市卫生局,经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判定批准,宣布实验室感染事件的降级或解除警报.

5、实验室感染的应急响应

(1)一般实验室感染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感染发生的情况,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②发生感染的实验室停止与感染发生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

③立即组织专家组进入实验室进行调查.

④感染人员送定点医院检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同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2)严重的实验室感染

在一般实验室感染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停止发生感染的实验室所有工作,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②感染人员立即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③对发生感染事件的实验室的所有实验人员进行隔离检查.

④事件判定后的2小时内报卫生行政部门.

(3)重大实验室感染

在严重实验室感染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对发生感染的实验室进行封锁,组织专家进入进行调查.

②事件判定后立即报卫生行政部门.

6、实验室感染的现场调查控制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在发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或出现感染迹象时,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立即组织由相关人员参加的调查组,进驻现场开展调查.

①调查内容:

●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与可疑暴露实验人员调查;

●个人防护装备情况;

●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运行情况;

●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

●生物安全危害制剂存储管理情况;

●实验人员安全/规范操作情况;

●参加实验室工作情况;

●其它实验室意外情况,包括临时停电、雷击、实验室意外坍塌、水灾、失窃等.

②调查方法与步骤: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为主,针对出现的病例感染情况及可能感染来源、途径、方式等立即开展相关内容调查,直至感染或事故原因调查清楚为止.现场调查必须同时由二名以上人员记录或签名.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必要的追踪调查.同时,做好必要的样品采集鉴定与分析工作.全部调查结束,提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实验室隔离消毒措施

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划分和处理现场,对查明或可能存在的感染原因发生场所及时进行消毒处置.消毒应根据生物因子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药剂并正确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发生一般的实验室感染或污染的场所,由发现的实验室人员立即进行消毒处置;对事后才发现有污染可疑的,由发现人员立即进行消毒并报告领导.发生重大实验室感染或污染的,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指定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实施消毒与处置.

实验室感染消毒实行记录制.

(3)病例的救治与隔离治疗

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实验室感染,按照“及时转运,首诊负责,分类诊治,设置规范,措施适当”的原则实施医疗救治.

①应急响应:

一旦发现实验室感染出现或可能出现感染病例情况,应立即组织安排并运送至医院隔离治疗、医学观察.

医疗机构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应实行首诊负责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采取隔离救治措施,隔离可能被污染的人员,并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②根据情况需要可向卫生行政部门建议医疗机构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使用有效防护用品,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③医院救治小组应及时保持与医务方面的联系,掌握病例进展情况.必要时,应每天向医院领导报告病人动态情况,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及时报告.

(4)接触者的判定和医学观察

①接触者的判定:

凡处于同一实验室感染暴露危险因素下的所有接触人群均为接触者.根据接触时间、程度、感染度大小分为密切接触者与一般接触者.

②密切接触者一般视生物因子的种类及致病力大小采取留验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家庭隔离,隔离场所实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③一般接触者实行自我医学观察,或家庭隔离.每天测体温1次,若有异常应立即应近到相应医院隔离诊治.

(5)特殊场所的现场处理

①被一、二类病原微生物污染场所,应依照选择对相应菌毒种杀灭有效的药剂进行消毒,并实施严密的消毒效果监测,达到完全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②放射性制剂污染场所的现场处置:

按照该放射性元毒的危害性及其时间状况,在收集、转移污染物后,选定并处置现场.

③实验生物意外逃离实验环境的现场处置:

依据生物的行为能力立即采取紧急封锁与杀灭措施.

④高致病性原微生物运输途中意外污染场所的现场处置:

负责运输的专业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事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报告本医院领导.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助下进行现场消毒与处置.

7、实验室感染监测与报告

(1)实验室感染的监测

由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实验室感染监测工作,并定期对实验室感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与落实.

(2)监测内容

①实验室工作违章情况监测:

包括实验记录、操作情况、仪器使用年检情况,高致病性原微生物存储使用情况,生物因子废弃物处置情况等.

②实验室感染事件监测:

感染原因、途径、方式、技术事故或责任事故情况等.

③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包括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后健康状况等.

④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运行情况.

(3)监测资料的分析与预警

院感办负责收集各类监测资料,对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定期分析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动态变化趋势;对外单位人员、学生等特殊人群要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情况做专题分析,提出解决安全技术问题的对策;发现实验室感染症状病例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调查分析原因:

分析发病与流行特征,向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提供预测、预警背景资料,以便及时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作出预警.

(4)实验室感染事件的报告

任何科室和个人对医院内实验室感染情况,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①报告内容

●实验室工作违章情况:

时间、地点、原因、危害性、事件性质、违章人员、后果情况以及临时消毒处置等情况.

●实验室感染事件情况:

发生时间、地点、人员,感染原因、途径、方式,发病与健康状况,临时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