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306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docx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剖析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

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

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

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

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

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

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

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

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

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

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

那我们就可以说:

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

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它个位上的7表示?

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

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

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

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

引导学生发现:

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

“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

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

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

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

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

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

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

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

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复习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

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

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

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

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

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

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

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

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

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

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

可能有学生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

哪种图形最多?

哪种图形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

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

谁来说一说:

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

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

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

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

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

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

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

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

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

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

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

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

让学生明白:

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

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

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

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97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超市货架:

各类货物有规律的摆放,在各类货物下面标有价格。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说明:

这里面有我们认识的人民币还有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

(二)点明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人民币与找规律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一)复习人民币的知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