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288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docx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

2021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全文)

前言

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

全球每年死亡的7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营养不良造成的,其中2/3以上与生后第一年的喂养不当有关。

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婴幼儿喂养,尤其是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

保护、支持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

婴幼儿时期喂养主要包括母乳喂养、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辅食”)添加及辅食营养补充、特殊情况下的喂养指导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婴儿6月龄开始,及时、合理、适量且安全地添加辅食和进行辅食营养补充,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五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编制“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第一部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对孩子、母亲、家庭及社会均有益处。

1.对孩子

(1)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为孩子提供适量、合理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和其他矿物质、酶和水,而且母乳中这些营养素更容易消化吸收。

它可以为6个月以下的孩子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6~12个月的孩子提供一半的营养,为12~24个月的孩子提供1/3的营养。

(2)母乳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即使在非常干燥和炎热的气候下也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3)母乳更卫生,且含有许多抗感染的物质,可以保护儿童免受包括腹泻、肺炎和中耳炎在内的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4)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患糖尿病、心脏病、湿疹、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而且可以预防肥胖。

(5)母乳喂养可增进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并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

(6)母乳喂养可增强大脑发育、视觉发育和视力,为学习做准备。

母乳喂养的孩子已被证明具有较高的智商(IQ)、语言学习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2.对母亲

(1)母乳喂养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和贫血,促进产后尽快康复。

(2)纯母乳喂养具有避孕效果,可以抑制排卵并延缓生育力的恢复。

(3)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目前全球的母乳喂养率使得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减少20000,通过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可以再减少20000例患者。

(4)母乳喂养的母亲肥胖的较少;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亲恢复正常身材。

3.对家庭

(1)母乳喂养是经济的。

(2)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孩子的疾病发生,因此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3)母乳喂养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完成。

(4)母乳喂养可增进家庭的联系。

4.对社会

(1)母乳喂养是环保的,因为人工喂养会导致更多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空气和土壤污染。

(2)母乳喂养的孩子能发展成为更好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3)母乳喂养可降低成年时营养相关慢性病(如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医疗费用支出和社会资源。

二、母乳代用品在婴儿喂养中的问题

通常利用牛奶、大豆等制品加工成婴幼儿配方食品(奶粉),并参照母乳成分调整营养素含量,添加多种微量营养素(如矿物质和维生素)。

但是与母乳相比,母乳代用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差别无法改变,奶粉中还缺乏母乳中存在的天然抗感染因子和生物活性因子。

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母亲因疾病等情况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可以用母乳代用品;6月龄之后,孩子可以饮用煮过的全脂奶,但是动物乳汁永远不如母乳。

三、乳房结构、泌乳机理和婴儿的反射

1.乳房结构

乳房包括乳头和乳晕、乳腺组织、支持性的结缔组织和脂肪、血液和淋巴管,以及神经(见图1-1和图1-2)。

 

2.泌乳机理

母乳喂养受催乳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和催产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直接影响,雌激素等一些激素间接参与乳汁分泌。

婴儿吸吮乳房,神经冲动从乳头传到大脑(见图1-3)。

 

催乳素是腺泡细胞分泌乳汁所必须的激素。

孕期血液中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刺激乳腺组织生长发育,为分娩后乳汁的分泌做准备,此时,妊娠有关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抑制了催乳素的活性,并不会分泌乳汁。

分娩后,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在催乳素的作用下开始分泌乳汁。

婴儿吮吸乳房时,血液中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刺激腺泡细胞分泌乳汁。

哺乳开始30分钟后,催乳素水平达到高峰,准备为下次哺乳分泌乳汁。

最初数周,婴儿吮吸的频次越多对乳头的刺激越多,催乳素分泌也就越多。

在建立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这一效果尤其重要。

数周之后,乳汁分泌仍然需要催乳素,但是催乳素水平和乳汁分泌量之间不再密切相关。

然而此时如果母亲停止用母乳喂养婴儿,乳汁的分泌也将随吸吮次数的减少而逐渐终止。

夜间催乳素产生多,所以夜间母乳喂养对于促进乳汁分泌尤其重要。

催乳素可能会使母亲感到放松和想睡觉,因此夜间哺乳的母亲通常会休息得很好。

婴儿吸吮还促使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等激素的释放,这些激素抑制排卵和月经。

因此,持续哺乳能够帮助推迟再次妊娠。

催产素作用于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使之收缩,使腺泡中存储的乳汁流入导管并充盈导管。

催产素反射也被称为“射乳反射”。

催产素比催乳素产生迅速,使乳房内储存的乳汁流出,用于本次哺乳,帮助孩子容易地吃到母乳。

不仅在孩子吸吮时催产素发挥作用,而且母亲想要哺乳的时候催产素也发挥作用。

催产素反射受母亲的想法和感受影响,比如抚摸孩子、闻到孩子的气味,或者看到孩子、听到孩子的啼哭,或者想到孩子可爱的样子时。

如果母亲非常疼痛或者情绪低落,就会抑制催产素反射,乳汁分泌会突然停止。

如果母亲得到支持和帮助,感觉好起来,并且继续哺乳,乳汁分泌也会恢复。

催产素使母亲的子宫收缩,能减少产后出血,如:

分娩后最初几天,当孩子吸吮时,子宫收缩可能引起明显的子宫疼痛。

催产素还具有重要的心理作用,如:

使母亲心情平静、减少压力,还能加强母子之间的感情,促进亲子关系。

3.孩子的反射

孩子的反射是良好地进行母乳喂养的基础。

孩子主要有三个反射与进食有关,即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

觅食反射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当轻轻触及孩子的口唇或颊部时,他/她会张大嘴并转头寻找乳房,来回伸舌,这就是觅食反射;当乳头触及孩子的腭部时,他/她就开始吸吮,这就是吸吮反射;当孩子嘴里充满乳汁时进行吞咽,这就是吞咽反射。

这些反射不需要学习,是天生的(见图1-4)。

 

四、母乳喂养方法

(一)成功母乳喂养的要素

孩子的反射是良好地进行母乳喂养的基础。

为使母乳喂养能顺利进行,需要母亲树立用自己乳汁喂哺婴儿的信心,家人予以充分支持,配合以适当的喂养姿势以及正确的婴儿含接乳房的方式。

1.树立信心,家人支持

母亲应该认识到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过程,是大自然赐予母亲的伟大权力,健康的母亲产后都具备哺乳能力。

绝大多数母亲能够产生足够的乳汁以满足自己婴儿的需求。

乳汁合成量与婴儿的需求量及胃容量均有关,乳汁排空是乳房合成乳汁的信号。

催产素反射促进乳汁排出,如果母亲身体不适或者情绪低落,就会抑制催产素反射,乳汁分泌会突然停止。

如果母亲能及时得到支持和帮助,感觉(心情)好起来,并且继续哺乳,乳汁分泌也会恢复。

2.良好的哺乳姿势和含接方式

不当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乳头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摄入足够母乳,引起乳头疼痛、甚至损伤乳房组织。

正确的哺乳姿势见图1-5,正确的乳头含接方式见图1-6。

 

(二)开奶时间、喂养频率及时长

1.产后最初几天对于成功、持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分娩后给新生儿第一次哺喂母乳的时间称为开奶。

开奶时间越早越好,健康母亲产后1小时即可开奶。

最初几日,分泌少量的淡黄色乳汁,称为初乳。

母亲每天分泌的初乳量为45mL左右,新生婴儿的胃容量约为5mL,因此初乳完全能满足新生儿所需的全部营养。

大多数母亲会在分娩2~3日后开始分泌更多的乳汁。

最初数周,吮吸越多母乳分泌就越多,夜间哺喂母乳更能促进乳汁分泌。

2.母婴同室、按需喂养

母婴同室可以方便母亲随时给孩子哺乳。

当孩子有饥饿表现时,母亲应立即哺乳。

孩子在饥饿时可能有如下表现:

从睡眠中醒来,转动脑袋,好像是在寻找乳房一样,吮吸其手、嘴唇或舌头,哭闹等。

喂奶次数开始时1~2小时一次,以后2~3小时一次,逐渐延长至3小时左右一次,3个月后夜间睡眠逐渐延长,可以省去一次夜奶,喂哺次数每天应不少于8次,6个月后随着辅食添加,哺乳次数可逐步减少。

3.根据孩子的情况可在不同时间母乳喂养

每个孩子每次喂奶持续的时间可不同,例如,一些母亲可在5分钟内完成一次喂奶,但有些母亲可能需要20分钟或更长时间。

4.推荐每次母乳喂养时让孩子先吮吸/吸空一侧乳房

每次母乳喂养时让孩子先吸空一侧乳房,然后母亲可观察孩子是否想要吮吸对侧乳房。

当母亲下次进行母乳喂养时,便可从另一侧乳房开始。

每次轮换开始吮吸乳房有助于母亲的双侧乳房都能继续分泌乳汁。

(三)如何观察母乳喂养良好

通常情况下,判断孩子母乳喂养是否良好,可以参考孩子的大小便情况和生长发育这两个客观指标。

1.大便

如果婴儿喂养适当,则应在出生后约3日内排空胎便,并逐渐转为正常大便,这个过程与乳汁生成Ⅱ期(即乳汁分泌增加期)的开始时间正好吻合。

出生4日后,大多数婴儿每日排便3次或更多,且排便时间通常与哺乳时间同步。

到出生后第5日,大便应为浅黄色并有颗粒物。

胎便排出延迟表明乳汁生成延迟或无乳汁生成、哺乳管理不佳、乳汁排出不畅,罕见情况下可能有囊性纤维化相关的肠梗阻。

2.小便

一般出生后第1个24小时中排尿1次,之后24小时中增加至2~3次,第3日和第4日为4~6次/日,第5日及之后为6~8次/日。

排尿次数减少,尿液呈深黄或橙色,或尿布中有砖红色尿酸盐晶体时,通常表明婴儿的液体摄入量不足,如增加液体摄入量后这种状况仍不能得到改善,应及时就医。

3.体重

婴儿出生后体重减轻是正常现象(生理性体重减轻),预计下降比例为出生体重的5%~7%。

正常婴儿出生后5日左右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会停止体重下降,生后1~2周龄时体重通常会恢复其出生时的水平。

一般在3~4月龄时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一个母乳喂养并合理添加辅食的婴儿,体重约是出生体重的2.5~3倍。

但是除了看当前的体重值之外,还要连续监测婴儿的体重变化,并将体重值标在生长发育曲线(建议用WHO2006版)上,绘制婴儿“生长发育曲线”,通过生长变化趋势判定喂养状况是否合理。

(四)乳母膳食安排及喂奶期间注意事项

1.增加乳母进食量

当母亲哺乳时,其身体会努力运转以产生乳汁,因此需要额外的能量。

哺乳母亲需要比非哺乳母亲吃得更多。

人们需要每天摄入一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健康,而个体所需的能量取决于其年龄、体重、身高和身体活动程度。

2.增加液体摄入量

哺乳母亲需要确保自己饮入足量的液体,应有主动饮水习惯,每日餐食中应有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