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816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七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

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

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

(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

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

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

(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如:

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的图片;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能听到我的声音吗?

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2、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3、听噪音录音,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

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4、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

(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

(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5、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教学反思:

  该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区分和实践不同场景下的轻和响,真正体现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整个活动一气呵成,首先是感受轻和响,借助讲故事和听录音这两种形式,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知道,轻和响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

其次,区分轻和响,则运用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图片作为教学具,在按标志分类中体会不同场景下轻响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

最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几个易于操作的行为让幼儿实践轻和响,首尾连贯自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活动准备:

  黑板、纪录表,幼儿标记贴,五个澡盆,内放大米和黄豆,漏勺、勺子、筷子、夹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个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

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

  师: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

(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师:

(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

(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师:

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

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

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

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

  师:

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

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

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

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

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

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

分黄豆

  师: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活动准备:

  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

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

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1、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

  t:

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现在我用扇子对着你们周围的空气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觉呢?

  t:

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

风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

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t:

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

  2、了解风的特性。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t: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

(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t:

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

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

(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t:

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小结:

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

跟风玩游戏开心吗?

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

(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小结:

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

(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

  t:

(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

  小结:

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活动延伸:

  t:

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

(观看视频)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

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

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

这两个杯子一样吗?

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

杯子里面有什么?

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

哪个多哪个少呢?

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

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

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

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

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

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

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

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

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中班科学:

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大蒜.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大蒜.吗?

那认识它们吗?

  二.拣菜

  1.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

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讨论:

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呢?

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

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

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种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葱(有根的)。

  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取部分韭菜.大蒜.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幼儿种植蔬菜

  5.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着眼于这一点,进入中班上学期以来,我们找到了纽扣、杯子、刷子这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的且易于收集到的实物作为教育内容,借鉴它们的多样性与实用性不断挖掘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引发幼儿展开思考,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参与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刷子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件小工具,它的种类很多:

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等等。

不同的刷子不仅外形不同,质地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人们在做许多事情时都会用到刷子,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在此活动中我们试图创设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与实物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比较不同刷子的外形特征,进而了解刷子的多种用途与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多参与劳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刷子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体验劳动的快乐。

  2、探索并了解不同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刷子的认识和对刷子的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①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刷子。

②认识牙刷,知道牙刷定期就要更换。

  2、材料准备:

不同种类的刷子如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废旧牙刷等等;纸箱、颜料、鞋油、痰盂、杯子、梳子及化妆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鞋刷,让幼儿说说鞋刷的作用,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刷子。

  2、请幼儿挑选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刷子,介绍它的用途。

  3、逐一介绍劳动任务(刷墙、洗奶瓶、洗痰盂、化妆等),请幼儿找出最合适的刷子参与活动。

  4、幼儿劳动。

  5、交流讨论自己劳动的方法。

  6、说说废旧牙刷的用途。

  活动延伸:

  1、在主题探索活动区里投放不同用途的刷子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尝试使用。

  2、利用废旧牙刷进行刷画、做牙刷相框等美工活动。

  3、用刷子帮助家人刷鞋、洗杯子,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

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

……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

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

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带盖的塑料盒子ppt:

生活中的叠加

  三.活动过程

  1.掌握叠加物体时的基本方法

  (目的:

通过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叠加的便利。

同时让幼儿掌握一些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1)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

  (教师大小不一的塑料盒子,幼儿分成2组。

  a.每组幼儿尝试把桌上的塑料盒叠放在一块指定的区域(区域大小为最大盒子的底部面积)

  b.把叠加好的塑料盒子一起搬运到另一张桌子上相同大小的区域内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叠加并搬运盒子时如何增大稳定度)

  

(2)教师

  小盒子要叠放在大盒子上面。

  搬运有盖子的盒子时,可以把盖子打开,再把盒子叠加起来进行。

(叠套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运用叠加解决的问题

  (目的:

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

  (播放ppt:

生活中的叠加)

  幼儿观看ppt,说说叠加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