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815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x

整理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

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

PMCAD

1.本层信息:

必须打开并确定,否则因缺少工程信息在数据检查时出错。

本层信息中的层高仅用于透视图显示,与实际工程的层高没有关系。

2.08版允许在一根网格线不同标高布置多道梁,但不能用这种方式建立错层梁,

错层结构还是要通过增加标准层的方式建模。

3.PMcad中的荷载折减仅对导算到梁上的活荷载进行折减,与satwe等软件设置的按楼层进行活荷载折减是不同的,如果两处都选择折减,则活荷载被折减了两次,慎重考虑。

4.梁上输入墙时慎重,satwe计算的梁配筋偏小。

5.对于框架错层:

按错层输入时,错层处框架柱配筋大(合理),

错层处如有覆土,输墙时下面的梁配筋偏小,上部的KZ配筋也会比输梁时小,输深梁与一般梁差别不大。

6.跃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软件不能正确处理,需人工修改

 

Satwe

1.     裙房层数:

含地下室层数,该参数的加强措施仅限于剪力墙加强区,程序没有对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及塔楼与裙房连接处的其他构件采取加强措施,此项工作需要用户完成。

2.     有较强竖向支撑的钢框架结构可以设置为框剪结构。

3.     偶然偏心、双向地震允许同时考虑,程序分别计算,不进行叠加,取不利结果。

4.     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

该参数是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的活荷载组合系数,该系数值改变楼层质量,不改变荷载总值,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没有影响。

5.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该折减系数是有限元分析之后进行内力组合时考虑的,因此不会影响其他构件的设计(不会影响地震力),但pmcad建模时,设置了按从属面积对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此处为按楼层对柱墙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注意区分二者的不同,如对活荷载折减两次会折减过多(都选择程序会对倒算到梁上的荷载折减两次);这两个折减系数对统计重力荷载代表值均无影响

6.     对于带裙房的高层,裙房不宜按主楼的层数取用活荷载折减系数,同理多塔结构也存在同一楼层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不同的情况

7.     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仅用于satwe内力输出,并没有传给jccad基础程序,因此按楼层的活荷载折减系数还要在jccad中另行输入。

8.     扭矩折减系数:

楼板开洞、弹性楼板、弧梁,扭矩不应折减,可计算两次,分别取相应计算结果。

9.     加强区起算层号:

有地下室时,通常取地下室最高楼层号。

10. 指定薄弱层个数:

对刚度比突变形成的薄弱层,程序自动判断调整,对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对有转换构件形成的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

11. 刚域:

大截面柱和异型柱应考虑

12. 保护层厚度:

程序的保护层厚度是指构件外表面到钢筋中心的距离。

13. 单双偏压:

一般单偏压计算,双偏压校核;考虑双向地震时,采用单偏压;异形柱结构自动双偏压。

14. 地下室外墙不能用于挡土墙设计(程序用均布荷载代替三角形荷载简化计算)

15. vss向量稀疏求解器:

计算速度快,但适应能力和稳定性稍差,

LDLT三角求解:

适应能力强,稳定性好

16. 层间位移角也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目的:

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砼受力构件出现裂缝或裂缝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二是保证填充墙和各种管线等非结构构件完好。

17. 受剪承载力计算不够真实(以计算面积代替实配钢筋,以矩形柱代替异型柱和剪力墙),仅供参考

18. 挡土墙底部弯矩、剪力不能传递给基础,设计条基时自动生成造成安全隐患

19.梁两端标高超过梁高时认为悬挑,PMCAD中正常显示,计算不真实。

20.上下层节点太近时可能不再提示,但satwe计算出错

21.意外死机时pm数据丢失,点“楼层组装”有时可恢复.

22.08版satwe刚心质心重合

23.09年以后的版本连梁抗震等级总按5级计算(查看结算结果文本文件)

24、程序对带端柱的剪力墙肢的配筋计算,是分别按框架柱和剪力墙肢进行计算

事实上,端柱和剪力墙肢为同一构件,应在同一控制内力下按同一构件计算

截面配筋(电算端柱超筋时,应补充手算)

25.结构规则性信息:

目前不起作用。

26.转换层所在层号:

确定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并进行正确的内力调整。

框架结构内力调整步骤

我的原创  2009-06-0413:

34  阅读148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1.   梁----强剪弱弯

Ø一二三级剪力增大,详见高规6.2.5,四级时直接取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Ø梁左右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按顺时针及逆时针计算两次取较大值,

以下部受拉时为正。

2.   柱---强柱弱梁(此步骤应按情况分别调整)

Ø四级可直接取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

Ø一二三级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轴压比小于0.15者,按高规公式6.2.1-1,

一级及9度尚应符合公式6.2.1-2

注:

1.公式是由梁端弯矩(因为分层法得到的框架节点弯矩一般不平衡)设计值之和得到调整后的柱端弯矩设计值之和,

2.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分配:

按弹性分析的柱端弯矩比例进行分配,

3.柱端截面弯矩正负号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Ø反弯点不在柱层高范围内时,柱端弯矩设计值直接乘以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不按公式6.2.1-1及6.2.1-2调整)

Ø一二三级底层柱底截面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1.5、1.25、1.15

(无梁柱节点,不能按公式6.2.1-1及6.2.1-2调整)

3.   柱---强剪弱弯

按高规6.2.3条:

由上一步得到的柱端弯矩设计值得到柱端剪力设计值。

4.   角柱—剪力、弯矩均再次放大.

设计地下车库需注意的问题

我的原创  2009-06-0213:

25  阅读172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1.      为实现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的假定,条形基础的宽(最大弯矩计算宽度)

高比应满足≤2.5的要求。

2.      挡土墙配筋主要是由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仅按受弯计算墙配筋,不考虑剪力和竖向荷载,一般按单筋计算,外侧保护层30,内侧25,受力筋放外侧。

3.      地下车库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仅计算梁板墙配筋时考虑(两个模型)

4.      室外地面活荷载一般按10kN/m2

5.      30吨消防车:

轮压60kN,着地面积0.6X0.2米,轴距1.4m,轮距1.8m;

轮压在土中的扩散角取35度,砼中取45度

6.      扶壁柱荷载的扩散:

从墙顶起按45度扩散,可将框架柱及挡土墙承担的竖向荷载折算为扩散范围内的均布荷载考虑.

7.      土侧压力系数:

(1)一般可取静止土压力系数0.5;

(2)考虑到支座处可认为无侧向位移,为静止土压力,跨中部分随着侧向位移的增大,逐渐趋向于主动土压力,我院习惯综合取0.4,

(3)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可取0.33.

 有地下水时侧压力会增大,水侧压力系数为1

8.      计算梁基础时,对单向板楼盖折减系数统一取0.8,输入折算后的荷载

计算板配筋时按不折算的输入(两个模型)

9.      地下水低于基础埋深时,抗水板构造配筋,计算独基时不考虑防水板作用。

10.  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垫层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10.方形荷载引起的土中附加应力,其影响深度要比条形基础小得多,故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柱下方形独立基础,矩形的底面长边与短边的比值一般为1~1.5,不大于2,基础底板钢筋长向放在下面,短向放在长向钢筋之上。

11.一般情况下条形基础无需进行基础底板的抗剪验算,只有当地基反力足够大时,需要适当验算。

12.基础宽度≥2.5m时,不宜采用刚性基础。

13.刚性角范围内同样存在抗剪问题

14.新版JCCAD独立基础设计时,基础底标高改为相对正负零(适用于底层柱底标高相同时,正负零指模型的底标高)或相对柱底(适用于底层柱底标高不同时)

15.条基端头为独基,计算独基底面积时应考虑基础范围内的线荷载,此线荷载按轴心力即可,不必考虑弯矩(因为有条基相连)

16.基础规范8.4.10条规定对无地下室且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基础梁应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北京细则3.7.8条:

条形基础的基础梁以及筏板基础中的基础梁,不需按照延性要求进构造配筋。

17.覆土重度:

以前习惯取18,现在习惯取20,也有的院取19.

18.砼强度:

宜取C30,有利于控制裂缝。

19.外侧保护层:

《全国民用建筑人防技术措施》3.6.2注4上规定保护层厚度:

“地下室外墙迎

水面有外防水层取30”;

《防水规范》规定取50是直接取用前苏联的规定,不适用于一般的地下室结构。

20.裂缝限值:

有外防水时取0.3mm,无外防水时取0.2mm

21.调幅系数:

不宜调幅太大,最多0.9.

22.考虑室内填土的有利作用:

当基础埋深低于室内地坪较深时,可考虑室内填土的有利作用,

此时,应要求回填时先回填室内后回填室外。

23.配筋:

地下室外墙为控制收缩及温度裂缝,水平筋间距不应大于150,配筋率宜取0.4%~0.5%(内外两侧均计入),有扶壁柱处应另增设直径8mm短钢筋,

长度为柱宽加两侧各800mm,间距150mm(在原有水平分布筋之间加此短筋)

24.其他:

(1)无上部结构柱相连的地下室外墙,支乘顶板梁处不宜设扶壁柱,扶壁柱使得此处墙为变截面,易产生收缩裂缝,不设扶壁柱顶板梁在墙上按铰接考虑,此处墙无需设暗柱。

(2)地下室内外墙除了上部为框剪结构或外框架-内核心筒结构的剪力墙延伸者外,在楼层不需要设置暗梁,所有剪力墙在基础底板处均不需要设置暗梁。

(3)单层或多层地下室外墙,均可按单向板或连续单向板计算,最上层地下室楼层板处按铰支座,基础底板处按固端

(4)窗井外侧墙顶部敞开无顶板相连,其计算简图可根据窗井深度按三边连续一边自由,或水平多跨连续板计算,如按多跨连续板计算时,因为荷载上下差别大,可上下分段计算弯矩确定配筋。

(5)实际工程的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通常不考虑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墙的配筋。

25.参考文献:

《砼结构设计禁忌与实例》第四章禁忌28(李国胜主编)

《建筑结构技术通讯》2009年第一期P29页(李国胜)

《地基基础设计实例》朱丙寅娄宇主编

梁箍筋计算及构造

我的原创  2009-06-0213:

22  阅读183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配置范围:

1.按计算不需要箍筋:

h>300沿梁全长

h=150~300仅在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

(构件中部1/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时应沿全长)

h<150可不设

2.框架梁沿全长设置(高规6.3.5)

3.加密区长度:

一级2h,二三四级1.5h,且均不应小于500.

二.最小直径

1.一般规定《砼规范》10.2.11及9.4.5、《高规》6.3.5

Ø        h>800时d≥8,其余d≥6

Ø        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1/4

Ø        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1/4

2.抗震设计梁端加密区:

一级及框支梁10,二三级8,四级6

《高规》6.3.2-5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2%时,箍筋应

增大2mm

三.加密区肢距:

一级min{200,20d},二、三级{250,20d},四级300

d为箍筋直径的较大值(砼11.3.8、高规6.3.4-3)

四.最大间距:

1.一般规定

梁高

V>0.7ft*b*h0

V≤0.7ft*b*h0

≤300

150

200

(300500]

200

300

(500800]

250

350

>800

300

400

搭接长度范围内:

钢筋受拉时min{5d,100}

钢筋受压时min{10d,200}

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

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

min{15d,400},d为纵

向受压钢筋最小直径;当一层内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

大于18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高规6.3.5-5及砼

2.加密区:

一级min{6d,100}《高规》表6.3.2-2

二级min{8d,100}

三级min{8d,150}

四级min{8d,150}

且均不应大于h/4

非加密区不宜大于加密区的2倍

五面积配箍率:

次梁及非抗震框架梁V>0.7ftbh0时0.24ft/fyv

三四级0.26ft/fyv、

二级及弯剪扭构件0.28ft/fyv,砼10.2.12

一级0.30ft/fyv

(高规6.3.4、6.3.5,砼11.3.9)

六.复合箍筋砼10.2.10-2、高规6.3.5-54)

梁宽>400且一层内受压钢筋根数多于3根

梁宽≤400且一层内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

 

七.梁斜截面受剪计算(rRE=0.85)

1.剪压比

非地震

砼规范7.5.1

hw/b≤4

V≤0.25βc*fc*b*h0

hw/b≥6

V≤0.2βc*fc*b*h0

高规6.2.6-1、7.2.23(连梁)

V≤0.25βc*fc*b*h0

抗震

高规6.2.6-2

抗规6.2.9

跨高比>2.5

rREV≤0.2βc*fc*b*h0

跨高比≤2.5

rREV≤0.15βc*fc*b*h0

 

框支梁见《高规》10.2.9-3

 

 

 

 

 

 

 

 

 

 

 

 

hw----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

T形截面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

I型截面取腹板净高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砼规范7.5.4、7.5.7、11.3.4)

非抗震:

Ø        可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条件

V≤0.7*ft*b*h0或V≤1.75/(λ+1)*ft*b*h0

Ø        一般受弯构件:

Vb≤0.7*ft*b*h0+1.25*fyv(Asv/s)*h0

Ø        集中荷载对节点边缘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独立梁:

rREVb≤1.75/(λ+1)*ft*b*h0+fyv(Asv/s)*h0

其中λ=a/h01.5≤λ≤3

Ø        连梁:

rREVb≤0.7*ft*bb*hb0+fyv(Asv/s)*hb0

抗震:

Ø        一般框架梁:

rREVb≤0.42*ft*b*h0+1.25*fyv(Asv/s)*h0

Ø        集中荷载对节点边缘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框架梁:

rREVb≤1.05/(λ+1)*ft*b*h0+fyv(Asv/s)*h0

Ø        连梁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时限跨高比>2.5:

rREVb≤0.42*ft*bb*hb0+fyv(Asv/s)*hb0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其他要求跨高比≤2.5:

rREVb≤0.38*ft*bb*hb0+0.9*fyv(Asv/s)*hb0

单排筋:

h0=h-35;双排筋:

h0=h-60

3)迁移。

现行规范对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的要求

我的原创  2009-06-0213:

18  阅读64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1.地震作用:

由抗规3.1.4及5.1.6:

6度乙、丙、丁类多层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效力高规3.3.1:

甲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分类具体内容应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乙、丙类:

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分类标准3.0.3:

乙、丙、丁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3.划分评价单元2.抗震措施:

1.甲、乙类:

提高一度,9度时应比9度更高

Ⅰ类场地允许按本地区……抗震构造措施

丙类:

符合本地区…..

Ⅰ类场地,除6度外允许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1.法律(抗规3.3.2、高规4.8.1)

丁类:

允许适当降低抗震措施,但6度时不应降低(分类标准3.0.3)

一、安全评价2.Ⅲ、Ⅳ类场地0.15g和0.30g宜按8度和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高规4.8.4、抗规3.3.3)

3.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3.裙房的抗震等级:

高规4.8.6、抗规6.1.3-2

地下室抗震等级:

抗规6.1.3-3、高规4.8.5.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50%框架抗震等级:

抗规6.1.3-1、高规8.1.3

(3)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

4.《高规》表4.8.2、《抗规》表6.1.2:

适用于丙类A级高度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适当确定抗震等级。

3.房屋适用高度:

<1>《高规》表4.2.2、《抗规》表6.1.1(适用于乙、丙类)

<2>甲类6~8度时宜按提高一度后符合上表要求,9度时应专门研究

(高规4.2.2-1注5)

<3>注意区分A级、B级高度(框支剪力墙结构两规范定义不同)

<4>注意结合高宽比确定适用高度

<5>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20%)降低(高规表4.2.2-1注4)

2.偶然偏心:

抗规5.2.3:

对平面规则的结构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内力的简化方

法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对于高层简化方法不尽合宜)

高规3.3.3:

取各层质量偶然偏心为0.05Li,实时,可将每层质心沿

主轴的同一方向偏移。

注:

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也应考虑偶然偏心的不利影响

计算双向地震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

考虑偶然偏心引起的扭转效应与结构是否规则无关

3.双向地震:

由高规3.3.2、抗规5.1.1可知:

计算双向地震与多高层无关

5.竖向地震:

抗规5.1.1、高规3.3.2:

8、9度时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高层

抗规12.2.1:

8、9度时采用隔振设计的建筑结构

高规10.2.6:

8度抗震设防的带转换层结构的转换构件

高规10.5.2:

8度抗震设防连体结构的连接体

高规4.4.5:

条文说明,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

高规3.3.15:

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以及结构上部楼层外挑部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不是作用效应)在8度和9度设防时,可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大跨度:

大于等于24m、

长悬臂:

板式悬挑≥2m、梁式悬挑≥6m

4.时程分析(多遇地震补充分析)

抗规5.1.2:

特别不规则、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

高规3.3.4(7~9度)

甲类、表3.3.4所列的乙、丙类高层

不满足规程4.4.2~4.4.5条规定的

复杂高层

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

高规5.1.13:

B级高度高层、复杂高层

高规4.4.6:

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

注意:

高规规定7~9度;抗规未提抗震等级。

表:

7度和8度Ⅰ、Ⅱ类场地

>100

8度Ⅲ、Ⅳ类场地

>80

9度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