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十四 课时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448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十四 课时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十四 课时3.docx

阶段十四课时3

课时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内容、影响。

(2)国际联盟的建立和《非战公约》的提出。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联合国的建立、宗旨及意义。

注:

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三国同盟:

德、意、奥,1882年最终形成。

③三国协约:

英、法、俄,1907年最终形成。

(3)导火线: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2.进程

(1)1914年:

战争爆发,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2)1915年:

重心转移到东线,但德军迫使俄国投降的目的没有达到。

(3)1916年:

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发动了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战争向不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

(4)1917年:

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5)1918年:

苏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3.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4.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5.影响

(1)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3)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革命与独立浪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

(2)形成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3)影响

2.国际联盟的建立

(1)提出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

(2)通过盟约:

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

(3)正式成立: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会址设在日内瓦。

3.《非战公约》

(1)时间:

1928年签订。

(2)评价:

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以及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对外侵略扩张。

(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未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4)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5)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过程

(1)爆发

(2)扩大: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转折:

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4)胜利

3.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3)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4.反思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二)联合国的成立

1.创立

(1)背景

(2)创立:

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3)意义:

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2.宗旨与主要机构

(1)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

(2)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3.影响

(1)积极性

(2)局限性:

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所以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

[巧学妙思]

[深化理解]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名师指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参战的原因

(1)美国与西欧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看到德国取得霸权。

(2)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

由于英国实行战时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中断,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却迅速上升。

(3)俄国国内爆发二月革命,美国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可能会使协约国战败,美国提供给协约国的大量贷款将付诸东流。

(4)如果协约国获胜,美国不仅可以分享胜利果实,而且还能够凭借其经济实力于战后控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

[思维导图]第一次世界大战

[深化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隐患

(1)它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这个体系的建立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许多矛盾、隐患,为后来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知识拓展]国际联盟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的原因

(1)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战争的可能性。

(2)国联的许多裁军计划也成为了空谈。

(3)在英法控制下,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知识拓展]美国拒绝参加国际联盟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问鼎世界霸主地位的时机尚未成熟,英法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列强力量对比对美国不利。

(2)直接原因:

美国倡导成立国联,但国联实际被英法控制,引起美国人不满。

(3)其他原因:

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

[深化理解]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没能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

(1)日本方面,一战中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中得以承认。

(2)英法方面,与日本缔结秘密协定,支持日本。

(3)美国方面,虽不愿日本独占中国,但是没有坚定支持中国。

(4)中国方面,由于国力较弱,代表发言未被重视,这体现了“弱国无外交”。

[概念阐释]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为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的一种妥协退让、纵容侵略的政策,但没有达到息事宁人、避战求和的目的。

[知识拓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

但当时世界上还有中国等一些国家在进行民族解放战争,所以战争又具有反法西斯性质。

(2)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总体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归纳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1)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决不能让大战的悲剧重演。

(2)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斗争。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历史前进的最伟大动力。

主题一 “一把枪挑起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

类别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8.1

1.9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89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2

3

1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1

4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3

史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依偎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

史料三 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英国《星期天评论》

史料四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1.史料一说明英、法、德、美在工业增长、工业产量及所占殖民地面积等方面存在差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史料二充分暴露了德意志的侵略野心:

夺取英国的殖民地,成为世界帝国。

3.史料三中英德矛盾的激化为一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4.史料四体现了一战的规模大,影响巨大,也体现了两大集团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英、法、德、美参战的主要目的。

答案 

(1)德国:

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实现世界霸权。

(2)法国:

收复普法战争中被割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工业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3)英国:

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

(4)美国:

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世界霸权。

[史论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帝国主义战争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②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③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非正义战争

①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②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③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

主题二 “玩火自焚”——英、法的绥靖政策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9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

史料二 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在张伯伦自己的脚上。

——毛泽东

1.史料一说明在德国的侵略面前,英国政府为避免卷入战争,推行绥靖政策。

2.史料二说明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

纵容德国向东侵略并进攻苏联,以保证英国的安全。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面对法西斯国家疯狂侵略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

答案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史论归纳]

绥靖政策实行的原因及实质

(1)原因:

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③英法等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

(2)实质:

损人利己、祸水东引。

[真题研析]

考法1 考查一战对欧洲的影响

【考题1】(2019·课标全国Ⅱ,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中的“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

(2)问,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联系教材所学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从欧洲政治思维,经济诉求及当时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

答案 

(1)背景:

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6分)

(2)原因:

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9分)

考法2 考查二战过程及战后中美关系的趋势

【考题2】(2019·课标全国Ⅰ,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

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

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8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以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总结做答;第二小问,从中国问题国际化的角度阐述。

(2)问,根据材料中“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美国对华援助”、“双方讨论了日本天皇地位”等具体内容的影响回答。

答案 

(1)内容:

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分)

意义:

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4分)

(2)构想:

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8分)

1.(2019·陕西榆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8月灾难的发生。

当枪声在那个8月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

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

这个大屠杀又转而刺激了激烈的新意识形态的产生,它甚至更强烈地强调世界范围内阶级、种族或民族国家的统一。

——《1780~1914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 “美苏争霸陷入僵持状态,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历史过程。

1977年他说,‘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

1985年进一步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

1987年进一步指出,‘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

——刘华秋《国际风云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目的。

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

谈谈国际局势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目的;第二小问,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等角度回答。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可概括出来;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国家根据国际局势来制定政策,只有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策。

答案 

(1)目的:

帝国主义列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影响:

政治上给欧洲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经济上使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思想上由于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巨大的伤亡、破坏,使社会主义思想和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影响增大;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分赃不均和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导致欧洲一些国家极端民族主义复兴。

(2)认识:

总体上趋于缓和,可以争取长期的和平。

关系:

国际局势是一国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依据,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才能够制定正确成功的内外政策。

(言之有理即可)

2.(2019·山东济宁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

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

(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

(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

(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

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 王振德 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答案 

(1)背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北非战场转入反攻。

影响:

盟军西西里登陆加速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的解体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大胜利。

(2)目的:

打垮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夺取部分殖民地和战略要地,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1.(2019·吉林市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所发生的战争显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新形式的战争,即全面的战争。

体现了工业化在军事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全面战争的性质。

战争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更具破坏性的技术,战争组织不仅包括大规模的兵役征发,还包括政府通过强制规划和定量配给的方式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它还包括对媒体前所未有的控制,而且通过以煽动情绪为目的的强有力的宣传,激发起对国家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敌人深深的非理性的仇视。

全面战争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军队和平民混淆起来,这种界限在先前的世界历史上常常限制了战争的破坏性。

全面战争,像任何主要的历史发展一样,都有着混合性的结果,改善了的政府经济政策,通常采取了新的保护工人的政策,对劳动大军的军事动员常常会导致妇女地位的重大突破。

组建技术研究机构的强大努力经常会对经济领域产生侧面的影响,如合成橡胶和其它新材料的发明。

即使如此,全面战争造成的灾难仍然是引人注目的。

那种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投入到军事行动中去的做法更能造成经济的崩溃。

全面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产生了一种胜利者在战争结束的谈判中更缺乏弹性的倾向:

曾经艰苦奋战的人们觉得很难宽厚地对待他们的敌人,寻求报复经常会引发新的紧张,这种紧张很快直接导致新的冲突。

战争引发的情绪和混乱局面也会导致国内新的暴力行动。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指出“全面战争”有哪些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一战后的史实,分析“全面战争”的影响。

(9分)

解析 第

(1)问,据材料工业化、科技、战争的动员等方面归纳特点。

(2)问,据材料从工人和妇女地位社会矛盾、经济、战后矛盾等方面归纳。

答案 

(1)特点:

体现了工业化对军事的影响(2分);运用更具破坏性的技术(2分);战争组织上的广泛性,如兵役征发、对经济活动和媒体的控制(2分);全面战争是全民总动员(2分)。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影响:

工人和妇女地位提高(3分);战争期间研制的军事技术战后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分);战败国和绝大多数战胜国战后经济趋于崩溃或元气大伤(3分);战后的巴黎和会严格削弱和限制战败国德国,埋下了二战的隐患(3分);战争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引发了革命。

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3分)。

(9分)(每点3分,任选三点即可得满分9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2019·山西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由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

由序言和正文三条组成。

第一条,缔约各国郑重声明:

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来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规定: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是规定程序问题。

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

且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摘编自高秋芬《评析〈非战公约〉》

材料二 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衙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所体现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对《非战公约》的评价。

(7分)

答案 

(1)原则:

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4分)

意义:

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家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4分,任意两点)

(2)评析:

约翰逊的评价有失偏颇。

(2分)一方面,他确实看到了《非战公约》的局限:

如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等;但他忽略了《非战公约》在限制国家战争权,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5分)

3.(2019·福建泉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

国联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

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

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为其常任理事国,美国未加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联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